<h3>谈起“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现如今的条件下已经不再是什么“奢望”,只要稍作准备便能成行。虽然如此,每当在选择出行目的地的时候,每每都会令我颇费周折。今年秋天也毫不例外,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金秋风景点都在不约而同地铺满了我的手机屏幕,更有精美的拍摄圣地都在“扎堆”争抢我的眼球,这些都使我深陷“选择困难”综合征。最终,为什么将目光锁定在南疆,我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理由。</h3><h3>去新疆我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十多年前就领略过了北疆的壮阔,喀纳斯的神秘,以及禾木村的晨曦。当时就有一种说法:北疆看风光,南疆看人文。所以,在那个时候就早已埋下了再来南疆的伏笔。其实,真正动身的意念不是这个,而是魂牵梦绕了近40年的中国“疆域”梦。为什么这么说,那是我在上中学的时候,酷爱地理课的我便不会错过课堂上的任何内容。在老师讲解中国国土的东南西北边界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中国的最西端就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直到如今,中国国土的最北端以及最东端都与我有过“亲密”接触,而最南端,也只能踏在目前“游客”所能触及的相对最南端“天涯海角”。而陆地的最西端目前还在敞着口,等待我去“填补”。因为有梦,才会有明天,也因为有梦,才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今年的金秋,机会终于来了!之前不久,我的一个影友向我介绍了“云端”老师,说他要组织摄影团秋天去南疆采风,时间是2019年10月11日—25日。经过研读详细行程,看到有“帕米尔高原”赫然在目,便断然参团!行程内容还包括像喀什人文、深山峡谷、高原雪山、静谧湖泊、罗布村寨、秘境胡杨、最美沙漠等等这些都是我向往已久的目标!这也就使我更加坚定了西行的信念,这就是我重返新疆的理由。也可以说,云端的南疆摄影团便成了万事俱备最后的那一缕“东风”。</h3><h3>出游新疆不仅要有足够的动身理由,还要选对季节。5-6月份看草原,9月份北疆看秋色,而10月分便是南疆的秋韵,此时也是南疆胡杨最美的时候。云端老师深谙摄影人的心思,故安排此刻组团出行。南疆美不美,也只能让图片来说话了。</h3> <h3>《云端》2019,南疆行摄之旅,全体成员合影。领队:云端。</h3> <h3>按照“惯例”,每次“重装”出行归来都要有些记录,或叫随笔,或叫侧记,或叫游记,反正就是简单“复盘”一下本次出行的“心路历程”。就是趁着鲜活的记忆还没被岁月抹掉的时候,将其尽快“记录在案”,以备填充年迈时的寂寥!</h3> <h3>此次南疆行摄团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摄影人”,既然是摄影人,那么“陪伴”他们出行的绝对是那些摄影器材、设备以及装备等等。本人这次出行就又多了一个“陪伴”。有人称之为“摄影助理”、有人称之为“模特”、有人称之为“弟妹”、有人称之为“嫂子”、有人称之为“公关”、更有人称之为“三陪”!呵呵。到我这,就一个字“妻”。</h3> <h3>由于赶在报到日的前一天飞抵乌鲁木齐,所以就有了时间去新疆博物馆“恶补”一下新疆的来历以及发展史。虽然馆藏不是非常丰富,但是件件文物无不在佐证,新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在馆内,我们巧遇了金牌讲解员慷慨激昂的讲解,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h3> <h3>二道桥清真寺,这是来到乌鲁木齐的游客必去的“打卡”地。其建筑非常具有民族特色。</h3> <h3>新疆国际大巴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这里非常的醒目。</h3> <h3>来到大巴扎的步行街,这里的“民族气息”也相当浓厚。街巷里的大型雕塑“馕”告诉我们,你已经来到了“馕”的故乡。</h3> <h3>虽然是在新疆,现代化的元素也在不断充斥着传统的领地。</h3> <h3>大巴扎全貌</h3> <h3>新疆国际大巴扎落成于2003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 (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大巴扎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被誉为"新疆之窗"。</h3> <h3>行程开始的第一天,我们被告知的“景点”是:“坐车800公里”,车程大概11个小时,晕!在新疆不能用公里数来计算车程时间,因为到处是限速,而且有时候速度低得非常离谱。坐在车上闲着无聊,车窗外的景物便成了我们“消遣”的唯一目标。窗外的汽车都在匆匆赶路,我们不知道他们将驶向何方,但我们知道自己的大巴车将在夜里要赶到库车。</h3> <h3>车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据说,在新疆这样的阴雨天也是不太多见。</h3> <h3>幸好,在新疆的大部分路段都有信号覆盖,但是2G信号居多。需要大流量数据的“游戏”就算了,小打小闹的浏览还是可以应付的。如果没有手机的陪伴,这一路上将会是何等的煎熬!</h3> <h3>午饭时间,由于无法赶在较大的县城停留,我们也就只能在路边这种所谓的“服务区”打尖。</h3> <h3>饭馆旁边的这个建筑,看似以前有过相当的“风光”,现在已经破败且无人打理。</h3> <h3>据说在新疆到处都设安检站,的确如此。每当进出公交车站台也都要被“安检”。更夸张的是,在这个路边的小饭店,也设置了“安检门”。仔细打量一番后,结论是“形同虚设”,或许这也是政府行为。</h3> <h3>如果说起加油站的安检,那可是动真格的了!在新疆初见加油站像这种被封闭的铁“栅栏”阻挡,我还以为是没油了。后来才明白,这是阻止来此加油的车辆不能“随便”出入,司机先要经过身份认证后方可进入。</h3> <h3>如此“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了行车加油的安全,也给各地游客提供了一份安全的保障。</h3> <h3>从乌鲁木齐过来库车的路上,车窗外的乌云告诉我们近来这个地方是多雨的天气。结果我们所担心事情还是终于来了。按照计划,在库车的第二天是要去游览天山神秘大峡谷的,结果被告知景区关闭。没办法,我们只能“转战”其他“不怕水”的小景点去“润滑”一下相机。</h3> <h3>苏巴什故城,又被称为苏巴什佛寺遗址。看似不太起眼的断壁残垣,或许却有着你难以想象的辉煌历史。</h3> <h3>“苏巴什”在当地语中意为“水的源头”。 苏巴什曾是古代西域著名的女儿国。故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据说当时有山泉喷拥而出,汇入蜿蜒的库车河。</h3> <h3>当时曾经盛极一时的女儿国,一度成为古西域繁盛的王国之一。同时也被众多游牧部落视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也曾多次被野蛮部落围攻,但都没有被征服。但是更悲催的是,强大的女儿国却被一场山洪暴发所吞噬,繁盛的女儿国随之消亡。</h3> <h3>在雨中执著拍照的影友。</h3> <h3>在苍茫的戈壁滩上,耸立着一个用黄土搭建的寺庙,据说这就是苏巴什佛寺遗址,也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h3> <h3>由于是“雨休”,大把的时间供我们挥霍。我们的领地,土生土长的云端,又带领我们去“欣赏”纯味儿的馕坑。后来证明,这家的“馕”真的很好,以至于在其他地方入手的馕都被抛弃了。直到十几天以后,在我们离开乌鲁木齐的时候,在机场的餐桌上,我们还在用这家的“馕”来充饥。</h3> <h3>在库车的城中心,坐落着一家极具特色的饭店,其“特色”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h3> <h3>不仅外面装修风格别具,就连内部装修也是别有风情。在偏远的西北边陲小镇,能够看到如此的建筑,不仅是眼前一亮,更是感到惊讶。这家饭店不仅外部装修典雅、内部装饰奢华,其餐食更是精致美味。我们每人虽然只点了特色的新疆“手抓饭”,但是配餐的一份酸奶真是美到了“极致”,这种美味没有相配的语言,只有无法控制的口水。</h3> <h3>在这家餐厅里吸引我们眼球的还不光是装修的别致、或者菜品的美味,更是大把的美女。令“影友”大流口水的并非美味佳肴,更是餐厅的美女服务员。</h3> <h3>库车的美女实在漂亮,</h3><h3>云端介绍说,新疆有“三大怪”: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美如花!真是毫不夸张。在将要离开这家餐厅的时候,云端说,等到返程的时候还会来到库车,还会到这里就餐。哈哈,好吧,那又将会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其实,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并不在于她能够提供多少让人过目不忘的景点,而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感知体验。如天气、心情、大街上的邂逅,或是一两个帮助过我们的人等等,都能够让这座城市在你的记忆中变得不再普通。</h3> <h3>吃饱了,喝足了,下午闲着没事,影友们开始“扫街”。闲在包里多日的长枪短炮也开始被拿出来“放风”。一旦发现“兴趣点”大家便“穷追不舍”。这或许是摄影人的“通病”。</h3> <h3>第四天。</h3><h3>离开库车,我们驱车赶往下一个驿站,温宿大峡谷。</h3> <h3>【温宿大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境内, 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的古道,传说玄奘西天取经也是从此路过。在维语中温宿大峡谷也被称为“库都鲁克大峡谷”,是“惊险和神秘”的意思。它是天山南北规模最大的红层峡谷,也被誉为“峡谷之王”。景区内没有公路,从景区大门到峡谷十几公里的路段都必须走峡谷的谷底,需要用越野车摆渡。大峡谷的谷底,沟壑纵横、迂回曲折,两边则是以红色为主的峭壁。</h3> <h3>略显峡谷雄姿。</h3> <h3>由于连日的降雨,峡谷的上游频遭水患,同时也殃及到了温宿大峡谷,使得景区绝大部分景点被迫关闭,游客的脚步也只能触及峡谷入口的开阔地,最精彩的观景台已经关闭。但是“不甘寂寞”的景区经营者还是照常卖票,他们只是把游客“骗”到入口平坦的开阔地,草草地看上几眼,然后,工作人员就嚷嚷着说,上游发大水,赶紧撤离! 因此,大峡谷的“精彩”又一次与我们“擦肩”。</h3> <h3>被洪水“洗礼”过的残留痕迹。</h3> <h3>神秘雄伟的温宿大峡谷,就这样在雨水的冲刷下,逼迫我们草草收兵。没看到景致,没拍到好片,还有就是“没精打采”,大家的情绪低落到了极致。本就干旱少雨的南疆,偏偏在我们到来的时候“遭遇”细雨连连!我们能做的就是灰溜溜地赶到宾馆,调整休息。在住进阿克苏宾馆的那一刻,“温暖”的一幕又一次打动了我们!宾馆的服务员主动“要求”为我们清洗鞋子,洗衣服,接打洗脚水一盆和赠送一包泡脚药。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令我等不知所措!算是见过世面的我,也感到有些“发蒙”。不知道是给“小费”呢,还是退房时结算呢?后经服务员反复“确认”这些都是免费的,是宾馆老板规定下来这么做的,服务的费用全由老板买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宾馆我都住过无数,此类“服务”真是头一遭!宾馆温馨的服务,部分抵消了白天在景区的郁闷。最起码在峡谷里被泥沙“荡涤”的鞋子就不用自己过劳了,再有免费的泡脚药。爽!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明日的行程养精蓄锐。</h3> <h3>第五天。</h3><h3>带着在温宿大峡谷留下的些许“失落”,以及阿克苏宾馆的美好感受,我们又上路南下,奔向新疆的西部重镇-喀什。</h3> <h3>大巴车按照既定的线路默默地西行南下,车内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闷”。直到车窗外一道亮丽的景色划过大家的视线,才得以打破车厢内的一片宁静。</h3> <h3>车窗外五颜六色的山体令我们兴奋不已,大家几乎都在开包掏出相机,手机党也毫不示弱。顿时,大家的惊叫声戛然而止,此时车厢内能够听到的声音只有噼里啪啦的快门声!</h3> <h3>终于,车上有人说话了:这样的美景上哪去找啊!还去什么甘肃丹霞山、五彩滩啊!这里的“五彩山”比那里要精彩多了!而且还是免费的。</h3> <h3>窗外的美景没有瞬间流逝,前后持续了约7-8公里,足以我们大饱眼福!天山的美,就摆在这里,就在我们眼前;天山的美,实实在在,并非浪得虚名!</h3> <h3>喀什市--是祖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古称疏勒,历史上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总人口约70万,以维吾尔族为主,民族特色十分浓厚。俗话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h3> <h3>喀什-我们终于来了!</h3> <h3>艾提尕尔清真,据说是喀什最具影响力的清真寺,今天是“平日”,这里没有任何活动,所以也就没有进入一探究竟的冲动。</h3> <h3>到是这些“异域”的美女往往能迫使我按动快门。</h3> <h3>行走在喀什古城的“职人街”,每每能看到千奇百怪的各式“作坊”。工匠们也在用他们的“手艺”编织着古城的古往今来。他们更是喀什“文化”的传承者。</h3> <h3>从面孔来分析,维族和汉族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h3> <h3>这个维族男子的脸颊怎么会如此“干净”?按照该民族的传统习惯,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有“续须”的习俗,表明自己是长者,有地位、有尊严!后经与云端探讨得知,在那场“暴乱”过后,政府颁布规定,要求不足一定年龄的男子一律不能“续须”。看面相,这个男子不算年轻,但还是不够应该“续须”的岁数,所以才“光净”很多。但从拍照的角度讲,有胡须的男人会更好看。</h3> <h3>这个维族娃娃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影友的镜头里,看来也是古城里的小“红人”。对于过往的各色游客她从不惧怕,对于各种礼物也是欣然笑纳。</h3> <h3>古城内的街道并不“规整”,这是为了“延续”古城的原貌。但是路面非常的清洁。每家门口的红旗告诉我们这里还在蔓延着国庆的气氛。</h3> <h3>古城职人街里面的乐器店,这里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纯手工制造。表面上看他们是商店的经营者,其实,他们也可能是乐器的“打造”者,甚至是乐器的“享乐”者!每天在店里几友相聚,说拉弹唱亦或是他们的“极乐”时光。</h3> <h3>行走在古城大街上的维族一家。</h3> <h3>正在“练摊”的维族兄弟。</h3> <h3>路上偶遇的娘俩,积极配合我们的拍照。</h3> <h3>职人街上的传统作坊。</h3> <h3>看来维族妇女也有“组团”逛街的习惯。</h3> <h3>闲来无事的男士们,也在搭帮结伙集体逛街。</h3> <h3>维族美女的装束毫不逊色于汉族。</h3> <h3>喀什古城里的“追星族”。的确,现如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各路的“长枪短炮”。街巷里的摄影人似乎要多过当地的居民!虽然有些夸张,但这是真实的存在。</h3> <h3>古城里的“名老人”,似乎带有胡须的老者才会使照片更“受看”。给他拍照如果被他“发现”,会伸手想你要钱。这才叫真正的“倚老卖老”。古城的街头巷尾便成了他的“摇钱树”。</h3> <h3>古城里的清净、安宁及祥和。我们只是这里的匆匆过客,无意打破它的宁静,愿古城永保安和。</h3> <h3>非常配合拍照的街头小“明星”。</h3> <h3>街头老者,许多事情对他来说虽力不从心,但坚毅的目光依然犀利。</h3> <h3>街头的商贩,我们所嗅到的味道就是“淳朴”。</h3> <h3>讲究时髦的维族女性。</h3> <h3>如今的古城也在开动‘致富’的脑筋,利用古城的“资源”来发家致富。大大小小的客栈商铺填充着古城的大街小巷。商业气息以极大的诱惑力浸润着这里古老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与“现代化”还有多远,我们不得而知。还是那句话:越早来,越淳朴!</h3> <h3>第六天。</h3><h3>按照行程,云端安排我们还在喀什“闲逛”一整天。这样的拍摄时间可谓“奢侈”。根据时间安排,我们首先来到古城正门,观看“开城仪式”。【喀什古城开城仪式】已经成为当今游客来此必看的“表演”。开城仪式就是模仿古老的迎宾入城仪式,再现了千年古城喜迎贵宾的独特礼遇。仪式开始,先由比较专业的穿着仿古服饰的艺人进行表演,再由美丽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美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非常吸引游客的眼球。随后,游客与演员互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出现规模宏大的群舞场面。曲尽舞停,大家才纷纷入城踏着古人的足迹,进入古城参观。</h3> <h3>今天前来观看的游客人山人海,几乎所有当天在喀什的游客都不约而同汇聚到此,拥挤的场面可谓“水泄不通”。为了避开拥挤的人潮,我们避重就轻先去探访“高台民居”。</h3> <h3>喀什- 高台民居全景图</h3> <h3>高台民居,房屋依崖而建,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基本都是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当时这里共有近六百户人家。</h3> <h3>据说,这个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便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经过千年历代的发展,高崖上形成了奇特的民居建筑。这里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h3> <h3>从窗框的图案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艺是多么的精细。</h3> <h3>在这个建筑群中,有些古老的民居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也有一些民居属世代相传,至今已保留了三四百年。房的结构、屋顶、墙体、门窗,甚至颜色都依然如故。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整个房屋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挺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h3> <h3>房屋的建造外形虽然简朴,但变化多端,彰显了维吾尔族的建筑风格。外墙凹凸线脚不多,墙面大方流畅,户外大门多为两扇门,门上镶嵌刻有图案花纹的铜质、铁质护板压条。</h3> <h3>高崖距地面高三十多米,居高临下,可免遭洪水,暴雨灾害。这里优越的地形,独特的环境,千百年来,致使众多维吾尔族先民来此定居,</h3> <h3>古老与现代的结合。</h3> <h3>目前这个“高台民居”已经停止对外开放,我们也只能外观其残檐断壁,用意念去“遐想”当年的繁盛。高台民居曾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也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h3> <h3>离开高台民居,在河对岸的不远处,我们遇到一位维族老者。他的目光锁定在那片高崖之上破败不堪的土坯建筑群,似乎有千言万语需要倾诉。</h3> <h3>我们的到来,立刻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并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台民居是如何如何。原来,他就曾经居住在高台民居,并且长达40年。老者的话语我们无法完全弄懂,但是,肢体语言足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h3> <h3>在喀什,这种摩托车极为盛行,骑行大军中不乏各个年龄段的妇女。</h3> <h3>喀什-大巴扎。时间不允许我们逛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只是走马观花般穿堂而过。有人说,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是为游客准备的,而喀什的大巴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市场。</h3> <h3>结束大巴扎的“浏览”,我们又一次返回古城,细细品味这里的犄角旮旯。</h3> <h3>制作陶器的手工艺人,知道我们在给他拍照,便玩起了“炫酷”,引来诸多路人驻足观看。</h3> <h3>在喀什古城,我们有幸参观了一家当地人的民居,豪华的装饰以及独特的民族“风味”令我们赞叹。</h3> <h3>在古老的街巷,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小型清真寺,极具西域特色。</h3> <h3>这家的大腕羊汤,超级好吃!我们就是在他家完成的午餐,也就是这位师傅为我们调制的羊汤以及亲手烤的羊肉串,棒极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在满嘴流油!</h3> <h3>走街串巷,捕捉着任何我们感兴趣的小景。</h3> <h3>路边工艺品商店里面的特色商品。应该都是过往游客的最爱。</h3> <h3>十分专注的街头艺人根本无视我们在对他拍照。</h3> <h3>热情好客的商贩不时地在取悦过往的游客。</h3> <h3>古城里的食品商摊都是这样现场制作并加工的。</h3> <h3>无意中捕捉到了这位微笑的老者,生活的快乐溢于言表。</h3> <h3>在喀什古城拍摄了近两天,我们唯一能够直接进行对话交流的只有这位美女。她是一名古城景点的讲解员,服务于来自各地的游客,为游客讲解喀什古城的古往今来。我们友善地称她为喀什的“形象大使”。她也欣然地接受,并以一记微笑来作为回报。</h3><h3>一记甜美的微笑,给我们留下了对喀什的美好印象,同时也结束了在喀什的第一段行摄吃玩。</h3> <h3>第七天。</h3><h3>离开喀什,我们继续南下,但是海拔高度却在逐步攀升,至此,我们开始暂别平原,驶向著名的帕米尔高原。</h3><h3> 大巴车沿着中巴友谊公路一路南下。行驶没有多久,大巴车便停靠在了一个公园门口,这里似乎是免费的。左右环顾,才找到这个公园的名字:克州冰川公园。</h3> <h3>巨大的红色山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h3> <h3>公园的一角。</h3> <h3>我们团的影友在寻找自己中意的“宝石”。</h3> <h3>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高原雪山也在频频进入我们的视线,不用下车,我们就能饱览车窗外的雪山丽景。此时,车厢里真的没有一个睡觉的。</h3> <h3>白沙湖-全景。此时的白沙湖真的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h3><h3>白沙湖属于高原湖泊,它静卧在白沙山的脚下,当地人也称之为:卡克拉克湖。白沙湖的两侧遥遥矗立着公格尔九别峰。</h3> <h3>《未完待续》美景还在后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