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溪河赛龙船

“池城旧时光”春生

<h3><font color="#010101">  常常回忆起童年的端午节,在清溪河看赛龙船的情景,那热烈的场面仿佛还在眼前,阵阵锣鼓声还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孝肃街,小巷里有口四眼井,是包公出任池州知州时开凿的。听母亲说这口井在端午节期间,会从幽深的井底传出一阵阵赛龙船时的锣鼓声,“咚咚锵、咚咚锵…”。口口相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端午节,清溪河赛龙船时,一条白龙船像离弦之箭,冲在最前面。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欢呼声,河水溅起数尺高的浪花,只见这条白龙一头扎进河里沉没了。后来人们说这条白龙是升天了,在端午节的时候到包公井里来显灵。我常常在端午节前,好奇地俯身在井口听,幽深的古井里却悄无声息,也许这仅仅只是个传说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过端午节,要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高兴得一夜都睡不着觉,一早就起来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我们走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街边的石板地上已经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散发出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br>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幽静厚重,每块砖石上都刻满岁月的沧桑。走出断壁残垣的城门,凉溲溲的河风扑面而来,河边已经人声喧闹,沸沸扬扬。先来的人们已经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做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河滩成了涌动的河流。每个人都翘首向河中张望,等着赛龙船那激动人心的时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通济桥上挤满了人,这座桥原本也和下游的兴济桥一样,是座七孔石拱桥,抗日战争时期被侵华日军的飞机扔炸弹炸毁了,于四八年重新修建,桥墩是麻石条垒砌,桥身是钢材结构,上面铺着枕木,供南来北往的行人过河。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站在桥上居高临下,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白花花的浪花…。<br>  这时河的上游,就是现在的烟柳渡前面,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上的胡须是用细麻做成,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船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靠近大桥下,不远的河岸边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出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大彩船不参加比赛,只是在赛龙船前助兴演出,丑角的即兴表演,着实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热烈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br>  随着一声号令,赛龙船开始了。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只见一条条龙船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条龙船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划着一式的短桨。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短桨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船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壮观极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船,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河岸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一条条龙船向箭一般冲向下游的兴济桥。<br>  我们一群孩子跟在人群中欢呼雀跃,随着龙船上 “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尾随着龙船在岸边奔跑,整条河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也无暇顾及,奋力为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清溪河里龙船竞赛和岸上围观的场面是这般的热闹非凡!正如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写的那样:“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尽管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这些赛龙船的影像还清晰地刻在脑海中。</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