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i style=""><b style=""> 每当我想起</b></i><i style=""><b>2002年11月14日</b></i></font><i style=""><b style=""><font color="#010101">撤离(香农)的那个夜晚,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许许多多曾经在香农经历过的人和事,对某些人来说香农就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站点,对我来说香农就是故乡,对那个地方我有一种说不清的眷恋,就好像是一坛陈年老酒,在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唯有不变的是我那颗不变的思乡之情,每逢这个日子,我的心里总感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font></b></i><i><b><font color="#010101">?是怀念?还是曾经的记忆呢?现在香农的名子变了,香农的人也变了,香农的一草一木都在发生着变化,香农没变的是那周围的高山。</font></b></i></h1><h1><b style=""><i> 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曾经的记忆,香日德农场</i></b><b><i><font color="#ed2308"><u>食堂🏡,</u></font></i></b><b><i>也有人称食堂为(饭馆)。我想大多数人都在食堂里用过餐,图下这栋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的香农小学部的教师,学生食堂,张德林的父亲在食堂当厨师长,我上初中的时候这个食堂用餐的人非常多,中午开饭的时候你要去晚了可能连中午饭都没有了,我和同学孙永杰,刘二豹在这个食堂曾经吃过两次饭,一次是榨菜炒肉另一次是炒土豆丝,学校食堂饭菜的味道不怎么样,菜里没什么油水,对那些走校生和住校生来说学校就这么一个食堂,你不在学校食堂吃饭还不行,因为你没得选择,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非常热闹的学校食堂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大量减少,去食堂就餐的学生和老师也越来越少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全农场的食堂都不那么风光了,除了四个监区的犯灶,全香农的食堂锐减到十几个,其他食堂慢慢的被大家给荒弃了。</i></b></h1><h3><b><i><br></i></b></h3> <h1><i><b> 记忆中香农的食堂有很多,仔仔细细算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农食堂最多时有一百多个,如:总场机关食堂,学校有教师和学生食堂,医院有医生和病号食堂,大队有干部工人食堂,有犯人食堂,有职工食堂,远离场部和大队的中队也有干部工人食堂,犯人食堂,职工食堂,一百多人用餐的大食堂,也有三,四个人用餐的小食堂,农场最热闹的食堂,有场部机关食堂,场青年连食堂,场学校教师学生食堂,农机科干部工人食堂,香农驻西宁办事处食堂。</b></i></h1><h3></h3><h1><i><b> 饭菜做得最好的还是那些小食堂。如:一大队河西中队干部食堂,场老四站干部工人食堂,六大队一中队干部食堂,十七队干部食堂,农科所干部食堂,基建队干部食堂,这些食堂的饭菜又香又便宜,小食堂的师傅各单位都会选用一些厨艺好的人员担任,有些做饭师傅以前曾经在社会上的大酒店干过厨师,做出来的饭菜就是不一样。</b></i></h1><h1><i><b>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场电影队的师傅也最爱去这些单位放电影,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单位的饭菜香。</b></i></h1><h1><i><b> 记得七二年的夏天我上小学三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弟弟小军拿着暑假作业坐上场直属队的小马车,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农场"老四站",老四站有两排办公室,食堂在第二排靠东边第一个房间,食堂一共有两间(一间是厨房另一间是餐厅),最关键的是食堂做饭师傅的厨艺特别好,饭菜做的很香。如:红烧狮子头,红烧肉,扣肉,小酥肉,宫爆鸡丁,清炖青海湟鱼,青椒肉丝等等等等,做饭师傅换着花样给我们兄弟俩做好吃的,我和小军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快开学了我们兄弟二人才回家。在以后几年里我们兄弟姐妹多次去"老四站"看望父亲,说是看望父亲倒不如说是为了去改善一下生活解解馋😋😊。</b></i></h1><h1><i><b> 七八年十月叁加工作以后,七九年五月进青年队我开始了长期吃大食堂的生活,青年队食堂的房子很大,餐厅平时可以用来当会议室,也可以放电影用,就是饭菜的味道不怎么样,我每个月的工资是二十八元,扣完伙食费每个月就剩不下几块钱了,青年队食堂大部分炊事员都是青年队的青年,有陆海,孙诗丽,刘红艳,王青福,聂丽萍,王耀明等人,还有一位做饭的老师傅姓高,他最拿手的是做手工面条,曾经他一个人做的手工面条能供上青年队一百多人吃,当时那个年代我们要干力气活,所以青年队的男女青年饭量都很大,有的人一顿能吃四五个馒头。</b></i></h1><h1><i><b> 香农管理最好的食堂是场部机关食堂,特别是在罗宗力的父亲当食堂管理员时,是机关食堂最辉煌的时候,食堂有他们自种的菜地,也自养了一些猪,羊。厨师的厨艺也比较好,平时就餐的人数就有 一百多人,银行,邮局,气象站一些外单位人员,也愿意在机关食堂就餐,上级来场检查工作时都安排在场部机关食堂就餐,每年场工作会议期间,参加会议人员都是在场部机关食堂就餐,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想把粮油关系转到场部食堂,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一般人的粮油关系也转不进去,过年过节的时候机关食堂还给粮油关系在机关食堂的人发放免费餐券,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羡慕粮油关系在场部机关食堂的那些人。</b></i></h1><h1><i><b> 在那个年代,各单位食堂会做的菜都差不多,做出来的菜品各有千秋,比较出名的菜品都是些肉菜,如:红烧排骨,红烧肉,手抓羊肉,红烧狮子头,扣肉,粉蒸肉,卤牛肉,糖醋青海湟鱼,宫爆鸡丁,辣子炒肉,蒜苔炒肉小酥,卤肉猪下水,丸子汤,杂碎汤等等,大食堂做的是大锅菜,伙食费比较贵一点,小食堂做的是小炒,而且伙食比较便宜,因为小食堂有自己饲养的家禽,小食堂就餐的人数少,用料基本上都是绿色食品,伙食也好调配,做的饭菜也精致,吃起来很健康。</b></i></h1><h1><font color="#010101"><i><b> 我吃过最好吃的狮子头,是二大队干部工人食堂做出来的,二大队干灶每个半个月才吃一次红烧狮子头,现在想起来都想流口水😋😜。我在香日德农场一共生活工作了 四十年,其中在 六大队(后来称四监区)就待了 19 年也就是说我在六大队干部工人食堂吃了19年的大锅饭,前后认识的厨师就有十五位。香农撤离的前两年食堂搞的最好的是一监区,监区长王卫兵亲自抓食堂的工作,他想办法改善干警和工人的伙食,让干警吃的卫生吃的放心,现在想起来都挺怀念在一监区开心❤快乐工作的那些日子。</b></i></font></h1> <h1><i><b><font color="#39b54a"> 这些就是香日德农场曾经的食堂</font></b></i></h1><h1><i><b><br></b></i></h1><h1><i><b>国家政策规定,刑满释放人员刑满以后必须留场就业是不能回原籍的,所以农场有大量的留场就业人员,上世纪 80 年代初国家又出台了相关政策,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回原籍落户不用留场就业了,对以前留场就业人员也全部发给路费让这些留场就业人员回到原籍生活,一九八五年又有大批老干警离退休离开了香农,由于人员的大量减少一九八七年以后医院食堂,学校食堂,各监区(大队)职工食堂停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又有大量干警分几批调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宁夏,甘肃等省。</b></i><i><b>林业队,畜牧队,农科所,十七队,基建队等90%以上的小食堂也都关门歇业了,曾经风光一时的食堂就出现了图上这种残墙断壁,杂草丛生现象。每当看到这些照片,看到香农变成这个样子心中不免有些酸楚。</b></i></h1><h3><i><br></i></h3><h3><i><br></i></h3><h1><i><font color="#ff8a00"> 二O一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西 安</font></i></h1><h1><font color="#ff8a00" style=""><i><b> 香巴佬</b></i></font></h1><h3><i><br></i></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