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1月14日,一场小学数学的盛会“千课万人”——“高阶思维培育”课堂教学高峰论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顺利开展。</h3> <h3> 第一节课是由特级教师唐彩斌和采荷一小的孩子们一起为我们带来的《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综合应用》唐老师用一个问题情境贯穿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始终,由简入难,结合学生的思辨和直观动画的演示,真正做到了用练习应用促进高阶思维的融通。</h3><h3><br></h3> <h3> 第二节课是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分配律》。朱老师从乘法分配律入手,将两种书不同书写方式分别命名为左、右分配律。并以此为契机探讨除法是否有左、右分配律和它们是否成立的问题。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举例、验证,用任务驱动来催生学生高阶思维的自然生长。</h3> <h3> 第三节课是由特级教师邵汉民为我们带来的《正多边形与圆》。通过正多边形的直观对比感受“正多边形”和“圆”的练习。在圆与其内接多边形的对比中类推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操作画圆,进一步感知圆“一中同长”的特征。邵老师的课找准了高阶思维发展的支点,用类比和极限为我们展现了一堂精彩的概念课。</h3> <h3>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由特级教师袁晓萍和学军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的绘本课堂《软糖666》。袁老师通过解密——破坏——设密三个环节,通过任务挑战和作品交流,让学生好感悟到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互相转化的过程,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层级递进,让数学阅读从“理解式”走向“思辨式”。</h3> <h3> 下午场的第一节课是由福建省小数教研员罗鸣亮和采荷一小三年级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笔算除法》。罗老师通过幽默的语言鼓励并倾听每个孩子表达,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思辨,沟通口算和笔算过程中的联系,体会竖式的意义,加深孩子们对除法意义的本质理解,展现了规则学习中的高阶思维。</h3> <h3> 下午第二节课由南京特级教师高丛林执教的《无尾熊兄弟的时钟——认识钟表练习》。高老师通过故事“无尾熊兄弟的时针”串联整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能够正确把握时、分、秒的相互进率和时间观念。通过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h3> <h3> 为我们执教下午第三节课《11-20数的认识》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倪芳老师。她以古人计数绘本切入,通过阅读和交流绘本,使学生感受可以用一个大石头表示10。然后通过小棒的操作,无论是2个2个数,5个5个数还是10个10个数都是按群计数,体会按群计数的重要性。再通过问题“从谁的办法中能够很快看出这个数是12”使学生初步体会把10个捆成一捆的道理。</h3> <h3> 最后一节课《怎样围面积最大》是由特级教师刘松为我们带来的。刘老师通过“怎么样把12分解成两个数的和,使他们的积最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围正方形面积的方式,引出“差小积大”的原理。并以平方差公式和图形直观演示和证明原理的合理性。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高阶思维”的多元意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