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曾经的太耐厂、永远的太耐人

陈健

<p class="ql-block"> 更新:2024年2月3日</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厂</span></h1><p class="ql-block"> 太耐厂(1955—2004),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四个厂名,先后为无锡市利民瓷厂、无锡太湖耐火材料厂、江苏特种耐火材料厂、江苏太湖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280亩,职工人数最多时有近2000人。因“无锡太湖耐火材料厂”存续时间最长、打下的基础最为扎实、取得的成绩较为亮眼,从而一直以“太耐厂”之名为人们口耳相传。</p><p class="ql-block"> 这个厂是由创业者们从无锡市南门外靠近沪宁铁路的一片荒草丛中肩挑手推地建起来的。建厂初期是以生产碗盘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瓷具为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无锡乃至全国钢铁工业开始起步,利民瓷厂乘势转产钢铁工业急需的耐火材料,厂名也改为耐火材料厂。从此,太耐厂在耐火材料以及冶金行业居有一席之地,留下了深深的足印……</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事</span></p><p> 1955年10月,利民瓷厂成立;</p><p> 1956年7月利民瓷厂首次生产耐火材料——粘土砖;</p><p> 1958年5月1日,公私合营的利民瓷厂改组为地方国营无锡太湖耐火材料厂;</p><p> 1959年8月,第一台300吨摩擦压砖机投入使用;</p><p> 1969年10月11日,一号隧道窑投产;</p><p> 1970年9月,年产5000吨硅砖大楼竣工投产;</p><p> 1971年9月15日,二号隧道窑点火投产;</p><p> 1978年12月,年产60000吨新粉碎大楼竣工;</p><p> 1980年5月,太耐厂研制的砖模碳氮共渗新工艺通过部级鉴定;</p><p> 1980年5月29日,太耐厂铁路专用线通车;</p><p> 1985年9月8日,太耐厂为上海宝钢提供首批大型浇钢砖,共计33个品种、215.98吨;</p><p> 1991年2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无锡太湖耐火材料厂依靠科技兴厂”的新闻;</p><p> 1991年10月8日,锆质砖高温隧道窑点火;</p><p> 1991年,太耐厂被列为冶金工业部三十七家重点和骨干耐材企业之一;</p><p> 1992年6月1日,太耐厂率先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p><p> 1992年7月28日,太耐厂更名为江苏特种耐火材料厂;同月31日江苏特耐厂被划为全国大型(二档)企业;</p><p> 1992年10月15日,江苏特耐厂改组为江苏太湖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8日挂牌;</p><p> 1992年11月7日,太耐生产的铁沟浇注料在宝钢使用,一代通铁量达40.6万吨,创国内最高纪录;</p><p> 1994年10月26日,太耐为宝钢二期配套的两个国家重点工程——锆质砖工程、锆质座砖及莫来石透气水口通过国家验收;</p><p> 1990年至1995年,太耐连续五年10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茅,其中1990、1993、1994年度名列第一。</p><p> ……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物</span></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厂。时光已去,这里展现的资料,是众多太耐人你一张、他一幅,翻箱倒柜、找里寻外地无私贡献出来的,珍贵而稀有,一旦拂去岁月的浮尘,便透出历史的秉性。物乃实用之物,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生活。如今,“物是厂非”,这些“物”便以特殊的形态成为纯粹的纪念展示,投射熟悉的太耐厂,书写着纪念的永恒,让我们回忆起过去在太耐厂生产、生活的年年月月和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再次展开了太耐人的心扉,映照着太耐厂的过去;擦去蒙尘,褪尽沧桑,像一本纪念册——打开来,反射着曾经的同事,曾经的工友,曾经的车间;合起来,是历史的沉淀和定格,成为厚重的太耐厂。</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仿佛让我们老太耐人触摸到了压砖机的铿锵、感受到了隧道窑的炽热、聆听到了雷蒙车的喧闹,回味无尽回思咀嚼的过往……</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人</span></p><p class="ql-block"> 太耐相聚,缘份一场。</p><p class="ql-block"> 缘在天定,份靠人为。从陌生到相知,经过了多少磨合默契;从青年到老暮,度过了多少冷暖寒暑。同一天进厂,同一年退休,或喜或怒,或悲或乐,全部成为关于太耐厂的印记,成为朋友、同事的心底珍藏。蓦然回首,青春的足迹已然淹没在“无锡市南门外伯渎港底”;年轻的背影悄然消遁在“无锡市锡甘路3号”……</p><p class="ql-block"> 曾经自豪过,也曾叹息过;曾经快乐,也曾经难过。回首沉重的一页,重回难忘的过去,没有算计过吃了多少苦、没有在乎过受了多少累,今天的你我可能最在意“是不是还记得老同事?”,是不是为了一次相聚而心有向往?提起太耐厂是不是从心底泛起过阵阵涟漪?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太耐厂,大家又从何约起,到哪里去语短话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