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0月1日一早,我们从渥太华出发前往加纳诺克游船码头。几个月前,我们已经预定了10月1日上午10点至下午三点的千岛湖游轮票。千岛湖游船绕湖一周约需3个小时。网上订票有三种:1小时、2.5小时和5小时的,前两种只是在千岛湖上游览,第三种5个小时的,还包括游览属于美国领土的心岛,心岛是千岛湖中唯一对游客开放的岛。我们选择了上心岛游览。</h3> <h3>我们的运气真好!从渥太华一路过来,天气一直阴沉,甚至有的地方还下了小雨,可当我们登上游轮,天空竟然放晴了。</h3> <h3>加拿大千岛湖是指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圣劳伦斯河与安大略湖相连接的河段,散布着1800多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其中2/3属于加拿大,1/3属于美国。如今千岛湖已被辟为圣劳伦斯群岛国家公园。</h3> <h3>在这些岛屿中,最小的只是一块礁石,大的可以达到数平方英里。在千岛湖,对岛有着特别的定义,据说只要可以有2棵树生长的露出水面的土地,就可以被称之为岛;也有人说加拿大把露出水面1平方米且有一棵树的地方称为岛。</h3> <h3>很多小岛上只有一间小屋,甚至只有一棵树。许多无人小岛成为水鸟的栖息之地。</h3> <h3>从加纳诺克码头出航不远到了伊微里(IVYLEA),有一座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大桥横跨千岛湖上,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为千岛湖平添了几分妩媚。</h3> <h3>千岛湖湖水碧蓝、深邃,广阔而宁静,湖中不乏名岛。</h3> <h3>“千岛”中的大多数岛屿都已被私人购买,建造各式风格的别墅城堡,隐于绿荫环绕的自然美景中,是著名的避暑天堂。</h3> <h3>游船穿行在圣劳伦斯河上,看着这些如繁星般的岛屿,犹如上帝散落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千颗珍珠,无穷无尽的两岸风光,总能带给人们如梦境般的感觉。</h3> <h3>在这么多岛屿中,有两座岛屿值得一提,那就是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意大利人)买下了位于加拿大的萨维岗岛,后又买下邻近的美国小岛,并在两岛之间架了座9.75米长的桥,成为世上最短的跨国桥,并在桥上挂了加拿大、意大利与美国的国旗,挺有意思的。</h3> <h3>游船出航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心岛(Heart Island),心岛属于美国领土,所以上岛必须持有美国的有效签证。到达这里后,船长先将船绕心岛一周,让大家尽情地欣赏和拍摄。</h3> <h3>游船在心岛码头将我们放下,接着就是入境美国2个小时(游船在心岛码头停靠2小时)。没想到入境时,美国出入境官员竟然给了我们半年的逗留期。还有一个没想到,我买的4G流量是加拿大的,在心岛是用美国的流量,结果回上海拿到账单才知道,需要另付费用了。</h3> <h3>关于心岛,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1895年纽约旅业大王乔治.博尔特化了2万美元购得了心岛。1900年,他投资2500万美元,兴建博尔特古堡献给妻子露易斯。他将岛的岸边修筑成平面心形,在岛的中心高地建筑了一座欧洲宫殿式的古堡。由于爱妻要带母亲同住心岛,他在心岛的末端水边,另建一座小堡孝敬岳母,两者有小桥相连,表示心悬岳母以讨爱妻欢心。不幸的是,1904年他的妻子逝世了。他伤心欲绝,从此再未踏足此岛,而将它捐给了美国政府。</h3> <h3>古堡外观雄伟壮观,掩映在绿树丛中,很难拍到它的全貌。</h3> <h3>城堡内部装饰古典雅致、精美绝伦。</h3> <h3>硕大的露台上鲜花盛开。</h3> <h3>我身后这座有小桥连接的城堡就是乔治.博尔特孝敬岳母大人的。</h3> <h3>心岛很小,除了这座庞大的古堡,剩下的土地面积已经不多了。古堡的周边是绿地和花园,花园里的植被都布置成心的形状。</h3> <h3>花园中有喷泉和精致的汉白玉雕像。</h3> <h3>在圣劳伦斯河边,有一座类似凯旋门的拱门。根据现场资料显示,拱门的顶部有许多石雕雄鹿,“鹿”是乔治.博尔特欧洲血统的象征,也是家族纹章的一部分。它在整个心岛的建筑中都有着象征意义。在当时,拱门作为一个水门,它是正式的入口,为汽艇运送客人。泻湖长500多英尺,最宽处达100英尺。外围的人行道被用作散步道,最初的目的是在泻湖上架设桥梁。</h3> <h3>岛上风景秀美,好天气增添了我们游览的乐趣,走走看看拍拍,在岛上的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h3> <h3>加拿大千岛湖确实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近年来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加拿大千岛湖与浙江千岛湖、湖北黄石阳新仙岛湖并称为"世界三大千岛湖"。浙江千岛湖我曾去过,它是在兴建新安江水库时形成的,极少的岛上有建筑物,所以游览时感觉景色比这里逊色多了。如果也能允许人们上岛建别墅……那么国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样绝美的风景。不过是否可行呢?我只是个外行,有感而发罢了。</h3><h3><br></h3><h3>谢谢观赏!</h3><h3><br></h3><h3>摄影:培正、陈琍<br></h3><h3>摄影器材:IphoneX Max Iphone7Plus</h3><h3>文字及编辑:陈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历史资料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