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凉山的深秋凉意渐浓,但有时正午的阳光倒像是阳春三月,照得人像阳光下的卧猫一样慵懒。</h3> <h3> 周末背起行囊再去周边山城转转,目睹大渡河的汹涌壮阔,感受翼王的悲怆,红军的伟大与豪迈。</h3> <h3> 金秋时节是收获,收获就得忙碌。</h3><h3> 教育部帮扶凉山送教活动在德昌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精心授课,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感触良多,收获颇丰!</h3> <h3> 进校一年的八名青年教师展评课顺利完成,每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独有的风彩,课件设计各具特色,课堂组织有条不紊,都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h3> <h3> 扶贫仍在路上,几次跟随学校领导去看望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给他带去过冬的衣物,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师友:范敏燕、王娟娟、许波、冯桂芳、王和平、颜俊杰、吴萍、赵珊、胡美琴、杨志军、陈丹宜等,感谢他们为大凉山区的贫困家庭捐赠衣物,送来温暖!</h3> <h3> 初、高中两部的教师书法培训如期进行,老师们学习热情很高。其实两部中有几位老师的书法写的很好的,让我来讲,可能他们觉得外来的和尚木鱼敲的更好吧(偷笑🤭)</h3> <h3> 两校教研同提高,川渝友谊共长存。重庆大足区石马中学一行来泸沽中学开展教研活动,不同学科进行同课异构展示,石马中学杨校长做了《一匹红奔马的诗和远方》讲座,谦虚真诚、有特色、有想法、有情怀,让在坐老师听后很受启发。</h3> <h3> 又一个周末,是我最享受的时光,整理行囊和友人到百十公里的一个叫蟹螺堡子的大山里写生,山高沟深,车沿大渡河边的高山盘旋而上,瞥一眼窗外,感觉车子像在空中飞。</h3><h3> 进入寨子豁然开朗,两面大山之间宽阔的地形缓缓向上延伸到两三公里的山脚,一条清爽干净的石板路也顺势而上。从山根淌下一条河,弯弯曲曲流向山外,河水清澈见底,哗哗哗的流水声成了这山谷间、寨子里的最大响动。河两边错错落落全是带有篱笆院的石房子,这就是尔苏藏族聚居区一一一蟹螺堡子。</h3> <h3> 我们住的客栈临河而建,河水的响动更为真切,这种感觉,让我想起秦岭脚下的故乡也有一条小河穿过村子,夜晚睡在炕上也能听到流水声,如遇大雨河水暴涨,水涌石撞的声音依然清晰。可如今,故乡的河床落满枯枝败叶,悄无声息。</h3><h3> 一声公鸡的昂叫,村寨再次迎来新的一天,湿漉漉的空气带来的不仅仅是凉意了。从进村寨的山口升腾起浓浓的云雾,瞬间吞噬了山谷,吞噬了寨子,天地混沌一片,云雾中一会儿露出黑黑的山头,一会儿伸出几个屋顶或者树稍,我想神仙的居地也不过如此!</h3><h3> 浓雾过后,整个村寨如同水洗一般,金色的阳光撒满庭院,透过树叶的缝隙,惊动了鸡鸭,也惊动了鸟儿。</h3><h3> 整个山谷间前后幻化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到惊喜而神奇!</h3> <h3> 山里的夜晚漆黑宁静,周围高大的山峰结结实实的堆成一圈,黑乎乎的山巅顶起了整个苍穹,繁星满天,一轮弯月挂空中。夜晚还是很冷的,一阵秋风扫过似乎又把月亮吹得更白更亮。</h3><h3> 寨子里有户人家,白天给孩子过满月,晚上还有一顿类似于晚宴招待宾客和寨子里的人。我和朋友有幸受邀。石块砌成的小院中放着一个大火盆,整段圆木架在火盆上燃烧,一圈人围着火盆嗑瓜子抽烟,旁边有几堆人在围着桌子打扑克。我和朋友被这样的烤火氛围所感染,朋友直呼美!美!美!主人热情地端来两杯玉米酒,男人寄上一支烟,女人招呼嗑瓜子,他们笑着说来到这里都是客。热情、好客、自然、真诚,是我对大凉山人民最真实的感受。</h3><h3> 跳跃的火焰烤得每个人的脸红扑扑的,他们用自己的方言聊天谈笑,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儿时冬天的晩上生产队里开会的情景,若大一个空房子中间架起火堆,全村人围成一个大圈,男人们抽着烟,女人们也不闲着,趁空纳鞋底,孩子们在围成的圈外追逐打闹。队长站在圏内宣布几件事后让大家讨论,一时间乱成一锅粥,村里总有一个焦点人物,喜欢参杂着酸溜溜带点荤腥的语言和女人们打情骂俏,招来的便是几个女人把那家伙按在火堆旁狼揍一顿,还叫嚣着要趴掉他的裤子!于是房子里角角落落便塞满了笑声。其实那家伙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自己笑得像喝醉了酒爬不起来,突然回头发现自己的婆娘在身后瞪着他,一下子像吃了鱼刺卡喉的狗,耷拉着脑袋只剩下干咳和喘气了。</h3><h3><br></h3> <h3>水墨凉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