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以色列(一)雅法古城,美丽海法

久久(原创)

<h3>一早来到以色列雅法古城,开始以色列之行。它是特拉维夫为数不多的古迹,我们沿着阳光海岸漫步,感受地中海迷人的蔚蓝色。真是难以把碧海蓝天下美丽宁静的城市,和曾经的多灾多难联系起来: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特拉维夫被36枚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成千上万的建筑被毁;1995年,拉宾总理就是在这里被刺。</h3> <h3>特拉维夫就在东地中海岸边,整个城市沿着绵延的海岸线排开。万顷碧波,悠悠白云,美不胜收。</h3> <h3>雅法老城,建立在地中海岸边雅孔河口的白垩纪断崖上,和特拉维夫相邻。公元前5000年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2000年这里就成为地中海岸的著名港口。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名字在圣经,希腊神话里都有记载。</h3> <h3>犹太经书说,雅法古城是诺亚的儿子雅弗建立的。他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中幸免于难后,来到这里,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也有人说雅法是希伯来文“美丽”的谐音,因为它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还有人说雅法的意思是闪着白色光辉之地,因为它建立在白垩纪时期的断崖上。</h3> <h3>雅法老城经历过无数次战火,罗马,十字军,阿拉伯人,拿破仑都占领过这里。动乱和纷争让这里繁华落尽,几经衰败。以色列建国后,这里居住的阿拉伯人纷纷逃走。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政府对雅法老城进行了整理维修,恢复了古城旧貌,将其改造成艺术区,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艺术家聚集在这里,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把特拉维夫和雅法合并了。一个是欧美西方风格,一个是中东阿拉伯风格,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古典。两种风格两个时代,穿越5000年,就这样奇妙地并存融合着,散发出令人沉醉的艺术气息。</h3> <h3>雅法老城的入口有一个拿破仑雕塑指示牌,上面写着历史遗迹入口。老城建在一座37米高的山丘上,老城的心脏地带是一片密集的石头老房子以及蜿蜒伸展的巷子,这些巷子一共有12条,用12星座来命名。巷子仅有1一2米宽,铺路的方形石板已磨得光滑可鉴。巷子两边多是2一3层的小楼,每栋房子、店铺都独具风格。窄街小巷、斑驳的墙壁沉淀着古老,镌刻着历史。这些石头的建筑,见证了这里曾经历过的战火与和平,衰落与繁华。</h3> <h3>雅法古城风景秀丽,至今仍保持着千年前质朴的外表。古城的街巷大多系石头房屋组成,依地势高低起伏而修建,处处充满苍桑的历史感,在蔚蓝色的地中海怀抱中格外迷人。雅法老城的中心是凯杜明广场,环绕广场的有许多年代久远、风格古朴的石头建筑,圣彼得教堂、钟楼、信念之门、古炮台、石柱、雕塑等</h3> <h3>老街的圣彼得天主教堂是雅法的地标性建筑,最初建于1654年,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1894年完工,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8世纪晚期,教堂2次被毁又2度重建,目前的建筑是1903年修复重建的。米黄色优雅的外观,而砖红色的正面和高耸的钟楼使教堂格外醒目。</h3> <h3>在圣彼得教堂前方不远的一条小路上,有一座小木桥,叫做许愿桥。桥两边栏杆上的木质横梁上每隔一段就镶着一块金属雕像,正好12块,代表12星座。可以上桥摸着自己的星座许愿。</h3> <h3>雅法古城是一个有着4千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经历过火与血的洗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门一窗、每个建筑、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别样的艺术风情,</h3> <h3>在雅法古城的窄街小巷里自由徜徉,钻进窄小的街道,找寻年代的印记,在小巷中穿梭,仿佛置身于古老西方电影片段里,充满着未知和神秘。脚下的青石板就像耄耋老者脸上的皱纹,窄窄深深、曲曲弯弯,深窄中沉淀着古老,弯曲里镌刻着历史,古得掉渣,老得足以。古城的韵味恰恰就在于此。</h3> <h3>在教堂旁看到这一座将其改造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聚集区,形形色色的工作室。许多艺术家集聚在这里,古街道中到处可见博物馆、艺术画廊、咖啡馆、时尚艺术店,墙上眼花缭乱的艺术作品触目可见,让古老的雅法煥发出迷人的气息。</h3> <h3>阳光照耀下的信念门,原来白色的雕塑变成了金色。信念门上雕刻着《圣经》中的故事,石雕从各个角度看起来都不太相同,总体感觉是由众多人体和动物相互叠合,人体和动物轮廓清晣但又难以分清界限。</h3> <h3>海岸线那边就是特拉维夫市区,与老城截然不同的是新城另一番景象。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24处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特拉维夫整个城市名列其中。</h3><h3><br></h3> <h3>特拉维夫建于1909年,并逐渐发展成为驻巴勒斯坦英军控制下的一个大都市。在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间,白城在帕特莱克爵士的城市规划基础上建成,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城中的建筑物由在欧洲培训和实习的建筑设计师设计而成,他们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创造了一个杰出的“现代运动”的建筑群。</h3><h3><br></h3> <h3>世界文化遗产一特拉维夫包豪斯白城(我们在车上用手机拍了几张。)。这种建筑风格发源于德国,具有线条简洁和非对称的特点,包豪斯之风在以色列从1930一直盛行到1948年建国时期。与老城截然不同的,这是新城的另一番景象。是源于这里赫赫有名的"包豪斯"建筑。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包豪斯建筑风靡德国,领导这一运动风潮的正是犹太人。</h3> <h3>特拉维夫白城:因“包豪斯”建筑风格而闻名,特拉维夫的建 筑风格受到了多种流派的影响——其中也包括著名的鲍豪斯风格。特拉维夫的中心地带“白城”中由于是世界上云集了最多鲍 豪斯风格的建筑,白城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特拉维夫市约有4000幢这样的建筑,大多建于1931年至1937年间。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拉维夫白城,指的就是市内几条主要大街上约1000幢被列入保护计划的此类建筑。这一风格的建筑,大多占地面积不大,楼高2至4层,多数是住宅,窗户窄小,阳台长而宽大,小楼的外墙大多为白色或浅白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夺目,非常适合地中海式气候。</h3> <h3>来到奇科隆雅科夫小镇,它给人的印象似乎平淡无奇,蔚蓝的天空下,一条百米见长的街道伸向远方;暖风和煦中,漫步街头、放缓节奏,深情地吸一口湿润且略带馨香的空气,普罗旺斯那种沁入心肺的通畅之感立马爽遍全身,心底似有清泉流过。</h3><h3><br></h3> <h3>小镇的居民似乎不多,艳阳之下,人们都在慢慢品尝小镇的“乡土”味道,喝一杯香浓的咖啡,拍一张艳丽的靓照,亦或穿行于小巷楼间,捕捉到的都是小镇演绎的万般风情。</h3> <h3>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那种喧嚣,街旁都是特色鲜明的商铺与酒吧,低矮的民居整洁别致、色彩柔和,每一处小的装饰,都可以看出主人的用心与情致。走得久了,普罗旺斯那种简朴而高尚的生活感受在这里便得到了回味。</h3><h3><br></h3> <h3>优美恬静的小镇。</h3> <h3>告别了美丽的特拉维夫,离开小镇驱车前往以色列海法市。海法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著名港口城市,人口约27.7万。这里西濒地中海,背倚迦密山,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希伯来语中海法有着“美丽的海岸"的意思。</h3> <h3>海法的名字出现于三世纪,现在是以色列最大的海港,位于以色列北部,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第3大城市,也是巴哈伊教的圣地。</h3> <h3>空中花园景色很美,站在高处可俯瞰海法港区和海法市区的景色。</h3> <h3>巴哈依空中花园从山顶到山脚延伸达1公里,垂直高度达225米,最大坡度达63度。(今天花园因故关门)站在最高处可以将海法市港口与地中海景色尽收眼底。</h3> <h3>巴哈伊花园位于有着“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上,这里是巴哈伊教的圣地,也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寝,整个花园围绕巴孛陵寝,建有一级又一级共19级不同高度但是完美对称的阶梯花园,整座花园从山顶到山脚绵延近一公里,远远望去,就像是凌空而建。巴孛,原名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巴比教的创立者,巴哈伊信仰三个中心人物之一。</h3> <h3>巴哈伊空中花园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陵寝,整座花园依山而建,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一条由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宛如一条玉带穿梭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毯之中,而沿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则对称地分布在两侧。沿着玉带一路向下,穿过海法街区,可以一路延伸到地中海。</h3> <h3>自从将此处选为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就开始在他的陵寝周围建造美丽的花园。然而,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建造成本为2.5亿美元的巴哈伊空中花园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以色列印象</h3><h3>以色列------八百多万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0.2%,却拿走了占比20%的诺贝尔奖。</h3><h3>著名的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是其第一任校长</h3><h3>犹太民族</h3><h3>一个命运多舛,历尽磨难的民族</h3><h3>一个忧患意识极强的民族</h3><h3>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h3><h3>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h3><h3>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h3><h3>一个执着创新的民族</h3><h3>一个知感恩的民族</h3><h3>他们的未来</h3><h3>就像他们的国歌《希望》那样</h3><h3>充满了令人无限憧憬而又绚丽多彩的</h3><h3>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