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马尔堡区是一个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特征和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地区,其地理范围包括了从马尔堡峡湾(Marlborough Sounds)一直延伸到东部崎岖不平的太平洋海岸线,其行政分区则包括了布兰海姆(Blenheim)、皮克顿(Picton)以及哈维诺(havelock)等数个城镇。昨晚我们就住在布兰海姆,今天我们将游览马尔堡峡湾。</h3><h3> 马尔堡峡湾 Marlborough Sounds位于新西兰的马尔堡区,蜿蜒伸入太平洋中,好像一只欢迎远方游客的手,这个湾区由夏洛特女王峡湾(Queen Charlotte)、凯内普鲁湾(Kenepuru)和罗盘湾(Pelorus)所组成。这种溺沉河谷是新西兰少有的自然奇观。这里独特的地貌形成了天然的避风港,加上洁净的海水,孕育出新西兰最大的海鲜养殖区域,出产最优质的海鲜。</h3> <h3> 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每天几乎都会下雨,又会很快阳光明媚,也许哪儿的春天都这样!昨天半夜下了很大的雨,一早天空却放晴了!看到能在这么个大晴天去看海,心情顿时大好!跑到昨晚下榻的小汽车旅店门外,拍了一下这雨后洁净的天空和马路。大好的天气带来美好的心情,而且气温不低,没有寒冷的感觉,可能也是我们所处的地方已经远离极地了。</h3> <h3>这是昨晚住的店!比较简易,但挺干净!</h3> <h3>今天一早出发,要去赶8点30分夏洛特女王峡湾的游船。到了码头,离开船还有一段时间,那一排标志明显的厕所使大家都跑了过去!使用后发现这简易厕所非常智能,第一次使用还得有点英语基础呢!</h3> <h3>拉开滑动门进去,发现里面很宽敞,语音告诉你要按门锁键锁门,10分钟后会自动解锁。</h3> <h3>用完厕所怎么都找不到冲水装置,真尴尬!但旁边的洗手台看着好复杂,给人想试一试的感觉!手一伸,水出来的同时马桶就开始冲水了,哈哈,好神奇!赶紧拍下来再出去!</h3> <h3>停靠在码头的有各种游船,应是根据游客的多少选择游船。</h3> <h3>我们今天游船游览的是夏洛特女王峡湾(Queen Charlotte Sound),它是马尔堡峡湾的一部分,位于新西兰南岛北端,贯通南、北岛之间的海峡渡轮就穿行其中。行驶在峡湾内可见海天雪峰,苍翠岛屿,风景如画,也可欣赏海鸟、海豹和海豚等野生动物。</h3> <h3>船出发了!四周都是美丽的景色,风平浪静,海水湛蓝。看到游船上的广告,知道了今天我们选择的是“精彩海鲜巡游”,内容包括中文导游(陪伴我们的是西关姑娘小朱),品尝原味青口贝,酒香钻石蚌和烧烤帝王三文鱼,还能品尝世界闻名的长相思白葡萄酒。参观海鲜养殖场,鱼类保护区喂饲蓝鳕鱼,徒步夏洛特女王步道,认识本地植物,并登顶俯瞰峡湾风光。</h3> <h3>下面看看游船的内饰!客舱不大,上下层都能坐人,位置成2个半圆形排放,很随意!如果天气好,游客大多不会只呆在客舱里,都会到外面观景,拍照。</h3> <h3>驾驶员在上层,下层有个配餐间,提供餐饮,这里看起来很温馨,阵阵海鲜味就是从这里来的!</h3> <h3>服务员只有2个女孩</h3> <h3>楼下那层外观整体看起来就这样子!</h3> <h3> 这就是本地产著名的长相思葡萄酒啦!长相思葡萄酒也叫白苏维翁葡萄酒,长相思是白葡萄酒的一种,酒液是浅黄色,香气浓郁,有青草味、瓜果味等,口感有明亮、清新、爽口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它的高酸度和低含糖量。</h3><h3> 这服务的姑娘很热情,看我拍照,就把冰箱里的葡萄酒拿出来给我拍。</h3> <h3>驾驶室是开放的,驾驶员会很友善地答应合影。</h3> <h3>导游小朱就是用这个地图向我们介绍我们要经过的地方,游览的重点。</h3> <h3>看大家这认真学习的样子!</h3> <h3>鲜美的钻石蚌</h3> <h3>还配有作料!其实什么都不加就很美味了!吃完剩下的壳直接扔海里去。</h3> <h3>青口吃过,但这么好吃的不多!水煮煮就任意吃!</h3> <h3>闻名世界的长相思葡萄酒</h3> <h3>香煎帝王三文鱼</h3> <h3>每人一船!香味扑鼻!</h3> <h3>看到水鸟群集捕食,就是水下有鱼的标志,这时海豚也在水里捕食,经常会看见它们跃出水面的样子。</h3> <h3>看那跃出水面的海豚!</h3> <h3>喂鱼!</h3> <h3>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不忘拍照,整个游程大多数团友都到处跑,到处拍,但导游小朱的声音可以传到船上每个地方。</h3> <h3>登岸了!我们上了夏洛特女王步道,在当地导游带领下认识新西兰特别的飞禽和植物。</h3> <h3>行走在山间步道上,旁边都是繁茂的植物,空气就别说有多好了!</h3> <h3>这是新西兰濒临灭绝的鸟类Rowikiwi</h3> <h3>银蕨树——新西兰的国树!这树叶的背面呈银色,过去毛利人没有光线时就是用这树叶反射的银光来标识方向的。在毛利传说之中,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h3> <h3>银蕨的背面是银白色的!不确定是否银蕨时,就把叶片反过来看看就知道了!其实通过触摸也可分辨银蕨和其他蕨类植物的不同,银蕨叶子比较硬,而且边缘有点向背侧卷。</h3> <h3>把银蕨树叶背面朝上,反射银光来标识方向!过去毛利人就是这样标识方向的!</h3> <h3>这不是普通的鸽子,而是一种珍稀品种!</h3> <h3>新西兰鼠患成灾,因为鼠类在这里没有天敌,政府用了很多方法灭鼠,但鼠患仍严重。这是放在林子里的灭鼠器,它在鼠头进入时释放氨气毒鼠,而不伤禽类。</h3> <h3>林子里的移动厕所</h3> <h3>这种厚叶植物是过去毛利人没有纸张时用来做手纸的。</h3> <h3>虽然照片拍得很清楚,但识花软件就是得不到同一的名称!有点遗憾。</h3> <h3>这也是蕨类,但不是银蕨,区别就是其树叶背面是否银色。</h3> <h3> 下面这小叶植物虽然叶子小,但名声可不小!这就是麦卢卡!麦卢卡是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独有的一种桃金娘科灌木,是一种丰富多产的矮树种。麦卢卡通常比较矮小,树叶呈扁形针状,麦卢卡花非常小,花瓣为白色,偶尔为粉色,每朵的直径约为0.6-0.8厘米左右。它的树叶曾被当年发现新西兰的库克船长用来当作茶叶使用,因此它也是一种天然茶树。麦卢卡树曾经覆盖着新西兰全境,但因为后来的大规模移民,现多生长在偏远无污染的原始森林。</h3><h3> 麦卢卡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特殊药用植物,从麦卢卡中提取的精油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对细菌和真菌均非常有效,含有高水平抗氧化物质,所以常被添加于口腔卫生用品中,可以中和口腔里过多的酸性物质,保持牙齿健康及口腔卫生。</h3><h3> 麦卢卡的茎叶和树皮是一种的天然草药,可拿来制成镇痛解热剂、感冒药及消毒水。新西兰曾经的原住民毛利人也正是通过煮麦卢卡的茎叶来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h3><h3> 用麦卢卡的花蜜酿造的蜂蜜在世界上相当有名声,因为在这种蜂蜜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活性抗菌物质——活性麦卢卡,它可帮助人体内部消化,呵护敏感型肠胃,维持肠细菌的平衡,杀死那些引起胃部疾病的细菌,从而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h3> <h3>长在树上的苔藓植物,据说这是良好生态的标志。</h3> <h3>峡湾的美景</h3> <h3>步道顶可看到的峡湾风光</h3> <h3>这次徒步时间不长,很轻松地了解到不少关于新西兰特色植物和珍稀动物的知识。下山后大家合影,再次登船返回出发地。</h3> <h3>现在我们换了个码头,登上了14点30分开往首都惠灵顿的大渡船。渡船将驶过库克海峡,到达北岛的惠灵顿。航行时间3个多小时!</h3> <h3>渡船的顶层,可以观光,但仅限于船尾部分有1/3的部分是不能进入的,如照片拍下的那部分。</h3> <h3>峡湾的美景再次呈现在眼前,忍不住拍照!</h3> <h3>快船驶过,在蓝色的海面留下白色的浪迹。</h3> <h3>渡船里面座位摆放舒适,服务也很到位,观景休闲都适合!</h3> <h3>皮克顿到惠灵顿之间的就是我们今天渡轮经过的库克海峡。</h3> <h3>到了惠灵顿,立即感受到这个风都大风的彪悍,好冷的!下雨时风将雨水刮得横向飞舞,伞根本挡不住。本打算在酒店不远的著名商业步行街“古巴街”逛逛,也因为风雨而放弃。入夜,大风发出凄厉的声音,听着就冷!但愿明日好天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