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帮扶活动之西门小学教育集团音乐教学教研总结

丫头

<h1><b>  <font color="#39b54a">在技术的依托下,新学年西门小学教育集团开启了新的授课模式。西小、马叶、浦山三校联动进行时……</font></b></h1><h3></h3> <h3>  美术组是先行者,我们只有亲临课堂才会有体会。因此音乐组相约来到同步课堂的现场,借鉴经验。</h3> <h3>  课后,根据音乐课的特殊性,我们积极探索,寻找一种更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h3> <h3>10月,我们的音乐课,如约而至。</h3> <h3>  樾园音乐组共承担了10节同步课堂以及2次同步教研活动。跟着小编一起去现场看一看吧。</h3> <h3>原来,别人眼中的我们是这样子的。</h3> <h3>  10月17日下午,县教研室钟爱军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的现场,分别听取了由林苑执教的《咏鹅》、袁晶晶执教的《咙咚呛》以及吴艺宁执教的《舞蹈基训》。</h3> <h3>  课后,钟老师就课型,课堂具体实施方式,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h3> <h3> 为了更充分了解接受方学生的课堂状况和学习效果及网络设备的问题,钟老师在主教方听了两节课后又利用课间的15分钟时间迅速赶往浦山小学听课,并与我们进行了现场交流。</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三节课后,我们三所学校的音乐老师和接受方的带班老师在钟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网络研讨。在听取了浦山小学和马叶小学带班老师的建议后,我们主教方三位老师也深有感触。</h3></font></h3> <h3>林苑老师说:</h3><h3><font color="#ed2308"> 资源共享的理念很好,能让农村孩子收益颇多。但是单就音乐学科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声部教学,单声部的演唱,音乐欣赏,音乐创作,这几种课型我们都进行过尝试。例如学歌环节,除了主会场的孩子,其他学校的孩子无法达成与老师同步跟琴演唱。还有分会场学生创作的作品无法清楚的展示给老师看。再有,对辅助配合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协管纪律,还需要略懂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农村偏远学校这就不太现实。</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袁晶晶老师说:</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第一次接触到互动课堂,它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挺高大上的,刚开始上的时候有点把握不好在课堂上每个学校时间的分配比例,哪些环节互动可以更有效率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上了一堂课以后,感觉稍微有了点头绪,可以比较有序地掌控课堂,还是有许多收获的。但互动课堂在音乐课的运用上还是带给我一些困惑,带来比如说最不可避免的延时情况,给音乐的审美很大的困扰,还有带有两声部合唱的课时教学,基本是不能成行的,且一堂课的内容不能安排过多,只能安排原来课堂三分之二的内容,不然就不可能关注到其他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font></h3> <h3>吴艺宁老师说:</h3><h3> <font color="#167efb">当知道自己要上同步课堂的时候,心里有点小紧张。因为自己是新教师,在这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况且我的课程是形体课,想象了一下如果要远程教学的话可能不能完成的那么好。当第一堂课上完以后,过程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最让人遗憾的还是因为它是远程,所以传播速度有些延迟,在互动的时候容易卡顿,播放音乐一起做动作或者唱歌的话是完全行不通,所以只好分开来练习。因为远程的关系,不能完全看清楚对方学校的孩子具体动作是否到位,所以关注我方学校孩子的时间更多些,这样也影响了对方学校的孩子积极学习的兴趣。</font></h3> <h3>  同步,同行,让我们共同努力,留住童声,守护童心。</h3><h3><br></h3><h3><br></h3><h3><br></h3><h3>图文:樾园音乐组</h3><h3>美篇制作:林苑</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