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爹:<br>见字如面!我们有多久没有用过书信这种沟通方式了?“见字如面”这四个字还是从当年您一年里差不多有半年在外训练时写给我的“家书”里看到的,当时词汇量不足的我感慨了好一阵子:看我爹!不光是“四肢发达”,写信还能用这么形象的词语呢!佩服!<br>而您让我佩服的哪儿只是这个呢!</h3> <h3>我小的时候,您忙,妈妈也忙。我被寄养在胡同深处的一户老北京人家里。虽然和那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小姨都亲如一家,然而心里还总是盼着爸爸妈妈回来。记忆中,胡同里昏暗的路灯下,您骑着凤头28车来接我回家。我坐在大梁上,挺直了身子仰头去够您那尽是胡茬儿的下巴。您故意用胡茬扎在我的小额头上……叮铃铃的车铃声伴着咱俩的欢笑,打破原本宁静的夜晚。分别也总是您骑着车送我回来,怕风吹了我的脸吧,总有透明的纱巾蒙在我的脸上。透过纱巾,抬头能看到胡同里的路灯围着一圈圈黄色渐变的晕;哈气湿了脸上的纱巾,贴在嘴上,撅起小嘴也顶不开,难受极了。“去些日子就回来了,爸爸给你写信……”好吧,我只能蹭下大梁,挥挥小手,等着“见字如面”。那条胡同里,关于咱俩的记忆怎么都是在夜晚呢?那时候,见字似乎比见面多得多。</h3> <h3>1988年,我上大二,您带着当时最得意的弟子征战汉城奥运会。那之前,您跑去各地集训、适应性训练,不记得我们有多久没有见过面了。没有家书,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你们的队伍到哪儿了,比赛失利了……那回,见到的是油印的字,不是您的亲笔,而我分明从报纸上油印的字里看到了您失望的脸!哪儿只是那一枚银牌带来的失望,而是三十年前因政治原因年轻时的您不能上奥运赛场去打破中国奥运金牌零的记录后,一点点累积而来的痛楚!“见字如面”,黑色的油印字,一点点沉在了我的心里。<br>那之后,中国游泳队的小将们在各项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您留在家里的时间渐渐多了,我们不需要家书往来了。到现在,是您天天在家习着狂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盼着我回家了。</h3> <h3>“假期外出吗?”“没安排呢。咋?”“开车带我去医院,腰疼。怕影响你工作,等你放假……”“甭等了,走!”从诊室出来,我去拿药时,嘱咐您下了电梯不要乱走,站在门口等我回来。过了好一会,我远远地隔着人群见您靠在电梯门旁的墙上,有些无助地东张西望……我的眼泪来了!模糊的视线中,我仿佛看到了胡同里昏暗的路灯下不论是相聚还是即将又要分离的咱俩!</h3> <h3>爹,我最近确实有点儿忙……见字如面!<br> 女儿 芸字 <br> 2019.11入冬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