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要“实、效、短”</b></h1><h3><b> ---以《耕地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为例</b></h3><h3> 郑州市第七中学 地理组</h3><h3> 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成为了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向生产生活实践,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高中阶段,一方面课业负担较重、时间紧,另一方面是安全问题,校外活动,常常是学校不同意,家长不放心,教师责任大,因此,开展“实、效、短”的地理实践活动很有必要。下面以《耕地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为例,谈一谈如何开展“实、效、短”的地理实践活动。</h3><h3> 一、实践活动的课题要“实”</h3><h3> (一)实践活动的课题要“实”,即要和学校的课堂教学相联系,课题要来自课堂教学。《耕地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课题的提出,就是源于农业专题教学中学生的两个疑问:</h3><h3> 1.一个地区的土壤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同一种农产品,生长在不同土壤中产量和品质均不同。</h3><h3> 2.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等碎屑物层层冲积而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垂直方向上土壤有怎样的变化呢?</h3><h3> 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开展耕地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探索地理课堂上的疑问。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观察目的、方法及步骤:</h3><h3> 观察目的:1.通过观察当地的耕作土壤的垂直剖面,验证土壤的地域性。</h3><h3> 2.测定垂直方向不同土层的酸碱情况,探究土壤酸碱性和植物生长的关系。</h3><h3> 3.测定垂直方向不同土层的有机质状况,探究有机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4.探究当地土壤垂直剖面特点及形成原因。</h3><h3> 观察方法及步骤:1.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老师,做好观察准备。</h3><h3> 2.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h3><h3> 3.测定土壤酸碱性</h3><h3> 4.探究土壤有机质情况</h3><h3> 5.整理、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撰写观察报告。</h3><h3> </h3> <h3> (二)实践活动的课题要“实”,即要考虑实践活动内容在时间上的客观要求。</h3><h3> 例如,“土壤取水实验”的地理实践活动,适宜在晴朗的夏季进行;“冻土观察”的地理实践活动,适宜在寒冷冬天的早晨进行;“葡萄的生长周期观察”的地理实践活动,要从春季开始;“结冰期的观察”地理实践活动,要从秋季开始,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种子发芽试验与观察”要考虑所选种子的生长周期来进行,等等。</h3><h3> 在耕地土壤垂直剖面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安排在五一假期进行,一是确保了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二是有利于“种子发芽试验”环节的顺利进行。</h3><h3>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效” </h3><h3> (一)确定实践活动报告模板,保证活动有序高效。</h3><h3> 开展耕地土壤剖面观察之前,制作了观察报告模板,保证活动有序高效,模板如下: </h3><h3> 1.课题的提出</h3><h3> 2.观察目的</h3><h3> 3.观察方法及步骤</h3><h3> 4.观察结果与分析</h3><h3> (1)土壤垂直结构(当天完成)</h3><h3> (2)种子发芽和生长情况的观察(返校后,分工做好观察)</h3><h3> 5.观察结论<br></h3> <h3> (二)教学中再现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h3><h3>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而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h3><h3> 下面是我们以耕地土壤剖面的观察活动为基础设计的一组高一期中考试题。如下:</h3><h3> 2017年5月,学校环境NGO社团赴开封某农村开展耕地土壤剖面观察(如下表),对各层样本土壤进行了黄豆种子发芽实验发现均能发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h3> <h3>1.当地观察深度的土壤从表层到深处的颜色变化大体是()</h3><h3> A. 深---浅 B. 浅---深 </h3><h3> C. 深---浅---深 D. 浅---深---浅</h3><h3>2.种子发芽试验,能够说明的现象是() </h3><h3> A.每层土壤肥力都相同 </h3><h3> B.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 </h3><h3> C.黄豆酸碱土壤中都能很好生长 </h3><h3> D.土壤厚度和质地对植物生长无影响</h3><h3> 答案:1.A 2.B</h3><h3> 三、地理实践活动的周期要“短”</h3><h3> 地理实践活动的周期要“短”,确保时效性,确保目标完成,确保不冲突不干扰学校学习,立足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使活动有兴趣无负担,有意义不添乱。</h3><h3> 耕地土壤剖面的观察,从开始到结束,活动周期大约十五天,其中,观察土壤剖面一天,土壤酸碱测性测定一天(利用学校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观察十一到十二天(在学校完成)。</h3> <h3> 总之,地理实践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实、效、短”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思维延伸,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生成的新成果。“实、效、短”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的尝试,是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的探索,落实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