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秋韵 醉美秦岭

游山玩水

<h3>  去秦岭转转的想法儿,久已有之,国庆小长假得以成行。国庆节当天,我起了个大早,收拾好行装,吃过早饭,按约定到指定地点候车。</h3><h3> 七点准时出发,按照预定计划于下午一点到达了南阳淅川县的荆紫关镇。这是个一脚可以踏豫鄂陕三省的地方,总是要来的地方,不来看看也对不住我这游山玩水的网名。吃过午饭,我们一行到荆紫关古镇转了一圈,找到了三省界碑,体验了一把一脚踏三省的快感。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一个地盘上三个省都设了乡级单位:河南南阳淅川县的荆紫关镇,湖北十堰陨阳区的白浪镇,陕西商洛市商南县的白浪镇。乡镇同名没问题,因为所属省市不同。全国行政区划中没有两个县是同名的,地市就更不用说了。</h3><h3> 下午三点多我们开始赶路,目的地是秦岭南麓的榨水县城。夜晚九点终于到达目的地,一天的行程将近800公里。小县城很干净,车辆都沿街停放在车位里,我们转了半天才找到停车位儿。能看到的宾馆客都满了,就只能在微信上搜了,打电话过去还真有房间,其实就在附近街口儿,只是招牌不太显眼,条件儿简陋些。入住了就去吃饭,几个小炒儿配上米饭,喝点儿西凤小酒儿,特别愜意。印象深刻的是回锅肉和腊肉,也许当时是太饿了,那香味儿至今还留存记忆中。一天800公里,还游了荆紫关,真是辛苦了领队司机兼导游。一夜无话,睡得很香。</h3><h3> 10月2日早上六点被闹钟叫醒,洗漱一下带上行李下楼就是街道。这才发现柞水县城是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乍一看四面环山,看不见来时和将去时的路。山势陡峭上耸,直上云外,白云在高楼的腰部萦绕缠绵,河水清澈有声,缓缓向下游流淌。因为我们夜晚摸黑儿赶路靠的是导航,路两边的地形地貌看得并不清楚,在清晨的薄雾中,才发现自己已在仙境。吃过早饭,我们出发去终南山秦楚古道景区,准备登终南山主峰。</h3><h3> </h3> <h3>  按照导航大约行驶了20公里就到了营盘镇的秦楚古道景区入口。从山谷往上看,山峰一层层叠加,目力所及不见得就是主峰。八点半,景区的区间车才发车,我们是第一批上山的游客,感觉行程应该比较轻松。车沿着盘山公路大概上行了七八公里到了一个叫“耍钱场”的地方就停了下来,余下的行程就靠步行了。耍钱场原来是个木材堆放转运的地方,由于此地处于秦楚古道中部,各色人等都会在这里住店歇脚、耍钱。就连青年时期的赵匡胤也慕名来耍钱,后来赵做了皇帝,此地就得名耍钱场。</h3><h3> 天空中下着小雨,我只穿了抓绒衣和春秋运动服,感觉有些凉意,水壶也落车上去了,没办法儿,只能跟着大家往前走了。沿着古道往北走,古道宽度大概能够通过农用三轮车,看不出古代高速公路的影子,但在战国后期乃至后来更长的时间内,这条路却是秦楚之间交通的官道。岁月让很多古道湮没在杂草乱石中,而终南山的这段儿古道却还依然保存相对完好。可以想像当年秦军驾着战车浩浩荡荡翻越秦岭向楚国进发的场面,那场面该是多么壮观!在和平年代,商贾南来北往,从事贸易交流,这里应该是热闹的高速通道。几万几千年来,人类总是能够在大山的山谷山脊之间找到最近最缓的路,后人无论多么强大,都是站在祖先的肩膀上前行的。</h3><h3> 走了大约一里多路,翻过一道山岭,眼前突然出现了很多黄的红的枫叶。第一批上山的游客有很多背着相机来拍照的,各种摆拍,似乎是中国中年妇女出游的通用玩儿法儿。我们也拿出手机拍各种美景,还戏称是创作。古道边,远处的山峰,五彩缤纷,秋色绚烂。天空慢慢地放晴,越往上走,秋色越浓。在半山腰处,我们登上观景台,只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游客中有当地人,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妇,身体健朗,从他们介绍的情况看,山脊的西北方向是牛背梁,再往前就是翠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到了秦岭的北坡,算是翻越了秦岭。</h3><h3> 从观景台下来后,我们几个沿着路标继续前进,穿过了一片灌木丛后就是大片的高山草甸,山脊就在眼前。草甸上人们踩出了小路,一条往左,一条往右,我跟着大多数人往右走。越是接近山脊风就越大,寒冷让我难以忍受,但目标就在前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到了山脊,一条小路向东西方向延伸到远方,北坡的竹林树木茂秘翠绿,南坡的草甸随风匍匐,这就是有名的“南草北木”。山脊上风力大,让人站立不稳,我已经感觉到手脚是冰凉的,只能钻进北坡的竹林暂时避一避。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如果向左(西)边走,要穿过牛背梁,再从翠华山下山,就到了西安市的长安区,再回去开车恐怕时间是来不及的,不如顺着南草北木这条路往右(东)走,到第一个山顶就折返下山,再开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h3><h3> 跟随着行人,在大风中往山顶艰难行进,裹紧单薄的衣服,手脚冰凉也无所畏惧,因为目标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到了山顶,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终南山”三字,这应该是附近的最高峰吧?不爱拍照的我,也顶着寒风让同伴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儿,以此证明“终南山”我是来过的。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树林,地势也随之下降,树上的水珠表明就在刚才这里下过一场雨,雨滴没有凝结成冰,说明温度还没降至零度。一群跟着旅行社的年轻人在树林中吃午餐,泡面的香味儿很是诱人,不过,在陌生人面前还是要自律的,我只瞟了一眼,并没有多看。我沿着崎岖湿滑的羊肠小道继续往下走,风太大,只能猫着腰,手扒着山边的岩石。果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前方岩石上镌刻着“黄河长江分水岭”几个大字。我在风中踉跄着拍了几张照片儿,得赶紧撤,再不撤万一一阵大风一下子把我从长江流域扔到黄河流域的悬崖绝壁上,那就真的不好玩了!我呼唤着同伴们快来看看,就急匆匆后撤了,太冷,受不了!</h3><h3> 我们几个沿原路返回耍钱场停车点儿。下山的路是轻松的,我时不时还唱上几句《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儿,引得路人侧目,我才不管呢,开心就好!也许他们也想唱,不过能不能唱出来是他们的事。阳光普照,和山上比简直就是两个天。终南山南面山峰各成特色,有的层林尽染,有的苍翠墨绿。上山的人们老老少少,好多人带着小狗儿,悠闲自在,不像我们要特意地赶路。古都西安人真是幸福啊!有这么高大上的后花园儿,有空儿就可以来溜溜。人比人气死人!不比了,下山去。</h3> <h3>南草北木</h3> <h3>终南山主峰</h3> <h3>黄河长江分水岭</h3> <h3>  下午两点,我们返回秦楚古道景区入口儿,把车开到营盘镇吃午饭。虽然是山区小镇,找个停车位儿还很不容易,寻寻觅觅才在小镇的尽头儿等到一辆要离开的车,人家开走了,我们停进去。来旅行的人太多了,也是没办法儿,谁让中国人这么多又这么爱玩儿而且假期又很集中呢?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我们接着赶路,目标是宝鸡市太白县住宿。10月3日再去黄柏塬,然后去佛坪老县城探寻一段儿秦古道。</h3><h3> 用导航直接上了高速,才几分钟就看到“终南山”遂道的入口,我留意了一下路牌上的数字是18020米!这应该是我目前经过的最长的陆地遂道吧。车在这条遂道中行驶了好长时间,接着又穿行了好几条遂道,一直在下坡路上行驶,大约四点半我们到达了西安市长安区的五台服务区。秦岭就是这样有特色,陡峭的山脉在北面戛然而止,如刀砍斧劈一般,然后就是一望无际平坦开阔的关中平原。因为上午爬山,司机要休息一会儿,长途旅行,安全第一。</h3><h3> 下午五点我们接着上路,目标就是太白县城。绕过西安城区,直奔咸阳。一路上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阿房宫、马嵬、乾陵……唐诗中众多的名词散落在这广阔的关中平原,不禁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因为要赶路,思古的幽情只能暂时搁置。过了咸阳堵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我们唱起了陕北民歌儿甚至还唱起了罗山皮影戏著名唱段儿《家住沙塘塆》来提神打气,免得司机打瞌睡。到宝鸡时已是晚上八点钟左右,为了第二天能够按计划探寻秦古道,我们商量直奔太白县城。</h3><h3> 一进入山区,山势陡然直上,只觉得路上的车太多,山路盘旋上升,对面不时有车驶来,会车、前进,司机真的很辛苦。九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1500多米的太白县城。打开微信找宾馆,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这时才突然明白好多自驾游的旅客是因为没地方住才拼命往宝鸡方向赶的,难怪来时的路上对面方向几乎车流不断,而同向几乎没有车来。不得已只能让当地的宾馆老板想办法儿,最终我们在城外的一个村庄找到了一个小宾馆,50块钱一个房间,便宜倒是次要的,能有地方住就谢天谢地了。吃过饭上床睡觉时都快夜晚11点了。2019年10月2日,这一天真叫累!</h3> <h3>  秦岭终南山遂道,有了高速公路,秦岭就不再是畏途,而成了风景。</h3> <h3>  10月3早上七点,我们按照计划起床。开车上路,几分钟就出了县城,只看到一家早餐店,因为觉得前方应该还有吃饭的地方,就没有停车吃早餐。观察了一下太白县城,在群山环抱的一块儿山间盆地中,有三四平方公里的样子。车子行驶了十几分钟就进入了大山中,盘山公路的第一个拐弯儿处车就被拦停了,一打听才知道前方一辆拉石子的车侧翻了,两台大吊车正在救援,预计要一个小时才能通行。天空中下起了雨,而且雨势有增无减,这让我们对今天的行程有了一些担心:从黄柏塬穿越古道到佛坪老县城有五公里的原始森林,预计至少两个小时,如果路上耽搁时间太多导致时间太晚或是天气不好,是不适合穿越的。</h3><h3> 8点40分,车终于可以通行了,后面跟着上山的自驾车流早排到山下了。我们的目标是先到黄柏塬镇,根据时间和天气再作打算。这里有必要对黄柏塬简单介绍一下。</h3><h3> 黄柏塬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是大秦岭最核心腹地,北依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第二高峰鳌山,东临周至,南接佛坪、西与洋县华阳古镇相通,与留坝县相连,距西安直线距离260公里,距宝鸡115公里。坐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黄柏塬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牛尾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辖区总面积896平方公里,海拔800—3767米,相对高差近2000米,人口近2000人。境内崇山拱持,层峦迭嶂,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汇南北风情于一域。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碧流穿峡,山秀水清;空气清新,植被丰富,被誉为“秦岭里的香格里拉”。2013年申报为国家3A级景区,目前有大箭沟景区、原始森林景区。景区内森林、矿产、水能、生物、药材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角雉、细鳞鲑等珍稀动物(以上文字源于百度百科)</h3><h3> 我们沿着太洋(太白县到洋县)公路行驶,从太白县到黄柏塬只有71公里多一点儿的路程。天空中下着雨,道路湿滑,在这里开车要小心翼翼。公路盘旋回环,时而行驶到山腰,时而驶入谷底,山上植被茂盛,青藤爬上了树冠,青苔长覆盖了树干。山上云雾蒸腾,溪流清澈如白练垂挂而下,跌落峡谷如流动的碧玉汩汩流向远方。公路常有塌方处,只能单面通行,新滚落的石块儿就在眼前,看着让人胆战心惊。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开车人开心刺激的同时又要小心翼翼,坐车的人虽然可以更多地欣赏美景,但也会跟着司机提心吊胆。上午快11点的时候儿终于看到一户农家餐馆儿,我们都感觉很饿,就停下车早餐午餐一块儿解决。饭菜都不贵,四个人一百多点儿就能吃饱。山上冷,吃过了饭感决身子暖和些,只是雨总下个不停,让我们对今天的行程没有把握。11点半,我们终于到了黄柏塬镇。小镇不大,因为是国庆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旅客太多,交通有些拥挤,好在有交警在疏导车流,还算是顺畅。有一队郑州的摩友儿驾车逆向而来,很是拉风,真是羡慕这些会玩儿的人。我们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儿,考虑到雨天湿滑,5公里的徒步虽然不太远,但毕竟是在原始森林中,即使可以在天黑前赶到老县城,如果没地方住宿也是个问题,最终我们决定方弃这次徒步穿越,打道回府。当初我们一直关注天气,怕下雨还是下雨了。朋友戏言和老县城的缘份没到,只能等下次再来了。</h3><h3> 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大致可以了解穿越的路线:以黄柏塬镇的核桃坪村作为起点,进入原始森林,到老县城5公里。老县城在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境内,现在只是一个村,之所以叫老县城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佛坪县的老县城。穿越的线路就是傥骆古道的一部分。傥骆道是古栈道名。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李白虽然没有由此入秦,却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来抒写这段儿路。白居易做过周至县尉,也在这里留下过佳句。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h3><h3> 决定返程了,行程就显得轻松多了。雨遂人心,也越下越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就下车拍照,每次下车拍照都说是创作,美丽的风景,调侃愉悦的心情,旅途并不疲惫。小雨中的秦岭腹地,云蒸雾绕,有如仙境。我们形容风景美总是爱用“风景如画”一词,其实我觉得真正的美景是画不出来的,好的风景永远比画美,大自然是最伟大的水墨油彩大师,总能调和勾画出动人心魄的风景来。在路上看到了鳌山入口儿,知道这就是有名的鳌太穿越线的起点,鳌太穿越的基地还在,只是路边树起了一块醒目的牌子“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环境”,牌子上还留有举报电话。鳌太穿越风险较大,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丰富的户外运动经验,就不要考虑去穿越。禁止是对的,户外穿越无论多么具有诱惑力,都不值得拿生命去做赌注。鳌山、太白山在这样的雨天,我们是无法儿看到的,只能是心向往之。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这句诗来描述太白山之高峻。不过现在太白山已是成熟的景区,合适的时间可以去看看,海拔3767米,是中国中部最高峰。</h3><h3> 下午四点,我们返回太白县城。计划有变,我们就只能打道回府。一路狂奔,在宝鸡到咸阳的高上还是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夜晚八点多,因为太累,我们决定在蓝田县城住宿休息。</h3> <h3>鳌山登山口</h3> <h3>鳌山入口禁止鳌太穿越的牌子</h3> <h3>  10月4日,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因为回家的时间可早可晚,安排时间就不那么紧张。同伴决定先不上高速,走312国道可以看看风景。一切行动听指挥,能看到风景就好。</h3><h3> 车沿着312国道东进,由关中平原进入山区,山势陡峭,如刀砍斧劈一般,这就是秦岭北坡的特点。路边岩石高耸,车子就像在一个巨石阵中穿行,这里的山形很独特,从前没有见过。果然是不一样的风景,只可惜当时没有下车拍照。我们在一个叫蓝桥的地方停了下来,蓝桥应该是古时的一个关隘,也应该有驿站,估计是国都长安的一道重要防线上的重要关口,也应该是古代长安与东南方向往来的一个重要通道。白居易有诗为证:</h3><h3> 蓝桥驿见元九诗</h3><h3>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h3><h3>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h3><h3> 韩愈也有诗为证:</h3><h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h3><h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h3><h3>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h3><h3>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h3><h3>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h3><h3> 唐朝这两位大诗人都在这里驻足过,只是他们当时的心情很不爽,因为都是在被贬的途中停留的。</h3><h3> 在路边看到一个路牌儿上标有“辋川”二字,这不就应该是王维隐居的地方吗?我们看看王维的诗吧:</h3><h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h3><h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h3><h3>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h3><h3>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h3><h3>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h3><h3>王维在辋川是有别墅的,那别墅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后来为王维购得。王维在那里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儿,他的《辋川集》抒写的都是在那里闲居的生活儿的,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山居秋暝》:</h3><h3> 山居秋暝</h3><h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h3><h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h3><h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h3><h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h3><h3>只可惜我们这次不是“说走就走,想停就停”的旅行,辋川只能是后会有期了。</h3><h3> 我们驱车继续回家的行程,只是这次旅行让我意犹未尽。终南山不是我隐居的地方,秦岭的美却让我沉醉。历史文化厚重的秦岭,还有多少古迹需要去探寻?还有多少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需要去追寻?我坐在回家的车上,心却留在了秦岭。大美秦岭,我一定还会再来的。</h3> <h3>蓝桥(蓝关)</h3> <h3>通往辋川的路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