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越幸福—2019年城南新区幼儿园秋季教师阅读分享活动

李老师

<h3></h3><h3>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修炼人格,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园所文化氛围,11月13日,城南新区幼儿园举行了以“阅读越幸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每位老师自选一本书籍阅读,一段时间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在李玲老师的组织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的读书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h3> <h3>  张莉老师分享的《孩子 你真棒》,这本书很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幼儿,我们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那句“你真棒”。</h3><h3>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孩子出现错误时,父母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呢?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的尊重。</h3><h3>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h3><h3>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就不会只看见缺失,而看不见优点。</h3><h3>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力一把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h3><h3> 所以作为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这一标准评判孩子,最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h3> <h3>  周琳琳老师分享的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让我们知道父母本人比任何玩具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孩子并不仅仅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更需要的是你的陪伴,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h3><h3> 对孩子来说,孩子是受父母影响最多的,你如果情商低下,孩子如何能情商高。你如果没有耐心,孩子如何能学会耐心。你如果不懂得沟通,如何让孩子懂得沟通。你如果不懂得坚持,孩子又怎么会坚持。 从现在做起,我们先学会做一个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h3> <h3>  王婷婷老师分享的《爱心树》是写给孩子关于奉献和付出的启蒙书。告诉孩子们,爱与被爱,付出和回报,之间深沉而温暖的关系,是对学前儿童、对家人、尤其是父母付出的启蒙,是教会孩子们学会与人分享,乐于付出,快乐助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促进孩子们思考付出和回报的关系。让孩子们在感恩中成长!</h3> <h3>  李艳老师分享的《告诉孩子你真棒》,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时要赏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道理,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坚持做到这些的确很少。书中讲述了孩子压抑的学习环境。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在长期“吵、压、推”的环境下,孩子们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自信。当他们要做一件事时,首先会想到失败,想到自己不行,他们没有尝试的勇气,没有信心的动力。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首先我们就要坚定孩子“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做,去亲身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赏识教育,为孩子的人生点亮星星之火。拥有自信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为何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幸运的。</h3> <h3> 王琪老师分享的《教育,从爱开始》,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h3> <h3>  刘婷婷老师分享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是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h3> <h3> 孙建辉老师分享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让我感觉孩子简直就是一门艺术品,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去挖掘他们的另一面,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如打人、扔东西、咬东西……这一个个在成人看来无法容忍的行为其实是孩子的一个个敏感期,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些敏感期,那么孙瑞雪的这本书可谓给婴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指明了一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向,让成人更加了解孩子,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h3><h3>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h3> <h3> 邓蓉老师分享的《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这本书通俗易懂,从对孩子的身体养育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再到对孩子性格、品德、能力、心理的培养,内容涵盖了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此书没有泛泛的理论讲述,而是从头到尾都是由引人入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书中有1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探寻到犹太人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这本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质,让他们由平凡走向杰出,由普通变得卓越。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我们回味。</h3> <h3> 张国荣老师分享的《这就是幼儿教师》这篇文章里写到每一位教师在“劳累”中同时拥有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与幸福。在理想的师生交往中,教师把教育视作幸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劳累而抱怨,反而会感到幼儿随时会给她带来欣喜与快乐。虽然带孩子是很累的,但在理想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在与孩子真诚、开放的互动中,时时体会到别人所难以预见的种种幸福与快乐。这一切只有当教师真正投入师生交往中时,才会发觉原来教育工作是乐趣蕴藏其中、财富蕴藏其中的。所以,当教师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时,她会感到自己也成为教育的幸福收获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地投入,就会发现原来乐趣就在这“劳累”中间,幸福就在这“烦琐”中间,收获就在这“平凡”中间。</h3> <h3> 蔡芳芳老师分享的《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或者外人面前指责孩子,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阴影,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的不光是批评指责,他们更需要更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经常的表扬,赏识,宽容,鼓励等,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是教育的真谛,能够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让孩子不断进步。</h3> <h3> 李玲老师分享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是任何人都向往的学校,“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孩子幸福快乐成长,特别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广博爱心去关注问题学生,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h3><h3>  </h3> <h3>  最后,希望我们在此收获,在此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