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善德生辉、历史留仙、起航留仙掠影</h3> <h3> 德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拥有伟大的品格。生命虽然短暂,但美德能延长生命,令精神世代传承。只有完美的德性才是真正的芳香,才能留芳千古。————题记</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天,一年,一辈子,流年就在弹指间。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这是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冬至大如年。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开心快乐,笑迎新的一天!</font></h3> <h3> 稻麦,一季一茬;村庄,一岁一老。何时归故里,摘得红豆去。冬至,我回来看你:我看到了故乡霜雾贯白的原风景;我闻到了故乡风中饭菜香的味道。站在故乡静静流动的河岸上,眺望东方,我联想着世代栖息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憧憬着乡村的希望和未来。</h3> <h3> 我是挂在故乡枝头的一枚叶子,是贴在她额头上的一枚邮票,或者说是长在岁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霜雾,瞬隐带着冬至而归。</h3> <h3> 第一部分 留仙善德基金会成立</h3> <h3> “你没有听见他悄然无息的脚步吗?哦,他正走来,不停地走来。”——泰戈尔。</h3> <h3><font color="#010101"> 12月22日,冬至日。留仙中学校园内,暖阳高悬,碧空晴朗。那些太阳的光线照在风景树上,泛着金光,仿佛天宇撒下来的一地金子。“情系教育,情系母校,帮困助学真善举。”“募社会资金,助贫困学生,用爱心铺设成材通道。”操军镇留仙善德教育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校友们来了。他们带着安静,牵着阳光,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情,对母校的拳拳之意,回到了久别母校的怀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们中有昔日的老校友、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有事业有成的七八十年代毕业生;有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一代中青年才俊;还有关心教育发展的各级领导和部分教职员工。他们欢声笑语,共绘母校育人“同心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操军镇留仙善德教育公益基金成立大会在留仙中学教工会议室举行。近2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县教育局局长龚成明、华容一中校长刘奉良、操军镇党委书记胡先兵等县、镇、村领导亲临成立会现场。</font></h3>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留仙善德教育基金会成立活动拉开了帷幕。成立大会由操军镇联校长肖爱民主持。<br> <h3> 基金会秘书长陈平同志介绍了筹备历程,并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乡友对留仙善德教育基金会的关心和支持。</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会选举产生的基金会会长程师林讲话并致辞。他表示,善德教育基金入驻留仙中学,就扎根在操军的沃土上。希望发挥乡亲乡友的人文优势,弘扬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精神,更好地助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将牢记乡亲乡友的初心使命,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活动现场,严伟光、张平、朱归臣、刘忠、刘磊、刘宏、丁云祥、程权威、曾祥辉、王建军、李红宇、潘维兵、刘长春等多名留仙片区的乡亲、乡友、乡贤来到爱心捐款处捐款捐物,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留仙善德教育基金会当天就收到善款100多万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留仙中学校长孟脐兵在成立大会上致辞中,追忆了为留仙中学教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老领导和老教师、乡贤乡友,高度评价了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建校兴校的功勋。概述了留仙学校95年的艰难创业取得的成就。汇报了留仙中学近几年教育教学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的成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介绍了,近几年来,留仙中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本部制、联校制、帮扶制,构建了一校一园一点(留中、幼儿园、朝阳点)办学模式,使留仙幼儿园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帮扶朝阳小学教学点走出了困境,助力乡村教育均衡化发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成立大会之际,领导、乡贤、校友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学校成就展示,参观了留仙幼儿园和留仙中学校园环境,规划着留仙发展的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留仙中学的校园里,县教育局局长龚成明、镇党委书记胡先兵和师生部分代表进行了交心谈心活动,对留仙中学教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勉励该校教师不忘初心,扎根偏僻乡村,为真正办农村特色学校作出新的贡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到一处,领导、乡贤、校友们为留仙中学教师送上亲切的慰问,感谢他们务实求真,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所做出的默默奉献。</font></h3> <h3> 本次活动触摸留仙历史发展轨迹,绵延百年尊师重教、扶困助学的传统文化,是一次凝聚乡贤、校友团结情谊,抒发师生质朴情感的表达。这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并在这生生不息的文化源脉中得到精神涵养的升华,更是开拓未来、享受幸福新时代的启迪。</h3> <h3> 本次活动通过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亲身体验,既是对当代校友团结亲情载量的一次大检阅,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必将促使乡村教育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征途。</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部分:历 史 留 仙</font></h3> <h3> 洞庭之滨,藕池河畔,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湖湘明珠——操军镇。</h3> <h3><font color="#010101"> 操军,因岳飞洞庭征剿杨么,驻扎此地操练兵马而得名。境内,有三处岳飞活动遗址。一是岳城寺,岳飞在此筑城屯粮。二是穆城庙,岳飞(谥名穆武)曾在土圻上练兵。三是操军场。史载岳飞在此操练军队,故名操军场,其所在村叫操军村。三个遗址呈鼎足状,相互距离均在十里左右。明万历《华容县志》(1612年)有“城凡三,各距四十里,今人呼为岳城、穆城、湖城云”的记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留仙,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其名,源于洞庭湖操军重渍垸中的“横峰岭”,现亦称为“留仙窖”。“窖”从“穴”即洞,词性引申,将祭告的贡品,秘藏在地穴,供神灵长久享用。民间传说,“留仙洞”是吕洞宾等八大神仙居住的山洞。</font></h3> <h3> 留仙有缘,览饱洞天风月。</h3><h3> 洞庭无恙,历尽水云沧桑。</h3> <h3><font color="#010101"> 留仙是怎样形成的呢?古人对它没有作出考证,但留仙村特殊的地貌特征,(前有朝阳湖,后有六合垸,藕池河分支穿境而过。)特别容易激发人们好奇的想象。在很早以前,这里就流传着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相传吕洞宾众仙游览洞庭湖美景时,船被湖风浊浪打翻,飘至横峰岭之洞聚成了留仙。此洞,夏秋水涨即没,冬春水落始露。当地人为了留住神仙保佑众生平平安安,长期将祭告的贡品敬奉。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留仙的形成与洞庭湖密切相关。昔日的水面,正在为洲渚代替。“沙碛高高耸玉堆”崛立在“八百里洞庭湖”中,分外娇娆,成为著名的湖中岛。</font></h3> <h3> 沙碛高高耸玉堆,洞庭景象胜蓬莱。</h3><h3> </h3> <h3> 龙宫鲛室深如许,着我扁舟去复来。</h3> <h3><font color="#010101">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谓“仙”,“灵”者无非是指山势之奇特生趣,草木的飘逸而已。的确,留仙从前的横峰岭,不是什么高大的山岭。然而,她却有自已的特色,凭着一草一木,一湖一洞,可增乡村之秀,可增乡村之趣。古今当回鉴,今昔同神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留仙百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百年留仙,几度沉浮,几度沧桑。一百年来,留仙从几间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发展到今天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仿佛把我们带进那如歌的岁月。</font></h3> 1924年,刘鸿勋怀揣“留仙”宏志,出面组织人力物力购买留仙街北面张振林的一栋三间两层熟砖瓦盖的木楼房,在乡野藕池河畔创办了重渍垸第一所新式小学——“留仙窖小学堂”,自此拉开了留仙学校培英育秀的雄伟大幕。<br> <h3><font color="#010101"> 1943年,日寇进攻留仙窖,放火烧毁了已有较大规模的学校。学生、老师解散。1945年,刘鸿勋又筹钱动工,花一年时间,194 6年修建了有三间两层的楼房一栋、平房教室两栋共六个班,学生340多人。学校起名为“新安乡第四完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49年解放后,学校命名为“华容县第六完小”重修了校园,扩建校门枋,增建厨房和厕所,扩展了操场,新建了小花园,环境十分舒适。教室发展到十个,教师17人,学生400多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 6 6年文化大革命,学校老师失去教学主动权。19 68年学校解散,学生回到本大队学校读书。19 69年附近四个大队协商,将回去的学生集中到原址上课,起名“操军三中”学生21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2年改建了学校,木楼撤除,修建了四栋教室和一栋礼堂,学生达到470多人,学校命名为“留仙中学”。197 6年至1980年升格为“戴帽”高中。2009年原留仙小学并入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5年撤初中部并入操军中学改办小学。2019年9月恢复初中一年级教学班,学校正向九年一贯制模式发展。</font></h3> <h3> 逆水行舟拼全为,闲顾风雨湿寒衣。</h3> <h3>书声漫耳书册香,页页行行谱成长。</h3> <h3> 故里院头松柏双,后畴稼穑染时艰。</h3> <h3> 看尽九章勾股弦,尝惯三分苦辣甜。</h3> <h3> 抬头不见雁两行,低头却见文扬。</h3> 古老的操军大地,承袭着岳家军的威武雄风,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勤劳朴实的操军人、留仙人。<br> 在留仙中学艰苦办学,筚路蓝缕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学子,他们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留仙之光 北京空军老领导周伏旦<br> 省农业厅老领导谭载阳<br> 市纪委老领导赵协成<br> 财政部国库中心刘金云<br> 暨南大学教授罗绍得<br> 旅居日本的教授何红云<br> 清华大学毕业生丁中平<br> 清华大学毕业生汤秋红<br> 刘长桂、王月兵、毛清和、易克义、吴必焕、吴另连、<br> 刘文兵、刘镇东、李学植、陈德义、舒振球、黄超<br>...... <h3> 皓首同堂思往昔,心系田畴生锦绣。秋阳共沐话今朝,霜催晚景映红霞。</h3> <h3> 我寄酬心与明月,随之共载笑年华。</h3> <h3> 望宇只知天高爽,抚案方晓万物章。</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篇:起 航 留 仙</font></h3> <h3> 花开时节流光暖,馨风飞送书香满。</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留仙面貌焕然一新。</font></h3> <h3> 万紫千红堪入画,一枝半叶总关情。</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校占地56亩,绿化美化面积4.8万</font>多平方米。教室里光纤宽带互联网和世界连<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接;全天候的塑胶田经场为运动员如虎添翼;六层高的教职工公租房栩栩生辉......</span></h3> 如果说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是育人的基础,那么,一切为了学生,则是留仙学校办学思想最浓厚的凝淀。历任学校领导,一方面,践行尊师爱生的校风;另一方面,追求传统和现代的和谐,在教育领域书写培育人才的新诗篇。<br> <h3> 学海苍茫凭苦读,书山陡峭靠勤攀。</h3> <h3>百炼千锤成大器,先忧后乐效前贤。</h3> <h3><font color="#010101">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留仙中学名师云集、群贤必至,他们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德技双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方尺讲台成了演武之地、传经之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百年留仙的荣誉,留仙人花了多少心血,熬白多少黑发!留仙中学的老师就像默默无闻的园丁一样,对每一个学生都不遗余力地悉心栽培。有心栽花花必发。留仙学子牢记“诚实、守纪、博学、多思”的校训,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座佑铭,一棵棵幼松嫩苗,很快地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参天大树。</font></h3> <h3> 凭两袖清风育英才报国,耕一园净土,植大树撑天。</h3> <h3><font color="#010101"> 善德生辉,老校永存。望着新世纪海平面的桅杆,留仙人同样不会满足于现状。长风破浪正当时,高挂云帆济学海。新一代的留仙人将以先辈们为榜样,在这里追寻他们的光荣与梦想。</font></h3> <h3> 一亭秀出迎朝日,四海荣归灿晚霞。</h3> <h3> 校园如伞,遮风避雨;校园如花,色彩斑阑;校园如海,宽广博大;校园,我们爱它!</h3> <h3><font color="#010101"> 明德惟馨,砥身砺行。谨以此篇,献给全体乡亲、校友和为留仙中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祝你们幸福安康!</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