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坛</h3><h3> 坐落于北京城区东南部,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祭祀建筑群。</h3><h3> </h3> <h3>天坛中最重要的两大建筑群是圜丘坛群、祈谷坛群(包括皇穹宇)。</h3> <p>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坛初期,天地合祭,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 年)实行四郊分祀,在北京北郊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将天地坛专门作为祭天、 祈谷场所,经过历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修葺,形成今日规模。(图中左、右下边空白处历史上也是天坛外坛部分)</p><p> 天坛占地273 公顷,是紫禁城的4 倍,因为皇帝自称"天子",天的儿子当然住地不敢比老子大。天坛平面北圆南方,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围成内外两坛,主体建筑均位于内坛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天坛主要十二景点</p><p class="ql-block"> 1. 皇乾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 年)面阔五间,庑殿顶,坐落于青白石须弥座之上,是祈谷大典后,尊藏皇天上帝神版以及皇帝先祖的地方。匾额上的"皇乾殿"三个字为明朝嘉靖皇帝的御书。</p> <p class="ql-block">这段视频包括祈年殿后广场及从此观皇乾门、皇乾殿全景</p> <p>2. 祈谷坛,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为明、清帝王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大殿通高32 米,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圆台上为三重檐攒尖顶式建筑。三重檐覆以蓝色琉璃瓦,逐层上收呈伞状,鎏金宝顶,玉立苍穹。</p><p> 祈年殿是每年农历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大典的场行。 清朝大典时,殿内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满汉合壁的"皇天上帝"神版,东西两侧共设有8 个配位,供奉的是清朝从努尔哈赤到道光的八位皇帝,以体现古人"敬天法祖"的意 识。 每个神位前都设有供桌,陈放各种贡品。</p> <p class="ql-block">本视频包括游客从祈年门经过祈年殿广场走上祈年殿台阶观祈年殿全过程</p> <p>3. 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是连接天坛两大主体建筑群(圜丘坛群、祈谷坛群)的轴线,长360 米,宽30 米,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有一种步步高升、进入天堂的感觉。</p> <p>4.皇穹宇 ,正殿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年),为圆形单檐攅尖顶式建筑,鎏金宝顶,上覆盖蓝色琉璃瓦,坐落在2.85 米高的圆形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19.5 米,直径15.6 米是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p><p> </p> <p class="ql-block">此视频是从园丘坛北面前行,向北经棂星门、皇穹宇玻璃门,进入皇穹宇院后细观皇穹宇及它的院墙(回音壁)。</p> <p>6. 回音壁,皇穹宇的周围是一道灰色墙体,高3.72 米,直径61.5 米,蓝瓦檐的圆形围墙,磨砖对缝砌成,墙面坚硬光滑,是声波良好的反射体。 一般来说人们说悄悄话,6 米之外就听不到了,可在皇穹宇院内,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的墙角,面壁说话,可以清楚的听到彼此的声音,被称为"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5. 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 年)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圆丘台是其主体建筑。圜丘台是一座三层石坛,圜丘台又叫祭天台,坛高5.17 米。</p><p class="ql-block"> 圜丘台四面出阶,每层九级。 上、中、下三层台面直径分别为中国古代丈量单位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三者之和为四十五丈,取"九五帝王之尊"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此视频是从天坛公园南门进入,顺着丹陛桥(中间白色道)走进园丘坛外南广场。广场从西向东有三个重要景点 一是望灯台台(高杆)、二是燔柴炉(绿色琉璃墙建筑)、三是黑色铁燎炉(八座)。</p><p class="ql-block"> 接着通过棂星门进入园丘坛院内,先观坛的全貌,而后拾级而上,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坛的中心(天心石)。人们不仅看还要争取踏上一只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7. 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 年),汉白玉殿基,庑殿顶,为砖卷结构,整个殿堂无梁枋大木故又称"无梁殿"。大殿分五间,是皇帝在斋戒期间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p> <p>8.北宰牲亭,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为重檐歇山顶式五开间大殿,上覆绿色琉璃瓦。殿内宰杀祭祀所用牛、羊、鹿、兔、猪等牲畜。</p> <p>9. 神厨,院内西殿为右神厨,东殿为左神厨,是为祈谷大典备办粢盛庶品、玉帛、牲体等三十多种供品的专用厨房。面积近400 平米,厨役90 多人。建筑形式为木结构悬山式。(图为右神厨)</p> <p class="ql-block">10. 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外坛西部,坐西迎东,为明、清两代演习祭礼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礼乐学府。</p><p class="ql-block"> 正殿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建筑面积约600 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 九龙柏,位于皇穹宇外西北侧,因树干扭结缠绕宛如九条龙盘旋而上,因此得名。这棵柏树成长于建坛之前至今已近千年仍然枝叶繁茂。</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墙外西北角,有一棵树名为九龙柏,它是北京十大树王之一。 </p> <p>12. 双环万寿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其母亲庆祝五十大寿特意而建筑,原址在中南海內,1977 年移入天坛。</p><p> 双环亭由两个圆亭套合,重檐宝顶,基石为桃型石台,有献寿的含义。</p> <p>二.最佳游览路线:沿图中红线分五部分游览</p><p> (一)西门一一西天门一一方胜亭一一双环亭一一扇面亭一一百花亭一一</p><p> (二)斋宫(内门、无梁主殿、铜人亭、时辰亭、钟楼、斋宫御沟)一一神乐署一一牺牲所大殿柱基础一一</p><p> (三)圜丘坛(内外墙、望灯台、燔柴炉、燎炉、天心石、坛面 )一一坛北棂星门一一琉璃门一一皇穹宇(大殿三音石、回音壁、东西配殿)一一九龙柏一一成贞门一一丹陛桥(具服台、鬼门关)一一</p><p> (四)祈谷坛(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殿柱、东西配殿)一一皇乾殿(古稀门)一一</p><p> ( 五)长廊一一神厨(甘泉井、神厨、西神厨一一宰牲殿(井、灶台、锅、漂牲池)一一七星石一一爱情角一一东天门 一一东门</p> <p>(一)西北部分</p><p> 1.方胜亭,在双环亭西侧,由两个方亭套合成一体,游廊连接,蜿蜒回转,梁枋上绘有人物、花鸟,山水等精美彩画。</p> <p class="ql-block">2.双环亭,双环万寿亭由中南海移到此</p> <p>3.扇面亭,与双环亭相对,因其形状如扇面而得名。亭子红柱灰瓦,绘以苏式彩画,小巧而精致。</p> <p>4 .百花亭,原建于北京东城李鸿章家庙内,是"慈禧皇太后御碑亭",1978 年迁至天坛百花园,该亭重檐六角黄琉璃瓦兰剪边,梁、枋彩绘均为花草,定名"百花亭"。</p> <p class="ql-block">(二).西部</p><p class="ql-block"> 1.神乐署</p><p class="ql-block"> 神乐署大门</p> <h3>神乐署正殿</h3> <h3>神乐署院内近20 米高的古银杏</h3> <h3>祭祀大典乐器</h3> <h3>乐器</h3> <h3>乐器</h3> <h3>祭祀用鼓</h3> <p> 2.牺牲所大殿柱基础,</p><p> 天坛外坛原设有牺牲所,负责饲养京都各祭坛祭祀所用牲畜,供奉牺牲神,现只有大殿柱基础移放此处(斋宫外南部)</p> <p class="ql-block">3.斋宫</p> <h3><br></h3><h3> 斋宫正门</h3> <h3>斋客正殿(无梁殿)</h3> <h3>正殿门匾额书"敬天"</h3> <h3>寑官</h3> <p>寑宫,是皇帝祭祀前的居所。形制古朴,额书"敬止"二字,寑宫共五间,明间设宝座床,用于起居礼仪和接见大臣之用。北间为冬季斋戒时卧房,龙床设暖帐,室内设有地炕和炭火盆等取暖设备。南间用于夏季祭祀时斋戒卧房。两个次间为起居室和书房。</p> <h3>斋宫正殿中的龙椅(皇帝在斋官中接见大臣处理国事用)</h3> <h3>皇帝所用卤薄提炉(仿制)</h3> <h3>皇帝所用尘刷</h3> <h3>铜人亭,正殿前北侧,铜人亭持斋戒牌以警示皇帝诚心斋戒。</h3> <h3>亭内铜人据说是唐代明臣魏征的形象。</h3> <p>时辰亭,又称奏事亭,大典前由太常寺兼钦天监管理员奏报时辰,供皇帝祭祀出行用,祭天时辰是日出前七刻鸣太和钟,皇帝起驾向圜丘坛出发。</p> <p>钟楼,内悬"太和钟",钟体巨大浑厚,钟声圆润洪亮。大典前皇帝起驾出斋宫,开始嗚钟,到达祭坛时钟声止。</p> <p>乾隆钟,原在外坛西侧建有钟楼悬挂乾隆钟,因钟楼被毁,移此处。故现在钟楼二楼悬太和钟底层悬乾隆钟。</p> <p>斋宫御沟</p><p> 斋宫是一座封闭的城池,四周围有内外两道城墙和两道御沟(护城河)。 其中,内沟为U字形东、南、北三面架设石桥。当年内外御沟内都有水,形成了戒备森严的防御体系。</p> <p>(三)南部</p><p> 1.圜丘坛,</p><p> 祭坛最上层台面陈放着皇天上帝及祖宗神牌位,坛的台阶最下的底面西南设有三座望灯台,东南设有燔柴炉及燎炉。祭祀时皇帝先在皇天上帝主神位前跪拜、上香,后在列祖列宗牌位前叩拜、上香,然后回拜位向诸神行三跪九拜礼。</p> <p>2. 昭亨门</p><p> 天坛南门,实际就是天坛四天门之一。皇帝祭天时钟楼钟声起从斋宫出发,到达昭亨门,由此门进入圜丘坛钟楼钟声止。坛前祭祀大典时的六十多种鼓乐声起,按严格的仪式开始祭天。</p> <p>圆丘坛有两道壝墙,外墙为方形,每边168 米长,内墙为园形直径约102 米。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学说。</p> <p>圜丘坛每层四周均围有汉白玉浮雕云龙栏杆及栏板。 每层栏杆数均为9 的倍数的上、中、下各层分别为72根、108根 、180 根总数为360 根代表一年360 天。</p> <p class="ql-block">天心石,又叫圆心石,位于圜丘坛上层坛面中心。人站在上面说话有很强的共鸣回音。</p> <h3>非常精致讲究的坛面石板及围栏望柱、栏板,它们严格的按照九的倍数而设计。</h3> <h3>香炉</h3> <p>祭天时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两侧陈设着编磐、编钟、镈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徊成的中和昭乐排列整齐 、壮观。</p> <p>3.望灯台</p><p> 位于圜丘台西南的院墙内,原来有三座,灯杆高九丈九尺(约30 余米),祭祀时悬挂高2 米多,周长4 米多的巨大灯笼,内燃蜡烛,称天灯,既可照明,又起装饰作用。</p> <p>4.燔柴炉</p><p> 是用绿色琉璃砖砌成的一座炉窑,为大典时烧烤献给皇天上帝的供品一一小牛犊而设。 通高2.85 米,东、 西、南三面各砌九级台阶,用以向炉內投放供品。祭祀时皇帝上到圜丘坛拜位,奏乐、焚烧小牛犊,迎帝神。</p> <p class="ql-block">5.燎炉</p><p class="ql-block"> 是焚化供品的铁炉。共八座,分别焚化清朝前八位皇帝神位的供品。</p><p class="ql-block"> 送帝神,皇帝三跪九拜送皇天上帝回,后到望燎位恭立,观看各位祖先的供品在燎炉焚烧后,起驾回故宫。</p> <p>6.棂星门 </p><p> 是古代祭坛壝墙的专用门式。形似牌坊。圜丘坛内外壝墙共设24 座棂星门,汉白玉雕成,上饰云板故有"云门自立"之称。大典时中间高大的中门只能皇天上帝专用,右侧(东)较窄的供皇帝出入,陪祭的大臣只能从左侧(西)最窄的门通过。</p> <p>祭天时,皇穹宇建筑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组成如图所示。</p> <p>皇穹宇琉璃门,皇穹宇正门由三座独立相连的拱券式宫门组成,俗称"琉璃门"。门的墙部分均为澄浆砖磨砖对缝精心砌成,顶上覆盖着兰色琉璃瓦,檐下梁枋斗拱不用木材,全用硫璃烧制,造型考究,巧夺天工。</p> <p>三音石</p><p> 皇穹宇前甬道是一米多宽的石板构建而成,它的奇妙之处在于,站在第一块石板向殿内说话可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上可听到两次回音,站在第三块石板可听到三次回音。被称为"三音石"。人站在这块石板上击掌或对着殿内说话即可以听到三声回音。建筑者巧妙的利用了声学现象,声波被周边不同层次的建筑反射回来,形成了不同时间、次数的回声,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人间私语,天若惊雷"。</p> <p>丹陛,皇穹宇正殿前石阶正中,镶嵌一块巨大浮雕,上刻"双龙戏珠"图案。 双龙一左一右,一升一降,雕工精美,栩栩如生。</p> <p>东配殿,殿内供奉大明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板。</p> <p>西配殿,殿内设石弥座个,供奉夜明之神(月亮),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p> <p>皇穹宇、三音石、东配殿、西配殿被圆形回音壁所包围。</p> <h3>九龙柏是北京十大树王之一</h3> <p>成贞门</p><p> 圜丘坛内坛墙共设有四座门,按东、南、西、北顺序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各门名字中的 元、亨、利、贞四字取自《易经》。其中成贞门位于丹陛椅北端,是圜丘坛的北门。</p> <h3>从圜丘坛北门出,向北经过丹陛桥才能到达成贞门</h3> <p>鬼门关,丹陛桥下边有一条券洞式通道,被称为"鬼门关",祭祀前,牛羊等"牺牲"从这里走过,在"宰牲亭"被屠杀,然后制成祭祀所用的供品。因经过此门的牲畜再无生还可能,故称"鬼门关"。</p> <p>具服台,位于丹陛桥东侧靠近成贞门的位置。皇帝在大典前先行在此处,净手,并换上兰色祭服,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仍回到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故又名叫"更衣台"。</p> <p>天坛中一个重要的建筑群即祈谷坛,它的组成如图示</p> <h3>祈年门,为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盈,中间互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 )门。该建筑为明原物。</h3> <h3>祈年门西侧有金菊展</h3> <p class="ql-block">天坛菊展视频</p> <h3>祈年殿是祈谷坛内的主体 建筑</h3> <h3>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在天坛斫谷坛前留影</h3> <h3>第一层台阶中有石雕端云山海</h3> <h3>第二层台阶中石雕为双凤山海</h3> <h3>第三层台阶中石雕为双龙山海</h3> <p>祈年殿内,28 根大柱分三环排列,内环四根龙井柱,又称通天柱,高19.2 米,直径1.2 米,代表着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环12 根金柱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外环檐柱12 根象征着一日12 个时辰; 中环24 根柱子代表24 个节气;全部二十八根大柱代表28 星宿</p> <p>西配殿,祈年殿东南,西南各有一座配殿,形制相同,面阔九间(约44 米),兰色琉璃瓦覆盖,歇山顶式。原来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风、雷、云、雨各神位。现在东配殿辟为供奉古乐陈列馆,西配殿供奉日、月、星、辰等伸位。</p> <h3>皇乾门前广场</h3> <h3>皇乾殿</h3> <p>古稀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乾隆皇帝时年七十岁,皇乾殿西侧辟一小角门,供皇帝祭祀出入减少一些步行路程。并定下规矩,只有七十岁以上皇帝才能从此门通行,后清朝皇帝均无高寿,事实上只有乾隆走过此门。</p> <p class="ql-block">长廓,长293 米,共72 间,又称"72 连房"。连檐通脊,是连接宰牲亭、神厨、神库到祈谷坛的通道。祭祀前夕,廓内悬灯,典礼所用玉帛、牲醴、粢、盛庶品等一应供品,沿长廊送到祭坛。</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祈年殿东的长廊,它既是游客入口也是出口,人山人海。</p> <p>神厨,院内东西大殿为神厨。这是左(东)神厨及甘泉井亭。</p> <p>神库,院内正殿为神库,大典前一日把供品盛于笾、豆、簋,按各神位所需分别陈列于神库内供桌上供皇帝亲临验看。 是夜由专人用"笾豆亭"送往神坛一一祈年殿。</p> <p>宰牲亭,位于长廊的东尽头,也叫"打牲亭",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五间,西积358.93 平方米。是宰杀和漂洗祭祀用的牲畜的地方。</p> <h3>宰牲亭重檐歇山顶</h3> 宰牲亭院内井亭<br><h3><br></h3> <h3>宰牲亭内炉灶,灶台南北走向,长11 米,宽2.5 米,设有六口铜锅,灶台是宰牲亭的主要设备。</h3> <h3>宰牲亭内的大铜锅,六口铜主要用于烧清洗牺牲用的开水,毎口锅直径1米,深1 米,能盛800 多斤水。</h3> <p>七星石,明嘉靖年间于大享殿东南放置巨型石七块,上刻山形纹,寓意泰山七峰。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亦华夏一员,乾隆皇帝诏令在东北方向增置一石,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之意。</p> <p>七星石南端是天坛公园内有名的"爱情角",每天在这里集中了不少个人、红娘和婚介公司为寻找理想配偶而忙碌。有许多家长来这里是为自己的大龄儿女找对象。</p> <h3>爱情角视频</h3> <h3>皇乾殿殿精美的殿檐门檐琉璃瓦</h3> <h3>寝宫台基上的石雕龙头</h3> <h3>汉白玉望柱盘龙雕</h3> <h3>寝宫殿顶精美琉璃瓦</h3> <h3>六百八十多年的古柏</h3> <p>古柏路</p><p> 在天坛内有四条路是游客必去欣赏之地。那就是古柏路、银杏路、槐树路、丁香路。</p><p> 古柏路位于丹陛桥西侧,由26 株300 年~600 多年古柏一字排列组成。</p><p> 天坛有4000 多棵古柏有的树龄在800 多年,九龙柏树龄近千年。</p> <p class="ql-block">银杏路</p><p class="ql-block">天坛皇乾殿后到北天门内大道两侧有23 株银杏树,上结满银杏果,不论夏天或者秋天均十分好看。</p> <p class="ql-block">从天坛公园北门出之前,路边可见非常漂亮的三角梅和大丽花。</p> <p>国槐路</p><p> 天坛西天门至古柏路之间有两排高大的国槐在半空交接,下面是一片荫凉。</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在天坛公园里练快板书视频</p> <h3>丁香路</h3><h3> 在月季园与古柏林之间有一片京城最大的丁香林,占地面积6300 多平米,240 多种丁香树。丁香路就在丁香林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