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走进中小学全科教学观摩研讨会

清河六中理综组李倩

<h3>  2019年11月9号,清河六中一行人来到邢台会宁中学参加全国思维导图走进中小学全学科教学观摩研讨会,经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丰,意犹未尽。</h3> <h3>2019年11月9号上午,我们一行人聆听了亚洲首位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刘艳老师的报告。</h3><h3>刘老师主要从什么是思维导图,为什么要学思维导图,如何绘制有用的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h3> <h3>  思维导图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中心图、大纲主干和内容分支;思维导图是有底层逻辑关系的,所以绘制思维导图要先找重点,即关键词(名词和动词为主),再理关系(一般为总分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最后添图像(一般在重点、易忘、抽象之处添加图像)。注意画的过程是提炼总结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h3><h3><br></h3> <h3>绘制思维导图的主干要用粗线,枝干用弧线,弧线与弧线之间有一个结点,关键词放在弧线上,关键词一般在四个字以内且以名词、动词、代词为主。颜色区分类别,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分类别,但颜色一般不超过六种。表示并列关系的枝干不超过七条,表示递进关系的枝干不超过5条,禁止直上直下的绘制线条。</h3> <h3>11月9号下午,我们聆听了两堂利用思维导图授课的示范课,第一节由吉林省科研骨干教师艾春雨老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为《伟大的悲剧》一文,</h3> <h3>艾老师运用了思维导图上课模式-------“三图六构”课堂模式:三图分别为感知图、精细图、凝练图,其中每张图都会有自构和互构,即六构。</h3> <h3>艾老师的课堂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程设计环环相扣,任务设计由浅入深,且每个活动环节,目标,内容,要求都明确的显示在ppt上</h3> <h3>第二堂课是江西省特级教师李保伟老师的六年级公开课《分数应用题的感觉》,李保伟老师整个联系讨论思考的过程都展现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演能力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这个知识网络外显的形式就是思维导图。</h3> <h3>  学习第一天的上午,南京濯源新智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的创建人------刘濯源院长为我们做了一堂关于《学科思维导图所融合的学习愿望》的讲座。</h3><h3> 刘老师首先为我们提出效能不等于效率,他用浅显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效能和效率会引导我们课堂的走向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走向,指出只有学生的成长才能判断课堂的价值,而成长包括心智的成长,思维的成长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而知识的建构应该有三个指标,1.知识入框即结构化;2.策略生成即学会学习;3正向体验即让学生越学越爱学。指出成长性思维不是攀比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反馈性的语言,带着客观性本着鼓励为目的的语言,让学生心智得到成长,照顾学生知识、心灵、智力的发育,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h3> <h3>刘老师金句频出</h3><h3>1、图是必要手段,有效思考才是真正内核</h3><h3>2、运用图示不是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是让学习变得深刻</h3><h3>3、学习有方法,成功无捷径</h3><h3>4、学习之大忌:厌慢,畏难</h3><h3>5、华丽≠实力,华丽为显性教育:成绩、技能、操行(树梢),实力为隐性教育:心智发展水平(树根)</h3> <h3>接下来做培训的是杨艳君老师,基于广义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详细说明广义的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指出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教师要有包容,期待,尊重规律的心态,建构自己的课堂,把凌乱的知识点,面,线,运用自己的思维加工,建构属于自己的结构体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在动手的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不断的去建构,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应该让问题真实的发生在学生身上,自己去研究,课堂是灵活的,不是死板的,个性的学生应该有个性的思维,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自己从错误中走出来,这就需要创作交流。</h3> <h3>  两天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每个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在返程的车上老师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讨论学到的知识,讨论如何将学科思维导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热火朝天的讨论仿佛在车上完成了一次大教研,也让老师们获得了更多的感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希望通过我们返校后的分享让更多的老师受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