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看了地图才知道北非的分为 东北非和西北非。西北非国家分别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这次我们去阿尔及利亚的左右邻居摩洛哥和突尼斯,一个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一个是欧洲的后花园,要去那里去玩想想心里都会美,人末动,心已飞。</h1> <h1><b> 终于等来了出发的日子,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我们一行28人从合肥出发,乘机万里,去北非神秘的国度一一摩洛哥和突尼斯畅游</b></h1> <h1><i><b> 上篇 摩洛哥</b></i></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摩洛哥是一个处在非州西北部沿海的阿拉伯国家,东部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与西班牙和葡萄牙隔海相望。虽然它处于非州,当我们踏上那边国土的时候总会有疑问,这是非州吗?这里到处散发着曾经精致的欧洲遗风,路上迎面走来的当地人大都是白种人。它是一个多彩的国家,四大皇城分别以白黑蓝红颜色做为标志,它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但是百姓穿着不是单一的黑与白而是多姿多彩。它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苍茫的沙漠和蔚蓝的大海,有绵亘的阿特拉斯雪山和一望无际的平原⋯⋯</h1> <h1> 飞机从上海起飞,空中飞了11个多小时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机场,在伊机场侯机再乘4小时左右的飞机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h1> <h1> 伊斯坦布尔机场是2019年4月6日下午2点正式开始运营,所以机场设施很现代也很漂亮。</h1> <h1> 这里免税店化装品和奢侈品比浦东机场的免税店要便宜,但是食品比中国贵的不是一点点。</h1> <h1>侯机时也不忘娱乐活动</h1> <h1> 摩洛哥与中国时差为7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是当地时间2019年1O月24日上午六点多,也是中国时间下午一点多。当地导游是一位中国小姑娘,名叫静静,她带我们坐上了宽敞的大客车,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摩洛哥旅游。</h1> <h1><b><font color="#ed2308"> 先说说四大皇城 </font></b></h1> <h1><b>首都拉巴特(四大皇城之一白色)</b></h1> <h1>拉巴特城建于12世纪,它位于摩洛哥西北部,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首都。城中的许多建筑物外墙上都被刷成上白下蓝颜色,从高处俯瞰,整个城市在阳光下白的耀眼,因此称之为白色皇城。</h1> <h1>大客车从卡撒布兰卡出发行驶了一个小时,到首都拉巴特,导游将我们带到摩洛哥的第一个景点一-皇家宫殿,在这里我们拍下了第一张全体人员的留影。</h1> <h1>携手走在皇宫门前</h1> <h1>悄悄地牵了一下,被呵斥</h1> <h1> 12世纪在摩洛哥最鼎盛的时期,国王准备建立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占地二点五万平方米,有19个殿堂480根柱子,宣理塔高度80米。可是工程未完成国王死了,清真寺成了烂尾,宣理塔只有44米,1755年又遇地震,烂尾清真寺全倒塌,现在只剩下一些短短的石柱和宣理塔(现为哈桑塔)。虽然这些工程没有建成,但是我们现在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辉煌。</h1> <h1> 穆罕默得五世陵寝。摩洛哥皇家的姓氏有绕人,如果爷爷姓穆罕默得,那么爸爸就姓哈桑,儿子再姓默罕默得,孙子再姓哈桑,如此这般,有点意思。</h1> <h1> 现国王穆罕默得六世。早年间摩洛哥是世界上少有几个签证难办的国家,2016年该国王访问中国后,看到中国发展欣欣向荣,于是对中国公民实行了免签政策,这也让我们这次旅游毎个人省了人民币1500元签证费。</h1> <h1>议会大厦</h1> <h1> 乌达亚堡,拉巴特城是在此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h1> <h1> 摩洛哥大多是阿拉伯人,他们不喜欢与别人合影,本来坐在椅子另一头的大叔,看我坐到了下来,很生气的要离开,我立刻走开了,让他独立呆着。看到这张很有故事的照片我要谢谢那位帮我抢拍姐姐或者妹妹。</h1> <h1> 身后是浩瀚的大西洋。蓝天、白云、褚色的堤坝再加上我鲜彩的裙子衬托,这张照片我太喜欢了。</h1> <h1><b>梅克内斯(四大皇城之一黑色)</b></h1> <h1> 她建于十一世纪,1672年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任君主伊思梅尔定此为国都。当年这位君主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和抗衡欧洲诸国,建立了一支由15万黑人奴隶组成的强大军队,这只"黑色禁卫军"所向披靡,因此梅克内斯被称为黑色皇城。</h1> <h1> 第三天也就是10月26日早晨我们从舍夫沙万出发,大概行车4小时左右到第二个皇城梅克内斯</h1> <h1> 曼索尔城门是梅克内斯地标性建筑,她也被称为摩洛哥的凯旋门。</h1> <h1> 梅克内斯老城广场,比马拉喀什的不眠广场小了一些。</h1> <h1>摩洛哥大妈买菜的姿态与中国大妈姿态无二</h1> <h1> 皇家马厩粮仓。传说这位阿拉维君主喜爱养马,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为此修建了这大型马厩,如今见不到这辉煌的场景,只留下凋谢后的沧茫斑驳。</h1> <h1>去梅克内斯的途中看到了沃吕比列利斯古遗址</h1> <h1> 公元一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建立了第一罗马城镇。建筑特征就是高大的罗马柱。</h1> <h1><b>菲斯(四大皇城之一蓝色)</b></h1> <h1> 她始建于公元808年,古城的历史就是摩洛哥的历史。菲斯盛产一种深蓝色的颜料,此颜料在烧陶瓷的过程添加以后,拼出的马赛克图案古朴典雅,多年以后色彩依旧,人们称之为"菲斯蓝"因此菲斯被称为蓝色皇城。</h1> <h1> 从梅克内斯到菲斯开车只要近一小时</h1> <h1> 布日卢蓝门,门的正面是银色的,反面是蓝色。从这门进去就是菲斯古城的街道,古城街道又长又窄,街道可通向清真寺、广场、市场、各个工匠作坊以及古城的各个角落。我想当时修建这么窄的街道是为了对付外来侵略者吗?现在来看这么拥挤的街道消防隐患是重大问题。</h1> <h1> 一迪拉姆一个的仙人掌果真好吃,里面肉的颜色与红火龙果很像,味道比它甜,肉也很嫩。不过吃仙人掌果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外面全是细细的小刺。我吃果的时候嘴上被扎了两根针,又细又软还拨不掉,求助导游,她说没关系第二天就会好的。果然第二天啥事也没有发生。</h1> <h1>各种椰枣</h1> <h1>古兰经学院</h1> <h1>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沒敢买,怕都是从中国义乌进的货</h1> <h1>传统手工艺品是实实在在的菲斯货</h1> <h1>站在高处拍的菲斯古城面貌</h1> <h1> 这是菲斯最有特色的蜂窝巢皮革染坊。这里制作的皮草都是通过鸽子屎和马粪等自然原料发酵出来的,非常环保,由于时间紧迫可惜没买一件回家留做纪念。</h1> <h1>染坊太臭,只能同这墙上照片来一张合影留念</h1> <h1><b>马拉喀什(四大皇城之一红色)</b></h1> <h1> 这坐古城建于公元1062年,马拉喀什在阿拉伯语中是"红颜色的"意思。由于中世纪城墙采用了褚红色的岩石砌成,迄今保存完好。阳光照在墙面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宛如火焰一般红色,因此马拉喀什皇城称之为红色</h1> <h1> 这是我们在摩洛哥的第六天早晨(10月29日)从瓦尔扎扎特坐车五小时到马城</h1> <h1>上午参观了巴西亚皇宫,虽然叫皇宫实际上是住着地方长官(相当是中国和生地位的人),也是摩洛哥保存完好又对外开放的宫殿之一。</h1> <h1>皇宫里舞一把</h1> <h1>皇宫的门柱上靠一下,沾点贵气</h1> <h1>精致的花园</h1> <h1>下午去了不眠广场,俗话说不到马拉喀什就等于没来摩洛哥,没到不眠广场就等于没来马拉喀什。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h1> <h1> 广场热闹非凡有耍蛇的、卖艺的,还有打架吵嘴的,以及卖各种商品的小商小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真是活力四射。</h1> <h1>坐着马车逛马城</h1> <h1>中国游客也成为一景</h1> <h1> 在马拉喀什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30日,我们起了个大早,去伊夫圣罗兰花园</h1> <h1> 伊夫圣罗兰私家花园,它是两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布尔热同共购买的。2008年伊夫圣罗兰去世后遵照遗嘱他的骨灰就留在花园里。这说明这位大师对马拉喀什情有独钟。</h1> <h1> 园内有各种仙人类的植物,高高低低美不胜收,有高达近十米的仙人柱,我还第一次见到。</h1> <h1>随手拍一张都会是美照</h1> <h1>园内最鲜明的色彩是蓝与黃的撞色</h1> <h1>四大皇城逛完了,别处也要走一趟</h1> <h1><b><font color="#b04fbb"> 其它景区也很美</font></b></h1> <h1><b>舍夫沙万一-网红打卡小镇</b></h1> <h1>摩洛哥西北部一座精致的美丽山城。</h1> <h1> 途中通过窗外看到大片黑土地,与黑龙江的土地有一比。这个位置的气候是地中海海洋性气候,这里也是大麻的主要产地,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大麻都是从这里出口。</h1> <h1> 10月25日到摩洛哥的第二天我们从首都拉巴特坐车4个小时左右到达迷人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这里的房子外墙上刷上了各种蓝,导游解释为是一种宗教信仰,也可以防蚊降温。</h1> <h1>位于里夫山宽阔山谷的舍夫沙万,建于1471年,房子依山势而建。这里有处处散发着迷人浪漫的的阿拉伯风情。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仿佛是与市隔绝的天堂。</h1> <h1>后山马角公园</h1> <h1>这里是舍夫沙万的另外一个景点,也是网络上打卡比较多的地方,当我们到达这里时已经是傍晚,因此草草的走了一圈。</h1> <h1><b>伊芙兰一一欧洲风情小镇</b></h1> <h1> 10月27日在摩纳哥的第四天,早晨后从菲斯前往撒哈拉,路中到达第一个景点欧洲小镇伊芙兰。它建城于1929年,在菲斯的南方60公里,位于阿特拉斯山脉海拔1664米。这里被称为法国小镇,现在是摩国的滑雪胜地。</h1> <h1>高山上的草场充满了活力,它是靠高山雪水的滋润</h1> <h1>此情此景很难感觉在非洲。不知情的朋友以为在欧洲哪个公园小憩。</h1> <h1>小镇的地标雕塑,据说是二战期间驻防的德国士兵,看到这块大石头有点卧狮的模样,就顺势凿出,倒也栩栩如生。</h1> <h1><b>梅祖卡一一撒哈拉沙漠的大门</b></h1> <h1>从菲斯出发到梅祖卡路上大约花了近十个小时。快到沙漠时大客车换成四驱越野车载着我们冲向终点。</h1> <h1>撒哈拉我们来了。一路上开车小哥带领我们高喊"撒哈拉"、"撒哈拉",兴奋的我们忘记了年龄,手舞足蹈,嘴里喊着"冲啊"、"冲啊","呀拉"一路欢歌一路笑语。</h1> <h1>驼铃响叮铛</h1> <h1>同一个动态每人来一张</h1> <h1> 比一比,是撒哈拉沙漠的沙红还是我的裙子红</h1> <h1>太阳就要落下山,抓紧嗨起来</h1> <h1>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空虚无物。走进撒哈拉沙漠仿佛不是去一个地方,而且去另一个时空,一个远方的梦境。四十年前一个奇女子走进了撒哈拉沙漠,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因为这故事人们对撒哈拉沙漠产生的莫名的思念。因为三毛我也走进了撒哈拉。</h1> <h1><b>托德拉峡谷一-世界十大峡谷之一</b></h1> <h1>10月28日在摩纳哥的第五天,我们离开了不想离开的撒哈拉沙漠,前往瓦尔扎扎特,途径托德拉峡谷。</h1> <h1>峡谷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峡谷最窄处只有十米,真像是神斧把阿特拉斯山劈一刀。</h1> <h1>山壁与谷底几乎是垂直,抬头看看有点吓人</h1> <h1>导游说墙上这些字大概意思是还我家园,保护环境</h1> <h1><b>艾本哈度社一-沙漠中的世界文化遗产</b></h1> <h1>她始建于公元八世纪,位于摩洛哥南部阿特拉斯山脉,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她是由六座被称为"卡斯巴斯"组成,至今保存完好,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1> <h1> 十月二十八日到摩洛哥的第五天,清晨我们就来到了这个村落,晚了怕人多。</h1> <h1>村口的世界文化遗产标牌</h1> <h1>新城与老城连接的纽带</h1> <h1>指示牌</h1> <h1>古村落前留影</h1> <h1>我帮你照像你往哪里看</h1> <h1>门和墙都很牢固,经过千年风雨至今还能使用</h1> <h1>热情的伯伯尔人同我们合影,没收小费哦</h1> <h1>我在村里买了两个小瓶子,价格比别的地方便宜一半(好像是三个迪拉姆两个瓶),瓶子装上撒哈拉沙漠的沙既漂亮又有纪念意义。</h1> <h1><b>瓦尔扎扎特一一非洲的好莱坞</b></h1> <h1>去过美国的好莱坞再看这电影老城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不过既来之则安之。</h1> <h1>转着转着看到一群正在拍埃及故事电影的演员,中间坐着的那位是主角。自拍了一张,满足一下好奇心。</h1> <h1>以卡萨布兰卡做为这次摩洛哥旅游的起点,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从马拉喀什开车4个小时左右到达卡城是10月30日下午,这也是我们在摩洛哥游玩的最后一天。</h1> <h1><b>哈桑二世清真寺一-世界第三大清真寺</b></h1> <h1>1987年哈桑二世国王主持清真寺的建设,工程未完成他就去世,为纪念这位国王故命名为哈桑二世。清真寺有三分之一建在大西洋中,是让穆斯人记住,他们的祖先来自于海上。</h1> <h1>走入庄严的清真寺</h1> <h1>进入清真寺参观要求不高,只要不穿坦胸露背的服装和短裤短衣既可。寺內也充许拍照,但不能做夸张的动作和作瑜伽。</h1> <h1>二楼是女人做礼拜的地方</h1> <h1>鸽子广场与穆罕默得五世广场一路之隔,两个广场加起来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h1> <h1>广场中央是喷泉,旁边是行政大楼、邮局、银行、法院等</h1> <h1>在卡萨布兰卡街头吹着大西洋的海风闲逛和小栖万分惬意</h1> <h1>行程中的最后一个景点一-瑞克咖啡馆。 咖啡馆是根据《北非谍影》中的咖啡馆复制的,是先有电影后有咖啡馆。</h1> <h1>进去喝咖啡要提前几天预约</h1> <h1>再见了一-摩洛哥</h1> <h1><b>在摩洛哥我们看了舍夫沙万蓝色小镇,在马拉喀什看了红色城堡文化遗产,在撒哈拉看到了沙漠在夕阳照耀下金光闪烁,在梅祖卡夜晚看到了繁星闪烁,银河铺展仿⋯⋯我们还自娱自乐的在篝火前跳起了跳舞唱歌,一旁的老外被这场面震撼积极加入。还有不眠广场、四大皇城、那些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景色.....摩洛哥,我想看到的景色你都有,我想要体验的安宁与刺激你也有。</b></h1> <h1><i> 下篇 突尼斯</i></h1> <h1>突尼斯位西北非的东部,南部与东部濒临地中海,是一个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貌似欧洲却不是欧洲,这样一个国家,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量的欧洲游客来渡假,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国土面积十六点三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的河南面积相仿。人口数量是一千一百多万。可这么小的国家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可谓是厉害👍。</h1> <h1>阿苏是我们在突尼斯旅行的导游,正宗伯伯尔人的后代。小伙子会六国语言法语、英语、俄语、中文、阿拉伯语和伯伯尔语。中文在兰州大学学了三年,他说他热爱中国,因为在中国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是中国给了他这缘份。</h1> <h1>哈马马特一-最大的旅游胜地</h1> <h1>十月三十一日早上从卡萨布兰卡乘机三个多小时到达突尼斯的迦太基国际机场,下飞机就坐大客车直奔旅游景点。</h1> <h1>15世纪初建起的老城是由厚重的城墙环绕而成。</h1> <h1>这老城中人们仍然可以生活和做买卖</h1> <h1>这个东西一定好吃😋</h1> <h1>走进新建的小镇,家家户户门上都画有各不相同的图案,阿苏说,从门边的图案基本上就能分辨出,这家人的身世、职业和信仰。图案是鱼和十字架代表基督徒,星月代表穆斯林,六芒星代表犹太人。</h1> <h1>和突尼斯大妈坐在地中海岸边一起看夕阳西下的余辉</h1> <h1>构思一下如果将这美丽的风景记录在我的画中。因为景色优美吸引很多画家和学艺术的学生到这里采风</h1> <h1>近距离接触地中海</h1> <h1>地中海的鱼一定很鲜美</h1> <h1>晚上住在哈马马特这家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当晚正值国外万圣节的前夜,酒店晚歺及丰富又好吃,一群年轻人闹腾到下半夜方才安静下来</h1> <h1>十一月一日早起拍下的酒店晨曦</h1> <h1>凯鲁万一-第四大圣城</h1> <h1>十一月一日早晨从哈马马特到凯鲁万,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远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凯鲁万是穆斯林四大圣城之一,这四大圣城分别是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廸纳、以色列耶鲁撒冷和突尼斯凯鲁万。</h1> <h1>建于公元700年前后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h1> <h1>庭院里这种收水池大大小小十多个,雨水通过收集和过滤排到外面的大蓄水池,历史上解决凯鲁万百姓生活用水</h1> <h1>欧格白清真寺 一一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h1> <h1>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建于公元600年前后。在这里朝觐七次,等于到麦加朝觐一次</h1> <h1>阿苏为我们讲述这清真寺的历史故事</h1> <h1>由300根大理石柱托起的淸真寺其他三面墙</h1> <h1>寺内精美的装饰</h1> <h1>这此石柱有些来自埃及有些来自希腊</h1> <h1>"太阳钟"与中国的日晷功能相同</h1> <h1>为感谢突尼斯人民的盛情款待,与国旗合影</h1> <h1>尊重阿拉伯国家的习惯进清真寺的女人都要把头包起来</h1> <h1>西迪撒哈卜陵墓</h1> <h1>撒哈卜是先知穆哈默得亲密朋友,当年他去麦加朝觐不仅带回了经文还带回先知的三根胡须</h1> <h1>里面存放先知的三根胡须</h1> <h1>当地人为纪念撒哈卜用马赛克修起陵墓</h1> <h1>精致的马赛克装饰的墙面和地面</h1> <h1>当地人做礼拜</h1> <h1>从凯鲁万开车大概五个小时左右到达托泽尔,夜宿托泽尔。</h1> <h1>十一月二日早晨前住著名的沙漠绿洲一一托泽尔</h1> <h1>歇比卡绿州</h1> <h1>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椰枣</h1> <h1>神奇的是沙漠中还有瀑布、山泉和小溪</h1> <h1>在路边的小摊上花了一第纳尔买了两个沙漠玫瑰(一美元兑换一点三第纳尔)</h1> <h1>离开歇比卡,下一个景点是撒哈拉沙漠,这是送我们去撒哈拉沙漠去的司机小哥</h1> <h1>沙漠景点骆驼峰</h1> <h1>在撒哈拉沙漠骑着沙漠摩托蛮酷的</h1> <h1>情不自禁地舞起来</h1> <h1>戴上导游的帽子还蛮帅。照片放大后仔细看看,后面绿卅就是另外一个国家一一阿尔及利亚的领土。阿、突边境之间还有一条公路,根说那里是电影《英国病人》取景地</h1> <h1>昂克艾日迈勒</h1> <h1>这里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自从成为电影《星球大战》大火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h1> <h1>这里的地形地貌好像是为拍《星球大战》而准备的</h1> <h1>腰受伤了,用围巾系着</h1> <h1>从沙漠出来到世界第四大盐湖一-杰瑞德盐湖走一趟</h1> <h1>杰瑞德盐湖。运气不好没有看见海市蜃楼</h1> <h1>盐湖旁边的公路,沿着公路向前开就能到达下一地方一一马特马他</h1> <h1>这是一座由伯伯尔洞穴改成了酒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h1> <h1>十一月三日早上离开洞穴酒店去伯伯尔人的聚住地一一马特马他</h1> <h1>有点延安窑洞的影子</h1> <h1>伯伯尔姑娘敲起鼓点,节奏欢快感染了大家</h1> <h1>我也试试</h1> <h1>穿着伯伯尔人的民族服装忍不住想笑出声</h1> <h1>这里有特色来一张</h1> <h1>临走时我也在仙人掌上刻下自己名字的拼音字母</h1> <h1>离开马特马他去埃尔杰姆斗兽场一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h1> <h1>埃尔杰梅斗兽场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第二大斗兽场</h1> <h1>罗马帝国统治突尼斯达600年,同时也将欧州建筑形式带到了突尼斯。该斗兽场的构造与意大利罗马斗兽场一样也是三层栱门围绕着斗兽场地,观众座在看台上观看人与人、人与兽之间血腥的格斗的场景。突尼斯的斗兽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意大利的斗兽场可容纳9万名观众。</h1> <h1>斗兽场全景</h1> <h1>这里曾经关押着雄狮和角斗士</h1> <h1>这上千年古迹保存的如此完好,到此游览真是不虚此行</h1> <h1><b>苏斯古城一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h1> <h1>艾勒甘塔乌依港</h1> <h1>苏斯北面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城,70年代建成的艾勒甘塔乌依港口风景优美如画</h1> <h1>不需要构图你也能拍出明信片似的美图</h1> <h1>苏斯古城</h1> <h1>苏斯老城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50米。城墙是由石头垒起基本保存完好</h1> <h1>老城堡建于公元821年,曾经做为灯塔和烽火台</h1> <h1>楼里有商场,买点吃的带回家</h1> <h1>老城里跑的马车</h1> <h1><b>杜加古罗马遗迹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h1> <h1>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1> <h1>虽然已经破败依然有昨日的辉煌</h1> <h1>古迹最高处</h1> <h1>杜加老城建在岗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一望无麦田和橄榄树林</h1> <h1>成熟的仙人果看了垂涎欲滴</h1> <h1>新鲜的橄榄果棒在手里沉甸甸</h1> <h1>杜加古罗马遗址到迦太基古城遗址开车一个小时的距离</h1> <h1><b>迦太基古城遗址一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h1> <h1>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原貌全景图</h1> <h1>昔日的繁荣</h1> <h1>突尼斯国际机场是以迦太基命名,可见迦太基在突尼斯的历史中重要性</h1> <h1>估计是位釆蘑菇的小姑娘</h1> <h1>古代勇士的雕像</h1> <h1>西迪布萨义德一一蓝白小镇</h1> <h1>这小镇与希腊圣托里尼岛很相似,她比圣岛更干净、更美丽、人也更少</h1> <h1>她与舍夫沙万的蓝白小镇的不同处是一个依地中海沿岸而建,有山有水。一个是建在里夫山脉空气中缺少了水汽的湿润</h1> <h1>余辉中的小镇</h1> <h1>草席咖啡屋</h1> <h1>岛上著名的咖啡馆</h1> <h1>咖啡店老板送每人一杯薄荷茶,味道太重有点喝不惯</h1> <h1><b>突尼斯老城一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h1> <h1>巴尔杜国家博物馆</h1> <h1>博物馆建于1882年,位于首都突尼斯城西北郊巴尔杜广场。她的规模是在整个非洲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馆内陈列和展示的主要作品是以陶瓷和马赛克作为原材料的瑰丽多彩的镶嵌画而闻名世界</h1> <h1>一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马赛克镶嵌画</h1> <h1>精美绝伦</h1> <h1>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马赛克图让我目不暇接</h1> <h1>是博物馆的一幅珍贵图,它是既不嵌在墙上,也没嵌在地上,是挂在木头架子上。画中内容是,诗人维琪尔(公元前70年一-公元前19年)聆听左边站着的历史女神克丽亚诵诗,右侧站着的悲剧女神美尔鲍曼娜在沉思。</h1> <h1>出土文物</h1> <h1>愽物馆内出售纪念品的商品,想买这个假面具,可当时店员不在岗位</h1> <h1>布尔吉巴大街</h1> <h1>走出博物馆来到了突尼斯城的主要干道,布尔吉巴大街。</h1> <h1>"香榭丽舍大街"</h1> <h1>商店、银行、政府办公楼座落街中</h1> <h1>背后是城中的电影院</h1> <h1>突尼斯的第一届总统,大街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h1> <h1>突尼斯城的麦地那</h1> <h1>千年古城如今还是生机勃勃</h1> <h1>蜿蜒曲折的小巷是老城的特色</h1> <h1>麦地那城尾纪念</h1> <h1>纯手工制作的小铜盘</h1> <h1>这张照片一一《我爱你突尼斯》做为这次旅游的结束语太合适不过了</h1> <h1> 十三天的摩洛哥和突尼斯旅游,我走过了很多城市,经历了各样地形,体验了一年四季,感受了色彩斑斓,跨越了千年文明,时间虽短收益颇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