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砰……轰……哒哒……”<br> 1942年11月9日,马鞍山保卫战打响了。11月8日是立冬,9日,也就是冬天的第二天。寒冷、饥饿,敌军围困万千重……战斗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br> 这一战,打出了一个红色的马鞍山,铁血勇士们的英名,向四方开始传颂……王凤麟、谭克平、董恒德、李成式等27名烈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红色的记忆里……<br>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峡出平湖”——马鞍山因为太河水库的碧波荡漾再一次出名了。马鞍山的身姿映照在镜子般的水面上,——那不朽的身躯就如一面旗帜,号召着人们,影响着人们。勤劳勇敢的淄河流域的人民,在不同的时代,总能用激情、热血,甚至是生命,高歌一曲,惊天动地。<br><br> 2019年11月7日,在马鞍山保卫战过去77周年的前夕,也就是己亥年秋日的最后一天,淄川区诗词学会、新郢中诗社的部分诗友暨淄川凤林堂书艺社张道强山水画班部分师生,共计40余人,重登马鞍山。她们要用诗词、画笔缅怀革命烈士,讴歌烈士事迹,重温那段峥嵘历史。<br><br> 到马鞍山,路途几经变迁。从开初的徒步加小毛驴,奔走在山间小道。后来有了简易公路,到现在是明亮的柏油马路。<br>登上大巴车,40多分钟,就来到了马鞍山脚下。今年雨量充沛,太河水库的上游——口头村,还看不到边缘或尽头。<br> 上山的路,原来的羊肠小道不见了,改之而来的是平整的水泥路。人们不再需要用步丈量,观光旅行车等在山脚。电门一按,可以直送在山腰的索道站。<br> 到了索道站,如果选择徒步的话,也很是方便。经过修整的山路依然崎岖,但是有台阶借助,可以减少路途的劳累和艰险。<br> 一种方式可以快速到达山顶——索道已经开始运营。一排红色的缆车好似一盏盏火炬,映红了山坳与峰巅。仔细琢磨,设计者这么安排有着很深的寓意啊。红色的历史,红色的精神,红色的缆车,无不使人产生遐想。<br> 本来是想走山路一攀的,经不住杜澍经理及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大家纷纷坐上缆车。缆车携着秋风在山脊上快速穿行。听着钢绳发出的嘶嘶声,脚下的绿松、红枫如影随形。马鞍山主峰壁立而结实的胸膛一直在眼前晃动。随着上行,身躯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越是接近,脑海里就越是闪现出战斗的情境。那连片的红枫,不就是烈士的鲜血染成,那挺立的松柏,不就是一个个烈士的脊梁组成!<br><br> 到站了。从缆车下来顺出口向右拐,是一道山梁。在这里就能看清马鞍山的主峰。<br> 刚登上山梁,书画班的师生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摆开了战场。摄影师们早已按动起快门,传来一阵阵“咔嚓”声。<br> 主峰下,是一个齐兵营。挡风遮雨的一切不存在了,但是山石砌成的根基犹在,门口的石梁、窗户底座的条石依然存在,这些都在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先民军屯时的生活痕迹,讲述着那些曾经的故事。<br><br> 沿主峰脚下的左侧继续走,一条小路向南伸去。小路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浓浓的松香味直钻鼻息。抬头望,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亮光。走了60多米的距离,豁然开朗,对面的孟良台顿时映入眼帘。<br> 回转身,马鞍山南侧的整个面貌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抬头望,主峰上的建筑好似是在天上。登主峰的小路就镶嵌在悬崖边。<br> 不止一次来过,每次看到这陡峭,脚底下都会生出些许的战栗,心里不免会有几丝犹豫。现在看到的路,不再是战争年代的路了,有栏杆,有台阶,但我们还是要手脚并用。虽然是秋末冬初,还是感觉到额头上汗津津的。<br> 一路残留了很多当年战斗时的遗迹,更有名流们题写的朱红大字。<br><br> 攀着冰凉的栏杆,捥摸着凉飕飕的铁链,思絮万千。<br> 终于到了峰顶。来不及喘息,回头望,苍峰连连,茫茫一片。大团大团的的红枫给山岭披上了锦缎。淄河如一条玉带环山而远,在阳光里,闪着刺眼的光芒。北边,太河水库镶嵌在群山的缝隙里,水流硬生生挤出了一个湖面。水,山,天,连成一片。缎带似的公路,连接着各个山村,汽车在快速的奔跑。<br><br> 目光回到山上。先看到一醒目标志——烈士跳崖处。使人们满怀悲情纷纷赋诗寄怀。<br> 还有烈士们阻击敌人的哨位。先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及方法,挖掘出两个深深的石坑。石坑的下前方,正对着下山的小路,是一个方形的射击孔。勇士们就是在这里顽强地抗击了倭寇的进犯。<br> 山风在呼啸,这是烈士们的怒吼声,是射出的子弹发出的回声。<br> 钟声依旧,再也唤不回烈士的生命;掩体还在,再也不能遮掩勇士们的身躯;房舍还在,再也看不到勇士们进进出出的身影;石碾还在……<br><br> 主峰又分为东顶和西顶。大家都在游览,缅怀,致敬。<br> 站在东顶,极目远眺,太河水库的拦河大坝亮着晶莹,潭溪山的玻璃桥弯似一张弓,莲花山透着佛光神形。梦泉、涌泉两个古村落,从绿树红叶的缝隙里,透露着红瓦青石的身影。<br>看到了幸福联小。日本人又来了,他们这次是作为和平的信使,在马鞍山下建起了学校。他们在烈士被难处鞠躬,偿赎先辈所犯下的滔天罪恶。<br> ……<br> 在西顶,可以看到淄河的更上游,那朦朦胧胧之处就是淄河的发源地源泉。水带渐窄,弯曲的程度更大了。城子村就围在水中央,岳阳山的身躯从南到北遮挡了西望的视线……<br><br> 我们没有走回头路。后山——倭寇攻破马鞍山的后山——天堑变通途。建设者们开山劈石,修起了犹如天梯的石级小路。<br> 顺着台阶,走下山崖,这里是大片的齐兵营……<br> 稍事休息,折返。开始下坡,到了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馆……<br><br> 一路上,总感到是在画中游。山石,松柏,红枫,还有那红色精神,无一不是画的组成部分,连我们一行人也成了画的一份子了。<br> 试想,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我们能如此自在,如此逍遥?<br> 想要不再被欺负,自己必须强大起来。<br> “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我们现在不只有猎枪,还拥有“辽宁舰”“红旗系列”“歼20”……我们更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钢铁战士……<br><br> 虽然大家大多都已退休,但个个还是朝气蓬勃。一路上,《蒹葭》《春日》《暮江吟》,大家唱的是有滋有味。<br> 汇聚在山顶上,大家和着山风的演奏与节拍,齐声高唱《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唱到动情处,大家的眼睛湿润了。是啊,因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会有这美好得生活。<br> 韩京城老会长、蒲先和老师、赵玉霞老师,他们与那个时代同庚。从孩提的聆听、仰慕、崇拜,效仿,一直延续到古稀的讲说、著述、宣扬、讴歌……从未间停歇过在马鞍山上探寻、学习的步伐。今天,他们再次借助竹杖,盘桓于山道之间……这精神,杠杠的!<br><br> 这时,一队大雁鸣叫着从头顶飞过。不知是山太高,还是雁飞太低,好似一伸手就能够到雁的脚掌似的。<br> 它们不是南飞了吗?哦,明白了。它们迷恋太河水库的美丽与富足,被深深吸引。该不是觉得这儿就是江南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它们的依依与不舍还是可以理解的。<br><br> 人们春天必来,赶在那清明节里,献上花圈,摆上白花,或举行队日活动,或重温誓词……<br> 人们秋天必到,赶在战斗纪念日里,再次倾听那气壮山河的呼喊,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情不自禁地和着烈士们喊出那雄壮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声音,在山峦里回旋、唱响……<br><br> 红领巾来了,她们高举右手,标准队礼庄严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br> 共青团来了,她们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r> 共产党员来了,她们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地重温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br> 解放军官兵们来了,面对着前辈和战友的嘱托,牢记习主席的教导——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br> 作家来了,诗人来了,农民来了, 工人来也了……<br> 她们都是为了这从来不曾忘却的纪念。<br><br> 来过多少次,听过多少次介绍,但每次都感到自己了解得还是太少太少。<br> 回返,崇敬之情再次溢满胸膛,再次深深地鞠上一躬……<br><br></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p> 起点 群英荟萃 等待 坐稳喽 并驾齐驱 秋天的本色 极顶 偷窥 点缀 美,美,美 我来也 一览众山小 大美 孟良台上云絮飘 远山的呼唤 原八路军一一五师一旅二团政委李伯秋(后为沈阳军区副政委)1984年重游马鞍山时所作的《水调歌头》石刻,团长吴瑞林(后为海军副司令员)所作的“忆王凤麟烈士”石刻。 那年那月那故事 记忆 挥手之间,指点江山 “一代英豪”刻于马鞍山天梯入口处的石崖上,是原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旅长钱均所题,钱将军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这边风景独好 致敬 前进 壁仞千尺做我臣 俯视人间城郭 笑招手 同框 细读 敬仰 驻足 山水同乐 危峰兀立 那山,那水,那路,那人 山水为背景 笑照 汇聚 完美 青脊飘带 自乐 这山看那山 端详 声情并茂 无畏 穿行 抗争 闲庭信步 雁翔长空 栈道 振臂一呼 也学先烈振臂呼 指点 穿越 海拔618米的马鞍山,分东、西两个峰顶,中间以狭长的山脊相连,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因为扼山东腹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就曾在此大动干戈。至今山上还保存有齐长城、兵营等遗址。 清晰可见的齐长城、齐兵营。 齐兵营、齐长城虽然掩映在红枫绿松之间,但基础结构整齐完好。 烽火台上今胜昔 这是钢铁般的脊梁。 稍事休息。 遥望南山,思绪万千。 山风吹起那缕缕青丝 秋风 长城 武者 拳影 秋风 长城 武者 拳影 淄水 山松 城墙 诗歌 入门 穿行 探幽 云深不知处 红色的道路 坚毅 不服老 专注 忘我 研修 又一次汇聚 又见钢铁脊梁 马鞍山抗日纪念碑建于1945 年7 月。碑形为六角形。碑的正面镌刻着鲁中山区专员徐化鲁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 浓墨朱丹总有请 欣赏 构思 收获满满 亲~~~~~~~~~拍了好多好多…… 待到秋枫烂漫时…… 感到了沉重 节选部分诗友作品,借以慰藉烈士们的英魂:<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鞍山述怀(通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京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怀英烈志,复上马鞍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似见硝烟起,犹闻战鼓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崖祭贤勇,哨所忆当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叶题诗句,粗成新五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挥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永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岂因伤重躲林扉,火线亲临作指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对豺狼何所惧,昂头饮弹玉魂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永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火硝烟墙上图,情形再现战场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山万里从头越,一片冰心在玉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绝 登马鞍山悼英烈(通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玉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鏖战此山中,草木顽石血染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士英魂何处寄?请观苍翠满山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绝 题马鞍山烈士跳崖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玉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到崖前泪已倾,耳边飒飒响悲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一跃舍身去, 多少英魂化彩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登齐长城遗址(通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洪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纵览城防一线天,龙盘虎踞越千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观断壁空飞雁,俯首残垣草裹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趋步前行会绝顶,心随意转叹雄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今多少风云事,都付悲欢梦醒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壮哉,马鞍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翟丕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鞍形山峻势巍峨,翠柏涛风响颂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士舍身崖断处,欲燃黄栌映山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重上马鞍山遗址感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克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暮秋重上马鞍山,登上峰颠进展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伫立碑前思烈士,身临崖上想前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硝烟怎惧红旗展,弹雨不惊英烈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史功垂歌万载,家邦强盛尽开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马鞍山怀英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兆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有高山垂古今,暮秋时节复登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来红叶胸前放,紧贴英雄一片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谒马鞍山遗址感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秋景致漫川原,别韵长存那座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峭壁谁留悲壮史,松涛何泣断肠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民戮力诛倭寇,老少同心擎故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世已如君所愿,清风朗月照淄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鹧鸪天•登马鞍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丽娟</div> 两崮相连似马鞍,峰高千仞入云端。一条荒径通崖顶,百丈深渊浮紫烟。 攀铁链,上雄关。南天门里祭英贤。躬身敬上三杯酒,采束鲜花代纸钱。<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鞍山随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先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闭目畅想思绪远,马鞍山上满硝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麟团长枪声响,报道敌酋被毙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