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和煦染枫红,教研之花静绽放——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数学教研组纪实

<h3>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霜红教研梦,菊黄切片忙,梧桐风里唱秋声。2019年11月13日,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迎来了濮阳县六中、八公桥光明小学教育同仁来参观我们的教研活动。真可谓“同饮黄河水,共筑教育梦!”这次教研活动由我们敬爱的贾红霞主任主持。</h3> <h3>  谢俊梅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简单的统计图之后进行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这节课谢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以生活中孩子定校服为素材,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亲自调查,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共同经历把数据整理到记录单、分段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最终体会“小数据,大作用”的意义和价值。<br></h3> <h3>  谢老师通过对各种条形统计图的看图分析,可以决策派谁参加跑步比赛、可以预测蔬菜的采购情况等。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积累看图提取有用信息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br></h3> <h3>  张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张老师利用天平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观察,写出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天平是否平衡的情况,可谓是数形结合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找到分类的标准,方程的概念水到渠成。张老师的练习做到灵活多样,达到了概念课的形与神高度统一。</h3><h3> <br></h3> <h3>  谢老师和张老师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及时做简要的反思。数学组的老师们认真的聆听,思考斟酌,取长补短,激烈讨论教学中存在的疑惑!  </h3><h3> 为进一步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学校教学研究风气,推动学校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马校长也亲临活动现场,认真做记录。</h3><h3><br></h3><h3><br></h3> <h3>  田雪丽老师认为:谢俊梅老师思维的激发很有艺术性,能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思维模糊时,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的追问,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张伟鸿老师评价语及时,准确,到位且丰富,激发学生学校的热情和思维的活跃!</h3><h3> 张雪芹老师认为:练习题的设计被称为“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既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两位老师的练习题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拓展性,时效性。<br></h3><h3> 崔丽萍老师认为:素材的收集是学生生活中身边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知获取要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练习题的设计,预设与生成。<br></h3> <h3>  宫巧芬老师从:板书、建模来谈他们组的想法。两位老师的板书都很优秀,他们的板书不但色调搭配优美、层次分明,而且也非常简洁明了。板书并且非常重要,好的板书能够反应出教学内容的系统、重点和层次,板书的内容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要板书有条理、有系统、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谢老师和张老师的都明显突出了建模的思想,比如:谢老师在上统计课时已经形成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判断、决策、预测这一建模思想。这样一来显得课非常流畅、轻松、自然。还有张老师在上方程的意义时也形成了的一套建模,使她的课显得非常朴实、厚重。知识的手段,又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两位老师的练习题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拓展性,时效性。<br></h3><h3> 彭玲霞老师从小组合作、提问、预设与生成、数学文化拓展、知识结构谈自己观课感想,给予谢老师的课高度评价。</h3> <h3>   最后,贾红霞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做出了精彩总评,相信我校的教研活动的每周展示课,是每一位教师扬帆起航的大舞台,这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我校的一大亮点。</h3><h3> 马校长对本次活动也有自己的想法:</h3><h3> 1.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2.备课中在备学生方面仍需用心。 3.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 。<br></h3><h3> 通过教研活动,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老师

学生

板书

教研

统计图

张老师

数据

练习题

我校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