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上)

汤任远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10月4日至20日,携深圳市老年摄影学会同仁及其家属一行21人游览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三国,行程路线如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香港乘阿提哈德航班经阿布扎比飞马德里,这是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阿联酋国营航空公司。有意思的是,飞行路线图一直滚动显示穆斯林圣地麦加的方向、距离和距下一次祈祷的时间,还显示日出和全天5次祈祷的时间。我们不是穆斯林,也不是去麦加朝觐,但从一开始就身处穆斯林氛围中,此后17天旅程我们还将不断体验穆斯林文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阳光灿烂的的西班牙,热情奔放的人民创造出两样国粹:惊心动魄的斗牛和燃情似火的弗拉门戈舞,使这片土地充满浪漫色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西班牙人文荟萃、风光旖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天主教先后统治这片土地,都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安达卢西亚南部地中海沿线的太阳海岸,是西班牙著名的滨海风光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塞戈维亚位于马德里北面约100公里处,小镇因其两千年历史的古罗马渡槽和香飘万里的烤乳猪而闻名于世,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可思议的是,建于公元1世纪的渡槽如此高大,据说石块之间竟没有使用任何灰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拍下了一张特写,从外面的确看不到有粘合材料,但是里面是否有类似我国的榫卯结构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烤乳猪端上来之后,首先由厨师用瓷碟切为大块,随后将瓷碟扔到地上摔碎,再上来两人,一人按份切成小块,一人浇汁装盘送到顾客桌上。摔碎瓷碟为这道当地美食增添了仪式感,也使食客们感到新鲜有趣。至于味道嘛,如同其他外国很多美食,体验是主要的,不要与泱泱中华的美食相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塞戈维亚大教堂有“大教堂中的贵妇”美誉,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是迄今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其钟楼高88米,是西班牙最高的钟楼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始建于12世纪的阿尔卡萨城堡是迪士尼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造型别致,蓝色屋顶采用了当地河流中的一种片岩,在阳光下发出一种金属般的光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德里的丽池公园,始建于1630年的大型皇家园林,是马德里市区内最大和最著名的公园,被称为马德里的“肺”。这里有人工湖、阿方索十二世国王纪念碑、玻璃宫和委拉斯盖兹宫等景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园占地面积118公顷,有约一万五千棵树,这样修剪的树堪称艺术品,反映出当地高超的园艺水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委拉斯盖兹宫门前的石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委拉斯盖兹宫旁的舞者:奏乐者本是希望挣点小钱的街头艺人,不料两位舞者乐滋滋地借乐起舞,也不顾自己的衣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两位老者在路边吹奏不知名的乐器,看来也是为了挣点小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1929年的拉斯凡塔斯斗牛场,是一座用红砖砌成、混合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可容纳观众3.2万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到达马德里当晚在这里看了一场斗牛,临近斗牛季结束,场内几乎座无虚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场斗牛有三位斗牛士出场,共斗六条公牛,每人两个回合。三位斗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在出场仪式和公布公牛的体重之后,首先由三位助手引逗公牛在场内奔跑,消耗其锐气和体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几个回合过去,骑马带甲的长矛手出场,用长矛刺伤牛背颈部,为的是使其流血,并为主斗牛士开一个下剑的口子。马身用护甲裹住,双眼蒙上以防胆怯。受伤后的公牛越发凶猛,常主动攻击长矛手,我们就见到公牛将马和长矛手一起掀翻在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随后花镖手上场,手执一对前端带有金属利钩的彩色木制花镖,站立场中引逗公牛向自己发起冲击。待公牛冲上来便迅捷将花镖刺入背颈部,也起放血作用。</font></h3> <h3>最后,手持利剑和红布的主斗牛士上场,开始表演一些炫耀其功力的引逗和闪躲动作,懂行的当地观众会不时发出喝彩和掌声。最后刺杀阶段,斗牛士将利剑在眼前平举瞄准牛的颈部,或引逗牛向其冲来,或迎牛而上,把剑从背颈部刺入牛的心脏。有的牛会在很短时间内应声倒地,不过我们那晚直到斗完4头牛,都是牛重伤未死,最终上来一位助手用短剑刺入牛的中枢神经部位结果其生命。牛死后,会有6位工作人员牵着两头骡子将牛拖走,接着有人用场地上的沙子掩盖血迹,开始斗下一头牛。全场结束后,斗牛士按刺杀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别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从正门抬出的荣誉。</h3><h3><br></h3><h3>西班牙斗牛起源于古代宗教活动,现代形式的斗牛表演则出现于18世纪中叶。不过即使是国粹,这项活动如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反对,每年斗牛季都有人游行示威,发出谴责的声音。加泰罗尼亚省已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其实,我认为斗牛本质上是一群人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对于牛的屠杀,尽管披上了优雅的外衣,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仍难掩其残忍的本质。<br></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德里王宫是西欧最大的王宫,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与圣彼得堡的冬宫相比,我感觉马德里王宫的内部建筑及其装饰更加精美华丽,只是保存的艺术品特别是雕塑作品没有冬宫多。马德里王宫也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油画、兵器、瓷器、钟表、金银器物等收藏品,只是全部展室都不允许拍照。如今王宫仍然是皇室驻地,但国王只是偶尔来这里办公。</font></h3> 伊莎贝拉一世是西班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与其丈夫费尔南多二世共同完成了驱逐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为日后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统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资助哥伦布探险,使南美和中美洲大部分地区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与此同时,她与丈夫所持有的宗教偏见和创立的宗教裁判所使得西班牙在此后几个世纪里思想文化陷入一潭死水,对于西班牙的历史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br> <h3><font color="#010101">马德里太阳门广场上的熊和野草莓树雕塑,是马德里市的市徽和古老的标志。阿方索八世时期(12-13世纪)马德里人就将一只熊和七只星星的图案印在旗帜上,1859年前这只熊、野草莓树和一只母龙就一起出现在城市徽标上。熊的性别还有过争议,马德里市妇女委员会曾发起一个运动证明其为母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方广场上国王菲利佩四世骑马雕像,据说是西班牙首座马前腿上扬仅立于后腿之上的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德里往西70多公里的托莱多小城曾经是西班牙首都,托莱多大教堂建筑之宏伟和内部装饰之精美,令人惊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唱诗班座椅也是艺术品,椅背上雕刻的是伊莎贝拉女王及其丈夫费尔南多二世(史称西班牙双王)驱逐阿拉伯人的格拉纳达战役中的战况,由于作品完成于战役结束仅仅6年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的一间小室里保存的黄金塔完全由黄金打造,黄金来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马丁桥坐落在塔霍河上,建于13世纪,以当年教区的主教圣马丁命名,具有穆德哈尔建筑风格。(注:穆德哈尔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相融合的一种建筑风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托莱多古城是西班牙历史的见证,每一处古迹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段辉煌的过去。但如今的古城,也逐渐加入了现代的元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工艺品店里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和制作水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葡萄牙自1143年脱离西班牙成为独立王国。15-16世纪起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1494年和西班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将世界瓜分为二。1147年,葡萄牙第一代国王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里夺取里斯本,1256年里斯本成为葡萄牙王国首都,16世纪成为欧洲富甲一方的商业、贸易中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贝伦塔是一座近500年历史的葡萄牙古城堡,为彰显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绩而建,见证了里斯本昔日的辉煌。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整个塔身用白色大理石打造,是一座典型的曼努埃尔风格建筑。(注:曼努埃尔是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取名自当时执政的曼努埃尔一世。其建筑特色包含扭转造型的圆柱、国王纹章、雕饰精细又繁复的窗框和石质缆绳、锚等装饰等。)</font></h3> 发现者纪念碑,1960年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屹立于贝伦塔附近海岸边的广场上。其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船头站立者为亨利,身侧是航海家达伽马,随后是其他一些航海家和葡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br> <h3><font color="#010101">纪念碑前的地面上刻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登陆世界各地的日期,其中对我国的标记是1514年。据查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欧维士带领的商船首次出现在中国南海,抵达广东东莞县的屯门(今香港)进行贸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曼努埃尔风格建筑的另一典范是里斯本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里斯本最著名的古迹,相当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始建于1450年,1580年正式完工。洁白的建筑、繁复的雕花、华丽的内饰,体现出那个年代葡萄牙国力的强盛。遗憾的是恰逢周一,修道院闭馆。我做行程时马蜂窝网站的信息模棱两可,而地接社竟没提前告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远处的贝伦蛋挞,是1837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出品最正宗的葡萄牙蛋挞。我们特意去品尝了一下,令人感叹的是,小小蛋挞竟做成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店,只是我没吃出与国内蛋挞有多大区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轨电车是里斯本的一张历史名片,迄今保留了5条电车线路和大约60辆欧洲最古老的电车。我们没时间乘坐最有名的28路环游城市路线,只是体验了“格洛丽亚升降机”(其实就是有轨电车),它是里斯本现存三大升降机之一,2002年被确认为国家历史古迹。升降机坐落在里斯本老城区,起点是山丘下方的中兴斗士广场,经过一段265米高的上坡,抵达圣佩德罗观景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格洛丽亚升降机途中景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十三世纪的罗西欧广场是里斯本的交通枢纽和很多里斯本人每日必经之地,广场的面积不大,模仿巴黎协和广场设计,铺设了葡萄牙特色的波浪图案碎石路。广场中央矗立着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雕像,在雕像的底部有4个女性雕像,分别象征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是国王对自己的评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罗西欧广场往南不远,就进入奥古斯塔大街,用中国标准实为一条小街,不过它是世界各地游客摩肩接踵的一条商业街,除了两边鳞次栉比的各色商店,街上还充斥着摆地摊的和表演的,当然也少不了占道的咖啡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街的尽头就是游客们都要打卡的奥古斯塔街凯旋门。这座建筑最初的设计是一座钟楼,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拖延,最终建成纪念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这座拱门。顶部的群像由法国雕塑家创作,中间高达7米的女性代表荣耀,站立在三层宝座上,手持两顶冠冕为两侧的美德和天才加冕。中间是葡萄牙国徽,四尊站立的人像是葡萄牙历史人物,两侧斜卧的人像代表葡萄牙的两条河流。</font></h3> 凯旋门南面的商业广场比邻宽广的特茹河,河水向西不远注入大西洋,河边海鸥飞翔,河上邮轮来往。<br> <h3><font color="#010101">辛特拉位于里斯本与大西洋之间的一处峡角上,从公元13世纪后半期开始成为皇室的避暑胜地,是拜伦笔下的乐土。这里的佩纳宫是一座离宫,为多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兼具哥德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于一身,乃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雅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之心血结晶。我们到达时浓雾弥漫在山上建筑周围,更显神秘色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奇特的建筑外形使人感觉来到童话王国,但随处可见葡萄牙独特的曼努埃尔风格元素,中庭墙壁的马赛克花纹还融合了穆斯林风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大小小的厅室众多,风格各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雷加莱庄园是一座曼努埃尔风格的夏宫,以浪漫主义著称。庄园的构造和建筑好似梦幻迷宫般充满奇思妙想,因而又得名“迷宫花园”。它包括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和一座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奇特精美的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罗卡角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是一处海拔约150米的悬崖。这里竖立着一座十字架,上面刻着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罗卡角的灯塔,在迷雾中若隐若现。</font></h3> 从欧洲大陆最西端眺望大西洋<br> <h3><font color="#010101">从葡萄牙返回西班牙,我们来到科尔瓦多。科尔多瓦从11世纪初开始就是伊斯兰教的一个主要都市,曾是西欧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清真寺林立,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留下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6年,历经数代人而建成。但13世纪后被改为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科尔多瓦大教堂, 因而留给后人的是一座两种宗教、两种风格的奇特组合。这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包括遍植橘子树的庭院和清真寺主体建筑。清真寺的主入口处是免罪之门,大门边有一座高达93米的钟楼,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经过庭院进入大厅,850座马蹄形拱门层层叠叠在眼前展开,拱顶鲜艳的红白二色线条,充满阿拉伯风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也有一座黄金塔,与托莱多大教堂的那一座大小相若,只是样式有别。西方教堂建筑的宏伟华丽已常常令人惊讶,想不到有的教堂还有如此奢华的黄金塔做“镇馆之宝”。教堂财力雄厚,据说主要是信徒们奉献的结果。</font></h3> 基督教国王城堡,是曾经改写历史的伊莎贝拉及其丈夫费尔南多二世的主要住处之一。如今落花流水春去也,只留下一座空壳。<br>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前在此蹭拍模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罗马桥最初建于1世纪,13世纪到19世纪有不同程度的修建。大桥以巨石建造,16个桥孔,在夕阳映照下显得分外古朴而厚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桥上走来一对新人,新娘见这么多“老外”对着他们拍照,显得有点不好意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花巷位于旧犹太人区,是一条不长的小巷,两侧白色的墙壁上常年装点着鲜花,引来无数游客拍照。</font></h3> 走在科尔多瓦古老的狭窄街道上,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熟悉的门环和门钉,与我国的几乎一样。门环在我国俗称响器,也常被称为铺首或门钹,但严格说来铺首和门钹只是门环底座,加上衔环才是完整的响器。据考铺首和衔环起源于商周时期,常以金属制成,在中国古代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据《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显然,西班牙的响器源自古代与我天朝的交流。<br> <h1><a href="https://www.meipian9.cn/2itfgxg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中)</a></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2izm8wg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走马观花游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