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记忆叫永远铭刻<br><br> 有一种精神叫世代传承<br><br> 追随共和国诞生的脚步<br><br> 只为心中那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br><br> 冲锋号开启的红色之旅开始啦!<br> <h3> 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2019年10月29日,天骄小学五年级400多名师生追寻红军的足迹,来到长征出发地――于都,进行一天的红色主题研学之旅。</h3> <h3> 开营仪式立规矩</h3><h3> 瞧!我们英姿飒爽的教官队伍,知识渊博的研学导师,正在等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h3> 第一站:梓山潭头村 <h3>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梓山镇潭头村等地视察,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关心当地群众生活。</h3> <h3> 该镇以富硒品牌为核心,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延链补链,推进蔬菜产业向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休闲全面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该镇的农业首位产业。</h3><h3><br></h3><h3></h3> <h3> 听孙观发爷爷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与他交谈的情景</h3> 第二站:何屋 <h3> 离开潭头村来到了何屋,参观毛泽东旧居。原为何姓人的民房。房子较宽敞,前后有小院,共计房间三十余间,占地636平方米,是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1934年9月上旬,毛泽东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住在这幢房子的东厢房。毛泽东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仍然紧张而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他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检查与指导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h3> <h3> 不知不觉以行至正午,终于可以用餐吃饭了咯!用餐之前诵读餐前训。</h3> <h3> 用餐纪律我们也是杠杠的!为我们的同伴打饭,自觉遵守用餐纪律,同学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共同享受此刻的欢乐时光!</h3> <h3> 午饭之后我们继续前行!</h3> 第三站:长征第一渡 <h3> 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在于都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师生们触摸历史的温度,感知信仰的力量</h3> <h3> 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h3> <h3>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重温艰难困苦的长征经历,回味厚重深沉的历史记忆。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件件展品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过去发生的一切,激励着广大学子缅怀先辈的光荣事迹、发扬长征的伟大精神。</h3> <h3> 参观完长征纪念馆之后,重新整理我们的队伍向前进。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h3> <h3> 一起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向为共和国事业献身的革命英雄致敬</h3> <h3> 同学们表示: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青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h3><h3>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取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所有中国人的手上,更掌握在我们青少年手上!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从新再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h3><h3> 长征第一渡纪念碑高是10.18米,寓意是八十五年前的10月18日中央和红军机关从这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渡渡过了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路。碑身是一个双帆的造型,寓意是中央红军由此是扬帆出征。</h3> 活动结营仪式 <h3> 校领导为优秀班级颁奖</h3> <h3> 通过一天的行程下来,同学们积极向上,收获满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就是胜利的同时,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的人!</h3><h3> 红色研学旅行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队员。</h3> <h3>【肖明香名班主任工作室】</h3><h3>主持人: 肖明香</h3><h3>工作室成员: 高燕萍、董惠惠、肖莉兰、陈九女、吴蕙芳、谢华钰、严梅、何霞、邱升富、刘慧、肖承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