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坐落在乐安县城西南方向38公里、赣江支流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被誉为“千古第一村”。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有将近5000人。有保存完好明清赣派建筑及遗址260余处。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份被建设部和国家博物馆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br>流坑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那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难得的人文景观。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 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 .7 米的花岗岩石柱, 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br>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村中现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 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还有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刻)及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明代建筑怀德堂中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镶嵌的“麒麟望日”堆塑,堪称精品。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门头、墙壁上刻有不少题榜、名额,共计682方(处)。这些匾联皆有来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或表主人之身世,或显家族之荣耀,或体现儒家传统的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的美好情境。流坑村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江西赣式民居的典型风格和特点,面积近7万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组群完整,街巷仍为传统风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科学价值及环境与建筑艺术价值。流坑村是古村文化的经典,是我国古典民居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br> 流坑千年古樟,树干巨大,表皮枯黄,却枝繁叶茂 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 如果我们重走徐霞客江右之行的路线就会看到当年他所走过的几百个村镇不是完全埋没,就是面目全非,唯独流坑村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流坑董氏尊西汉董仲舒为始祖,开基祖为唐宰相董晋曾孙董合,崇文重教,尊师崇道,世第联科,文韬武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书呆子”董仲舒,河北衡水人,其向汉武帝进献“天人三策”巩固的武帝的统治,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为后世明经取士直至科举制度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这些住宅,前进多用人字山墙,后进用五花山墙。由于后进屋面前坡大于后坡,也常有山墙前面起山比后面多一两级的。山墙头高高翘起,墀头上有丰富的灰塑。因此,住宅的侧面轮廓比较有变化。 “州司马第”匾,道光二十二年(1842)兵部侍郎江西巡抚钱福昌为候选州左堂董光裕所立。<br> 明经巷内的“大宾第”。门前两对旗杆石,大宾第牌匾落款有“皇清雍正二年”、“耳孙士标沐手恭书并识”等字样,匾写于1724年,董士标为清代著名书画家。<br> 住宅中,主体通常建筑部分高大规整,辅助房则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很不规整,它们簇拥围合在主体建筑两则,使住宅外形多变化。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间多有侧门贯通,遇有紧急情况,能很快疏散。有的住宅之间相隔,形成一条条垂直于大巷的小巷。<br><br> 流坑古村的一线天除了在形式上符合一线天的特征以外,它的特殊性在于:一巷隔两朝。因为在流坑古村一线天,深幽小巷的一侧是明朝遗留下来的建筑:墙面由两砖横砌后再一砖竖砌建成;另一侧则是清朝遗留下来的建筑:墙面是一砖横砌后再一砖竖砌而成。由此形成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物共同存留于同一个村子、甚至相距不到一米的天下奇观。 行走在村中鹅卵石铺成的古村道上,情不由衷的有种怀古之情油然升起。 仰山庙戏台<br> “旌表节孝坊”,为清代晚期流坑张、陈两位贞节之妇所建。 张氏为州司马、奉直大夫董学华四子董朝杰之妻,陈氏为其养子之妻,又是一段悲惨故事。 从“里仁门”入口可以通往棋盘街 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 “克绳祖武”宅,据传为武状元、太子太保董藻后裔的宅第。董藻于靖康元年(1126),以举人入太学,应朝廷谋略特科取士,中第一,时称武状元。靖康之难死于南退途中。门梁上有民国元年乐安县令的题字。 流坑现有明代建筑20余所,清代建筑约200余所。这当中绝大部分是住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宗祠,这些宗祠中有许多本来也是住宅,宅主过世后,由子孙专祀这位祖先,既为住宅又是祠堂。 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 流坑村崇爵堂 仁爱谦让的仁让堂 流坑木雕围屏 全村现有家藏文物321件,其中重要文物24件,多为精品 “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友恭”源自儒家伦理思想文化,大厅中悬挂的“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上下呼应,点出“友恭”的真正内涵。 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 龙湖位于流坑村西侧,由七口由南而北,紧密相连,绵延如龙的池塘组成。古代湖中有六条鹅卵石路相向横穿,每条路上均有一石拱桥贯通。<br> 状元楼”位于棋盘街旁,地处流坑村落的制高点,坐西朝东,为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重楼。“状元楼”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南宋初年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历代有修茸,现存的状元楼是晚清重修之物。董德元(1096-1163),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恩榜状元,官至参知政事。<br> 状元楼<br> 五王灵庙,一副楹联颇具兴味,断句不同,其意也变:“庙宇朝朝朝朝朝朝朝应,河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董公中冈先生祠”匾由明嘉靖进士罗汝芳题写(罗汝芳,号近溪,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匾右款“万历五年冬月吉”,左款“盱江近溪罗汝芳书”,可知罗汝芳于1577年因首辅张居正疏劾罢官,归南城故里时所书。 龙湖是村中的内湖,四周的古建筑倒影在水中。 乐安流坑双寿坊为四柱三楼的砖石木混合结构,通高6.1米,面阔5.4米。四个八边形石质柱础呈一字形排列,础上各立一石柱,柱均以六七段抹角四边形花岗岩条石叠砌而成,径25釐米。明间石柱上段续之以三横两竖特制青砖,形成假箍头,直至定枋底皮。 流坑双寿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