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经历感言!

随手拍摄影爱好者(黄世锋)

<h3>写一篇人生的经历感: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h3><h3>作者:黄世锋</h3><h3>老家亲戚的孩子结婚,邀请我去喝喜酒。我欣然应允。</h3><h3>回到了故乡,从车站走出来,我却有点恍惚了,喜宴是明天,我不知道是直奔亲戚家好,还是该先找个酒店住下,明天再赶过去?</h3><h3>这是母亲过世后,我第一次返乡。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h3><h3>办完母亲的丧事,我在哥哥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哥哥对我说:“弟,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我点点头。</h3><h3>但是,当我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我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h3><h3>以前当然不是这样。</h3><h3>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我都不担心,我会打个车,直奔20里外的老家,那个我从小长大的乡村。</h3><h3>有时候,我会提前告诉父母我要回来;有时,我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h3><h3>也有时候,我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哥哥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哥哥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家。</h3><h3>一到家门口,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家门口了,一定是哥哥提前告诉了老母亲。</h3><h3>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我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h3><h3>这才是我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h3><h3>但这一次,我恍然不知去处。</h3><h3>我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哥哥家去。我和哥哥很亲,哥哥的女儿也和我这个叔叔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哥哥的家。</h3><h3>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我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我,我随时可以回家。</h3><h3>现在,再去哥哥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我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我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哥哥家。</h3><h3>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h3><h3>我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h3><h3>我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县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我和哥哥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h3><h3>我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h3><h3>在村口,我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h3><h3>我谢了乡邻,那一刻,我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我是客了。</h3><h3>我乘车回了县城,入住一家酒店。</h3><h3>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给哥哥打了电话,告诉他,我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哥哥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我讪笑无语。哥哥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我答应了。</h3><h3>在哥哥家门口,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哥哥。邻居看看他,对哥哥说:“家里来客了?”哥哥立即说:“什么客,我兄弟!”</h3><h3>哥哥的话,让我感动,可是,我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h3><h3>在哥哥家,我是客;在故乡,我也是客。</h3><h3>那天晚上,我喝了不少。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回家来哦。”我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h3><h3>放下电话,我泪流满面。</h3><h3>在家乡,我已是客了。但是,只要我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h3><h3>年少不觉家乡好</h3><h3>年老方知乡愁长</h3><h3>思乡,念亲,人之本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