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潜心问道不论山,主题教研只求真 </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font></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海小学六年级数学组主题教研小记<br></h5><h3><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h3><h3><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h3> <h3> 我们因为对教育的向往而执着;我们因为爱而扑下我们的身子。</h3> <h3> 2019年9月,夏天的火热还没从上海小学散去,我们的“小课题”主题教研接踵而至。我们经过前期调研,本着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的原则,确定了数学教研主题“提高数学分数应用题的读题、分析能力”,我们负重前进,把“三读模式”贯穿全课,努力提升孩子们的读题、分析能力。</h3> <h3>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有刘太林老师专题学习及教材解读;有陈凯主任第一次骨干引领;有陈联琼老师第二次骨干引领;有吴世燕老师学校展示课;有杨升利老师围绕主题进行说课评课等活动。</h3> <h3> 哇!幽默风趣的刘太林老师正在组织大家进行分数应用题的专题学习。</h3> <h3> 陈凯主任的第一次骨干引领。给我们一个完美的“怎样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读题、分析能力”的三读模式:初读找出条件和问题;细读找出关键句;精读关键找准单位“1”,画出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引领我们怎样去落实研训主题。</h3> <h3> 课后的思维碰撞,让我们进一步对三读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h3> <h3> 长期从事高段教学经验丰富陈联琼老师第二次引领的时候,决定整合分数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以练习课形式诠释三读模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关键句,画线段图,写等量关系,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h3> <h3> 课的设计很美很好,然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让练习课上得有新意又有特色呢?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3> <h3> 经过资深专家陈凯主住的点拔,我们以分数应用题的一个类型,即部总关系问题开展一系列的题组训练,基础练、变式练、综合练。第一次试上,主题教研“三读模式”指导的过多过细,导致练习课练习的目标没有完成。</h3> <h3> 既不能像新课教学,又不能像完全的练习课,如何在练习课中体现教师的引领?如何落实在练习课中“三读模式”?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讨中。</h3> <h3> 第二次试上,第三次试上,一次次目标越来越清晰,“三读模式”也在练习课中越来越清晰和成熟。 </h3> <h3> 展示课的前一天,我们都还在激烈的讨论之中。只为主题教研的求真务实,尽善尽美。</h3> <h3>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三读”,然后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动手动脑又动口,积极地探究数学活动。</h3> <h3> 相同的情景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等量关系式不同的未知数,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的直观性及等量关系的抽象性,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将具体问题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灵活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h3> <h3> 变式练,第二天看了3/10,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10,……让学生知道数学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量关系式: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的量,学生思维更上一个层次。</h3> <h3> 以“部总关系”这一类型题组训练,让“三读模式”融汇贯通,形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独有的经验。</h3> <h3> 最后,杨升利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通过“三读”指导学生怎样读题,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把握分数应用题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课题研修目标。</h3> <h3> 我们的收获是学生通过“三读模式”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的反思在“三读模式”下如何让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融合?如何让我们的“三读模式”广泛用于课堂实践?</h3> <h3> 一群人,一主题,一起走。当我们回头仰望星空,那一丝亮光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心中无限欣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