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91919">松滋镇泰民族学校 曾雅彦</font></h3><br> <h3> <b><font color="#191919">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br></font></b></h3><p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191919"> ——题记</font></b></h3><h3></h3> <h3><font color="#191919"> 10月29日至10月31日,历时三天的松滋市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在实验中学落下帷幕,我执教的《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这一课也暂时告一段落。在磨课的这段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一节好课就是一名老师及其背后伙伴们汗水的结晶,我觉得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工作中都成长了许多。当我整理自己打印的一份份教案、回看U盘中的一个个课件、一个个文件夹,拾笔构思这份体会时,回顾在这一段时间经历的每个日子,让我明白,繁忙给我带来的是充实的生活,忙碌给我留下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体会和思考。<br> 刚开始接到竞赛通知时是兴奋的,同时也有些许迷茫和紧张。迷茫的是内容很多,不知道准备什么,该怎么准备;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众多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br> 10月18日,所有的参赛者在教研室雷主任的组织下抽签,我抽到了1号签——七年级上册课程《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顿时压力很大:一是自参加工作来一直任教九年级,对七八年级的课程架构不太熟悉;二是由于自己的性格比较内敛,活跃课堂氛围方面是短板。所以,这次比赛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于是我决定试着去了解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重新来审视七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用心磨”——做执着的爬行者</font></h1><h3><font color="#191919">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本次竞赛活动中的磨课体验,真正让我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材、磨学情、磨理念、磨细节……在这样的磨砺中,我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我从磨课中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即: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做学生的引导者与组织者。<br> 确定竞赛内容后,我紧张地忙开了,钻教材、查资料、理思路,面对课程的生疏,我决定先从网上的优质课中寻找线索。其中,南昌市第一中学魏圣勇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对于知识点的细化,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将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整式去括号问题,过程细致,学生易理解。在学案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不一的去括号问题,来进行导练。<br> 多个优质课视频,给我带来了启发。但课程导入怎么办?解方程引入?直接引入?该以一种怎样独特的方式来激起大家的兴趣,我不禁陷入深思。李小琴同学跑过来问:“老师,您最近是有不开心的事情吗?怎么总是皱着眉头?”我露出久违的微笑,说道:“老师最近在准备参加竞赛,正被如何导入困扰着呢!”同学们立马各抒己见,讨论纷纷,机智的皮魏波大声说道:“老师,周六学校组织我们回去看军运会开幕式了耶,我觉得很棒,重要时事里面应该可以找到素材。”顿时,多种方案出现在眼前,以学生参加军运会志愿者为契机,以乘坐车辆前往,定制布料做志愿者服装,在武汉乘船游江(顺水、逆水问题)为过程设计导学案,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br> 导学案和课件完成后,我满是轻松地组织数学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听他们的想法。当我介绍完教学过程,胡彬老师提出问题:整篇以实际问题贯穿,课堂时间是否充足,教学重点是不是有偏差。罗安妮老师指出:在复习导入部分,时间长,但效果不显著,是否可以精炼或是找几个典型题目回顾。讨论结束后,我仔细研读教材,仿照课本上的设计,对导学案作出第一次修改,将实际问题减少到两个,引入大量的解方程。</font><br></h3> <h3><font color="#191919"> 修改完后,经过准备,我进行了试教,并邀请了乡中心学校乔冰校长来校指导。课前,乔校长认真分析导学案。课后,乔校长和数学组教师再次对这节课的设计提出了想法。尹永威老师建议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卢传荣老师指出:在解方程中,可多观察学生的错误,将重要错误拿出来一起探究。乔校长提出:课程内容虽简单,但如何让简单的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值得思考。<br> 如何让去括号问题丰富起来?桦甸五中宋晓光老师的课堂实录让我有了些许头目,可以在学生掌握解方程后,加以引申,若出现在相反数问题中,该以何种方式来解?若出现在绝对值问题中,又该如何解答呢?<br> 我将再次修改好的导学案发送给南海中学田振海老师,想请他帮忙出出主意。田老师一语点破:解方程是主题,研究各种类型的方程,围绕去括号服务,实际问题解决只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br> 于是,我将导学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重新进行例题编排,适量引入计算,将书上的解方程引入,分析课本上解方程的设计,发现括号前由正号变成负号,系数由一变成了二。括号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并加入了中括号。<br> </font></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再一次的课堂实践后,我感觉还是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节课好像就是在“走过场”,学生也有点“雾里寻花”。</font></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于是,我通过微信联系了教研室雷主任,寻求指导。雷主任在分析导学案后提出,先引入新课,再回顾旧知,可取,但是否还可以再做调整呢?是否可以一题多变?这节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更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仔细研究雷主任的建议后,我连夜对导学案作出了第四次修改,将例题中的实际问题变形为简单问题,将旧知识带入。挑战题中渗透“教知识、教方法、教解题思想”。</font></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10月29日上午,在历经多次磨课与课堂实践后,我走上竞赛的讲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体会一般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中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奋力爬”——做永恒的攀登者</font></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91919"> 每当再次走进教室时,就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也给了我新的思考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量的,他们总是能给你惊喜,这也许就是磨课的魅力之一,看似不断的重复,每次却又有新的不同。</font></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font color="#191919"> 当然,在磨课的过程中,也有疲惫的时候,尤其是一遍又一遍地课堂实践,感觉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我不禁有点灰心气馁。但学校教务室及数学组的领导同事总会不断的鼓励我,让我重拾希望和信心。</font></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font color="#191919"> 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作为青年教师的我经历了课堂实践,观摩了优秀课例。涴市中学刘洋老师有意识的设计旧方程和新方程的解法对比,突出新知向旧知转化解决问题的数学“转化思想”让我深受启发;老城中学的邹娟老师和城北校区的王丽老师,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台,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在课堂得到较好体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让我体验到了真正的“生本”。</font></span></h1> <h3><font color="#191919"> 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磨课、教学经历,我也深有感触:<br> 一是教师的基本功还得继续努力锤炼,同时也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br> 二是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研读课本,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设计新颖独特;<br> 三是创设“生本”的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br> 四是建立各种评价方式,评价语言具体有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br> 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特别是到课例打磨接近尾声再回头看时,一堂课的层层提升,背后有着数学观念的可喜转变,这是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成果收获。所以,本次竞赛活动,让我在研究过程中收获着并快乐着!<br> 我想,作为一名数学新手,一定要不断学习数学教学理论,以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要认真的学习课标、深入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年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落实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在享受精神盛筵的同时,带给我许多思维的碰撞,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坚守初心,奋力爬行,誓做数学教学中永恒的攀登者。</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