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半世纪的战争照片

浙赣恒

<h3>  在我珍藏的照片中,有3张已穿越了46年的时空,见证了一段被尘封半个世纪的历史。</h3><h3> 奉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13师63团于1965年9月26曰跨越友谊关,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编入中国志愿工程队(1966年12月改称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第五大队,与铁道兵2师7团及6团2个营,担负克夫一一太原铁路的修建任务。</h3><h3> 克太铁路8公里地段要穿过100米宽的沧河,因此要在沧河上修建一座由3个19米高的桥墩的大桥,是克太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63团首长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所在的2营8连。</h3><h3> 修桥过程中,冬天在3一4米深的水中围堰,战友们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喝一口广西产的三花酒,咕咚一声跳入水中,两人一组拖着装满泥土的草袋,潜入水中顺着围堰码好,实在冷得受不了,才爬上岸换人。</h3><h3> 上岸的战友冻得嘴唇发紫,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牙齿不停的打颤。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还不断受到敌机的轰炸袭扰。</h3><h3> 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全连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团直属单位的配合下,于1966年4月上旬竣工,比上级要求的时间提前50多天完成任务。</h3><h3> 1966年7月22日,由63团1、3连组成铺轨队,开始铺轨,8月10日至11日,仅用了两天时间,便架起了沧河大桥。同年9月22曰,克太铁路通车。看到一列列火车通过大桥,战友们的心情无比激动。</h3><h3> 克太铁路通车后,敌机轰炸更加频繁。由于我高炮部队防守严密,大桥安然无恙。1967年元月18日,10余架敌机又一次对沧河大桥进行轮番轰炸,三十二支队1个营刚换防不久,不熟悉环境,加之敌机攻击太猛,致使一枚火箭击中第二孔桥梁,桥梁被击断。</h3> <h3><b><font color="#010101">  (1967年元月18日,沧河大桥被美国飞机轰炸后的情景)。</font></b></h3> <h3>  8连指战员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奉命抢修桥梁。在拆除被炸断桥梁的同时,要把备用的六四军用钢梁用螺丝钉固定、焊牢,拼装成24米长、3米宽、重达数十吨的钢梁,用临时组装的简易架桥机,悬空架在两个桥礅之上,其难度可想而知。</h3><h3> 抢修期间,敌机不时进行轰炸袭扰,因手中的工作不能停顿,战友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经过4昼夜的紧张抢修,于元月22曰凌晨大桥恢复通车。</h3><h3> 24日,在清理抢修现场时,团里宣传干事来到我们连,为我和两位好战友拍了一张合影留念。</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左起:陈炳坤、李润孙、张池元)。</b></h3> <h3>  1968年元月5日,美军又出动大批飞机,分别由高、中、低空,从不同方位轰炸沧河大桥。我高炮部队防不胜防,大桥周围弹坑累累,1枚重型炸弹落在被抢修好的第二孔桥梁上,桥梁坠入河中,中间桥墩的顶部也被炸去了半边。</h3><h3> 这次抢修我们使用了自己组装的架桥机,只用了两个晚上(白天敌机不停的轰炸、扫射,无法施工),便抢修好大桥,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赢得了时间,这是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结果。</h3><h3> 据统计,从1967年元月18日至1968年元月5日这段时间里,美军多次空袭沧河大桥,投弹74枚,两次命中目标,使大桥遭到了严重破坏。另3次炸弹在距桥礅3米的河底爆炸,因修建桥墩时,在沿礅边半米处埋设了抗炸的钢轨,防炸效果良好,因而桥墩安然无恙。</h3><h3> 32万中国军人历时5年的援越抗美战争,距今巳半个世纪,1400余名官兵的遗骸至今仍安葬在越南的40座陵园中。亲历这场战争幸存的战友,一直魂牵梦萦地,牵挂着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2012年4月中旬,我们中国援越老战士赴越观光访问团,重返故地一一沧河大桥,触景生情。当年建桥,抢修等战斗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h3><h3> 经过40多年的沧海桑田,大桥的桥梁已锈迹斑斑,桥面人行道的木板已荡然无存,枕木腐烂,在桥上行走,只能小心翼翼。路基上的枕木,有些已被人抽走,桥西路基上的护坡有的已塌陷,排水沟也被泥土堵塞。由此可见,克太铁路已废弃多年,这使当年在战火中的修建者,倍感心酸。</h3> <h3><b>  8连4位老战士(左起:李润孙、庄维金、陈炳坤、汤吉水)在大桥下合影留念。)</b></h3> <h3>  大桥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来河东岸山头上的炮兵阵地,已长成茂盛的红木林,河西桥台下的牛车土路,已建成宽畅的水泥公路,只见汽车、摩托车穿梭而过。桥西上游,原来的菜地,已建成数栋砖混结构的小楼,只有那沿河两岸的翠竹依旧可人。战友们用录像机和照相机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留念。</h3> <h3>——————————————</h3><h3>作者:李润孙</h3><h3>图片:李润孙</h3><h3>编辑:王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