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路过 必然的选择

海韵

<p class="ql-block"> ——职业生涯记忆片断之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正式向报社递交了自愿退休申请,三十五年职业生涯即将划上句号。</p> <h3></h3><h3></h3><h3> 三十五年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自然不会想到自己能够从分配的单位回到家乡,做一个从小向往的记者,而且一做三十三年。 命运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改变竟然来自一次与朋友漫不经心的闲逛。<br></h3><h3></h3><h3></h3> <h3></h3><h3>  那时的水井沟,是泸州的商业中心,道路两边云集着数百个摊铺,堪比当年成都的青年路,是泸州人最喜欢的闲逛场所。 记得是八五年元旦,逛完水井沟后,我们准备去肖巷子对面吃猪儿粑,路过市中区人武部(当时报社临时租用的办公处),门口张贴的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我的注意。</h3><h3> 报社要招“记者”。看了一下条件,感觉自己除了没有“从业经历”外,其他比较符合,便贸然走进人武部大门。<br></h3><h3></h3> <h3>  接待我的是办公室主任,人称陈老师。待我把自己的基本情况介绍完后,她慈祥的看着我说,你把作品带来给编辑部杨主任看看,符合条件我们联系你。 作品?我只有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毕业时充数的论文,我想这事肯定黄了。回到单位,选了几篇自认为还拿得出手的“作品”——散文、诗歌、评论——邮寄到报社,便不再惦记这事了。<br></h3> <h3>  转眼到了春节。放假回家的我,辗转接到通知,叫去报社面试。于是穿戴整齐,忐忑不安地跨上了报社编辑部的“三十九级台阶”,与时任报社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见面。简单交流了几句,详情已经忘了,大概是做好单位的工作,这边才发商调函过去等等,便打道回府。后经人提醒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就等调令了。 在经过报社和原单位来来往往的商调、准予调动、正式调动的文书程序后,八五年四月,我以员工的身份再次走进人武部大门,在报社编辑部有了自己的办公桌,开始了漫长的新闻职业之旅。<br></h3> <h3>  回想起来,虽然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但有一个“铁饭碗”(省级科研机构)端着,完全可以心满意足,加上那时大学生还算“香饽饽”,原单位只有我一个学中文的,党委书记真心希望我留下来,并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为“诱饵”(接替我的人后来一步一个台阶,直到当上党委书记——正县级,再见面时还为我“惋惜”过)。</h3><h3> 只是当时的我想不了那么远,回家是第一要务,还能做心之向往的记者,更是“再大的阻力也挡不住”离开的脚步。<br></h3> <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那天没有去水井沟闲逛,也许我就不会看到那则启事,就不会走进报社大门,也就做不成记者,我也就不是今天的这个我。</p><p class="ql-block"> 偶然的路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不过,如果不曾热爱文学,不曾有过记者梦,我就不会留意那则启事,就不会冒失闯进报社大门,最终做成记者,并且做到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