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四国五岛之罗马、梵蒂冈

四月的风

<h3>3月30日,午餐后我们离开庞贝,来到地中海著名的风景胜地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图为那不勒斯皇宫。皇宫位于宏伟的普雷比席特广场对面,1600年由建筑家多明尼克·冯塔纳兴建,尔后经过多次改建,18世纪后成为波旁王朝的宫殿。皇宫正面的八幅巨墙上,分别摆放八尊昔日那不勒斯最重要国王的大理石雕像,洋溢着巴洛克式建筑的神韵。</h3> 普雷比席特广场(平民表决广场)位于市中心,每逢假日,经常举办小型演唱会等活动。广场被皇宫及保罗圣芳济教堂包围。模仿罗马万神殿而建的保罗圣芳济教堂(图中间圆顶的那栋)庄严壮观,两旁呈弧形,走廊耸立着一排排巨柱,再加上广场中央查理三世骑马的雕像,相当宏伟。<br> 坐落在普雷比席特广场的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由波旁皇族(Bourbon)的查尔斯(Charles)在18世纪后期建造,主要用来收藏他母亲伊丽莎白·凡尼斯(Elizabeth Farnese)留下来的古董。这里收藏了许多希腊、埃及黄金时代的画像、雕刻、青铜器等古物,其中包括从庞贝(Pompeii)和赫库兰尼姆 (Herculaneum)城发掘出来的珍宝,亦有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的波几亚(Borgia)收藏以及埃及人的遗物。 <h3><font color="#010101">来不及去博物馆参观,我们直奔普雷比席特广场附近的翁贝托一世长廊</font>(Galleria Umberto I)。</h3> <h3><font color="#010101">翁贝托长廊建于1887–1891年,得名于翁贝托一世。 长廊的建筑与米兰的维克托埃马努埃莱二世走廊异曲同工,也是以漂亮的大理石地面和巨大的铁架以及彩色玻璃拱顶为特色的,大走廊拱顶空间广阔,很有气派。走廊中满布丰富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装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也许是由于后金融危机延迟效应,长廊内的商铺显得有点萧条。</font>56米高的拱形玻璃穹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h3> <h3>大理石地面上星象和罗盘的图案是这里的一大特色。<font color="#010101">在地面上使劲儿找白羊座的马赛克拼图,谁成想原来在这对接吻的情侣脚下。等等吧,可是他们好像一时半会儿还不想分开。只能打消了拍照留念的念头。</font></h3> 刘大师终于如愿在蟹蟹星座图案上留影。 翁贝托长廊的对面就是圣卡罗歌剧院。这座外观一般般的歌剧院是意大利三大歌剧院之一,剧院得名于波旁王朝国王卡洛斯三世,于1737年起对公众开放,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仍在持续使用中的歌剧院。歌剧院可同时容纳3000多名观众就坐,内部大厅富丽堂皇,音响效果卓绝,被列为世界遗产之一。好想去歌剧院听一场音乐会啊!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翁贝托长廊,来到美人鱼大道。</font>相传,那不勒斯是由美人鱼创建的,这是一条以美人鱼为主题的旅游街道,紧邻风光明媚的桑塔露琪亚海岸。</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美人鱼大道上的蛋堡,是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公元前6世纪建立城堡的时候被巫师放置了一枚鸡蛋,并预言如果鸡蛋破碎,城堡便会随即消失,而且还会给那不勒斯带来灾难。这是罗马贵族卢库勒斯在此建造的华丽别墅,也是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罗马军队统帅奥多亚克流放的地点。</font></h3> <h3>公元前1世纪,蛋堡是罗马富商的住宅,到了5世纪,一个教会团体在此兴建了教堂。9世纪开始,被轮番统治过那不勒斯的诺曼、日耳曼、法国安茹、西班牙贵族改建成为防御性建筑。走进城堡,就看到这样一幕。</h3> <h3>还有这样的场景:粑粑想跟麻麻两人合影,宝宝哭闹着横竖就是不答应。直到粑粑抱起宝宝,让我们给他们一家三口合影,孩子才乐意了。</h3> <h3>蛋堡的大炮承载的除了沧桑更有浪漫!</h3> <h3>在城堡上玩溜车,应该也是一绝活吧?</h3> <h3>这个雄鸡鸣叫的小雕塑,似乎跟蛋堡的名字有点关联,但是我怎么也想不通雄鸡也能下蛋吗?莫非这个雄鸡是巫师放置的那枚鸡蛋孵化出来的?</h3> <h3>蛋堡是当地眺望那不勒斯湾最好的位置之一,特别是日落时分。远看着巨大的落日潜入海平面,越过港湾点点船帆,湛蓝的海面上,远处的维苏威火山尽收眼底。</h3> <h3>离开蛋堡,继续游走在美人鱼大道上。据小刘导游说,那不勒斯原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之前旅游业是经济支柱之一。但是由于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治安环境每况愈下,街上小偷横行,以至于我们在大街上得随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包包。</h3> <h3>美丽的桑塔露琪亚港湾,当地的平面模特儿正在拍广告。如此美丽的模特儿千万别浪费了,咱也蹭一张。为了应付频繁更替的统治者而生存下来,那不勒斯人养成了出名的个性,热情刚烈而又自由散漫,圆滑而善于夸张和表现。</h3> <h3>港湾、帆船、砂石、维苏威火山......层层叠叠的美景,映照在一片蓝色中,蓝得让人心醉。望着碧波荡漾的海面,耳旁突然响起了“桑塔露琪亚”的旋律,还有“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可都出自那不勒斯哦!</h3> <h3>Castel Nuovo (Maschio Angioino) --那不勒斯新堡端坐港湾,凝眸碧海蓝天,情挑高帆远影,如虹之气势,地理之优越,令城堡遂成那不勒斯之瞩目地标。 新堡乃那不勒斯首任国王所建,成于十三世纪后叶,法式建筑风格。约两百年后易手至阿拉贡家族,并得以改造装饰,使之丰姿神韵呼之欲出。是日,驴友们宿那不勒斯酒店。</h3> 3月31日,在酒店用完早餐后,我们前往蒂沃利Tivoli,这个位于罗马以东30公里处阿涅内河畔一座半山腰上的小镇。公元前二世纪,这里不但是古罗马人的度假胜地,更是吸引了许多国王贵族在此建造别墅和离宫。小镇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榜上有名:一处是哈德良别墅;另一处便是埃斯特别墅。穿过狭窄的街道,我们前往埃斯特别墅。<br> <h3><font color="#010101">埃斯特别墅入口处有一座当代雕塑,感觉这个雕塑有点</font>像波兰雕塑家米托莱的风格--肢体残缺美。</h3> <h3>这个位于别墅楼外墙的老鹰🦅雕塑,也是一个小喷泉。第一次从导游口中了解到,鹰是预示家族地位显赫的标志,因为鹰是统治者的象征。难怪埃斯特别墅最初的主人是红衣主教伊波利托·德埃斯特。</h3> 据记载,红衣主教伊波利托·德埃斯特竞选教皇失败后,被任命为罗马东部蒂沃利的守城官,于1549年开始在其住所--原圣芳济会修道院旧址上建造消暑度夏的埃斯特别墅,并邀请了著名的设计师Pirro.ligorio和Giacome Deiia Porta来设计建造,水工技师则由(Razo Olivien)担任。图为别墅主楼,即原来修道院的旧址,这里曾是红衣主教日常起居和工作的场所。 <h3>埃斯特别墅主建筑的主要看点是里面的壁画,这些壁画是文艺复兴末期的壁画精品。走过长廊,抬头仰望,过道的穹顶也上布满彩绘壁画。</h3> 面对花园的各个室内大厅里,布满了展示埃斯特家族历史以及反映老城神话和传说的巨幅彩绘。 这面墙上的人物呼之欲出,看得出他是完全画上去的吗?相对的另一侧小门也有一个同样的壁画,走出另一位人物。这给大厅增加不少趣味。 <h3>这是李斯特曾经住过的屋子,如今屋内空空如也,看不见大师留下的一丝痕迹。现代化的隔离护板和射壁灯,仿佛在提醒我们,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h3> 1867年-1882年,李斯特曾经在此小住。期间,大师谱写了《千泉宫的喷泉》,并与1879年在此举办了他的最后一场演奏会。在此留影,感受一下大师韵味。 从主楼二楼阳台开始,一层层往上,一次次向外眺望,俯瞰花园不同层面的全景,可见别墅建造者的匠心独具。这是一座利用水力的天然落差,不依靠任何动力建造的别墅和花园的典范。依山而建的别墅内除了500多个大小不一的喷泉外,还拥有255道瀑布、60个泉眼、100个池塘、200个花坛,和成千上万颗树木,故被称为百泉宫(千泉宫)。 在主楼阳台上看到的“圣杯喷泉”,形状似大酒杯,竖立在一个大贝壳上。因为花园中轴线和主建筑并不对称,别墅的喷泉设计师贝尔尼尼给红衣主教的继承人建议在中轴线和主建筑之间增加一个焦点,继承人接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就请贝尔尼尼设计了这个“圣杯喷泉”。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贝壳之上,发出悦耳的声音。然而很多人认为,这个圣杯反而成了一大败笔,因为圣杯挡住了视线--从上而下看不见贝壳,从下而上看不见圣杯。 在圣杯喷泉前给小刘导游留个影。圣杯喷泉让我联想到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油画《最后的晚餐》里耶稣手握的圣杯。 离开主楼,我们来到花园。别墅里有多处的小喷泉,这个小喷泉有点像台盆,让我尝尝--泉水有点甜。 丰收女神喷泉,传说宙斯的姐姐掌管农业的女神给予大地生机,教授人类耕种。 自然之母喷泉(又名千乳泉),据说它是从邻近的哈德良别墅的废墟里淘来的珍宝级雕塑。女神戴安娜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出生便能帮助母亲接生,她是“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和“生育女神”。 别墅一端的尽头“罗梅塔喷泉”--罗马喷泉,它模仿了罗马和蒂沃利的古迹,河流模仿台伯河。 走近罗马喷泉,这里就是一个罗马微缩花园,绿茵中矗立着女神和罗马母狼育婴的雕像,下方的喷泉据说神似罗马西班牙台阶下的破船雕塑。 蒂沃利庄园最著名的景观,则是长达130米的百泉路。路的一侧修建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层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和喷泉,相隔不远就有一座。在最上面一层,泉水或呈抛物线或呈扇形喷出,汇聚的水则从下一层猛兽石雕喷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层亦然。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沟渠中流走。栩栩如生的石雕、清澈的水流加上碧绿的青苔古树,让人流连忘返。 水是景观设计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埃斯特别墅更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卓越的水景铸就别墅“百泉宫”的称号,而百泉宫的盛名在百泉路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别墅主设计师Pirro ligorio的作品“椭圆形喷泉”,这个喷泉比较有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蛋形”或“卵形”喷泉。取名“卵形喷泉”是因为池子中间的那个贝壳孕育天使的雕塑。椭圆形喷泉也被称为水剧场,绿植环绕,错落有致,是主要的喷泉之一,很特别的是她坐落在一个独立的院落。 别墅中规模最大的就是这座海神喷泉,又称管风琴喷泉或音乐喷泉。由于加入了设计精巧的人工装置,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管风琴喷泉”层叠水流,一边聆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四段音乐。 正值音乐播放时间,现场录制了一段视频。人头攒动,角度有点窄,让我们聆听一下音乐喷泉演奏的管风琴的声音。注意到水池中的贝壳天使雕塑了吗? <p>从“海神喷泉”上俯瞰整个花园,恍若人间仙境。</p> 自下往上,仰视海神喷泉,更是壮观。感觉这已经超出了喷泉的概念,应该说是一座瀑布更加贴切。 <p>在水的尽头,回望远处的海神喷泉,壮美依旧!除去大大小小的喷泉外,各式水道遍布全园,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百泉宫完美展现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p> 因为找人,无意中发现了这座“猫头鹰与小鸟喷泉”。这座喷泉设计及其巧妙,据说可以通过水的压力激活一种类似于鸟叫声音的机关,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的设计。不过可惜的是原雕塑遗失,现在用木板形象代替,只能想象了。<br> 依依惜别埃斯特别墅,开始前往令人神往的罗马。瞧这广场,眼前树下的这对男女,突然让我想起创世纪里的夏娃和亚当?难道是因为我们即将前往浪漫之都罗马吗?是夜,宿罗马。 4月1日,为了避开高峰时的人流,一大早,我们赶赴梵蒂冈。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梵蒂冈城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人。是世界上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也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圣彼得大殿前的圣彼得广场,长三百四十米,宽二百四十米,由贝尔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设计。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圆柱上面是140个圣人像,宏伟壮观。广场中耸立着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上面没有文字和图画,据说是屋大维征服埃及后带回罗马。教皇西克图斯五世在1586年选定方尖碑现在的位置。广场前排队参观的蛇形队伍。 <div><br></div>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早在公元5世纪就有了雏形。图为梵蒂冈博物馆入口处。 16世纪时,博物馆与圣彼得大教堂同时扩建,总面积为5.5公顷,为故宫博物院的 1/13,展出面积与故宫相仿。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大都是无价之宝。图为梵蒂冈城的模型。 长方形的松果庭院,有棵高约4米的巨型青铜松果树雕塑。这曾是一个喷泉,松果雕塑原来是在罗马的万神殿旁。中世纪,它被安置在古圣彼得大殿的前庭,直至1608年被移到了这里。树的两侧有两个青铜孔雀,这是公元二世纪的复制品,原件保存在博物馆内。松果雕塑的半圆形穹顶是由雕塑大师Pirro ligorio设计。松果庭院的中央是一个金属球形雕塑。这是雕塑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的作品《破碎的地球》,制作于1990年,当时做了两个,另外一个现在放在联合国。雕塑用大球套小球的造型,寓意全世界和梵蒂冈,破裂的外表寓意地球的残缺。图中人物--优雅的李欣老师。 位于美术馆的出口附近,是现代艺术家Giuseppepeach于1932年设计的双螺旋楼梯。称之为双螺旋楼梯是因为视觉上看似只有一条路螺旋而下,但楼梯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螺旋线,一条是下楼的路,另一个是上楼的路。在1932年人们很少知道这个设计代表生命本身——双螺旋DNA链。由于台阶高低差距比较小,整个楼梯缓慢向下倾斜,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典画卷。 博物馆主要以收藏艺术品为主,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艺术精髓。我们首先进入贾拉蒙特馆(Museo Chiaramonti),展馆左右两侧陈列着许多雕塑,展馆尽头的右手边是另外一个展厅——新翼陈列室(Braccio Nuovo),同样展览的是雕塑。 缪斯馆,展厅的穹顶由米开朗基罗所建并于1779年完工,穹顶模仿了万神庙的圆顶。 馆内的这个巨大的浴盆,据记载是罗马皇帝尼禄的浴盆。大浴盆直径4.76米,周长13米,由一整块紫斑云石雕成。 缪斯馆内同样成列了不少君王的雕塑。 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购买的一座大理石雕像。这座名为“拉奥孔与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1月14日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附近的一个葡萄园里发掘出来。教皇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发掘成果。在他们的推荐下,教皇当机立断从葡萄园主那里买下了雕像。如今这座雕塑成了镇馆之宝。 在进入西斯廷礼拜堂参观之前,导游手里拿着西斯廷穹顶上米开朗基罗的巨幅画作(印刷品)--创世纪给我们讲解。非常遗憾的是,西斯廷礼拜堂是不能拍摄的,但真正进入西斯廷,我还是被画在穹顶上的巨作《创世纪》被震撼到了! 网上截取的西斯廷礼拜堂全貌(不是很清晰),米开朗基罗的巅峰画作"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是镇堂之宝,长方形的礼拜堂两侧共有十二幅壁画,左侧六面描写以色列救星摩西的生平;右侧六面描绘耶稣的生平;穹顶的"创世纪"画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最后的审判"则位于正面壁上,充满绝望阴沉的气息。震撼吧?米开朗基罗不亏为雕塑大家,仰望西斯廷穹顶真实的画作更富于立体感,就像雕塑一样!你真的难以想象,如此巨作(长40米、宽20米),米开朗基罗当时是如何躺在脚手架上,面朝穹顶,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拿着调色板,耗时四年独自完成的。由于是仰卧而作,颜料常常会滴入眼睛,据说画完这幅巨作,大师的眼睛就瞎了。 网上截取的西斯廷礼拜堂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幅画作--最后的审判。这是创作于1536年至1541年间的一幅油画。画面大致分为四个阶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耶稣基督,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群,最底层是地狱。这幅壁画的中心主题是人生的戏剧,人注定要不断背离上帝,罪孽深重,但终将得到拯救。画面上的人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博物馆内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拉斐尔的四个画室,藏有大师多幅壁画。署名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天花板壁画“雅典学园”(The School of Athens)驰誉于世,是拉斐尔在25岁左右的作品。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画面正中一手指天的柏拉图,就是以达芬奇的相貌为模板创作的。传说达芬奇喜欢穿橙色的衣服,拉斐尔以精准的笔法表现了达芬奇的衣着和神态。在这幅画里,拉斐尔把自己(右下角长胡子那位)、米开朗基罗(下中作思考状)也收入画中。 博尔戈火灾厅得名于壁画《博尔戈火灾》,这幅画是由拉斐尔构图设计,他最优秀的学生和最重要的助手朱利诺・罗马诺等人完成的。画作讲述了公元847年,罗马博尔戈地区,圣彼得大教堂附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火灾。当时的教皇利奥四世伸出手祈祷,大火就奇迹般的扑灭了。 挂毯陈列室,巨幅的挂毯画悬挂在长廊两侧,就如同油画一般,挂毯画上的人物惟妙惟肖,非常精致。<br> 旧圣伯多禄大殿(圣彼得大教堂)于316年至333年始建,历时三十年才建成,1503年,教宗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伯多禄大殿,并任命多纳托·伯拉孟特担任总设计师,兴建期间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亦曾任修建总监督。大殿于1626年宣布落成,即今日所见之圣伯多禄大殿。进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米开朗基罗的的作品《圣殇》(又称哀悼基督)。知道吗?米开朗基罗第一次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像胸前的衣带上面,这也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座刻有自己名字的雕塑,上刻着“佛罗伦萨人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雕”。 走进圣彼得大教堂,教堂那种自带BGM的气势是其他教堂无法比拟的。以后去过欧洲的多个教堂,但是无论见过多少华美的教堂,这座教堂都是当之无愧的宏伟壮观与细腻并存。这座见证贝尔尼尼艺术天赋的纪念碑,里面收藏了诸多绝世艺术品。Lonely Planet上说:“即使你不是教徒,圣彼得大教堂也会让你大吃一惊”。教堂的尽头,耸立着由贝尔尼尼雕制的、华丽耀眼的青铜华盖。青铜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持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br> 镇堂之宝--教堂穹顶,教堂中央正是壮丽的大穹顶,这个主祭坛上方高达119米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他借鉴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样式,4根石柱支撑着高耸的圆顶。<br> 马赛克镶嵌画《基督变容图》。这幅画是1518-1520年拉斐尔应红衣立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作品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耶稣进来,抚摸着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这里。作品分为天上和人间两部分,地面上的光线虽然是阴暗的,但人群却被基督显灵的光所照亮。在空中卷起的风暴中,圣光和云朵将基督托起,犹如从天而降来到人间。 马赛克镶嵌画《谎言》,这幅画的原作是兰卡利1604年的作品。马赛克镶嵌画制作于1727年。描绘的是圣经里的一段故事,第一个基督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将出卖田产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却向圣彼得谎称全部奉献,当即倒毙,3小时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发生的情况,又向圣彼得重复了丈夫的谎言,也当场倒毙。 在正殿内,有多位教宗或圣人的墓穴,大殿底层亦安葬了多任教宗。这是瑞典皇后克里斯蒂纳(1626-1689)的墓碑。1656年,瑞典皇后克里斯蒂纳为了信奉天主教而甘愿放弃皇后尊位并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梵蒂冈做了修女,至死无悔。天主教为表彰她,为她立墓碑于此。墓碑上方的圆形铜像就是克里斯蒂纳皇后,下方有两位小天使共同托起皇冠,底下便是她的石棺。 斯图亚特家族墓碑。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最后三位成员詹姆士三世和他的两个儿子邦尼王子查理和亨利的墓地。他们的先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因是天主教徒,被他的女儿、女婿推翻,詹姆士三世被迫流亡罗马,直到去世。为了纪念其虔诚的信仰,英王乔治三世委託卡瓦诺于1819年完成此一作品。石碑上刻有斯图亚特王族的家徽,中间是父子三人和他们的名字,下面有两位天使悲伤地倚靠在快要熄灭的火把上。 看出这座雕塑的玄机了吗?--围巾的一角隐隐显现出耶稣的头像。可惜忘了这座雕塑的名字,惊叹于这座雕塑的精致! 祭坛的右侧有圣彼得的镀金青铜塑像,据说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圣彼得正襟危坐,举起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信徒经过此处时,常在此默祷片刻,然后亲吻一下塑像的右足,铜足趾已被磨得发亮。排队抚摸教皇的右足。 <p>在出口处与教皇擦肩而过。正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时,宅家重温意大利的照片,听闻教皇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知消息是真是假。不管怎样,愿主保佑,一切都会好起来!</p> 教堂左侧通往教皇宫廷的大门,手持长戟站岗、身着文艺复兴风格制服的瑞士兵。“瑞士卫队”有着一段浸透着鲜血与忠诚的历史。1505年,罗马教皇尤里奥二世将以骁勇善战闻名欧洲的200名瑞士兵(以瑞士雇佣兵为主)带到罗马,由他们守卫梵蒂冈。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最后一滴血。瑞士人以自己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教廷的信赖。从此,教廷卫队便只招收瑞士人。卫队的名称也由"教皇卫队"改称为"瑞士卫队"。 走出梵蒂冈博物馆,再好好观赏一下圣彼得广场外观。广场上两个环廊各长148米,象征教会拥抱万民。环廊由248根圆形石柱及88根方形石柱组成,柱高18米。环廊上方有140樽白色大理石人像。感慨于梵蒂冈,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400多年前的艺术珍品,原本应该静静地欣赏,但无奈参观的游人众多,幸亏我们的导游非常专业,选择最佳路径,耗时三小时,将整个博物馆精品如数家珍般尽情呈现于我们的面前。地导是一位上海女孩儿,旅居意大利多年,会三国语言,这次意大利的蒂沃利别墅和梵蒂冈博物馆都由她讲解,不愧为当地的金牌导游。 离开梵蒂冈,回到罗马。万神殿。艺术家拉斐尔、罗马皇帝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和温布尔一世等均长眠于此。万神殿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位于罗马市中心,其前庭是罗通达广场,有一个竖立着高大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 相对梵蒂冈博物馆,万神殿的建筑显得有点斑驳。但却是古罗马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巍然屹立2000多年而不倒。这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上面覆盖着半圆形的穹顶。内部没有窗户,四周一圈围绕着诸神雕塑。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是万神殿唯一的采光点,光线从顶部泄下,并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梵蒂冈博物馆的缪斯馆穹顶可是以万神殿为模板的哦!<br> 殿内拉斐尔的石像与石棺。与万神殿其它显贵的棺墓完全不同,拉斐尔的墓既没有名贵厚重的棺,也没有守护神雕像,仅有一个金属花圈和两只金属的倒挂小鸟(照片应该再往下拍一点),显得那样的轻灵和脆弱,正如他炫烂而短暂的一生。拉斐尔的棺墓上,刻着与之同时代的红衣主教、作家诗人彼得 · 班博为拉斐尔写的诗句:“你活着,大自然黯然失色;你逝去,大自然悲恸欲绝” 离开万神殿,来到许愿池。让我们寻着奥黛丽.赫本的足迹,开启罗马的假日。场景跟随我们的脚步,与电影顺序有所不同。<div>场景一:许愿池<div><div>被派克带回家,第二天醒来的赫本,告别这位充满绅士风度的记者,顺着路就走到了许愿池。许愿池又称特莱威喷泉(Fontana di Trevi),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正上方,是一樽巨大的海神尼普顿雕像,四周环绕着诸神,脚下是一片栩栩如生的海礁。据说去许愿池许愿,一定要背对喷泉,用右手从左肩以上抛一枚硬币到水池中,默默许愿。如此就有机会再次造访罗马。然而。。。到达许愿池的那一刻,我一点都感受不到赫本许愿时的神圣和美感,因为许愿池的周围挤满了人!对啦!是挤满了人!生生把原本许愿的心情和神圣感彻底颠覆了!<br></div></div></div> <div>场景二:西班牙广场<div>从许愿池出来,跟随电影里剪完了头发的赫本,来到了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这里紧挨着奢侈品购物街。这是当时西班牙总督府的旧址,位于意大利罗马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所在的山丘下, 以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阶梯而闻名。西班牙广场的大台阶是巴洛克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这座教堂乃1495年查理八世VIII命法国人建造,阶梯共有137级,名称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馆。我们在台阶前解散,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记得我是急匆匆赶回集合地点教堂,实在没办法拍到无人的台阶,只能凑合着在台阶上到此一游地照了一张打卡。然后一阵小跑爬到台阶顶端(感谢之前的瑜伽锻炼,让我能一口气登上台阶顶端),但多少觉得有点怠慢了这137级台阶。</div></div> 和电影里的场面一样,很多游客坐在台阶上晒太阳。我们没有像赫本一样坐在倒数第三级台阶上吃冰淇淋(广场前早已没有了卖冰淇淋的小推车);当然更没有遇到假装偶尔碰上赫本的派克。台阶下就是意大利五大喷泉之一的罗马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巴洛克艺术的破船喷泉,是由意大利雕塑家济安·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父亲彼得·贝尔尼尼(Pietro Bernini)所设计。可能是喷泉周围依然人满为患,抑或是那几天看惯了诸多的喷泉,我为嘛压根就没留意这个破船喷泉啊! 场景三:G-ROCCA 咖啡馆<br>下一步,就是男主带女主去了名叫 G-ROCCA 的咖啡馆。那天因为太累了,从西班牙台阶分散,我们没有去逛街,而是在喷泉正对面的那条著名的品牌街上找了家咖啡馆喝咖啡,没想到,这家咖啡馆的原型,就是当年的G-ROCCA 咖啡馆。哎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回头得好好谢谢LJ(下图右一),是她在大众点评上搜的这家咖啡馆!我还在咖啡馆迷瞪了一会儿,算是缓了缓我疲惫的双眼。 这可是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哦!这家咖啡厅在罗马的地位,大约等同于巴黎的花神和双叟咖啡厅。意大利雕刻家卡诺瓦、丹麦雕刻家杜巴森,作家易卜生、戈果里,音乐家萧邦、李斯特都是这里的常客,大文豪哥德还在这里完成了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难怪我们看见店内陈列了多幅油画!当时还纳闷这家咖啡馆的艺术气息咋那么浓呢?还好打卡拍照留下了印记,机智如我! <div>场景四:古罗马斗兽场<br></div>从咖啡馆出来。赫本和派克的下一站,是古罗马斗兽场。记得小时候还是在历史课上第一次听到“斗兽场”这个词,以后又从电影和小说《斯巴达克斯》中了解了斗兽场的一些典故。4月2日,在酒店用完早餐,前往斗兽场。虽然之前由于我们居住的酒店就在斗兽场附近,去梵蒂冈博物馆往来景点的路上也从外观观察过斗兽场。不敢想象我居然能如此接近他!现存斗兽场的立体模型。 2000多年前,罗马是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国家,按照斗兽场的设计,当时可容纳5-7万人。然而,罗马的百万人口只维持了不久,罗马帝国覆灭,哥特人野蛮杀戮,罗马人流落各处,人口下降,接下来几百年只有2万人左右。斗兽场也因此被废弃了1000多年。后期做过医院、教堂(中世纪),变成可以挖掘宝藏的地方。镶嵌在石柱上的铁,铜被挖(图中斑驳的洞原来是用来挂铁钉的,铁钉被盗,留下了一个个大洞),铁在战争时期是用来制造武器的重要材质。 斗兽场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观赏表演:有人与兽,人与人,兽与兽的各种表演。整个建筑设计,类似现在的大型体育场。进入斗兽场到内部,我还是被震撼到了!这是在斗兽场的二楼看台,俯瞰斗兽场,可以清晰地看到圆形擂台。擂台下面地下室是用来放置道具的地方(并不是通常我们听说的用来关押角斗士和猛兽的)。平时我们看不到擂台,因为擂台是木结构的,现已不复存在,图中前段可依稀可见修缮后的部分擂台。 整个斗兽场有三层拱门加一层石墙(估计是用来造就音箱效果的),将其展开成平面图,是拱门+拱门,一共240个拱门。最下层80个拱门,代表80个入口,都有编号(罗马数字显示),现在只有20多个保存下来。最上层有遮阳棚,要300多位水手才能拉伸出来。原本设计的每座拱门中间都有雕塑,那是为了防止小孩儿从门口落下去。不得不赞叹古罗马建筑的伟大! 斗兽场二楼有个露台,是观赏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最佳位置。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战胜了他的强劲对手——马克森提,统一了罗马西部后修建的。据说巴黎的凯旋门即按此仿制。瞧,凯旋门上的雕刻工艺非常精巧。 参观斗兽场,给了我观念上的颠覆:1、去斗兽场是观看表演的,那里不仅是有地位、有钱人去的地方,平民也可以进去观赏,只不过按照阶层的区别,享受的待遇不同而已(从观赏的座位排序和质地可以看出)。2、擂台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血腥,表演一般都是点到为止,不以杀生为终极目标。3、获得胜利的角斗士,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受人追捧,类似现在的明星,一些角斗士还以此为荣耀。 场景五:古罗马废墟。<div>离开斗兽场,来到不远处的古罗马废墟(古罗马广场遗址),这里是格里高利.派克捡到赫本的地方。也是影片开头不久,派克和赫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赫本原想好好逛逛罗马这座古城,没想到被侍从注射了镇静剂,走到废墟这里不由自主地睡着了。这处景观位于斗兽场不远处,是昔日古罗马帝国的中心,也是现存世界最大面积的古罗马废墟。</div> <p>场景六:真理之口</p><p>斗兽场附近的真理之口。貌似真的没去过这个景点,真的。难道是我开小差了?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这是个小教堂,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据说把手放在他的嘴里,如果说谎就没办法拔出来。在《罗马假日》里,派克曾佯装把手伸进「真理之口」中而手掌被咬断,把赫本吓得花容失色。其实这就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p> 古罗马广场遗址曾是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堪称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被誉为 “露天博物馆” 。 如今,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石柱和光秃秃的庙墩基座,曾经的维纳斯女神庙、恺撒神庙、和平神庙……也都化作一片歪七倒八的石柱。但那高耸的立柱、连绵的断垣(yuán)和散落的巨石,足以见证当年古罗马广场的壮丽与辉煌。 离开古罗马废墟,走在帝国大道上。这条路是当年墨索里尼时期修建的,从古建筑群中穿过。一边是现代化的大道,一边是古罗马广场废墟。古代建筑的废墟镶嵌在现代建筑之中,一点没有违和感。 罗马大道上有罗马各个时代的君主塑像,这个是屋大维还是?我丢失的笔记啊? 来到威尼斯广场。威尼斯大厦(Palace Venezia)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式建筑,这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又被称为“圆形蛋糕”和“老式打印机”,它始建于1885年,1911年落成,耗时25年。最中间高大的镀金骑马铜像就是开国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铜像后面有72米长的弧形长廊,由16根15米高的石柱组成,廊壁上刻有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浮雕。走廊两端顶上各有4匹铜马,拉着双轮战车,由胜利女神驾驭。墨索里尼上台后大厦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阳台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 盗用朋友今年一月在意大利拍摄的圆形蛋糕图。1921年为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在纪念碑基座下增建了无名英雄墓,后面的浮雕,左边是“工作第一的群众”,右边是“爱国至上的人民”。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总统都要亲自主持向无名英雄献花圈。到意大利访问的各国首脑,通常都要到这里来献花圈致意。纪念碑两旁的镀金铜像,左方代表“思想”,右方代表“行动”。 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一个长130米宽75米长方形建筑,也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站在宫殿的台阶上向下看,有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感觉。 至此,我们的罗马假日告一段落。感谢小刘导游从庞贝一路陪伴我们至罗马,还专门为我们在回国之前增加了奥特莱斯的购物环节,直至在机场为我们办理完退税手续把我们送上飞机为止。如果说,有一个国家,有一座城市,是你去了以后还想再去的地方,我想,那就是意大利!再见罗马!再见意大利!我会再来!4月2日晚,我们搭乘EK096航班经由迪拜转EK304航班顺利回到上海。 地中海四国五岛之旅,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之前做了三个美篇,分别为希腊、马耳他、意大利之--西西里、庞贝,最后一篇罗马(梵蒂冈)还没做完,就又匆匆赴荷比卢德四国旅行。从荷比卢德回来又忙着做荷比卢德的美篇,以至于地中海四国的最后一篇--罗马、梵蒂冈一直拖到跨年才完成。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最伤心的是之前记录的笔记也因腾空手机内存而被误删。。。幸好还有旅途中发在微信朋友圈的纪实信息,再有就只能是网上比对照片查阅相关资料了。耗费时日较长,真有点对不住驴友们和各位看官的期待。好在春节至今一直宅在家里,有足够的空闲时间翻阅旧照,终于让地中海四国五岛之旅的美篇有个完整的结局。<div>  还记得这句台词吗:公主殿下,在这次欧洲之行中,哪个城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美好?”公主答曰:“ 罗马,当然是罗马。”</div><div>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温电影《罗马假日》,熟悉的场景和经典的对白,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罗马。</div><div> 这些日子,一边翻阅意大利旅行的照片,为自己曾经游历了这么美丽的国度而庆幸;一边关注着意大利当下的疫情变化,默默为意大利、为全世界祈祷,祈祷疫情早日结束!此刻我只想说:愿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