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总结这几年在路上自驾的心得:中国本土自驾考验的技术。中国的道路属于后起之秀,基础建设,路标,路政都极其先进,规范。出问题的是开车的人。刚从小农经济一大步迈入工业经济,人们开着汽车,却依然用的是自行车和驴车,马车的驾驶习惯。仗着自己认识交警大队的某某-自己二大爷的三舅妈的大侄子等等,就敢在马路上为所欲为。整的自己生命和别人生命都轻如鸿毛一般。一趟三,五百公路的长途,沿途遇上三,五起车祸太是寻常。开车一路上有快的风驰电掣的,有打着电话,看着微信,慢的牛车速度的,有插队的,有紧急变道好几条的。有突然过马路的,有莫名其妙一脚一脚急刹车的。总之驾驶技术差点的在中国上路绝对是一等一的高度危险的事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欧洲开车考验的是司机反应。欧洲马路勉强算作马路,道路一般都很狭窄,即便高速也不宽,加之多山路,村镇,七弯八绕的稍不小心就走错路,路上的路标一般都标注近地名,也很少用英文同时标注,所以外国游客靠路标行车靠谱的时候不多。欧洲虽说有个欧盟,但是在交通上并不统一,各说各话,如果一天穿过三两个国家,你要没点好记性,还真成问题。欧洲交通好用环岛,说是环岛其实形态各异。路中央放块大石头,旁边多出个四五条岔路就叫环岛的情形简直太是普遍,你说你走哪条路吧?驾驶基本靠智力和直觉!司机的反应若是差点,天天走错路根本就不是问题。何况还有数不清的遗址保护禁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美国开车自驾简单,路很直,很宽,开出去几百公路荒无人烟,简直就是常态。而考验司机的是胆量。美国不同于中国和欧洲,道路管理绝对没有摄像头。清一水的靠警察。关于美国警察执法的严厉,几乎是每一个来美国自驾游客的梦魇。全副武装,开着各色警车或者普通车。发现你违章,会警灯闪烁,警笛长鸣的跟在你的车后。你及车里的乘客必须靠边停车,静坐车内,手放在方向盘或者警察能明显见到你的动作的地方。老实而安静的等候警察指示。曾经就有过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被警察拦截,按照中国的习惯拿着驾驶证开车门下车准备和警察套磁,减少损失。结果美国警察如大敌当前,举枪上膛警示,吓得半死的留学生哪见过这个阵势,立马下跪举手投降大喊-SORRY,SORRY.被人前人后传为笑谈。</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其实面对警察并不需要太多胆量。美国警察接触过几次,威严但不凶恶。需要胆量的是车速。美国是这么多年见过的路权最明确,车速最快的国家。美国公路是有限速。高速路85英里,一般路65英里,45英里不等。但是真正开起来几乎人人超速。高速路上很少有低于130公里的车速。像本老人家这样的一上高速只开100迈的保守司机,在美国跟车就是个灾难,基本吓死。</p><p>据说美国公路巡警抓违章主要是查速度,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朋友的儿子初来美国时,高速路上开车,规规矩矩按照限速开车,被警察截停,罚单理由是跟不上车流,危险。</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在美国开了几天车,才明白美国警察查违章的道理。美国不愧是车轮上的国家,二百年几代人的开车历史,路权概念已经融化在血液中,留在基因里了。比如进主路的stop牌子,可不是张望一下主路,自己觉得能走了,就可以起步晃悠进主路了。而是你必须停车观望,等待。等待主路没有车了,你才可以加速进主路。这点很重要,是加速,就是说加速到主路的速度进主路。而不是中国司机认为的我觉得我能进了,我就开车进主路,至于速度多大,无所谓,后边即便有车过来,我这么大个车,你后边的司机看不见吗?踩脚刹车就是了。而恰恰美国的交通规则是路权第一。既然我已经在主路上正常行驶,我就没必要考虑辅路上,匝道上的车辆,因为他要进入主路,就需要具备主路路权的速度。说老实话,在美国尤其是在大城市堵车的车流下,由匝道进主道真的得有足够坚强的神经才行,十几米的距离,眼疾手快的看准空挡,急加速到130迈以上,加入疾驰的堵车车流里。</p><p>所以美国警察绝对不抓整体车流超速的,只要你跟得上前车,匀速前进,就没问题。反而是人家整体车速很快,你一辆车在里面慢吞吞,即便是车速在限速规定里,由于太过危险,照样吃罚单。不过当你距离前后车都很远,只是你一辆车的时候,你的速度一定不能超速,也许你看荒野一片,放飞车速,说不定神一样的警车就默默的闪着警灯跟在了你的车后。十几天开车下来,猫着的警车倒是真看到不少。猫捉老鼠的大片天天看得到。呵呵!</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美国之行最长的车程来自布莱斯去往黄石公园的路上。此去单程1200公里,需要两天时间,途中经过犹他州首府盐湖城。黄石公园游览后,还得700公里返回盐湖城,还车改乘飞机赴美东的纽约。前后三天马不停蹄的驾驶,阅尽苍凉无数。天尽头,风景这边独好。</font></h3> <p>苍茫无处觅人家,这是行车一周总是环绕心头的一句词。无尽头的天际线。无尽头的苍莽。就算有个匝道标牌指向某个村镇,视野内能看到人家的可能性也不大。后来美国朋友告诉一个窍门,就是看匝道标牌上注释有GAS的大字,说明沿着这条匝道出去能遇到加油站。西部的道路基本是不收费的,即便是洲际高速也不收费。所以不要指望有高速服务站。原本跑长途的几大啰嗦要素-加油,如厕,吃饭就没了着落。所以在西部跑车,最重要的是加油,只要找到加油站,就会有商店和厕所。遇上大一点的加油站兴许还能有个炸鸡店,汉堡店的惊喜呢。我们半途中在一个叫潘贵奇的前不着村后不落户的地方加油,竟然吃到很新鲜的蔬菜沙拉。这似乎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香的沙拉。尤其是在五六天没有吃过正经饭的时候。</p><p>后来开油了,发现也不是每个GAS都那么好运。有些GAS距离高速很远,随随便便几十公里往返-小菜一样。好容易加的油耗费不少不说,关键还浪费了时间。不过西部加油站都有个特点,就是会在加油站前面树一个巨高的广告栏,上面用荧光灯标志了每种油的价格。如果在高速路上见到GAS的匝道标识,而在随后几分钟里,视野内没有见到油价的大广告牌,那就说明这家加油站出匝道后,距离绝对不近。那么这次加油就放弃算了。要既看到GAS的匝道标识,也见到了远处有油价的大广告牌,才能放心地出匝道,加油站一准就在附近-加油,歇脚,上厕所。好运的话还能遇上当地农民买的特产。我们遇到的都是橘子,大个,便宜,甘甜清凉。随后的十几天行程里,虽说吃饭不保证,常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的。但是橘子管够。维生素的保证一点不差。</p> 传奇般的潘贵奇加油站。 <p>盐湖城是我们美西行程中唯一经过的大城市。它是犹他州首府,也是美国内陆城市中排名第三的大城市。这座城市最知名的莫过于它是摩门教徒的圣地。当年他们从受尽欺辱的美国东部,在首领杨柏翰的指引下,长途跋涉立命于此地。它的旁边就是北美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长途跋涉的我们当天只是途径此地留宿。披星星来,带月亮走。没有带的一丝云彩。就连此图片都是网上借的。</p><p>而惊心动魄的是通过这座城市。从西部去往黄石公园有一条很长的洲际高速公路-15号高速。它横穿过盐湖城整个城市。盐湖城沿雪山而建,是个南北长条近百公里的城市。高速路在这段百公里的路段全线高架桥,上下八车道。我们抵达盐湖城南部时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的下班高峰。车道上塞满了大大小小各类车辆。行驶中车内的车速标志-90英里,几乎没有变过。也就是说车速在这样拥挤的路段依然超出限行80英里10%-美国高速的习惯车速。整条路就这样车挤车的整整齐齐同速的飚着,很是壮观!没有剐蹭,没有插队变线,快而有序。路上几次有工程占路,没有车减速,只是不停地车流并线,出线。就像一首庞大的交响乐,流畅,契合,各自准守着一个速度,一个规律,自由的出入着,甚至没有一个错误的音符。我们的旅馆订在城市的北部,穿城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路上,整个密麻麻的车流没有一起事故。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事,这得需要多么自律的规则意识,才能有如此高速下的顺畅无阻!这样的民族怎能不让人刮目而看。</p> 盐湖城也被称为美国西部的十字路口。这话不假。以盐湖城为界,我们接着赶路的一天,景观已经大大改观。不再是野茫茫的一望无际。而是多了山,多了绿,多了许多的人气。 这里明显属于农牧区,到处都有牧草种植场的围栏,和高高大大的谷仓。 原本照着地图,照着GPS,照着谷歌的导航,只需沿着洲际15号公路继续走下去600多公里,就能直接抵达黄石公园周围最著名的小镇-西黄石。入得西门走公园内公路70公里,就可以到达公园南部的老忠实白雪木屋酒店-我们的下榻酒店。<br>可是我和小妹终究抵不住传说中的与15号公路相向而行的老公路-89号公路是美国最值得走的风景公路之一的诱惑。在盐湖城再次出发时,改为在大盐湖附近下道15号公路,转上了89号普通公路。尽管这样路途会拉长100公里左右。 <p>路是乡间公路,不宽上下两道。车很少。偶然能遇上一两辆皮卡或者农用车。远处总有雪山若隐若现,牧草该收获了,一望无边的金黄色。</p><p>风,吹过来,略有凉意。太阳懒洋洋地照着,暖暖的。村庄一掠而过,没有 一丝喧嚣。路伸展着,似乎很远,很远。雪山好像很近,却迟迟没有遇见。车,平稳的行驶,限速以内。没有了紧张,没有了跟车。好像融入了这一片田园之中........。</p> 终于还是到了-大提顿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的近邻。一个在黄石公园身后隐秘的国家公园,一个雪山,湖泊,草甸,天水一色秀美静怡的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