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蒋氏故居,即蒋介石前后几辈的故居。位于宁波奉化溪口境内,是一个建置千余年的山乡古镇。这里四面环山,三里长街依一脉水溪横贯东西。</h3><h3><br></h3><h3>进入溪口镇你会发现许多店铺打着蒋氏招牌,有“蒋记私房菜、蒋氏龙门千层饼”等随处可见。蒋氏故居在武岭城门内,老式江南水乡风格,一座充满生活气息又优美的山乡小镇,这里除了餐饮业打着蒋氏招牌,还开设多家民国照相馆,略像蒋介石长相的模特,不时在馆前招引游客,合影一次收费10元,如果需要拍摄场景组合照收费需要几十甚至上百。蒋氏故居景点分别有武岭门、武嶺学校、文昌阁、小洋房、蒋氏宗祠、玉泰盐铺、奉镐房、蒋母陵园等景点组成,通过实物和文字图片介绍蒋氏家族的历史……</h3> <h3>溪口镇街景掠影……</h3> <h3>蒋氏故居景区导览图</h3> <h3>“武岭门”距武岭山脊,扼古镇门产,原址武岭庵,设有茶亭。<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楼,以壮溪口古镇门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span></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年为躲避日军轰炸,保护城门,据说老百姓用洋灰盖住原先题字,写上其他字,城门才得以保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武山庙”是溪口镇内重要祠庙,坐西北朝东南,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庙屋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天井设戏台,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武山庙原为系蒋、任、宋、单、张五姓祭祖场所,现为溪口博物馆。</span></h3> <h3>戏台</h3> <h3>华丽的盘龙石柱</h3> “文昌阁”地处武山南端,始建于清雍正9年(1731),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讲雅集之地。蒋介石第一次离开家乡前,曾在文昌帝君像前祈求文韬武略。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文昌阁年久失修,规模狭小,出资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次年完工后成一座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蒋介石把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说明文昌阁修建,更名的原因。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婚后,文昌阁成为蒋宋别墅和藏书楼。1939年12月12日下午,文昌阁在日本飞机轰炸已破败不堪。1986年由政府出资按民国原貌复建。<div><h3><br></h3></div> <h3>蒋介石住文昌阁别墅期间,通常在大客厅接见重要僚属,有的还被安排在文昌阁下榻。1937年1月送至溪口软禁的张学良,同年春,前来向蒋探伤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都曾留宿于文昌阁。</h3> <h3>二楼是蒋宋卧室,卧室内的卧床是根据宋美龄喜好选定的,当年留声机置于卧室门外,午休时宋喜欢放音乐。不是带词的歌曲,也不是热闹的交响乐,而是宋选定的小提琴独奏曲,轻柔而抒情。</h3> <h3>房间内展有大量宋美龄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有蒋的题字。</h3> <h3>这是文昌阁水塔,据说是溪口镇上第一座水塔。说是为宋美龄回溪口居住特意建造的。</h3> <h3>“小洋房”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筑”“涵忞”。它位于文昌阁东侧,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 ,负山面溪,风光秀丽,环境清幽。</h3> <h3>小洋房一楼有一块“以血洗血”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快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h3> <h3>蒋经国夫妇卧室。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子芬娜(方良),儿子爱伦(孝文)从苏联回到溪口,小洋房成了一家三口的住所。小洋房自1930年建成后,曾有多位要人入住,其中就有蒋介石的澳大利亚藉顾问瑞特。西安事变后,陈布雷也曾在这里受命提笔,撰写了《西安半月记》。</h3> <h3>蒋经国的书房</h3> <h3>书房里挂有蒋经国的美术画和书法</h3> <h3>小洋房楼前就是剡溪……</h3> <h3>剡溪小桥上留个影😜</h3> <h3>“武岭学校”武岭门内右侧便是武岭学校,蒋母遗言:“所遗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为家乡培养农业人才,为秉承慈母遗命。1929年,蒋介石曾母遗训,在武山西麓正式动工兴建武岭学校新校舍。建成之初,武岭学校占地面积逾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大礼堂、宿舍、操场等,设施齐全,绿树成荫,小径清幽,颇具民国特色。</h3><h3><br></h3><h3>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以礼义廉耻为校训,过问校务。武岭学校的大礼堂,中西合壁,高大轩敞。大礼堂二楼兼作高级官员招待所,一楼大厅曾作为蒋家寿庆,演戏、礼拜的场所。解放后,曾改作宁波地区医院,1988年5月复名“武岭中学”,保持原貌。</h3> <h3>中西合壁,高大轩敞的大礼堂……</h3> <h3>“将氏宗祠”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整个溪口蒋姓家族先祖。新祠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为安放三房堂前迁出的先祖神位而造,故又称“三房祠堂”。蒋介石自题“中孝传家”门额。</h3> <h3>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诸如节日祭祖、红白喜事、家族修谱、庆祝盛典等都在这里举行。蒋介石曾在这里宴请族人,拜祭祖先,翻阅宗谱,观看演出,留下了不少轶闻。</h3><h3><br></h3><h3>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毛泽东曾发出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90页)本着这个精神,我们重修了蒋氏宗祠,陈列了有关史迹,供游客参观。</h3> <h3>憩園内掠影……</h3> <h3>“丰镐房”,蒋氏故居的丰镐房是蒋介石的祖屋。位于武岭路西段,坐北朝南,临街而筑。房号“丰镐”,宅名“素居”。院内布局,中为报本堂,两面为东西厢房,后为厨房,是一座结构完整的中式院落。</h3> <h3>中堂“报本堂”为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奉有蒋家四代宗位。</h3> <h3>蒋母旧居</h3> <h3>厨房具有旧时浙东农村小康人家特征,三眼灶、羹橱、灶前桌、八仙桌等一应俱全。</h3> <h3>“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位于溪口中街,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现有楼房三间,平房四间。蒋介石的祖父斯千,父亲肇聪曾此经营粮、盐、酒、杂等。</h3> <h3>蒋介石出生后,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在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h3> <h3>蒋介石的出生地,在楼上东首房间里,其祖父取其乳名瑞元,谱名周泰,成年后以“中正”自称,而外界名其字“介石”。</h3> <h3>“蒋母陵园”位于溪口西郊的白岩山鱼鳞岙。陵区的系列建筑始建于1923年,至1930年全面告成。2006年5月,溪口“蒋母墓”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母陵园景区主要有石牌坊,下轿亭、孝子亭、仰慈亭、墓庐“慈庵”、方圆池、蒋母墓冢等景点组成。其中墓庐“慈庵”,既是蒋介石恪守传统孝道之所,又是他乡居期间常住地之一。</h3> <h3>“下轿亭”,蒋介石回乡祭母,每至此亭必下轿,然后步行上山,以示孝心。此处距陵墓尚有五百多米。</h3> <h3>仰慈亭……</h3> <h3>“方圆池”,乃蒋介石授意而建。缘墓茔近处乏水,遂凿方圆两池而聚之,诚应堪舆学所谓“润东燥西”之风水。古训有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方”为静止稳定之品德,以厚德载物;“圆”乃好动,积极之智慧,以自强不息。“智圆行方”自古被视为君子最高境界。蒋籍此告诫后代:王太夫人“蟗范足式”,业为蒋家树立规矩,子孙后裔为人理应方正,处事力求圆熟。</h3> <h3>蒋母墓冢,坐南朝北,三面石勘围护,黄土封顶。墓面青石拼接,中间嵌“蒋母之墓”横碑,是孙中山先生题写。</h3> <h3>1923年蒋介石又在离墓冢下168米处建新式洋房五间,称“慈菴”,即墓庐。</h3> <h3>杜鹃谷……</h3> <h3>前街牌坊</h3> <h3>略像蒋介石的扮演者,游客可以和他合影,不过要收费哦哈哈😄</h3> <h3>到处可见的剡溪千层饼店铺……</h3> <h3>香酥的千层饼现烤现卖</h3> <h3>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衣相伴,宛若世外桃源。</h3><h3><br></h3> <h3>剡溪水面宽阔,蒋氏故居及周边民居均沿河而筑。斑驳的古意里透露着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痕迹……</h3> <h3>游蒋氏故居,看一遍蒋介石生平经历 ,仿佛跟着走了一遍,经历了那种兵荒马乱的时代 ,这也许就是游览故居的一种收获吧。</h3> <h3>图文/编缉/黎明(手机拍摄2019110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