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冠脉介入治疗新里程——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开展药物涂层球囊技术

王汝意

<h3>  2019年11月8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开展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技术,实现了冠脉介入无植入,开启了冠脉绿色介入新时代,填补了我院空白,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冠脉介入治疗水平。</h3> <h3>  患者张某某,男,56岁,冠心病病史12年,曾先后三次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因发作性胸痛于2019-11-6再次入院。2019-11-8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支架内闭塞。</h3> <h3>  开通前降支后,切割球囊及后扩球囊充分预处理支架内病变处,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支架内狭窄处。</h3> <h3>治疗后效果</h3> <h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PCI例数保持15-20%的年均增长率。而随着支架使用数量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ISR)问题日益严重。在当前ISR治疗方案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及禁忌症较多,而再次置入支架则可能引发再次ISR和其他多次支架置入风险,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病灶再次出现ISR率也高达27%。由此可见,现有的ISR治疗方案并不十分理想。<br>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通过局部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与药物洗脱支架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无聚合物基质,又无金属网格残留,从而减少内膜炎症反应,大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并可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传统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至少12个月,而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仅需1~3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避免了异物置入,为患者保留了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h3> <h3>  药物球囊扩张术既能达到“支架样”效果,又没有支架金属植入,避免了支架植入术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同时,该技术还可大大缩短抗血小板的时间,对于不能耐受长期抗血栓治疗的患者或者因限期外科手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能在优先处理好心脏疾病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外科手术机遇,同时也可节省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费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