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的教育初心故事(二)</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金四中 杨荣县<br></div> 青春,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季节;青春,是一个富含理想的岁月;青春,也能催生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任性。踏着青春的节拍,沐着清爽的秋风,和着舞动的旋律,唱着沙哑的山歌,二十年前的一次班级秋游迈开了步伐。单程一百余华里的山间小路,见证了我们热情似火的金色年华;一路欢歌,两旁笑语,留下了不可复返的曼妙回忆。<br> 那是2000年的国庆假期,我所带的学生已经读初三了。我们没有外出旅游的资本,却也不愿让难得的假期悄悄流逝,进退两难的思绪让我惆怅了几天。无意间,和几个核心班干部一拍即合,一谈即拢,何不到大山里去徒步旅行?<br> 原来,在我们老家有一个风俗,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各家各户都会去寺庙里朝神拜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国泰民安。其中有一座寺庙,香火特别旺盛,吸引着八方信士斋戒沐浴,虔诚朝圣。这座寺庙名叫“归龙山”,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境内,与我们老家隔着大山,相距百里。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前往朝神的人们都是三三两两,挑着斋果,带上米饭,结伴步行而往,晚上在寺庙借宿一夜,第二天返回。我小时候听过长辈们说过许多关于“归龙山朝神”的奇闻趣事,从小就想慕名前往,只是年龄太小,路途太远,父母没有准许罢了。<br> 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开了几次班干部会议,认真研究人员组成、线路规划、香烛斋果、干粮、镰刀、手电筒、简单药品、录音机、照相机、笔记本等。班里有几位学生家住山区,以前去过“归龙山”,同学们积极响应,家长们大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万事俱备,整装待发。<br> 10月2日晚上12:00,某农村初中操场,我带着学生37人,列队候场,核心班干部邹森、袁文海、朱平、周德祥等忙前忙后。朱平和袁文海在操场边燃起香烛,祈福一路平安;班长邹森负责安排队伍,他要求女生走在队伍中间,前面由文海和朱平带路,后面由邹森,德祥和老师负责压阵。每位同学都带上了手电筒,每隔一人轮流打开照明;每位同学的裤脚用橡皮筋扎紧,以防蚊虫蛇咬;每人带着雨伞,背着书包,装着干粮和日记本;核心班干部带着镰刀,逢山开路。布置完毕,安排妥当后,夜幕中,踩着月光的余晖,闻见农舍的鸡鸣,一条长龙徐徐前行,欢快、细语、笑声、飘向深山。<br> 半小时后,走过了塅区,开始进入山区。道路逐渐变窄,气温逐渐变冷,月色逐渐变暗。一盏盏手电光时而照亮路边草木,时而划破苍穹,路边的蟋蟀突然被闭嘴,树上的鸟雀美梦中被惊扰,叽叽喳喳,振翅乱撞。我和邹森走在队伍后面,录音机开始播放乐曲《八月十五月儿圆》,《中华民谣》,《九月九的酒》…… 。歌声响彻山谷,回声缭绕,恰是一场大自然交响乐曲盛宴。山间树木参天,枝繁叶茂,路边溪水潺潺,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后面远远望去,一条火龙摇曳多姿,在峰峦叠翠中朝着静谧的远方颤动。<br> <h3><font color="#010101"><p> 不知几时,即将翻过一个山岗,队伍陆陆续续消失在山的那边,我突然发现背后闪过一道亮光,瞬间即逝。我下意识的想到是否某个同学掉队了?我立即停下脚步等候,并安排邹森加速翻过山岗追赶队伍清点人数。我用手电往山下投射,电光在山谷密林中来回晃动,没有看见回应的光线。我担心某个学生迷路了,于是我向山下大喊一声“有人吗?”。山谷的回声共鸣让我的喊声不断回旋,我突然发现我的声音比在教室里更有穿透力了,音色也似乎很美。当我沉醉几秒钟后,发现没有人回应我,我又喊了几句,手电光挥舞在夜色中。定神一会,我环顾四周,若隐若现的草木山峦,给我心里带来些许凉意。队伍已经走远,我有点害怕了,难道有“鬼”? 想到这,我拔腿就跑,山风在耳根呼啸,我的双腿有点不听使唤,踉踉跄跄,气喘吁吁,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快跑”! </p><p> 不知多少分钟后,跑过了山岗。这时,邹森回来找我了,迎面相遇;我满身发抖,说不出一句话来。邹森抢先报告老师:“前面队伍人数到齐了”。听见这个数据,我放心了。一瞬间,我又反问自己,刚才山下的亮光是谁? 我不敢再想,满身起了鸡皮疙瘩,拉着邹森快速的奔跑,估计当时的速度不亚于百米冲刺。至今,那道亮光还是个迷,无法破解……</p></font></h3> 凌晨三点左右,队伍在山谷里前行,同学们没有半点睡意,有的聊天,有的嬉笑;天上繁星点点,晨露飘在脸上,微微发凉。前方领路的班干部袁文海提醒大家注意,有一道坎,要跳过去。本来,这种沟坎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只见他们一个个腾空跃步,轻松跨过,不料有一位女生谢某脚底一滑,“哇”的一声仰面摔倒的路边的草丛中。突如其来的情形让我心中一怵,正当我快步向前时,邹森和周德祥已经跑到她的身边,拉起来,一问情况还好,就是脚踝扭伤了点,走路要受影响。接着,邹森和周德祥首先背着女生谢某翻山越岭,这时,我仿佛瞬间发现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好多男生紧跟在谢某的前后左右,嘘寒问暖,轮流背,一个班,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br> 待到天蒙蒙亮时,我们已经到了“拔英乡某林场”,路边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溪面升起袅袅“炊烟”,整个山林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中,若隐若现,空气清新,舒爽润喉,倍感精神,恰是人间仙境一般。于是,我下令原地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到溪边,用甘甜的山泉水洗脸漱口。半小时后,开始早餐,大家把鼓起的背包依次打开,饼干,牛奶,米果等,各种美食摊在溪边青石板上,一场“百家宴”正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慢慢品尝……<br> 天色渐渐亮起来,队伍继续开拔。前方有一座高山,名叫“九曲岭”,远远望去,尖峰插入云霄,山路越来越陡,森林越来越密,渐渐的看见了参天古树,我们已经进入了原始森林区域。这里人烟稀少,道路时有荆棘藤蔓阻挡,袁文海同学手拿镰刀,劈开草木,探路前行;走在队伍的前头,他浑身被露水沾湿,还不时有扑面而来的蜘蛛网,幸好我们有备而来,领头的几个同学穿着雨衣,带着手套,一路畅行。山路十八弯,这“九曲岭”果然有九道湾,左窜右绕,螺旋上移,时而在悬崖边惊险而行,时而在斜谷里垂直爬行,待到越过山顶,已是旭日高悬了。这座山,爬了近一个小时,不过,山风呼啸,神清气爽,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把我们的疲惫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了。<br> 一个上午的时光,我们都在浓密的林荫下穿行,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晌午,不知走了多远,来到了瑞金与长汀的界碑处,一条三米宽的马路在山谷穿行,路的左边是瑞金管辖的“高岭村”,右边是长汀管辖的“石瞭乌村”,前方有一块指示牌“归龙山寺由此上”,一米宽的石阶路曲折上延,消失在叠翠密林中。此时已经上午十一点钟,太阳高悬,蔚蓝天空被树枝划出了大小不一的格子,同学们都停下了脚步,疲惫感涌上心头,一个接一个坐下来,躺在草丛中,闭目养神。这是通往目的地的最后一座高山,袁文海介绍登山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于是,我下令原地休息半小时。我和邹森,文海三人先登山上去,也许是我们几个体质更好,精力更充沛,四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山顶。一座古刹矗立在眼前,四周群山环绕,寺庙前面一块大坪,香烛与鞭炮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过草坪,有一个约三米高的台阶,拾阶而上进入寺庙,门上悬挂牌匾“罗公祖庙”,左边是一大排矮房子,是厨房和香客休息室;右边是是一排杂物间和茅房;寺庙后面是一座垂直隆起的尖峰,异常清秀,巍峨挺拔。古庙经年累月,泥瓦木屋,砖基泥墙;庙里的菩萨年代久远,慈眉善目,普度众生,有求必应。<br> 几位寺庙管理人员向我们走来,热情招呼。听见我们有学生40余人,他们马上张罗饭菜。经过商量后,决定请他们煮二十斤面条,略备斋饭素果,迎接大部队的到来。12:40左右,学生们陆续上来了,原本幽静的古寺瞬间热闹非凡。略作停顿,放下行李,大家都进入了食堂,八人一桌,热气腾腾的面条那么诱人,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一大盆的面条很快被一扫而光。一个个眉开眼笑,有人嬉闹,有人打嗝,三三两两结伴四处游玩观光。下午一点半,我安排大家进入客房休息,很快鼾声大作,进入梦乡。<br> 下午4:00,全体起床,在管理员的带领下,我们爬上后面的尖峰,尖峰后面有一块“奇石”。这块奇石的传奇故事我略有耳闻,据说,前来朝拜的香客信士们路途疲惫,回家的路会更加艰辛,腰酸腿疼。但,只要在这块“奇石”面前三叩九拜,闭上眼睛,几分钟后再睁开眼睛,你已经到了家里。于是,同学们纷纷虔诚地跪拜,虽然不能立刻回到家里,但是都感觉疲惫感消减了不少,一个个喜笑颜开。据说,这座山海拔很高,站在山顶可以看见瑞金县城,虽然当日秋高气爽,仅凭肉眼,我们却只能看见群山起伏,浩如烟海,大好河山,一览无余。<br> <h3><font color="#010101"> 下山后,已是六点左右了,天色渐暗,群山的葱茏只留下了舞动的轮廓,庙里的香火已经燃起,这是山间唯一的亮光,迎来了归鸟的栖息和萤虫的追逐。吃完晚饭,我们在寺庙前的草坪席地而坐,天空闪闪星光,我们自由自在。此情此景,我的灵感突然而来,何不开一场文艺晚会?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响应,大家迅速围成一圈,中间点上一堆篝火。经不住掌声的诱惑,开场节目当然是老师表演啰!我拿出背包里的笛子,吹奏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和笛子名曲《高山流水》,笛声虽不很悠扬,却在山间回荡,宛如仙境抚琴,穿越时空。接着,合唱、独唱、小品、讲故事等节目一一上演,赢得了七八个寺庙管理员的热烈掌声。晚会大约一个半小时结束,众人纷纷进入客房,准备休息。当晚,我睡在窗边,舒畅的心情难以言表,几次半夜醒来,眺望远方,似有诗意,却难成章。</font></h3> <p> 第二天早上,天未露白,群鸟乱鸣,惊扰了大家的幽梦;我呼唤大家起床,看样子的确是累了,懒洋洋,软绵绵,揉着眼睛,一个接一个出来梳洗。7:30吃过早饭,大家急忙收拾行囊,帮助打扫卫生,叠好被子,整理客房,到山边小店购买干粮,准备返程。<br> 8:30左右,大家在寺庙前鞠躬叩拜后,下山回家。上午的阳光那么温暖,我们一路欢歌,“满载而归”。回家的速度好像快了好多,也许是那块“奇石”在暗中帮助我们呢!</p><p> 9:30我们到了瑞金边界的“高岭村”。天气突变,下起了毛毛雨,看见村里的老人正在抢收稻谷,雨来的突然,他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的。见此情景,我马上组织同学们帮村民抢收稻谷,顷刻间,晒谷坪上人头攒动,同学们动作那么娴熟,激情那么高涨,抢收工作迅速完成。雨越来越大,我们只能避雨休息,淳朴的村民端出花生,以表谢意。</p><p> 不远处有一所学校,门口挂一校牌“拔英乡高岭小学”。我们走过去,学生放假了,只有一位老师值班。屋檐太窄,值班老师打开了一间教室供我们休息。细雨蒙蒙,带着微风飘入教室,热情的值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所小学概况。原来,这所小学是乡村教学点,两位老师,十几位学生,只有一二年级,采取复式教学的模式。这是瑞金最边远的学校,条件简陋,交通不便,老师工作艰辛,却依然坚守岗位,精神可嘉,可敬可佩。<br></p><p><br></p> 雨停了,我们顺着原路返回,雨后的地面有点泥泞,裤脚上沾满了泥巴,行进的速度缓慢了些。过了“九曲岭”,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走到一块溪边坪地,我们停下脚步,休息用餐。正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时,有人大喊一声:对面树上有“拿藤包”!这是一种山间野果,个头如拳头大小,圆柱形,农历八九月份成熟,是各种禽鸟的最爱。我们农村人都喜欢这种野果,里面黄色的纤维甜汁裹挟着黑色的种子,甜若蜂蜜,营养丰富。邹森和几位班干部爬上树,摘取野果“拿藤包”,同学们高兴地不得了,人人有份,慢慢享用。<br> 下午,天气放晴,太阳西斜,我们加快了速度。晚上七点左右,队伍到了袁文海的老家“黄田村”,文海的爸爸妈妈已在村口路边等候多时,他们强烈要求,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晚饭。疲惫的双腿、饥肠辘辘的我们经不起美食的诱惑,一窝蜂地涌进袁文海的家里。原来,文海的父母请来七八个邻居一起帮忙,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一桌桌饭菜。那晚,我们品味了最美的佳肴,看见了最热情的父母,留下了五彩缤纷的回忆。<br>吃完晚饭,即将启程时,本村另一位同学袁旺平的爸爸妈妈赶了过来,提了一大袋的花生和烤红薯,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受宠若惊,“感谢”的话语不停的送给善良友好的家长朋友们!肚子吃饱了,兜里装满了,我们打开手电筒,往学校前进。<br> <b> 一个小时后,大约九点半,我们顺利到达了学校,回到教室,点名,来回两百余里的秋游圆满结束了。我要求大家第二天写写游记,保存美好的回忆;并简单布置了些注意事项后,大家都回宿舍休息去了。当晚,学校异常宁静,宿舍里鼾声四起,我也一觉睡到大天亮……</b><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5></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