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夕阳里,真实的我

轩毅·Lizhong

<h1>  我的又一本书籍问世了,这是我的第六本电子印刷书籍……。</h1><h1> </h1><h1> 撰写一篇文章,拍摄一组照片,能岀一本书籍,这是我退休后渴望的一件事情。</h1><h3></h3> <h1>  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自媒体的岀现和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有了微信、微博,个个成了记者、作家、编辑、摄影家,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替自己发声,讲述身边的故事,晒晒自拍的照片,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再也不需要别人成为自己的代言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1><h3></h3><h1>&nbsp;&nbsp;&nbsp;&nbsp; </h1><h1> “美篇"图文创作软件的岀现,使我喜欢上了文字,偶然写点随笔,又捡起了三十年没有动过的摄影老本行,使我的退休生活过的非常充实和繁忙。我没有感到退下来给我带来的落差和寂寞,反而感到既自在又忙碌,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社交圈更广了,朋友更多了,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诗意地栖居。</h1><h1>&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网络世界,学会了修图、编辑、发稿。在这个网络大千世界里,躬身向大家学习,丈量着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在已生锈呆笨的大脑里寻找着艺术的灵感。我用一颗坦诚的心,真挚的情,把真诚写进美篇里,把美景发到网群中,干着过去想干没时间干的事情,让平淡的退休生活变得阳光灿烂。</h1><h1>&nbsp;&nbsp;&nbsp;&nbsp;&nbsp;</h1><h1> 除帮妻子带好两个小孙子的任务外,我把空余时间全部投入到了读书学习和摄影创作上。忙里偷闲地参加一些摄影团组织的外地采风活动,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提升自我,努力做一个有温度懂情趣的老人。</h1> <h3>(作者带三个孙子漫步)</h3> <h1>  我拥有十几个文学摄影朋友群,文人墨客、摄影大师高朋满座,个个都是我艺术生涯征程上的老师。圈里有我的朋友、同事、同学、摄友、亲戚和领导,大家互相交流学习、鼓励鞭策,相互赏识、问候祝福。</h1><h3></h3><h1>&nbsp;&nbsp;&nbsp; </h1><h1> 我喜欢和真情流露多,考虑问题简单、为人诚实、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打交道,与他们接触人不累,他不累,我也不累。</h1><h1>&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朋友圈都是我真诚的朋友,不存在一丝的戒备和伤害,即然能进入自己的朋友圈,他就是和你投缘的人,能读懂对方的人,会欣赏你的人,你值得尊敬的人,起码是你不反感的人。我离开职场后,他们成了我生活中朝夕相处的伙伴,每天都能看到大家的问候、点赞及留在圈内的足迹。</h1><h1>&nbsp;&nbsp;&nbsp;&nbsp;</h1><h1> 当我翻阅手机,仿佛享受着一种艺术盛宴。读几篇美妙的文章,看几幅悠雅的照片,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精神愉悦,让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nbsp;</h1> <h1>  有些同事见到我恭维地说:“您是一位最潇洒、豁达、乐观的退休人,让人好羡慕”。是啊,昔日的付出已得到回报,今日的快乐得自己寻找。搞创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得到了朋友们的赞美和网友们的认可,心中是多么的欣慰和有成就感。同时,也感到自身学识的不足和“玩耍"中的辛苦。当别人清晨四、五点睡觉的时候,我们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爬山越岭寻找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当别人饭后听风赏云,观花养神时,我们在开车赶路;当别人在陋室雅居品味淡茶看电视时,我们爬在电脑上修片写稿一直到深夜;常听老伴唠叨“你这是自找苦吃",既然是苦差,我也心甘情愿,有苦才有甜,苦中求乐这才是生活。</h1><h3></h3><h1>&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放下身段,摘掉面具,寻找自我,诚心待人,这是我退休后的处事原则,也是我活的轻松、洒脱的主要原因。我的一位老领导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算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位行政官员。当他看到朋友圈我发的图片和拙文后,给我说“语言朴实,墨笔大胆,比上班时洒脱豁达多了"。我开玩笑地说:“若要轻松洒脱,就得放下身架,不要退休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守护着曾经的身份,不要自我设限,刻意封闭,不要太在乎过去位置上的尊严和人们对自已的评价,‘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样就才会活的轻松快乐了”。我们笑而聊之,谈人生、谈文化、谈养生,老领导退休没两年,还没洒脱的为自己活一天,天妒英才,他彻底享福去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俩上海的一次相见却成了阴阳相隔最后的永别,他让我更加看清了人生一世,秋风落叶,繁华落尽,过往云烟。人都是岁月的过客,何不珍惜有限的时光,开开心心活好每一天。</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人活在世上,就是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要快乐就得学会放得下,心灵之笔,放下自我,随遇而安。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利用属于自己掌握的最后一段黄金时间,坚守社会责任,严守纪律红线,去做些自己愿意做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叹息后悔。</h1><h1>&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看淡余生,红尘过往,夕阳中最夕阳的岁月是最红最彩的时光,也是最短的瞬间,我们已是夕阳西照,虽然霞光迷人,毕竞稍纵即逝,还有什么顾虑和不敢说的话呢?为什么还要为“名利"二字而累?上班时“迎合"各类人物,卑躬屈膝听人指教,废寝忘食的忘我劳动,不管是谁,大家都也不容易。退下了,卸下了沉重的使命,我们已经走过人生最辛劳的阶段。退休了,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活出自我,坦然地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让晚年生活的开心快乐。</h1> <h1>  我也赞同“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的说法,活得精致优雅,老得从容淡定,沉静是一种气质之美,没有一定修养的人,就达不到那种恬淡静美的境界。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是那样高雅有素的人,不过放下身段,抛弃自卑,豁达乐观,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有何不好呢?这也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是人生达到巅峰境界的一种表现,它更需要勇气和胆略。</h1><h3></h3><h1>&nbsp;&nbsp;&nbsp;&nbsp; </h1><h1>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耳顺已过的我,身残多病,已到了朔风起,万物藏,夕阳落幕,黄昏渐近的时候,仍然低头读书,钻研摄影,走东闯西,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中,显得有点炫耀。一个步履蹒跚即将沉落夕阳的人,炫耀还有什么意义呢?朝花夕拾,自己岀书不是炫耀,更不是流芳百世,而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让自己今世少一份遗憾。</h1><h1>&nbsp;&nbsp;&nbsp;&nbsp; </h1><h1> 历来我是一个心中阳光,积极向上,不屈命运的人,不知怎么今日有这般悲凉情愫,也许真的是老了,也许是这晚秋的季节里,秋风落叶,带着几度忧愁和凄凉,或许是身边的同事好友一个个渐渐离去陷入思念,这诸多因素影响着我的情绪,使我有了几分沧桑、清冷、悲凉之感。</h1><h1>&nbsp;&nbsp;&nbsp;&nbsp;</h1><h1> 我不是文人,不是学者,更不是作家,是一个身躯带有残缺需要康复,知识匮乏需要充电的人。我只想把自己大脑里的碎片记忆,趁还有思维能力的时候,用图片文字把它象拼图一样记录下来,为自己儿女们留一点纪念,我再能给孩子们能留下什么呢?</h1> <h1>  2015年自己退休后,不由自主地开始怀旧,首先以影像档案形式,叙写编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这六十年》、《在残联二十七年的岁月里》,克制不住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编写了《我的家乡一一定西》、《故乡的云》、《深秋,我的家乡也很美丽》、《忘不了的乡愁》、《黄土高原春意浓》、《费老在我的记忆里》、《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愧疚》、《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您不孤独》、《我的母校情结》等70篇摄影随笔。《我的家乡一一定西》被“定西党政网"刊发和几家公众号转载,有十万多人阅览。我的美篇作品有十六篇被评为“精华"作品。</h1><h3></h3><h1>&nbsp;&nbsp;&nbsp;&nbsp;&nbsp;</h1><h1> 2018年建军91周年时刻,自己撰写了一部拥军纪实篇:老山记事《一次难忘的慰问》,此文在美篇栏目“八一特刋"上发表并评为“精华"作品。我作为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慰问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事件过去32年后,再次用笔触去感知历史,以纪实的手法,图文互动解说历史的方式,追述过去的事件,用镜头定格瞬间的感动和追溯难忘的场面,以生动的事实诠释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内涵,把“沉睡的图片”变成双拥工作的有效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史料,在定西历史上也没有这么多参战人员的历史记载,我尝试将他记录下来,成为一份影像档案,这也是我对历史的一个交代,本文并载入《安定文史资料》书中。</h1><h1>&nbsp;&nbsp;&nbsp;&nbsp; </h1><h1> 人生如书,文章如叶,每一片叶的脉络都是岁月沧桑记载。几行拙文,几张图片,描述着我生命之舟的几度沉浮,几许漂泊……。当你身体行动不便,偏安一隅,有一间房,泡一杯茶,笔墨书画伴余生的时刻,翻开这岁月的片页,有些事还是让人叩动心弦,醉了流年。这点点滴滴的记忆,将它串在一起,那就是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 忠</h3><h3>&nbsp;&nbsp;&nbsp;&nbsp; 写于2019年11月11日海南</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