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2019年9月13--24日,我们亲友九人参加了春秋旅行社的匈牙利、捷克、奥地利三国12天尊爵游,第一站是匈牙利的布达佩斯。</b></h1><h1><b> 2002年底,匈牙利才正式成为旅游目的国,第二年底,我国第一个旅游团到访该国。</b></h1> <h1><b> 从维也纳转机去布达佩斯,乘坐的是小飞机。上世纪80年代出差时乘坐过几次小飞机,老晕机,这次看见小飞机有些发憷,结果,非常平稳,一点不晕!</b></h1> <h1><b> 匈牙利是唯一身处欧洲却源自东方的民族,虽说目前关于匈牙利人究竟是匈奴的后裔还是纯马扎尔人,是有争议的,但从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中可以找到些许依据:“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b></h1> <h1><b> </b></h1> <h1> <b>这是我们在布达佩斯入住了两个晚上的酒店</b></h1> <h1><b> 酒店外表很朴素,客房内墙很艳丽!</b></h1> <h1><b> 次日上午,驱车前往五号码头,乘游船,游览多瑙河。两岸景色美不胜收!</b></h1> <h1><b> 在熟悉而悠扬的《蓝色多瑙河》乐曲声中,我们途径了一座又一座造型各异的桥。多瑙河布达佩斯河段,一共有9座桥,最早建成的是链子桥,也叫塞切尼桥。(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以茜茜公主名字命名的伊丽莎白桥。作为奥匈帝国的皇后,茜茜公主对匈牙利怀有深深的同情和热忱,她长期居住在此,还参与了布达佩斯的城市规划以及一些著名建筑的设计,深受匈牙利人民的爱戴。</b></h1> <h1><b> 自由桥,也叫绿桥,以茜茜公主丈夫弗兰茨皇帝名字命名的桥,上述两桥合称为“夫妻桥”。</b></h1> <h1> <b>每座桥造型不同,在整个河段上,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b></h1> <h1><b> 岸上的建筑,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都很美!</b></h1> <h1><b> 逆光的国会大厦剪影</b></h1> <h1><b> 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布达和佩斯。我国著名艺术家陈强1951年随中国青年艺术团来此访问时,传来大儿子出生的喜讯,乐不可支的陈强便给大儿子取名陈布达;随后,次子取名陈佩斯;女儿以多瑙河上玛格丽特岛的谐音取名为陈丽达。陈家与布达佩斯很有缘啊!</b></h1> <h1><b> 盖莱尔特山的最高处,有一座自由女神像,塑像高50米,面向东方,仰望苍天,双手高擎一张棕榈叶,象征着向往和平与自由。</b></h1> <h1><b> 自由女神像(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山顶布达王宫御花园入口处的石柱上,有只双爪抓住一把长剑的展翅大鸟雕像,这是神鸟图茹尔。据说,当初七个部落西迁时,就是在神鸟的引领下,马背上的民族才来到喀尔巴阡盆地定居生息,繁衍发展的。</b></h1> <h1><b> 图茹尔雄姿(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上岸去参观国会大厦,这是欧洲最壮丽恢弘的建筑之一,于1885年动工,1902年完工,占地17745平方米。里面最珍贵的国宝是:匈牙利开国国王圣伊斯特万的王冠。</b></h1> <h1><b> 由于没有入内参观,无缘亲眼看到王冠,只好从网上下载了图片:上半部是“拉丁王冠”,下半部是“希腊王冠”,稀世珍宝满缀其上。据说,王冠曾落入小偷之手,小偷不慎折弯了王冠上的十字架,故顶端的十字架是倾斜的,历史上,因战乱,王冠多次易主,二战后流失到美国,1978年,美国归还了王冠,国宝终于回家了!(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国会大厦广场,又名科苏特广场,广场上有领导人民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英雄科苏特.拉约什塑像。</b></h1> <h1><b> 广场周围的建筑非常漂亮,这是国家歌剧院。说起建筑设计,不能不提及上海人耳熟能详的邬达克,他也是匈牙利人哦!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1918年到沪从事建筑设计,留下了许多经典建筑,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舞厅、沐恩堂等,匈牙利人称其为:上海的建筑师!</b></h1> <h1><b> 卫兵机械地在广场上巡逻,面无表情。</b></h1> <h1><b> 国会大厦对面的农业部大厦底层,墙上留有1956年11月“纳吉事件”的弹孔,现在用黑色的装饰物保护起来了,视之,触目惊心。</b></h1> <h1><b> 距此大厦不远处,有座纳吉雕像,他手扶栏杆,站在桥中央。寓意是:桥的一侧象征着旧体制,另一侧象征着人民利益,桥下水域则象征着两者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纳吉头完全扭向代表人民的那一侧。每年10月23日匈牙利国庆节,政府在科苏特广场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后,便向纳吉雕像献花。(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广场周边有不少雕塑,应该都有故事!</b></h1> <h1><b> 接下来,我们去外观了马加什教堂,这是一座婚礼教堂:马加什等数位国王在此举行婚礼;又是一座加冕教堂:多位匈牙利国王在此加冕。马赛克装饰的尖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b></h1> <h1><b> 在马加什教堂与渔人堡之间,圣伊斯特万一世的骑马铜像威武挺立。</b></h1> <h1><b> 渔人堡位于布达一侧的城堡山上,地处多瑙河畔,毗邻马加什教堂,始建于1895年,是为纪念昔日防御多瑙河渔夫而命名的城塞,它与匈牙利国会大厦、国家歌剧院一起被誉为匈牙利令人震撼的三大建筑,也是俯瞰多瑙河,眺望佩斯区景致的瞭望点。</b></h1> <h1><b> 俯瞰市容,尽收眼底。</b></h1> <h1><b> 广场上的艺人投入地拉着曲子,他给人的感觉:挣钱是次要的,享受音乐才是最主要的!</b></h1> <h1><b> 原计划参观马加什教堂,因为当天有宗教活动,不得入内。导游贴心地增加了一个项目:参观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一座古罗马长方形教堂。该教堂以匈牙利第一位国王圣伊斯特万一世的名字命名,纪念他对匈牙利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在,这位国王木乃伊化的右手藏于教堂的圣物盒内,已1000多年了。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匈牙利最重要的教堂,它始建于19世纪中期,历经54年,于1905年建成完工。</b></h1> <h1><b> 支付200福林,可点亮一盏蜡烛。</b></h1> <h1><b> 静谧的教堂外面,就是喧嚣的集市。</b></h1> <h1><b> 然后,我们来到了英雄广场,这是为庆祝匈牙利建国1000周年而建,以此来纪念经战争浩劫的匈牙利人民和民族英雄。英雄广场是布达佩斯最宏伟的建筑群之一,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b></h1> <h1><b> 广场中心矗立着高达35米的千年纪念碑(又名文利连纪念碑),顶端是大天使加百利雕像,加百列手持加冕王冠,驱车前行,威风凛凛。纪念碑的底座上有七座匈牙利祖先马扎尔民族部落首领的雕像。纪念碑的后方环绕着对称廊柱建筑,廊柱间并列放着14尊青铜像,他们中有匈牙利的历代国王,也有为独立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王侯将相。(由于当天广场上正在举办篮球竞技活动,无法拍摄全景,本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广场一边是博物馆</b></h1> <h1><b> 另一边是艺术馆</b></h1> <h1><b> 当天的最后一个景点:纽约咖啡馆</b></h1> <h1><b> 举着路灯的魔鬼雕塑,令人想起了歌德笔下蛊惑浮士德的靡菲斯特。</b></h1> <h1><b> 网红打卡点,每天都门庭若市,排着长队。他们喝的不是咖啡,是一种情结!</b></h1> <h1><b> 里面金碧辉煌,好像咖啡馆不需要如此奢华吧!(不喝咖啡,不得入内,无奈,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路遇新人结婚,好像比较简单哦!</b></h1> <h1><b> 非常有意思的一座石雕:一面是笑脸,另一面是哭脸。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哭哭笑笑、有喜有忧中度过一生!</b></h1> <h1><b> 这是一个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民族,不仅有诗人裴多菲、钢琴家李斯特、民歌之王科达伊,连大名鼎鼎的美国报业大王普利策、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是匈牙利人。</b></h1> <h1><b> 还有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超声速时代之父冯.卡门(钱学森的导师)、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亦为匈牙利人,而人人都用过的圆珠笔居然也出自匈牙利。</b></h1> <h1><b>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在匈牙利馆第一次见识了“冈布茨”:一种三维凸均匀体。由匈牙利布达佩斯科技界人士创造的新物理形态,世界上首个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非稳定平衡点、且两个点在同一平面上的均质物体。</b></h1> <h1><b> 这个就是当时展出的最大一个冈布茨:重达2吨。</b></h1> <h1><b> 前些年,我们都爱玩的魔方,又被称为鲁比克方块,是匈牙利人鲁比克发明的。一个1000万人口的国家,已经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了。(图片来自网络)</b></h1> <h1><b> 这是一个英雄的国家、富有创造力的民族,值得我们钦佩!</b></h1><div><b> (此次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游,感谢董德兴、孙荣观、潘国瑛、陈寅涛等亲友提供的照片。)</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