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人生的最后一张存折,好好保存!

梦想成真

<h3>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美好,早上好!如果说老三届经历了红卫兵的狂热,到遥远的边疆去,到农村去的激情。那么退休加减乘除,后面的小九届经历更多的则是学校停课,疏散下放,上山下乡,集体所有制,下岗,经商,拿鱼练摊。所以我们知青的遇见不仅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更在灵魂里。        </h3> <h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人的每个年龄段也有每个年龄段最珍贵的东西。对我们这些与共和国灾难同龄的人而言,聚会也就成了晚年生活中最珍贵的休闲娱乐之一。        </h3> <h3>想想当年,朝披寒露晚凝霜,田里稻花冉冉香。历尽秋冬芳华付,油菜黄花向夕阳的日子,加年少不经事时结下的纯真友谊退休加减乘除,又叫人怎么不回忆呢。<h3>岁月沧桑芳华去,往事依稀又复年。尽管我们早已褪去当年“知青”的色彩,但我们相同的经历,共同的回忆;那年,那月,那日,都是那么的镂骨铭心。</h3>        </h3> <h3>其实喜欢聚会的人需要的是一份欢乐,在意一份曾经。至少我们的聚会是这样,聚会跟谁成功谁平庸无关,但它需要一点钱的味道;用于集资享乐。         想想当年,朝披寒露晚凝霜,田里稻花冉冉香。历尽秋冬芳华付,油菜黄花向夕阳的日子,加年少不经事时结下的纯真友谊退休加减乘除,又叫人怎么不回忆呢。</h3><h3><br style="max-width</h3><h3><strong>妻子,</strong></h3> <h3>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h3> <h3><strong>丈夫,</strong></h3> <h3>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存折。</h3> <h3> <h3>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h3> <h3> <h3>所谓<strong>“最后一张存折”</strong>,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 </h3> <h3> <h3>纵观世间夫妻,无一不是因性而结合,</h3> <h3>因爱而发展,因情而长久。</h3> <h3>这个情,就是亲情与恩情。</h3> <h3> <h3>一对体貌反差很大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白头偕老;一对学识上天差地远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相伴终生;一对年轻时打打闹闹的夫妻,进入老年后却突然相敬如宾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多大发展,而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储存下了多少“恩情”。 </h3> <h3> <h3>这种恩情,通常都不是来自夫妻幸运阶段的锦上添花,而是来自失意阶段的雪中送炭: </h3> <h3> <h3>或一方落难时的舍命相救,</h3> <h3>或一方患病期间的精心服侍,</h3> <h3>或惨淡日子中的无怨无悔,</h3> <h3>或众叛亲离时的不离不弃等等。</h3> <h3> <h3>这种感情,是任何物质利益和名利引诱都不能替代的。世间恩爱夫妻之所以把“恩”放在前面,把“爱”放在后面,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恩情”,早已远远超过了“爱情”的分量。 </h3> <h3> <h3>男女间夫妻一场:</h3> <h3>年轻时是伙伴,</h3> <h3>中年时是事业助手,</h3> <h3>进入老年演变为双方的父母。</h3> <h3> <h3>由于相处时间久了,各自身上潜在的父性和母性都会在无意中流露出来,渐渐演变成了对方“父母”的角色,像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起了自己的生活伴侣。</h3> <h3>不管对方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足,也不管他们在年轻时犯下过多少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者曾经给自己造成过多么大的伤害,都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下来、宽容下来。</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