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巴尔干全景大环游(八)

老猴

最后的邂逅 <h3>  时光飞逝而过,转瞬间我们在观光游览的路上就走了二十三天了,已经到了行程的尾声。一路美好的记录也到了收尾阶段。</h3> 布拉迪斯拉发印象 <h3>&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五天前离开维也纳跨过多瑙河,就来到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布拉迪斯拉发。它是西斯洛伐克州的首府,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位于小喀尔巴阡山麓,多瑙河畔,公元 8 世纪斯拉夫人在此定居。10世纪成为匈牙利王国领土。1526~1784年为匈牙利王国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斯洛伐克的首府。1989年与捷克和平分手后为该国首都。</h3> <h3>  城堡大门。</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在多瑙河畔古城西边的一座小山上坐落着这座白墙红顶,四角有四座尖顶塔楼、四方形的巴洛克风格城堡,即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不论是从多瑙河乘船或是陆路乘车,它远远的就映入眼帘。在土耳其人占领布达佩斯期间,这里便是匈牙利王室的避难所。</h3> <h3>&nbsp; &nbsp; &nbsp;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城堡是布拉迪斯拉发的地标性建筑,曾经在1811年的火灾中被焚毁,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了重建,近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复。</h3> <h3>&nbsp; &nbsp; 城堡后院是仿英式风格的大花园,四周为巴洛克风格附属建筑。</h3> &nbsp; &nbsp; &nbsp; &nbsp;城堡内现设有历史博物馆,展出相当多的历史文物和复制品。 <h3>&nbsp; &nbsp; &nbsp; 罗威莫斯特新大桥和 UFO观景台,横跨多瑙河的新大桥建成于1971年,是一座现代化斜拉桥,东侧桥头拉索塔上建有像一个巨大飞碟的观景平台,在此可以欣赏到城中完整景色,顶层有纪念品商店和昂贵的餐厅。这已经成为布拉迪斯拉发的新标志。</h3> <h3>  站在城堡山上可以欣赏多瑙河两岸风光和俯瞰城市景观。</h3> <h3>  布拉迪斯拉发博物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圣马丁大教堂,在1452年开始作为大教堂接受人们前来礼拜祈祷,但它却用了将近两个世纪才完成这座多种建筑风格䣓合的教堂的全部建筑, 在16世纪,当布拉迪斯拉发成为匈牙利首都时,这座教堂被用来作为加冕的地方,从1563年到1830年,一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和8位王后在此举行加冕典礼。</h3> <h3>  建于中世纪的圣路易教堂,是巴洛克风格与波希米亚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典范。</h3> <h3>&nbsp; &nbsp; &nbsp; 守望者库米尔:这件铜塑是世界上最网红的雕塑之一,无数游客来到此城都要走街串巷去找寻他与其合影。这个身着工裝的下水道维修工,刚维修完爬出下水道井口,趴在井沿休息,露出一抹笑容。关于这一抹神秘的笑容,有完工后的喜悦、等待工友接助、偷窥裙底等不同的解读,只有设计者心里才明白。</h3> &nbsp; &nbsp; &nbsp; 布拉迪斯拉发老城,是旧城历史文化的实体写照。很好地保存了中世纪城市中心的原貌,街边两旁有著名的教堂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很多特色小店和餐馆。 &nbsp; &nbsp; &nbsp; &nbsp;漫步在旧城的大街小巷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h3>&nbsp; &nbsp; &nbsp; &nbsp;旧市政厅广场,由14世纪陆续建成的老建筑群组成,其中这座斯洛伐克古老国家歌剧院,早期为古典剧场,建于1776,1884-1886被维也纳建筑师改造成如今的新文艺复兴风格,整栋建筑充满西方古典主义韵味儿。</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罗兰喷泉又称为马克西米利安喷泉,是布拉迪斯拉发最有名的喷泉,也是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坐落于老城区市政厅广场。罗兰喷泉建于1527年,为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时期修建。形象为身披铠甲的骑士。</h3> &nbsp; &nbsp; &nbsp; &nbsp;布拉迪斯拉发新城区与旧城区比邻而建,现代化的建筑、广场和公园,映射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h3>  圣伊丽莎白教堂,是位于布拉迪斯拉发城东的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907—1908年,由于外部和内部均釆用蓝色为主色调而又得名蓝色教堂。</h3> <h3>&nbsp; &nbsp; &nbsp; &nbsp;蓝色教堂独树一帜内外装饰的一抹蓝色,吸引全球无数观光客前来观瞻。</h3> 邂逅浴火重生的波兰 <h3>  结束捷克的游览跨境到了我们整个行程的最后一个国家,波兰。波兰可谓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虽然在10世纪曾经由西斯拉夫人独立建国,16世纪与立陶宛合并一度成为欧洲强国。此后,不是被外族入侵统治就是被欧洲列强瓜分,主权丧失、国土沦丧、山河破碎。尤其是二战期间,先是被德、苏瓜分,后被德军闪电战攻陷占领,饱受战争苦难。</h3> <h3>&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波兰到达该国第四大城市和第二经济、文化中心弗罗茨瓦夫。它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奥得河畔,是下西里西亚省的省会。弗罗茨瓦夫在其城市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一直是一个以多民族、多元文化为特点的城市,德意志、波兰、捷克、犹太等民族均扮演过重要角色。在二战后的领土调整和民族大迁徙中,该市是德国在战后失去的最大城市,原有的德国居民被迫西迁,同时迁来波兰东部割让给苏联领土上的大批波兰人。市区在过去的德国时代曾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过为数众多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直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风格的精美建筑。虽然二战摧毁了70%的古建筑,但在重建时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使该城颇具观赏价值。</h3><h3>&nbsp; &nbsp; &nbsp; 座堂岛上的公爵礼拜堂,为哥特式建筑。</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奥得河从捷克的奥得山流下,一路向东流入波兰,流经弗罗茨瓦夫,把这座城温柔地分割成大大小小数座岛。座堂岛又名大教堂岛,是弗罗茨瓦夫城市起源地和最早的核心街区。我们的脚步也从这座岛开始丈量。</h3><h3>&nbsp; &nbsp; &nbsp; &nbsp;座堂岛上拥有高大双塔的圣母主教座堂,是经典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二战中保存完好的少数建筑之一。</h3> &nbsp; &nbsp; &nbsp; &nbsp;圣母主教座堂大门口的圣母塑像。 &nbsp; &nbsp; &nbsp;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让人过目难忘。 &nbsp; &nbsp; &nbsp; &nbsp;虔诚的祈祷者。 <h3>&nbsp; &nbsp; &nbsp; &nbsp;蓝色的图姆斯基桥的金属护栏和拱型桥门与对岸红色屋顶、教堂的尖塔相映成趣,静谧美好尤如一幅油画。</h3> &nbsp; &nbsp; &nbsp; 这座桥又被称为“情人桥”,桥上挂满了饱含爱意的连心锁。 <h3>&nbsp; &nbsp; &nbsp; &nbsp;沿着奥得河岸漫步,眺望一个个小岛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不同风格的精美建筑,碧蓝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少数游客泛舟其间,清秀靓丽,恍若梦幻。</h3> <h3>  穿梭于各个小岛之间的有轨电车。</h3> <h3>  弗罗茨瓦夫还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被称为欧洲的文化之都,具有很高教育、科技、文化水准。不到70万人口的小城市,拥有11所公立大学和数所私立大学,在校学生17万;产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走在路上经常与青春洋溢的年轻学生不期而遇,感受到这座千年名城的蓬勃朝气。</h3> <h3>  &nbsp;弗罗茨瓦夫市政厅始建于1327年,断断续续直到1504年才得以完工,幸好未被战火破坏。市政厅的正立面非常漂亮,融合了不同时代各异艺术风格。它的中央和右侧满是哥特式的尖拱形窗户,而左侧和山墙上又是文艺复兴式的圆拱形和方形窗户。中央的三角形屋顶山墙最为吸睛,其上布满了精致的花纹装饰,周围一圈则覆以典型哥特式的小尖塔装饰。</h3> &nbsp; &nbsp; &nbsp; &nbsp;市政厅前的中央广场是城市中心,平时是市民和观光客聚集、休闲的主要场所,集会和大型文艺活动也常在此举行。 &nbsp; &nbsp; &nbsp; &nbsp;集市广场被称为普鲁士、波西米亚建筑“展览馆”,多彩的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比比皆是。&nbsp; <h3>&nbsp; &nbsp; &nbsp; 寻找小矮人是到弗罗茨瓦夫游览的特色,该城又被称为小矮人之城。在城中的大街小巷、墙角窗沿有300多个栩栩如生的铜塑小矮人。欧洲一直有小矮人的美好童话传说,他们是正直勇敢、团结友爱的象征。上世纪80年代初弗罗茨瓦夫的大学生装扮成小矮人,集会游行抗议当时军政府军管和戒严。进入新世纪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该城陆续出现了这些小矮人。</h3> &nbsp; &nbsp; &nbsp; 小矮人取材于社会生活百态,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据说每个小矮人背后均有一个故事。我们分头找到了40余个,给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nbsp; &nbsp; &nbsp; 波兰地势平坦,国土大部分处于低矮的波德平原,东北部的湖区林木茂密,全国森林覆盖率近30%。到过波兰的人,常常会被这诗情画意般的绿色世界所陶醉。<br><br> &nbsp; &nbsp; &nbsp; &nbsp;波德平原的田园风光,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 &nbsp; &nbsp; &nbsp; 极目远望,影影绰绰可见小山之巅的古城堡。 <h3>&nbsp; &nbsp; &nbsp; &nbsp;乘车300多公里来到波兰首都华沙。该城1596年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后被外族统治,一战后复都。在二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成为波兰浴火重生的典范。</h3><h3>&nbsp; &nbsp; &nbsp; &nbsp;复旧如初的华沙王宫,也被称为华沙城堡,建于13世纪末。建筑呈五角形,美轮美奂,富丽堂皇。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破不受理重建项目的惯例,将以城堡为中心的华沙古城文化区收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br></h3> <h3>  华沙古城区能够重建如初,首先归功于,二战前夕,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古城虽然毁于战火,但珍贵的形象资料保存了下来。 战后波兰政府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组织回归祖国的数十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重建华沙的建设中,整个波兰掀起高涨的爱国热潮,家园得以重建,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h3> <h3>  华沙城堡广场又名王宫广场,是位于华沙老城区南端的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的中心矗立着重建的奇格蒙特三世的纪念柱,这位建都于华沙的国王站在高高的柱顶,仿佛看着这里1000多年来发生的岁月沧桑。</h3> <h3>  王宫内部也按战前模样进行装修装饰,抢救保留下来和照旧制作的艺术品、家具等均原位摆设。尽显王宫的富丽堂皇。</h3> <h3>  王宫内还设有画廊,展出波兰各个时期著名画家的作品。</h3> <h3>  复古如初城堡依然是恢弘大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h3> <h3>  古奇格蒙特三世纪念柱,二战时期被炸毁,现移至华沙老城区入口处,柱体上的累累弹痕历历在目,用于纪念人类史上最惨烈的那场战争。</h3> &nbsp; &nbsp; &nbsp; 华沙老城的中心广场,虽然是战后重建,也保持中世纪建筑风格。18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和集市。如今广场周围是餐馆、礼品店,咖啡馆。 <h3>  华沙也是一个音乐之城,随处可见街头献艺者的身影。悠扬的音乐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h3> <h3>  著名科学家、两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居里夫人博物馆。</h3> <h3>  瓦津基公园是华沙最大的公园,也是波兰最美的公园之一,为英式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夏宫,园内树木参天,绿草如茵,宫殿、别墅、楼阁、花园、果园、池塘错落其间;最负盛名的是建于人工湖上的瓦津基宫。</h3> <h3>  公园内的国王别墅,现为国宾馆之一。</h3> <h3>  雄伟壮观的瓦津基宫,既往的皇室成员的住所,现为国宾馆之一。</h3> <h3>  公园里煞是可爱的小松鼠。</h3> <h3>  在公园的人工湖畔有巨大的著名的爱国钢琴诗人肖邦的塑像,所以公园又被称为肖邦公园。</h3> <h3>  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多次肖邦音乐会,纪念这位钢琴家。</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华沙科学文化宫是波兰全国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华沙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55年,高230米,是斯大林送给波兰的礼物,由前苏联援建。因历史原因这座具有苏联特色的大楼,波兰人民是喜厌参半。<br></h3><h3><br></h3><h3></h3> <h3>  华沙新城区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大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际大都市的范儿,但也同样患交通拥堵的通病。</h3> &nbsp; &nbsp; &nbsp; 这座城郊立交桥建成巴洛克风格,凸显城市的文化底韵。 <h3>  圣十字教堂,华沙最著名的天主教堂,建于1679-1696年,二战时曾在此举行反纳粹起义,教堂在战火中被毁,战后重建。因教堂中埋葬有波兰钢琴家肖邦的心脏和获诺贝尔奖的小说家莱蒙特的心脏而驰名海内外。</h3>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门前背负十字架的耶稣塑像。 &nbsp; &nbsp; &nbsp; 钢琴家肖邦是著名爱国人士,由于不满俄国的侵略统治,移居法国巴黎。他逝世前的遗愿是把心脏带回国,逝世后他姐姐请医生取出心脏,装入容器用葡萄酒浸泡 ,藏于裙子内悄悄带回波兰,葬于圣十字教堂这根立柱的暗格内。&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教堂的内景。 <h3>&nbsp; &nbsp; &nbsp;华沙大学大门, 1816年建立的华沙大学以藏书丰富著称,学校学科专业齐全,校园内还设有植物园和气象台,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h3> <h3>&nbsp; 华沙大学天文科学研究院。</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尼古拉·哥白尼纪念碑是华沙著名的地标之一,是为了纪念提出日心说的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而建。他为真理付出了生命代价。</h3> &nbsp; &nbsp; &nbsp;华沙大学校门外,演奏当地民族乐器的学生。 &nbsp; &nbsp; &nbsp; 华沙大学生物学院。 &nbsp; &nbsp; &nbsp; &nbsp;神学院。 &nbsp; &nbsp; &nbsp; &nbsp;华沙肖邦国际机场夜景。当晚我们就住在机场宾馆。明天就要从这里乘机回国。<br> &nbsp; &nbsp; &nbsp; 26天的中东欧巴尔干之行结束了,始于中欧,游览了巴尔干地区,又返回中欧,共游历了14个国家,饱览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历史、地理、社会等知识。可谓不虚此行。再见东欧,再见巴尔干,再见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