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摄影380」漫步201大院(四)

老巢

童年部队生活美好而难忘,它根植我心,伴我成长,军人那顽强不屈的品质打造了我的性格,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不是军人,也没有穿过军装,但我是军人的女儿,我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脉,我的童年一直有嘹亮的军号声在飘落。那整齐的队列,威严的哨兵和哨兵肩上让我好奇又胆怯的钢枪,爸爸、叔叔们那笔挺的绿军装,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留恋,让我怀想。 全家福 这张照片很珍贵,哥哥从广州第二次到白城,拍了一张全家福 自从我懂事的时候起,眼中的父亲,每天见到的都是他不是上班就是出差下马场,一去就是半个月左右才回家,再不就是开会,深更半夜还在开夜车写材料,那时候会议也多,只见他总是忙忙碌碌,感觉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是一位家教极为严格的家长,如果弟弟在外面淘气了或者和小朋友打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谁错谁对,回到家里总是一顿揍,那时候家长管教孩子简单粗暴。虽然弟弟被父亲打的多,日后还是很孝顺的,我怀疑,这样的严厉粗暴的管教方式是不是也能棒棍底下出孝子?应该说,弟弟是伴随着父亲的棍棒+拳头成长的,也许这样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弟弟遇到困难不妥协的性格是否有一点关系呢? 姐俩 三天两头,弟弟在外面老是惹祸,那时候的学校和家长基本上不太重视教育,学校要不学工,要不就是学农,冬天的时候还要求每位学生上街捡马粪,为农业积肥,大家都争当学农积极分子。家长工作也忙,不怎么管你读书成绩的好坏,老师布置作业又少,孩子们的读书压力小。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自由,爱玩耍,大院的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撒了欢的满大院跑,同年龄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玩,玩的游戏多种多样,他们顽皮捣蛋、攀高爬底、就差没有上房揭瓦了,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了,由于弟弟年龄小,身高比同龄孩子矮,而且没有哥哥撑腰,打起架来总是处于劣势,每一次都会抹着鼻涕哭着回家。 记得有一次特别好笑,每到吃晚饭的时候,又到了母亲开始向父亲“控诉”弟弟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时候了,平时吃饭的小饭桌上的四边,一人坐一边,弟弟总是挨着父亲坐着,而且都是坐在父亲的右手边,每当父亲听着母亲唠叨弟弟今天又如何如何了的时候,父亲越听越生气,然后就会情不自禁的举起右手上的筷子,只听见“啪”的一声准确无误的狠狠的落在了弟弟的头上,后来弟弟学精明了,再也不敢坐在父亲的右侧,而是选择坐在靠在门口边父亲的对面坐着,如果父亲要是站起来走过来打他,弟弟还可以往门外跑,这样挨打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做为女孩子,在这点上还是比较聪明的,遇到父亲暴跳如雷打弟弟的时候,我大气不敢喘,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躲起来,希望不要殃及到自己身上。其实我也挨过父亲的揍,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在我大概四岁的时候,家住西北平房,晚上父亲帮我脱棉裤,突然从裤兜里掉下一个很漂亮的小铅笔刀,父亲问我是谁家的?我正迷迷糊糊的半睡半醒之间,随着父亲的一声怒吼,我突然清醒过来的时候,知道大祸临头了,但是我又不肯说出来,这一次狠狠的挨了父亲的一顿揍,父亲的拳头让我永远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 兄弟俩 相比之下,母亲的教育方式感觉稍微能让我们接受,由于母亲生长江南,江南的女子性格温柔,贤惠,但是母亲会告状,三天两头的就向父亲告状,这点上总是让我困惑,总希望自己表现好一些,少一点被母亲告状,少一点挨父亲的拳头。 但是男孩子就不同了,弟弟总是没有办法约束自己,三天两头总是在外头“惹祸”,这样也没有少挨父亲的拳头。 羡慕现在的独生子女,可以在爸妈还有两家四位祖父祖母的精心呵护下“娇生惯养”的成长,那个年代的孩子实在像是一棵野草,自由自在的生长! 有关《201大院》的故事,请点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