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父辈的足迹(上)2019.10.23—11.3

麓湖人家

<h3>三年前,我们家庭自驾曾经从红军长征开始的江西于都出发,到湘江战役的广西全州。今天我们再次启程追随父辈的长征足迹,从贵州的黎平开始。我们在贵州和四川选择的路线主要还是红一军团的路线。</h3><h3><br></h3> <h3>10月23日,住贵州黎平县。</h3> <h3>10月24参观黎平会议旧址</h3><h3>打听到当年的黎平会议旧址后,我们沿路走过几条小巷,这里是县城老区,新老房子相邻相接,巷子里还有一口明代水井,井台很干净,井水很清澈,说是井水冬暖夏凉,居民都很爱护这口老井。</h3><h3>这座还留有少量遗迹的普通小镇,却是长征史上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地方。</h3> <h3>黎平会议旧址。明清代建筑,原来是当地一富商宅院,门面是商铺,院子里还有多个小院,房间,走廊,门廊,我在里边居然还走晕了。</h3> <h3>翘街上还有古老的府衙,原来的一个古老学府现在是中学。黎平是个有历史的老县城,也是保留有长征史上多处红色印记的县城。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曾在这里实地取景。</h3> <h3>离开黎平县约几十公里,驱车来到瓮安的猴场会议旧址。</h3><h3><br></h3> <h3>10月24日住贵州草塘</h3><h3>238元一晚的“花竹山宾馆”,优雅的园林环境,硬件和软件完比大城市内的五星级酒店!</h3> <h3>今天参观猴场会议会址。猴场在今天的地图上叫草塘。现在从黎平过来有高速路直通了。当年湘江战役后,是东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还是西进贵州甩掉老蒋,建立新的根据地,中央红军高层的激烈争论从通道县,至黎平,从黎平又来到了猴场。</h3><h3>猴场会议被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h3><h3><br></h3> <h3>父亲所在的红二师四团从湘江战役后,一直是红一军团的前锋的主力团。上面一条红箭头所示就是红一军团的战斗行军路线。</h3> <h3>一边参观一边重温当年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战略转移路线。</h3> <h3>草塘纪念馆里正好看到一队干警在这里举行入党宣誓。</h3> <h3>尽管是背影,也充满十足的阳刚气。</h3> <h3>瓮安草塘是座千年古邑,当年红军在这一带与老蒋周旋,曾四次经过瓮安。今天的草塘,厚重的文化和幽静的环境,以及方便的交通,正成为一个旅游度假的美丽小镇</h3><h3>这是木制结构的古老建筑——文澜亭。</h3> <h3>浓厚民族风的古戏台</h3> <h3>参观完猴场会议旧址,下一站要去找红四团突破乌江的江界河渡口。我们离开高速,走省道,乡道。绵绵细雨下个不停,雨中的乡村,农田,农舍,山野在我们眼前一一闪过。我们在议论哪条路能更接近红军战士们当年直奔乌江的山道?</h3> <h3>汽车在爬坡,当爬上了一个弯坡,一条绿色的江河赫然出现在我们车的右下方,底下这条就是乌江吗?绿色的江水,绿色的山麓,险峻的两岸峭壁,现在在我们眼中就是一片山青水绿的美丽风景呀。</h3> <h3>山体上的四个红色大字“乌江天险”,是杨成武的草书笔迹。</h3><h3>记得以前一部黑白电影《突破乌江》,红四团的毛连长等战士趁夜色划船到北岸,强渡开始后,两岸红军与黔军侯之担的江防敌军接火,在敌人炮火中,红军抢搭浮桥,敌人溃逃,队伍快速渡过乌江北岸。</h3><h3>天险被红军突破了!</h3> <h3>这块立碑的地方,就是战斗遗址。</h3> <h3>拉近镜头,江对面隐约可见一条路, 在纪念馆也有一张黑白老照片跟这差不多。</h3><h3>山还是这座山,江水还是这条江水,只是因为今天在江的上游建了一个水库,水位高了,江面宽了 ,水流平缓了。</h3> <h3>乌江天险的江界河渡口,现在已成了游船渡口。</h3> <h3>我们也过乌江了,不必强渡了,一座桥一个隧道,天险变通途。</h3> <h3>红四团过乌江后,直扑猪场(现在叫珠藏),干脆利落干掉了黔军侯之担的江防司令部。我们路过珠藏小镇时,新华下车向大街上的一个环卫工人打听或许还在的遗址,环卫工人指了方向,可惜我们还是没找到,急于赶路,我们就继续走205国道向遵义驶去。</h3><h3><br></h3> <h3>10月25住遵义。</h3><h3>第二天参观遵义会议原址。这座我们早已在图片,影视中熟悉的两层楼建筑,原来是坐落在在遵义市中心,凤凰山风景区内。听说当年是军阀侯之担的私产。红军两次占领遵义,因为遵义会议,这座挺漂亮的小楼成为长征史上红军涅火重生的一座丰碑。</h3> <h3>原会场在二楼,可惜暂时关闭,没能上去参观。</h3> <h3>参观纪念馆</h3> <h3>纪念馆里参观的年轻人特别多,有单位组织的,也有自由行来的,红军长征的壮举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国人。</h3> <h3>新华父亲曾经回忆过,红四团打进遵义后,到了一个大城市了,想着可以好好休息,补充一下,突然接到命令攻占娄山关。部队匆忙吃了一顿饭,经过板桥镇时,一个小战斗后,再直奔娄山关。</h3> <h3>娄山关,群山巍峨,万峰耸立,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川黔交通的重要关口,所以号称黔北锁钥。</h3> <h3>这条省道穿过的关门,两边就是大,小尖山。山上还有战壕,暗堡,山顶是黔军守关工事。</h3> <h3>我和女儿在雨雾中登上小尖山的战斗遗址,山路坎坷陡峭,险峻的地势本是易守难攻之地,却被英雄红四团一举攻占,为红军打开了北上通道。</h3> <h3>索桥对面是大尖山,两山锁关,却锁不住红军的英雄勇猛。</h3> <h3>山上的红军烈士纪念碑。</h3> <h3>红军取得娄山关大捷,击溃了黔军,确保了中央在遵义城的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召开。</h3><h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以一首《忆秦娥.娄山关》豪情抒怀。</h3> <h3>参观在山脚下的娄山关纪念馆</h3> <h3>陈列馆里我们父亲的照片和回忆文章。</h3> <h3>参观中,两位不认识的年轻人听到我们的讨论,主动上前问起,新华当起临时解说人。</h3> <h3>10月26日住桐梓县</h3><h3>离开娄山关关口,车一直拐着好多弯路才下到山脚。晚上赶到桐梓住。桐梓也是一个老县城,说是黔军阀王家烈的老家。第二天我们又离开这座周围被山岭环抱的县城,经过了新站,松坎,这一带红四团有过几次战斗。我们为赶时间没有下高速去看了,过了松坎后继续驶入四川。</h3><h3>红军四渡赤水的丙安,两河口,二郎滩,太平渡,茅台……等这一带区域,我们放在回程路线再去参观。</h3> <h3>10月27日住荣县</h3><h3>回到四川荣县,我母亲的故乡,双石镇蔡家堰。</h3><h3>今天雨停了😬</h3> <h3>吴玉章是我外曾祖父,我们每年都回来看看,祭拜家里的长辈们。</h3> <h3>离开荣县后,我们继续往川西方向,今天要去泸定县。</h3> <h3>从荣县经乐山,途中经雅安后下高速吃过午饭,再继续西行,共五个多小时就到泸定县了。</h3> <h3>放下行李我们走路来参观泸定桥,想了很多年的泸定桥,今天终于看到它了。</h3><h3>红四团22勇士飞夺泸定桥,这个举世闻名的战斗场面,不是仅在电影故事中,也不是仅在传说中,它真实的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那天。杨成武,黄开湘带领的红四团“以铁的意志,血的牺牲”夺取了泸定桥,粉碎了老蒋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的意图。</h3><h3>前几年曾有个老同学问过我,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否真实,水流湍急的大河上仅有十三根光秃秃的铁索链,桥头还有敌军的炮火阻击,红军不可能做得到。我告诉他,我们的父亲就是紧随22勇士后边的部队,将木板抢铺在那光秃秃的铁链桥上,红军就是这样创造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老爷子还说,冲过桥头堡时自己的军帽和头发都烧着了。</h3> <h3>10月28日住泸定县。</h3><h3>我们住的酒店就在大渡河旁,到泸定桥走路才十五分钟。看地图,泸定县属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街上已经看到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装束的当地居民了。</h3> <h3>泸定桥建于康熙年(1705年),长101.67米宽3米,是川藏的交通要道。</h3><h3>后面建筑是观音庙,当年红军机枪阵地。</h3> <h3>这个桥头就是敌军把守的一头。</h3><h3>为了与敌人抢时间,上级要求红四团将士们三天之内从安顺场赶到,命令再次下达时改为在一天之内!红四团与在安顺场早已渡河的红一团夹河而上直扑泸定桥。红四团日夜疾行军240里!一队饿着肚子,穿着草鞋,带着装备,拖着疲倦身体的红军,到达后马上投入残酷的夺桥战斗,真不知道红军当年是怎么做到的?……今天我们无法想象。</h3> <h3>这边是敌军把守的桥头,对面的观音庙就是红军赶到后的机枪阵地。老爷子跟红四团的将士们冲过桥后,又冲进了敌人放火烧着的桥头,敌人溃逃,红军攻占了泸定桥!</h3> <h3>冰冷的大铁链子悬挂在泸定桥上,我在桥上颤颤悠悠走了一个来回。桥下的大渡河水翻着白浪卷着漩涡哗哗哗奔去。我不敢低头看河水,但是又不得不看着自己每一步的踏脚点,害怕脚会踩空,掉进木板间的空隙。我头皮发麻,眼睛发晕,强作镇定小心走过。</h3> <h3>早上八点半泸定桥纪念馆一开门,我们进来参观。</h3> <h3>参观完泸定桥,我们驱车到五十多公里的磨西古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