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蔡群|文 宁萌|点评</h3><h3>人物有高有矮,焦距有长有短,用其所长,去其所短,才能真正发挥某一焦距的长处。</h3><h3> <h3>不知你是否留意,随着拍摄环境的变化,焦距长短也随之而变。以古村采风为例,初入古村落拍摄,人生地不熟,旅行者的衣着和单反相机容易引起广大村民的戒备。因此长焦镜头就成了这时的主打拍摄工具。随着居住和交流时间的延长,村民与摄影者开始有了一些了解,在交谈沟通中戒心开始减小。此时标准变焦镜头变成了主角。此镜头“长短通吃”,大小景别皆可胜任,但拍摄的影像易流于平庸,对于对焦距特性不甚熟悉的初学影友来说,不易获得出彩的片子。随着拍摄时间的延长,拍摄者俨然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分子,当其可以与村民称兄道弟,成为朋友的时候,镜头焦距便可以进一步缩短。因此,随着广角和大景深影像的增多,照片中的信息量也丰富起来。这就是镜头焦距与题材发生的微妙变化。</h3><h3> <strong>眼神 刘金本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利用车厢窗口自然形成的框架有效突显主体少女。清澈的眼神光十分难得,是作品精彩的亮点。压暗的背景有突出主体的作用。画面的左侧和上部有剪裁余地。</h3><h3>说到焦距选择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贪大求全。从早年的鱼眼泛滥,到近年的接片和航拍被更多采用,说到底都是在使用焦距时,摄影人思维模式僵化的表现。其实,摄影真正的意义是把看似普通的人和景物从不为人熟悉的角度用光影手段和画面语言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尝试在有限的焦段中寻找无限的可能,时刻接受创新的挑战。</h3><h3> <strong>徽州人家 李向前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照片背景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点,散射光下的乡村生活气息浓郁。竖构图有利于突出建筑物的高大,局部细节保留完整。由于白墙面积过大,作者加了0.3挡曝光补偿。</h3><h3>世界上没有一种焦距适合拍摄所有的景物与人物,也没有一种镜头能通吃所有的题材。记住,焦距只是处理题材的辅助工具,重要的是拍照时我们的想法和选择。</h3><h3> <strong>落日余晖下的南京奥体中心 奚和平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作者选择超高视角加中焦接片的创作方式,为观者展现了主体建筑的恢宏与完美。余辉尚存和街灯初上的时机把握很好。对称式构图和谐稳定。只是地平线过于居中,有分割画面的感觉。</h3><h3><strong>· 小贴士 ·</strong></h3><h3>如果你还对焦距犹豫不决,可参考以下内容: 鱼眼拍摄效果特殊,适合拍摄一些大场景画面。</h3><h3> 超广角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和风景类照片,因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适合新闻纪实类拍摄。</h3><h3> 24mm和28mm适合拍摄风景。</h3><h3> 35mm,常被称为人文眼,是最好的人文纪实焦距。</h3><h3> 50mm适合拍摄人文和人像。</h3><h3> 85mm适合拍摄人像。</h3><h3> 100mm适合拍摄微距花卉和昆虫。</h3><h3> 135mm适合拍摄人像和纪实。</h3><h3> 200mm和300mm适合拍摄鸟类、花卉和运动。</h3><h3> 300mm以上超长焦,适合拍摄野生动物和运动题材。</h3><h3> <strong>雨祭中山 王瑶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远处雨雾蒙蒙,近处伞影绰绰。慢速快门的处理强化了清明节里才有的时节特征。画面上动静和古今对比强烈,广角镜头的采用有将观者视线引导至远方的作用。</h3><h3> <strong>开笔育人 张岩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逆光的选择令画面立体感增强,瞬间抓拍凝固了人物较好的姿态。广角镜头的使用虽拍到了巨大的场景,但也造成局部人物变形过度。</h3><h3> <strong>梦幻亚丁 常平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一抹阳光和飘浮的白云渲染了童话般的世界,画面的近景和远景比例处理适宜,焦距控制得当,50mm接近人眼视角,实现了景物的真实还原。左侧剪裁余地大。</h3><h3> <strong>放木排 邹丽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减0.3挡曝光补偿的处理使逆光下的剪影效果更佳。画面具有动态形式感,人物姿态的抓取充满情趣。构图处理上富有张力,线条较为流畅。使用广角取景致使画面略显杂乱。</h3><h3> <strong>心愿 郑晓军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使用28mm焦距,让照片信息量丰富。背景虽较为杂乱,但突出了地理特征。选择的光线较为平庸,摆拍痕迹明显。</h3><h3> <strong>激情广场舞 曹东风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夜幕隐去杂乱的背景,灯光渲染城市的华丽。慢门下的人物呈现出流动感,暗喻了城市活跃的心态。广角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拍摄主体不够明确,可否改用中焦试一试?</h3><h3> <strong>争先恐后 王弼正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在大光圈和长焦距的作用下,大面积虚化的背景有效突出了主体。少许芦苇前景起到了延伸视觉的作用。遗憾的是取景范围稍小,致使画面有残缺之感。</h3><h3> <strong>盼春归 杨智宽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作者在散射光线下拍摄了积雪尚存但冰河已开的山中场景。选择暖色调拍摄,有大地回春的用意,点题清晰明确。</h3><h3> <strong>掰手腕 王万中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该作品拍摄的人物神态真实、表情自然,瞬间抓拍把握很好。因为使用24mm焦距和光圈的缘故,背景没有得到完全的虚化,前景人物的景别处理略显突兀。</h3><h3> <strong>鸟瞰古街 郭迅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侧逆光适宜表现大面积建筑的走向与布局,层次清晰质感很强。在航空俯拍的视角下,中焦镜头的控制十分不易。X形对称构图充满稳定之感,极其适合表现古建题材。</h3><h3> <strong>剪影 王燕 摄</strong></h3><h3><strong> 点评:</strong>逆光下的黑白照片渲染了剪影的效果,广角和低机位的采用突出了建筑的庞大。作为点缀的人物在画面中不可或缺。广角虽拍全了完整的建筑,但天空和地面的比例过大,建议后期大胆剪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