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0m²的豪宅,高科技“家具”齐备,两只中国大熊猫在丹麦过的还不错!

愿回忆中不在有你

<h3><strong>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strong></h3> <h3><strong>通讯员 张露 傅瑜</strong></h3> <h3>4月初,当中国国宝大熊猫抵达童话王国丹麦,一时间成为轰动当地的大事情。</h3> <h3>就在5月10日丹麦驻华大使馆举办“熊猫日”(The Panda Day)活动之际,科技日报记者探访了哥本哈根动物园,不仅看到了来自四川的大熊猫“毛二”和“星二”,还领略到了丹麦“熊猫馆”的那份对中国大熊猫的宠爱。</h3> <h3> <h3>它叫毛二,出生于2014年7月26日,大家都喜欢叫它“毛笋妹妹”。</h3> <h3> <h3>它叫星二,2013年8月23日出生。别人都夸它聪明活泼、精力充沛,就是有时候有点淘气。</h3> <p data-brushtype="text">宠爱有加</h3> <p data-brushtype="text">高科技营造最佳成长环境</h3> <h3>揣上最爱吃的竹子、苹果和窝窝头,两只来自四川成都的可爱大熊猫“毛二”和“星二”,4月从北京乘坐北欧航空班机成功搬家到哥本哈根动物园。</h3> <h3> <h3>“‘毛二’和‘星二’在入住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以后,已然适应动物园的环境,目前身体非常健康。”哥本哈根动物园科学主任本特•霍尔斯特表示。</h3> <h3>据丹麦动物饲养员拉斯穆斯•彼泽森介绍,“让大熊猫感到舒适的温度约在20-21℃”,而4月的哥本哈根乍暖还寒,天空中仍不时飘着零星的雪花。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哥本哈根气候温和,1-2月温度在0℃左右,7-8月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那么,哥本哈根动物园如何给予大熊猫适宜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呢?</h3> <h3>为了迎接中国大熊猫的到来,丹麦在哥本哈根动物园斥巨资1.5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51亿元)建造超豪华的熊猫馆,十六家知名丹麦企业为这座熊猫“豪宅”提供赞助,包括诺和诺德、Arla、潘多拉、乐高、爱步、丹麦皇冠等。</h3> <h3>由丹麦知名建筑师事务所BIG与景观建筑事务所Schønherr和动物园三方共同设计完成。熊猫馆主体部分呈圆形,占地2450平方米,馆内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案分为“阴”“阳”两部分,可容“毛二”(雌性) 和“星二”(雄性)在一年大部分时间内各居一处,待繁殖期间则迁至公共区域在一起。</h3> <h3> <h3>丹麦熊猫馆设计效果图</h3> <h3>馆舍根据熊猫栖息地的特点设计成山地造型,方便熊猫攀爬;四周由玻璃幕墙围起,游客可绕馆在任意角度欣赏,也可以沿坡道到二层参观。</h3> <h3>哥本哈根动物园动物学家米克尔⋅斯泰尔维格介绍说,在熊猫馆中心区域,有四块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大石头,其实隐藏着“高科技”。它们是伪装成人造石的暖气设备,便于天气太热或者过冷的时候自动调节熊猫馆中心区域的温度,相当于“中央空调”。</h3> <h3> <h3>记者了解到,确保大熊猫在适宜温度生活环境中撒欢玩耍,采用的核心技术是丹麦知名企业格兰富最先进的水泵解决方案及水技术,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利器”是15台智能变频泵MAGNA3,内含差压和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具有通信、自适应、变流量等功能,可根据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运行模式,带来最佳的舒适度和最小的能量消耗。</h3> <h3> <h3>丹麦“熊猫馆”提供适宜温度的“利器”智能变频泵MAGNA3</h3> <h3>高科技支撑的丹麦“熊猫馆”对来自中国的“毛二”和“星二”可谓宠爱有加。正如丹麦文化大臣梅特•博克所言,“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照顾这两只非凡的动物,并为它们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h3> <p data-brushtype="text">贴心保障</h3> <p data-brushtype="text">口粮既新鲜又多样还管够</h3> <h3>“熊猫超级爱吃竹子,因此动物园和竹农合作种植了5公顷竹子,就为满足两只大熊猫的胃口。”哥本哈根动物园动物食物负责人安妮塔•霍尔姆表示。</h3> <h3> <h3>石头上四个凹槽是用来给毛二和星二盛放竹子的餐盘</h3> <h3>据介绍,为让哥本哈根动物园这两位新居民能够享受到最喜爱的食物,丹麦西兰岛南部的新种植园将确保供应充足的新鲜翠子。不仅如此,哥本哈根动物园特意向欧洲其他拥有大熊猫的动物园请教大熊猫最爱吃的品种,一共种植8种竹子,以保证“毛二”和“星二”日常饮食的多样性,相当贴心入微。</h3> <h3>准确地说,霍尔姆的工作是为大熊猫准备美食。她曾经四次前往中国接受相关训练,学习如何砍伐竹子、运输竹子以及喂养大熊猫,并多次前往欧洲其他拥有大熊猫的动物园交流学习。</h3> <h3> <h3>多年前,哥本哈根动物园就与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开展大熊猫的研究保护工作。为了更好熟悉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哥本哈根动物园近年来经常派饲养员、动物学家和兽医等工作人员到成都的大熊猫基地接受培训,自 2010 年以来与中方专业人士开展密切对话和交流 。</h3> <h3>只见“熊猫馆”中心区域,很多树被修剪成适合大熊猫攀爬的形状,这对吃饱喝足后爱挂树的“元气少女”“毛二”来说,都是可以开心惬意休憩的好去处。</h3> <h3> <h3>孟建 摄</h3> <h3>绕熊猫馆一周,可以看到“毛二”在户外的竹林间,斜倚着树墩大口享受着翠竹。</h3> <h3> <h3>熊猫馆动物学家米克尔•斯泰尔维格说,入园以来,“星二” 和“毛二”很顺利地适应新家,吃竹子的好胃口尚未改变。“它们显得很放松,并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这些都是很好的迹象。”</h3> <h3>霍尔斯特介绍,“毛二”性格文静、谨慎小心,最近喜欢待在树上,“星二”活泼好动,喜欢在地面活动。两只大熊猫对新环境都充满了好奇,不断探索新领域,都找到了各自最喜欢的小天地。</h3> “希望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喜欢这个新家,如果能在这里生个宝宝就更好啦!”哥本哈根动物园动物饲养员拉斯马斯•佩德森表示。 <h3>有着近160年历史的哥本哈根动物园是欧洲最古老的动物园之一,该园每年游客访问量高达150万人次,是哥本哈根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h3> 哥本哈根动物园董事会主席约恩⋅霍尔维茨说:“我的心情难以形容,中国大熊猫的到来让我们都感到激动与荣幸!这可称得上是哥本哈根动物园历史中最瞩目的事件之一。” <h3> <h3>中丹合作:为保护濒危物种做贡献</h3> <h3>“当大熊猫顺利抵达哥本哈根,丹麦开启了‘熊猫时代’!”霍尔斯特感慨道。</h3> <h3>受邀参观“熊猫馆”的第一批客人是一群丹麦小朋友,他们不顾北欧初春的寒风,纷纷以抢答的速度表示“希望了解所有有关大熊猫的知识,比如一天吃多少竹子,睡多久觉等”。</h3> “孩子们都没亲眼见过大熊猫,所以异常兴奋。带孩子们来进行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环境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老师瑟伦⋅埃里克松说。 <h3>丹麦驻华大使戴世阁表示,“丹麦和中国在几个世纪以来关系密切,这两只迷人的大熊猫正是我们长久友谊的生动见证。大熊猫们很可爱,但它们不仅仅是用来愉悦我们,它们是保护野生动物免受灭绝威胁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大熊猫在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h3> <h3>今年4月,“星二”和“毛二”入住哥本哈根动物园,也标志着中丹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h3> <h3>斯泰尔维格表示,希望大熊猫旅居丹麦期间,丹中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中能够获得更多新知,为大熊猫的科研与保护做出积极贡献。</h3>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告诉记者,中国大熊猫旅居丹麦为中丹两国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从科研角度来说,可以促进大熊猫繁育保护工作的发展;从环保和公众教育的角度来讲,作为动物界的旗舰物种,熊猫可以传递环保理念,促进丹麦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状况。 <h3>据介绍,丹麦是熊猫基地目前正在开展大熊猫长期国际合作繁育研究项目的七个国家之一。而自2006年以来,由熊猫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外繁育大熊猫成活率颇高,产仔率高达89%,幼仔成活率也高达96%。</h3> <h3>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谭光明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大熊猫保护全球行动,大熊猫科研成果实现全球共享,迄今已同18个国家的23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中丹大熊猫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濒危物种保护水平的提高,为全球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做出贡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