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色彩的学习,对于不论绘画还是摄影都至关重要。我们在欣赏印象派的绘画时,可以清晰地辨别出画面的色调,比如莫奈的“草垛”系列、“睡莲”系列等。同样,对于摄影而言,以色相里某一颜色为基调或者主导,我们可以说这幅画面拥有着这种倾向的色调。</h3><h3>色调和影调不同,指的是整个画面色彩的倾向,是一种画面整体色彩的概括。比如,以绿色、蓝色、紫色为基调的称为冷色调;以红色、橙色、黄色为基调的称为暖色调。从暖色调来说,拍摄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h3><h3><strong>点评:</strong>主体人物表情、动作捕捉到位,色彩突出。侧面温暖的光线照射到环境中,树影和人物的影子打到墙面上,丰富了画面的影调层次,令照片生动耐看。</h3><h3> <h3><strong>点评:</strong>画面表现出细腻的质感。金色夕阳清晰勾勒出马儿的轮廓。视觉中心处,一束光线照亮了草地,草的部分轮廓细节也展示出来。云朵被夕阳染得金黄,整个画面温馨美好。</h3><h3> <h3><strong>踏金耕海 王榕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滩涂上的海水反射了夕阳的光辉,使得这张照片以红、黄色为主色调,突出了主体人物的剪影。后期的调整稍过,虽然切合了题目,但削弱了真实感。</h3>可以说,摄影展现的是摄影者、被摄体与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位优秀的摄影者一定善于利用光线去塑造画面。我们常把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从自然光的角度看,秋日里观察被摄体时会发现,被摄体受光照射的部分偏暖,背光和阴影部分偏冷;到冬日的时候,受照射的部分更暖,而背光和阴影部分相较秋天时更冷。在春、夏、秋、冬四季,每日中午、下午的光线又是当日最暖的,因此,想要获得一张暖色调的照片,摄影师可以主观选择在一年中的某个时节、一天中的某个时间节点进行拍摄。而相较于自然光,人造光的优势是它的可控性,我们不需要等待某个拍摄时刻,而是可以自主地布光、控光。除却影棚闪光灯是模拟日光色温外,色温在1800k-4000k之间的常亮光源都可以提供暖光。<h3> <h3><strong>晨之光 朱慧明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光线把画面分割成两部分,背光环境下,远处人物模糊的身影与前方准备做饭的两个人物形成了对比。背光勾勒出三个人物的轮廓,金色的阳光渲染了画面温暖的气氛。</h3><h3> <h3><strong>心花怒放 白光裕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作者捕捉到工人电焊或切割时火花四溅的场景。照片构图饱满,火花呈放射状布满整个画面,映红了工人的面部,整个画面笼罩在热烈温暖的氛围中。</h3><h3> <h3><strong>丹霞余晖 闫兴圣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这张照片通过透视展现了夕阳下的山脉。阳光穿透云层,画面中岩石的细节清晰可见,色调温暖。前部的岩石影像细腻,但远处的山脉出现了噪点。</h3><h3>当摄影者对光的观察足够时,再去分析被摄体本身的固有色与环境色会发现,除了光可以将景物笼罩在一个色调氛围下,被摄体本身的颜色也影响着整个画面。物体本身的颜色即固有色。在分析照片的色调时,一定不要忽视被摄景物的颜色,比如拍摄秋日黄色的麦田、红色的枫叶时,如果这些暖色系的被摄内容占画面大部分,照片自然会处在暖色调中。</h3><h3> <h3><strong>河灯送福 雷明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作者对这张夜景的处理比较周到,对角线式构图让画面有纵深感,为了不让黑暗部分单薄没细节,抓取了远处房屋的灯光丰富画面。照片色调温暖,视觉中心人物形态丰富。建议近处烛光和人物部分占比再大一些。</h3><h3> <h3><strong>激情岁月 杨景洪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在作者的镜头下,第一排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穿着红色的民族服饰,手捧黄色的花束,整个画面显示出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氛围。但画面也因此缺少了主次,没有强调出视觉中心。</h3><h3>需要注意的是,物体除了本身的固有色,通过光照射后,吸收了一部分光线并且反射了一部分光线在周围的景物上,这部分反射的光线相互影响,产生了环境色。也就是说,投射在我们眼中的物体的具体颜色其实是由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混合而成的,环境色对于被摄体也存在一定的影响。</h3><h3> <h3><strong>古街印象 周占庄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这张照片记录了古街夜景中人们惬意的生活场景,灯笼红色的光线营造出温暖的视觉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画面左边内容丰富,右边空旷,并且因为曝光时间的原因,只有左下角人物变为虚影,削弱了视觉中心。</h3><h3> <h3><strong>施肥 袁佳茹 摄</strong></h3><h3><strong>点评:</strong>作者在拍摄时有意强化了视觉中心,即抓取了劳动者施肥时的动作并将其放置在画面中心位置。远处的农车和劳作的人影将空间拉开,照片富有层次,而画面正中的夕阳成为了点睛之笔。</h3><h3>诚然,色调可以加强、渲染摄影者传递的想法、情绪,通过视觉和知觉,影响和刺激观看者的某一种情绪,产生一系列情感上的反应,这也是色彩心理学所探讨的范畴。可是,对于摄影而言,观看者从一张照片中感受到的温度不仅仅受色调影响,也会受到拍摄的主题内容的影响。假设摄影者选择在秋日午后的阳光下拍摄一幅离别的场景,观者会感受到更多愁绪,而不是温暖。相反,即便摄影者选择在寒冷的下雪天拍摄亲友重逢或者团聚现场,照片所传递出来的也还是温暖和喜庆的情感。</h3><h3>总体而言,拍摄画面是否温暖,取决于色调和拍摄内容,两者结合才能充分表达出暖融融的效果。</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