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立冬了!暖暖的阳光,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京城的冬意,我想,肯定是感受到了在朝阳礼堂举行的小学数学“魅力教师,经典课堂”观摩课老师们的热情吧。</h3><h3> 大师的课堂上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各位名师的语言幽默诙谐又充满智慧,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我再细细品味一番。 </h3> 贲友林 <h3> 贲(bēn)友林,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3届全人教育奖提名获得者,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著有《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重新认识课堂》等专著。</h3> <h3> 贲老师的《复式统计表》。因为学生人数的临时变化,贲老师就地取材,从整理三年级全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变成整理班级中各班的男女生人数。带领学生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构建的全过程。贲老师将电脑制作统计表的方法融入其中,充分阐释了课程基本理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h3> <h3> 贲老师自己的反思:变革是勇敢者的世界。贲老师07年的课和19年的课同样是复习复式统计表,用他自己的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过程是不一样的。我们做了一篇重新认识课堂的报告,从数学的思想的深度广度进行了阐述。</h3> 强震球 <h3> 强震球,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江阴市首批名教师是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得江阴市无锡市和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第8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第1名。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观摩课或讲座,40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教学等发表教育教学故事在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分二报道小学教学教育世界封面人物。</h3> <h3> 强震球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强老师诙谐幽默。强老师开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铺”的方法,鼓动孩子们动手操作,直击知识背后的东西,然后又通过剪、拼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一步探讨了还能怎么拼剪?为什么沿着高剪?不同位置的剪、拼有什么联系?深入挖掘数学重要的转化思想。强老师的课堂语言魅力实在是太强了,让我深陷其中,我喜欢听他的话:“孩子不急,慢慢来。”“你怎么和正方形这麽有缘?”让孩子们忘掉了这是在上课,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最高境界。就像主持人说的一样,孩子们舍不得离开课堂,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课堂。我不禁自问为什么强老师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 这不仅仅是对教育的热爱吧?是他自己一句话的概括:路漫漫 ,且行且研究。 </h3><h3> 《为学生的理解而教》是强震球老师给我们所做的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包括知识内容,方法技巧,策略思想,用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现实,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事件 。 </h3> 顾志能 <h3> 顾志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优课”评比小学数学专家组组长,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编委,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训中心副主任。课堂教学,曾获华东六省一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各地做展示课或学术报告数百场,在《小学数学教师》等小数刊物发表文章近200篇。倡导课堂教学的创新,出版数学专著《创新照亮课堂》。</h3> <h3> 顾志能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在公开课上是不常见的,顾老师计算课的练习让我们知道原来计算练习课还能这样上。顾老师虽然其貌不扬,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是却能挑起孩子们挑战的欲望,可一开始郭老师就说5颗星的是计算能手,10颗星的是计算高手,可是在我的教学生涯当中,没有人能够挑战出12颗星来,你们能吗?然后以6道题贯穿整个课堂,按照口算、估算、笔算三种方式,逐步分类讲解,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简单问题口算解决,不能口算的借助估算都不能解决才笔算,巧妙利用计算三宝。最精彩的是最后编题环节,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h3><h3> 《为思维的发展而教》的报告解释了多数老师的困惑。学数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生活应用?应对考试?还是?郭老师给出我们答案,数学的知识技能无非只是一个承载了思考的载体,学数学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载体,让人获得最有意义的思维的发展。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转化思想、推理能力等等数学的十大核心要素。</h3> 唐彩斌 <h3> 唐彩斌,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最新出版个人专著《唐彩斌与能力为重的小学数学》,主编学生读物《数学在哪里》12册。</h3><h3> 唐老师执教,《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综合应用》,开始呈现现实情境,引起学生自主提问,在沟通“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看得见问题”中。进一步领会对应的数学思想,增强数形结合的能力,渗透智能计算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语言看见转译成数学语言,体会到综合应用数学的乐趣,用数学来描述探索生活,探索实践。</h3><h3> 唐老师的报告,《小学数学的项目化学习》,向我们展示了唐老师所在的杭州时代小学,在项目化学习过程的成果。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各个学科学习的思想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们看到了,活力的校园,有创造力的学生和一群思维活跃老师们。</h3> 吴正宪 <h3> 吴正宪,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理事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府人民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中共中央统战部先进个人等称号。他曾代表中国教师在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他发表数10篇学术文章,完成了上百万字的4本数学专著。</h3><h3>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从上课开始,以猴子分桃的故事导入贴近儿童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上吴老师的课是那样的轻松自在,她充分信任学生。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的奥妙时,她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讨论,去发现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变化,和商之间的关系。吴老师再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看法,她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一步步引导提示,让孩子们把商不变的规律,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h3><h3> 由于行程的安排,吴老师的报告我没有听到,但是吴老师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她说你以为建模那么容易呢,我和孩子们都出了一身汗。建模思想是课标当中提出十大素养中唯一一个思想。</h3><h3> 细细品味几位大师的课,我发现无论他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他们始终把课标当中培养学生的十大核心素养放在首位。他们的课堂体现出来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h3><h3> 高度决定了层次,追本溯源。首先要拜读这些大师的著作,领会大师课堂中所要表达的数学思想,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才能找到上好数学课的本质。学习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