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渐渐入冬,日子在轮回间,总能带来一些慨叹。六号教室里的故事,重叠的光点恍然间足足两年了。变换了脸庞,守住了激情。<br></h3> <h3>在真正的冬天来临时,教室里日日开着暖空调,皮肤细微的血管在干燥的空气里干裂,刻下斑痕,常常要用到投影,窗帘总是半掩着,这样一守时钟就转了一圈。只记得楼梯转角有耀眼的暖阳,经过时会扶着台阶,呆那么几秒钟,再转身走进教室。<br></h3> <h3>修剪了的向日葵插满了花瓶,在周六的清晨抱进教室,跟孩子们说:“再美的老师也有看厌的时候,鲜花如我,给你们换换口味”,他们一如既往地对我的自恋表示反胃。<br></h3> <h3>去小教室取粉笔,发现了两个男孩子在角落里盯着手机屏幕,看见我,脸一下就白了,伸出手把手机递给我,二人成列踏着正步走了。我心里窃笑:少年,多好的时光.....
智能手机在六号教室“斩草除根”,讲课到兴起,手舞足蹈,一声响:“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腰带.....”空气瞬间凝固,随即爆笑,脸红的男孩从书包里掏出老年机一部,捧着送到讲桌,无论多狭小的缝隙,快乐都会钻出来。<br></h3> <h3>写作周,按上课时间备课,初一学习巧设线索,初二学习详略得当,小三学习景物特点,六年级学习以情动人,小四学习导游词,初三学习设悬念,深入主题。每一节课,都要转换不同语言,假设不同身份,知识点串联成网。语文成了我的命。<br></h3> <h3>“上课的时候,你是看着老师,还是看着黑板呢?”
理科类思维串联紧密,你要盯着老师的手和老师板书的每一个字,可是语文,你要看着老师,看她的神态、动作,看她的眼神、表情,跟她有情感的沟通和转化,这样知识才会落在心里。
语文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热爱,一种学了可以生发的能量。
<br></h3> <h3>课间,孩子给我递零食,我接过来就往嘴巴里塞,有的时候,给予比接受更让人幸福。从武陵源跑过来上课的孩子没有迟到,可是早餐没吃,我在手掌里握着还温热的煮鸡蛋,放在她的手心里,她笑了。学期过半,我又有了这么多温暖的人儿。<br></h3> <h3>去外地读高中的女孩放假,在办公隔间里探过头给我惊喜,两个人拉着手去买奶茶,聊聊生活和学习,她告诉我:自己开心就好了......原来她们长大了,会保护我的。<br></h3> <h3>最怕三四年级的小家伙,兴奋起来,一节课嗓子就哑了,规矩比知识耗费的时间还要多,所以造句里会有:大鱼就像一只母老虎.....
<br></h3> <h3>上课了,下课了,期中了,期末了,长大了.....
我们的六号教室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