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千里黄河一壶收”,廖廖几个字,道出了黄河壶口的气势、壮观、雄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和游人对壶口瀑布赞誉有加,令人神往,适遇游壶口瀑布,赶紧去追寻仰慕己久的“天下奇观”。</p> <p> 黄河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区。</p><p> 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犹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p><p>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被压缩至20至30米的宽度。</p><p>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说到黄河,便会想到《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p><p>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在黄河壶口瀑布前流连忘返,激起了心中的万丈狂澜,创作灵感就如瀑布狂泻,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诞生了。随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为这首诗篇谱写了波澜壮阔的《黄河大合唱》。这首合唱曲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奔向抗日前线,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鲜血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首又一首《黄河颂》,它激励人们为祖国的前途为自己的理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p> <p> 走到瀑布不远处就听到涛声隐隐如雷,看到河谷里雾气弥漫,宽畅的河面不时的突然收缩,汹涌的河水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向下面的槽沟里的河水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奔腾着,咆哮着,一股劲的向下游冲去,景象异常壮观。</p> <p> 咆哮奔腾的黄河怒了几千年,吼了几千年,吼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关中平原!曾经有十三朝君主在这里建都,人杰地灵。有七十五位君王长眠于此,还在聆听黄河咆哮!愤怒的黄河吼出华夏儿女寻根访祖文化;吼出秦始皇的霸气,世界文化遗产兵马甬的阵势;吼出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凄美故事;吼出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延安窑洞、宝塔山的光辉!吼出闻名遐迩的安塞腰鼓;吼出中华壮士柯受良、朱朝晖分别驾驶汽车、摩托车飞越壶口瀑布的壮举!那是炎黄子孙为国强盛,努力拼博气吞山河的气魄!</p> <p> 站在瀑布上方,但见瀑布飞溅的水箭四射,水雾升腾,其声响彻云天,振耳欲聋,其势汹涌澎湃,目眩神迷。黄浊的河水翻卷着沸腾着流进峡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p> <p> 游客蜂拥而至,争相拍照记下这壮观的景象。</p> <p> 狂泻而下的河水激起的水雾迷漫了对岸观赏的游客。</p> <h3>不拒细流方成黄河之雄壮。</h3> <p> 有学者用“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形容黄河壶口瀑布之壮观。</p> <p> 有诗曰:黄河咆哮送激流,汹涌澎湃入壶口,奇观引来天下客,母亲河水暖千秋。</p> <p>有诗曰:壶口,无法比喻的比喻。</p><p> 瀑布,不能形容的形容。 </p><p> 飞流三千尺,还少了厚重。</p><p> 卷起千堆雪,又差了气度。</p><p> 近处,是神州水墨。</p><p> 远方,是龙腾云雾。</p><p> </p><p> </p> <p> 李白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 <p>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大河。</p> <p>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九个省,最后流入渤海。</p> <p> 行驶在去往壶口瀑布的路上。</p> <p> 晴空万里,白云与山峰缠绵,是山峰触摸白云?或是白云轻拂山峰?</p> <h3>(部分文来自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