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 style="">茫茫宇宙 赴威海荣成,识先天之理<br></b><b style="">小小地球 到蜊江小学,明后天之用</b></font></h1> <h3><b> 11月6—8日,在龙门教研室主任赵淑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威海荣成参加了山东省小学科学省级工作坊现场会议。本次研讨主题是:聚焦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领域,从课程标准、教学实践、课例展示等视角多维度了解该领域。<br></b><b> 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欣赏了五节优秀课例,聆听了以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李健梅老师的精彩点评和特级教师程菊教授的报告。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br></b><b> 会议由赵淑梅老师主持:</b></h3> <h5><b> 赵淑梅,德州市平原县龙门教育联区教研室,高级教师。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山东省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德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市首届优秀科技教师、市创新教师。自2004年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级“十五”、省级规划课题“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并顺利结题。2015年至今担任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主持人。</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彩”</font></b></h1><h3><b> 开幕上,蜊江小学鞠文玲校长发表讲话,讲话中,我们知道了荣成市蜊江小学成立于2014年9月,学校自建立伊始,就致力于成长教育的特色创建,在“快乐成长,成长有恒”的校训的引领下,以“教育即促进成长”为教育理解,以“让每位师生拥有快乐成长的感觉”为核心追求,构建以“成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培育“内外兼修的蜊小学子”尤其她提到了的“小公民‘玩’科学”, 把科学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爱创造、会发现,两个具体目标的主阵地。并且学校注重科学课堂的开放。从课堂到课外,在学习拓展到科创活动,已全员的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名师课堂”</font></b></h1><h3><b> 由蜊江小学樊景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春夏秋冬》。</b></h3> <h3><b> 四季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对于学生来说,从懂事起,他们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四季变化过程,也能够将图片与季节联系起来,但是学生对四季的顺序和春夏秋冬的交替循环还没有系统的认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樊老师教学借助了有结构性的指向,概念明确的几组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别描述每个季节的主要变化,举例说出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生活的影响。</b></h3> <h3><b> 由杨冰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地震》。</b></h3> <h5><b> 杨冰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埠小学。山东省特级教师、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威海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个人专著《琢磨出的味儿》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b></h5><h3><b> 杨老师以汶川地震为大情景,从探索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到模拟褶皱、岩层断裂,再到学生猜想地震成因及讲解成因引出课标大概念——岩层断裂。</b></h3><h3><b> “地震来了,我不怕!“——地震逃生演习,学生有序“逃生”,离开课堂,结束本课,看出了杨老师的教学睿智。👍</b></h3> <h3><b> 由吕晖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探索地球》。</b></h3> <h5><b> 吕晖,威海市荣成市蜊江小学,教育硕士。山东省特级教师、省创新人物、省教学能手,第三批齐鲁名师。主持编写的多本书籍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主持过省、地、市三级实验课题。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国标《科学》(青岛版)教科书重点作者、国家精品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编者、国家目标教学现场会《中小学核心素养实施纲要》系列丛书编写组组长。</b></h5><h3><b> 吕老师本节课与学生一起探讨地球的形状。从直觉猜测(天方地圆)——观察推理(球体)——实践验证(椭球体)——证据论证(不规则球体)——人造卫星发现(不规则球体)。课堂中,老师大胆的将课堂教给学生,小科学家们积极辩论。吕老师定位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乐趣及意义。课堂上,做实验均为生活中的材料,她提到实验时大家一定要明确“用什么材料,怎么用”,“做什么行为,怎么做”,“看什么现象,怎么看”,“有哪些细节,咋关注”,“想到了什么,证据呢”</b></h3><h3><b> 范明刚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太阳、地球与月球的相对运动》</b></h3> <h5><b> 范明刚,肥城市白云山学校。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先进工作者、泰安市优秀教师。部级优课、省级优课、全国微课程一等奖获得者。个人专著《仰望教育的星空》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b></h5> <h3><b> 在本课教学中范老师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了理解。还用三球仪模拟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b></h3> <h3><b> 由胡海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太阳系》。</b></h3> <h5><b> 胡海涛,烟台市芝罘区葡萄山小学。国标《科学》(青岛版)教科书分册主编、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第三批烟台名师培养人选。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在重庆举行的“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现场执教《太阳家族》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多地做专家报告数十场。</b></h5><h3><b> 胡老师以“触摸太阳系”导入新课,紧问学生”你了解太阳系吗? ”,”你对八大行星了解有多少?“胡老师说,在上好一节科学课首先要理解课标,确定目标;点线面体,循序构建;过程设计,关注学生。天文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很多学生对于天文知识很感兴趣,但常常由于教学时间、地点和教学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无法进行天文知识普及和探究。如何将夜晚璀璨的星空引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呢?在本节课上,胡老师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虚拟天文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聆听大咖评课 尽享学术盛宴</b></font></h1> <h5><b> 李健梅,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十大创新人物、国标《科学》(青岛版)教科书分册主编、山东省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分册主编、国家精品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编者。曾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发表论文,指导数位教师参评优质课均获国家、省一等奖,在全国各地做专家报告数十场。</b></h5><h3><b> 李老师首先对五位执教老师的课进行精彩点评。中肯的评价、朴实的点拨让每位执教者茅塞顿开;聚焦闪光点、解读困惑处,精准的把脉犹如拨云见日;重视学科素养,强化以生为本,精巧的点拨更觉意犹未尽。</b></h3><h3><b> 她还提出,作为科学老师,在向学生教授《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科学课时,要“让科学思维在‘做’与‘思’的融合中发展“ 。</b></h3><h3><b> 听专家程菊教授讲座《从课程标准视角看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b></h3> <h5><b> 程菊,特级教师,教授,济南市地理教研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地理课标组专家,高中新课标国家级示范培训(地理)培训专家,小学科学课标、教材评审专家。曾主持山东省“九五”、“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优秀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主编中小学生地方教材、科普读物16册;参编国家高初中地理教材;指导百余名中学地理教师获得全国、省级优质课一等奖。</b></h5><h3><b> 程教授提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课程实施的目标(立德树人)更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她谈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与”学“的思考,并从课程标准视角看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她为大家输送着最前沿的教学技巧、渗透着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展示着最前沿的教学风格,让我耳目一新,更是收获满满。</b></h3><h3> </h3><h1><b><font color="#ed2308">写在最后</font></b></h1> <h3><b> 我要万分感谢赵老师为我们争取的这次学习的机会。她像一位妈妈照顾我们,无微不至;她又像一位老师督促我们,要不断学习;她还像大姐姐一样跟我们玩耍在一起。</b></h3><h3><b>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忘赵老师期望,上好科学课,既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b></h3><h1><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