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元4片肉,今天我被“人造肉”的价格劝退了

BumBleBee大黄蜂

最近,木木发现了后台经常有“这么贵,留着买2斤猪肉不香吗”的评论...看来大家最近对肉的价格比较敏感啊。 好,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肉”这个话题。 10月21日,微博有一个的话题,以8000万的阅读,登上热搜榜。 划重点“人造肉” 这可不是小时候5毛钱一包香菇肥牛的那种“假肉”哦! 别人研究的是正儿八经的“肉”。 因为“人造肉”的研究成果有突破,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发表的一篇论文,还被登上了《自然》杂志旗下的《食品科学》的期刊上。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模拟肉类质感的可食用明胶支架上,培育出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细胞,并发出了“人们可能最终无需饲养和屠宰动物就能生产出逼真的肉制品”这个观点。 这肉好不好吃不知道,也不知道里面说的是什么理论,不过就这么看起来就很高端就是了。 相信看到这,很多朋友就跟木木一样发出黑人问号。人造肉到底是不是肉?味道是怎么样的?会不会跟香菇肥牛的味道差不多?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木木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个东西。 1.什么是人造肉 首先,业内普遍将“人造肉”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素肉,一种是培育肉。 2.素肉 而素肉也叫“植物肉”,是通过科学手段加工植物蛋白,让它具有真实肉类的外观和口感。 我们家常菜有时会做到的“素鸡”,制作的原材料就是豆类蛋白。 如果说素鸡是1.0产品,那“素牛肉”就是升级2.0产品了。是通过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等等组合,制成素肉饼,加上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加入“血红素”来模仿牛肉的肉感制成的。 现在国内外大部分的人造肉公司,制作“素牛排”都在采用这种做法。 前段时间,国内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杜邦公司,合作推出的人造肉植物牛肉饼,就是“素牛肉饼”的代表作了。 这眼看上去,的确有几分像去麦当劳吃的牛肉饼...买回家煎应该还挺香。 只是后来118元4片价格告诉了我,双11还有其他东西要买...所以放弃了。 3.培育肉 培育肉也被称为“试管肉”,需要直接从动物身上直接抽取干细胞,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直接培养成动物的肌肉。 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的就是这种技术!由于培育技术难度比较大,现在只处于概念阶段,无法量产。 不过这个真的培养出来了,估计暂时也是吃不起的。 2018年底,同样研究“培育肉”的以色列研究团队曾说过,由于“培育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一块牛排的成本就要50美元! 按照现在1:7汇率来算,50美元约等于350元人民币...恩,这钱还是留着买排骨比较香。 所以说,高价费用让培育肉还不到商用的火候,人造肉市场仍然是植物合成肉为主流。 那么问题就来了,就算怎么像肉都好,人造肉就是人造的,即使造出来了口感能比得上真正的肉吗? 4.人造肉能代替真肉吗? 由于木木没有吃过这类型的肉,这个问题还是留给试过的人回答。 前段时间,我们日常最熟悉的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必胜客等饮食连锁品牌,在美国本土都早就先后推出了人造肉类产品。 还别说,歪果仁对于这种人造肉的新产品,接受程度似乎还不错,都愿意排队买来尝试一下。 而在国内,“人造肉”这阵风也是突然跟着刮了起来。 就在今年淘宝造物节上,人造肉公司Omnipork研发的“狮子头”引起了非常多人注意。这一款狮子头是用大米、黄豆、豌豆和香菇制作而成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从植物中提取蛋白后制作的高科技人造肉狮子头。 由于这人造肉这词听起来比较新鲜,而且造物节刚好踩着中秋这个节点,前来围观试吃的人还真不少。 有试吃过的朋友表示,这个狮子头的香菇味有点重。 也有朋友表示,味道还不错,但是没有狮子头那么嫩和细腻。 有豆腐和肉掺和在一起的感觉。 肉的味道比较浓,闭上眼睛吃,就是肉。 当然,也有反对网友认为,这种肉就听起来都觉得不靠谱,觉得恶心,不会尝试。 对于人造肉引起的争议,9月25日,阿里巴巴主办的云计算大会峰会期间,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也谈论过“人造肉”这个话题。 张勇表示,人造肉是新需求带来的新创造。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想吃肉、想健康,但不想长胖的需求。这种需求催生了新创造,带来了新的消费增量,这种消费增量,也是推动中国走向消费经济、体验经济的巨大动力。 当然,各有各的说法,对于喜不喜欢吃人造肉这件事,本来就是主观的选择,也没可能强迫别人一定要吃对吧。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想一下,为什么科学家会研究人造肉呢,难道我们肉不够吃了吗? 这么想一下,好像也真有那么点联系... 5.吃人造肉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先说说我们自己国家,据统计,2018年我国畜产品产量为862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5403.7万吨,牛肉产量为644.1万吨,羊肉产量为475.1万吨。猪肉产量比2017年的5451.8万吨减少了48.07万吨,供应量的减少造成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而且最近大家也知道,非洲猪瘟的影响,供应减少肉价再次上升,现在猪肉的价钱相信逛过市场的都知道,都快追上牛肉了...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2018年10月曾报道,为了满足全球70多亿人的食肉需求,每年要宰杀的动物达到700亿只! 而人类对于肉类食用量不断增长的背后,是不堪重负的资源和环境。 猪、牛这种“大块头”,它们的排泄和呼吸极具破坏性。比如一头牛一天的排便量大约是人类的23倍。而人类住在城市里,为了处理自身产生的粪便,有昂贵的修理系统。但大多数“大块头”的养殖场只修建露天粪池草草了事。 而且每生产1公斤牛肉,就等于1辆小汽车行走100公里的碳排放量,生产1公斤猪肉和鸡肉,就等于1辆小汽车行走50公里的碳排放量。 其次,动物饲养、清洁和屠宰,都要耗掉大量淡水,工业化养殖耗水量更是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淡水用量的1/4以上被用于养殖动物。 而根据科学家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6亿,如果继续按照现有模式生产肉类,那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暴击,影响至少增加一倍! 据英国牛津大学去2018年出版的研究报告估计,跟动物养殖相比之下,实验室人造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常规肉类生产的排放量低78%~96%,占用土地少99%,耗水量少82%~96%。 说实话,一直以来,木木只是饿了就吃肉,哪知道背后关系着这么多东西... 所以“人造肉”技术从长远来看,除了可以从根本上减低动物之间的病毒感染,也可保证营养,同时减少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解决人类如人口增长、粮价上涨等引起的食物短缺问题。 只是,所有新生事物都是需要用时间和市场来验证的,就像初期的新能源汽车或是云计算等等的新技术那样,“人造肉”能不能被人所接受,路似乎还有很长。 对于木木来说,如果吃人造肉能不用肥能减轻地球负担的话,还是很乐意去接受的,唯一要求,比猪肉便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