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西路军第三十军》</b></h1><h3><b><br></b></h3><h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简称红三十军,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于1933年7月,是以原红十一师为基础,加上苍溪、长池独立团等部队扩编组成的。下辖第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师。</h3><h3><br></h3><h3>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1月10日,中共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红三十军编入西路军。其时,红西路军第三十军辖二师六团共七千余人,枪三千二百支,每枪平均子弹二十五发。</h3><h3><br></h3><h3> 红三十军作为西路军第一纵队,集中锁罕堡,经寺儿滩、昌林山向大靖前进,参加了古浪土门、武威达家寨、四十里堡、丰家堡、永昌十里铺、永昌县城、水磨关、张掖西洞堡、临泽倪家营,梨园口三道柳沟、康隆寺、石窝战斗。</h3><h3><br></h3><h3> 石窝会议后,红三十军及西路军余部1000多人组成左支队,在李先念、李卓然率领下经42天艰苦行走,走出祁连山,又经安西、红柳园战斗,后有430多人到星星峡,赴新疆参加“新兵营”。</h3><h3><br></h3><h3> 红三十军自1933年7月在四川巴中成立,到1937年4月兵败河西,历时3年10个月,转战川陕甘地区,三次过草地,两次爬雪山,艰苦卓绝;血战河西走廊,作为西路军的一支主力,无役不与,无坚不摧,无险不履,九死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河西兵败后,又为党和人民军队保存了较多的中坚力量。历史证明: 红三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忠勇的部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路军西进行动示意图</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36年10月下旬-1937月4月)</b></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长程世才</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政委李先念</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副军长兼88师师长熊厚发</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谋长黄鹄显</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政治部主任李天焕</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路军的征战历程</b></h1><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36年</b></h3><h3><b><br></b></h3><h3>10月10日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为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发贺电。</h3><h3><br></h3><h3>10月11日 中共中央及军委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集中主力向北发展,夺取宁夏。</h3><h3><br></h3><h3>10月20日 中央电令朱德、张国焘赴打拉池,会见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商定实施宁夏战役计划。</h3><h3><br></h3><h3>10月21日 敌胡宗南部第一军、王均部第三军、关麟征部二十五师、毛炳文部第三十七军,从东、南、西三面向会宁地区大举进攻。</h3><h3><br></h3><h3>10月23日 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提出关于宁夏战役的具体部署。</h3><h3><br></h3><h3>10月24日 毛泽东电彭德怀并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同意彭德怀同志宁夏战役计划”。</h3><h3><br></h3><h3>同日 毛泽东、周恩来电令彭德怀:“三十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h3><h3><br></h3><h3>同日 夜半,三十军二六三团在靖远虎豹口强渡成功,一举突破马步青部河防阵地,大部队迅速跟进,控制了渡口。</h3><h3><br></h3><h3>10月25日 九军继三十军渡河。</h3><h3><br></h3><h3>同日 马步芳奉蒋介石之令,指示青海省国民兵团(以下简称民团)待命出发,增援骑五师。</h3><h3><br></h3><h3>10月27日 三十军八十九师在靖远县吴家川、景泰县尾泉等地,击溃敌骑五师马禄旅和祁明山步兵旅各一部,占领兴泉堡、一条山一带。</h3><h3><br></h3><h3>10月28日 拂晓,三十军、九军及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河完毕。</h3><h3><br></h3><h3>10月30日 五军渡河。至此,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总指挥部直属队、教导团、妇女抗日先锋团、少年先锋团、骑兵师及五军共21800余人全部渡河。</h3><h3><br></h3><h3>同日 四方面军总部移驻景泰赵家水。九军尾随向赵家水、兴泉堡附近集结。敌关麟征部突进靖远,控制黄河东岸,隔断了河东红军增援宁夏的道路及与河西部队的联系。河东岸的红四军、三十一军向打拉池地区集结,诱敌深入,待机歼敌。</h3><h3><br></h3><h3>10月31日 三十军迅速扩大战果,击破敌骑五师围困的各据点,使敌防守的黄河防线全线崩溃。</h3><h3><br></h3><h3>11月1日 驻防五佛寺的三十军八十八师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成立“五佛寺抗日促进会”,动员群众大力支援红军。</h3><h3><br></h3><h3>同日 九军进占锁罕堡、打拉牌一线,将溃退敌马禄旅600余人骑围困于锁罕堡围寨,与之展开统战外交。</h3><h3><br></h3><h3>同日 马步青一面急电马步芳,请求速派援兵;一面急电骑五师参谋长、河防前线指挥官马廷祥,派人向红军虚与讲和,为援兵争取时间。</h3><h3><br></h3><h3>11月2日 徐向前、陈昌浩向红军总部、中央军委报告:“一条山地区人户稀,粮缺水苦,大部队难久作战,一条山地区河谷间还不能放重兵。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此方因各种关系不便久停时,即我方决先向大靖、古浪、平番、凉州行,而后待必要时,再转来接主力过河”。</h3><h3><br></h3><h3>同日 马步芳接到请求增派援兵的急电,立即任命马元海为河西总指挥,率部赶往一条山。</h3><h3><br></h3><h3>同日 蒋介石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兼第五纵队司令官。辖属骑兵第五师及新二军,负责河西军务。</h3><h3><br></h3><h3>11月3日 马元海向一条山红军阵地发起进攻。四方面军总部部署力量与敌激战3昼夜,毙敌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以下千余人。红军亦伤亡900余人。</h3><h3><br></h3><h3>11月4日 敌三个团及青海民团进犯打拉牌九军阵地,被击溃。</h3><h3><br></h3><h3>11月5日 敌集结两个旅的兵力增援,又被击溃。红军边打边追,乘胜占领镇虏堡。</h3><h3><br></h3><h3>同日 朱德、张国焘电示徐向前、陈昌浩,河西部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h3><h3><br></h3><h3>11月6日 四方面军总部制定《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拟消灭平番、大靖间的马步芳部队,攻取大靖、平番、古浪、凉州,发展创造甘北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打通国际路线,取得军事援助。随之在一条山、五佛寺一带的三十军于当日夜撤到黄草渠、锁罕堡击敌。</h3><h3><br></h3><h3>11月7日 夜,五军从三角城出动,经吴家川、赵家水抵打拉牌。</h3><h3><br></h3><h3>11月8日 毛泽东、周恩来电示徐向前、陈昌浩:向凉州前进,集中兵力打敌,各个击破之。</h3><h3><br></h3><h3>同日 因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作战新计划》,其中规定:“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h3><h3><br></h3><h3>11月9日 红军各部队依预定计划部署,突击敌军重围的一条山地区,且战且行,向平大古凉地区行进。</h3><h3><br></h3><h3>11月10日 九军先头部队进入古浪境内,占领干柴洼。马元海尾追而至,向九军发起进攻。次日又激战一天。当夜,九军主力撤离干柴洼向横梁山转进。</h3><h3><br></h3><h3>11月11日 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五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11人组成。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h3><h3><br></h3><h3>同日 毛泽东等致电西路军,征求单独执行西进任务的意见。西路军复电,依据现时敌我力量,估计可以完成任务。</h3><h3><br></h3><h3>11月12日 九军主力在横梁山与尾追之敌激战一昼夜,双方均有伤亡。</h3><h3><br></h3><h3>11月13日 九军一部沿黄羊川北上,击退守敌,占领古浪县城外边的墙、山等制高点。</h3><h3><br></h3><h3>同日 中午,被三十军先头部队包围在土门堡的敌骑五师工兵一营投降。营长马有明等以下官兵160人自愿参加红军。</h3><h3><br></h3><h3>11月14日 九军八十一团向古浪城发起进攻。敌溃逃,红军遂占城。</h3><h3><br></h3><h3>11月15日 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同意西路军向凉州前进。九军当日全军进抵古浪县城。</h3><h3><br></h3><h3>11月16日 拂晓,马元海集重兵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古浪城反扑。九军连日苦战,毙伤敌2000余人,但自身伤亡亦巨,元气大伤。</h3><h3><br></h3><h3>11月17日 三十军一部移占武威西四十里铺一线,五军跟进。</h3><h3><br></h3><h3>同日 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党中央、红军总部,请求如打通远方为主要任务,在现地区创建根据地不能不居次要地位。如遇特殊情况时,是否去打通远方。</h3><h3><br></h3><h3>11月18日 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电示徐向前、陈昌浩: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恢复体力……并以一部控制古浪险要,以利保持东面地区回旋余地。</h3><h3><br></h3><h3>同日 夜,九军在三十军接应下,撤出古浪,向驻凉州大河驿的总部靠拢。同时,三十军八十九师两个团抵近凉州城下,两个团及总直骑兵师占领永昌县城。</h3><h3><br></h3><h3>11月19日 西路军总部移至武威西四十里铺。三十军一部防守永昌,一部直趋山丹。</h3><h3><br></h3><h3>同日 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扩红、筹资,准备灭敌。并指示与于学忠、“二马”在共同抗日的条件下谈判外交。</h3><h3><br></h3><h3>11月20日 九军一部进入永昌境内。</h3><h3><br></h3><h3>11月21日 西路军总指挥部及五军两个团移驻永昌县城。三十军一部进占山丹城。</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先遣工作团与马步青代表谈判,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三十军后续部队撤除对武威城的监视包围,西移至四十里铺、丰乐堡一线。同时,马步青集结部队,部署围攻红西路军。</h3><h3><br></h3><h3>11月22日 马元海集重兵进攻西四十里铺一线,红军坚守阵地,激战3日,给敌以重大杀伤。</h3><h3><br></h3><h3>11月23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发布《告全体指战员书》;五军接防山丹城;永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h3><h3><br></h3><h3>同日 徐向前、陈昌浩电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报告西路军在永昌、山丹作战不利,处境困难。</h3><h3><br></h3><h3>同日 张闻天、毛泽东电告徐向前、陈昌浩:“远方正讨论帮助,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你们作战方法应改变一下,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钳制敌之余部”。</h3><h3><br></h3><h3>11月24日 徐向前、陈昌浩电告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并转张闻天、毛泽东,再次汇报西路军作战情况,认为“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h3><h3><br></h3><h3>11月25日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电告中央军委:“现正寻机用伏击战击敌,拟将山丹、甘州敌消灭一部后,即乘胜向甘州袭击;我受永昌正面之敌压迫不便灭其一部时,即将三十军直转到甘州以西袭临泽、肃州,五军及九军留山丹阻敌”。</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前进剧团在慰问九军途中,与敌遭遇,损失惨重。</h3><h3><br></h3><h3>是月下旬 五军在山丹县城内组建起5个基层苏维埃政府。</h3><h3><br></h3><h3>12月1日 三十军军部进入永昌县城,后移城西水磨关、南泉田家庄、陈家南庄一带。</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出征前夕的红西路军</b></h5> <h3>12月2日 陈昌浩、李卓然致电军委总政治部并朱德、张国焘,报告西路军情况。电称西路军减员“总数为4303人,内伤亡营连干部129人,伤亡团以上干部15人,党、团员伤亡约占57%以上,干部伤亡占50%以上”。<br></h3><h3><br></h3><h3>同日 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成立。</h3><h3><br></h3><h3>12月3日 马元海集结主力进攻永昌城东十里铺,迫使红军放弃据点。马彪集结重兵配以飞机、大炮,进攻山丹城。五军据城固守。</h3><h3><br></h3><h3>12月4日 三十军一个营夜袭水磨关红庙墩,击溃敌骑兵团。</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命令各军,大力扩充骑兵。</h3><h3><br></h3><h3>12月5日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h3><h3><br></h3><h3>12月6日 马元海携部进攻永昌城东关等三十军防地,经激战,东关、东水泉失守。</h3><h3><br></h3><h3>12月7日 马元海调集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向永昌城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九军防地进攻。红军奋力拼搏,将敌挫败。</h3><h3><br></h3><h3>12月9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调王树声为九军军长、陈海松为政委、李聚奎为参谋长、徐太先为政治部主任,并致电中央。</h3><h3><br></h3><h3>同日 蒋介石致电马步芳:“过河共军既已消灭过半,应乘此声威督率所部务于两星期内扑灭……再民勤极关重要,仰转……倘遇匪警,务必死守待援。”</h3><h3><br></h3><h3>12月13日 西路军总部电台收到中央社关于“西安事变”的电讯后,组织向“二马”官兵展开信函外交和阵地宣传。</h3><h3><br></h3><h3>12月14日 马元海再次向永昌发动进攻。</h3><h3><br></h3><h3>12月15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区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h3><h3><br></h3><h3>12月18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你们任务应基本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试与诸马谈判下列问题:永昌以西之马军准其安全东退,永昌以东之马军不向永昌以西进攻。红军以不向永昌以东进攻。”随后,西路军总部向马军传送信函、联络交涉,谋求谈判,未果。</h3><h3><br></h3><h3>同日 “二马”联电“讨伐”张、杨,拥蒋反共,并令马元海攻永昌城。</h3><h3><br></h3><h3>12月20日 马元海集炮兵、步兵、骑兵,进攻永昌东十里铺、水磨关、北海子等地。红军存放的粮食被劫。</h3><h3><br></h3><h3>12月21日 马元海部强攻永昌城不下,遂改攻为困,调集围山丹的马彪部东返增援,进攻永昌城。</h3><h3><br></h3><h3>12月24日 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东返,策应、配合河东红军和友军行动。</h3><h3><br></h3><h3>同日 增援永昌之敌被九军一部阻击。</h3><h3><br></h3><h3>12月26日 西路军总部命令永昌、山丹各军集结待命,准备东返。傍晚,又令各部撤回原地。</h3><h3><br></h3><h3>12月27日 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当晚,五军撤离山丹,向西开进。总部及直属队在九军掩护下,突出永昌城,转移到水磨关至新城堡一线。</h3><h3><br></h3><h3>12月28日 西路军各部全线撤离永昌县境,沿祁连山北麓,取道大马营滩,昼夜疾驰西进。</h3><h3><br></h3><h3>同日 红军离开永昌、山丹后,敌兵入城搜捕、残害苏维埃政府成员、义勇军战士和红军伤病员。</h3><h3><br></h3><h3>是月底 西路军经民乐洪水,越甘州,涉黑河西进。敌人一路尾追堵截,红军且战且行。</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37年</b></h3><h3><b><br></b></h3><h3>1月1日 五军及总直供给部和妇女抗日先锋团各一部进占临泽城(抚彝,今蓼泉)。是日下午,军政委黄超率两个团留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及军部骑兵团两个连、特务团4个连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三营一部进军高台,于当晚攻占高台城,并将县民团一部收编组成“抗日义勇军”。</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一部在临泽城举行军民大会,宣传发动群众,号召支援红军。</h3><h3><br></h3><h3>1月2日 五军在高台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号召社会各界群众支援红军西进。同时,开仓放粮,救济贫困群众。</h3><h3><br></h3><h3>同日 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成立。随后沙河、平川、倪家营等地苏维埃政府也相继成立。</h3><h3><br></h3><h3>同日 徐向前、陈昌浩向军委致电,报告西路军行进情况及敌情,并建议:西路军“如敌无大的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h3><h3><br></h3><h3>1月3日 西路军总部随三十军进驻临泽县倪家营,总部设在缪家屯庄。九军一部掩护总直、总后勤部兵工厂等及妇女抗日先锋团分兵进驻沙河堡(今县城)和县城(今蓼泉)。</h3><h3><br></h3><h3>1月4日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致电军委,报告情况并建议军委设法从兵源、物资方面援助,同时表示“西路军报最大决心,克服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h3><h3><br></h3><h3>1月5日 高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成立抗日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h3><h3><br></h3><h3>同日 军委主席团电令徐向前、陈昌浩、李特及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h3><h3><br></h3><h3>1月9日 敌马元海集骑、步、炮兵及民团2万余人将西路军分割包围,并集中兵力进攻高台城。</h3><h3><br></h3><h3>1月12日 敌人集中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4个骑兵旅和炮兵、特务、手枪3个团,以及部分民团2万余人围攻高台城。</h3><h3><br></h3><h3>1月16日 军委主席团电令西路军:“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尔后以一部西进。在这种条件下,应大大向东扩张甘北根据地”。</h3><h3><br></h3><h3>1月17日 西路军总部再次致函马元海,寻求停战,未果。</h3><h3><br></h3><h3>1月19日 凌晨5时,西路军总部获高台城五军危急的情况,旋即派骑兵师由沙河堡前往增援,途中遭敌截击失败。驻守临泽城的五军部队两次派兵增援,均被敌拦截,增援未成。</h3><h3><br></h3><h3>1月20日 五军将士坚守高台城,经9天8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以下官兵2000多人,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均壮烈牺牲。苏维埃高台县政府遂停止活动。</h3><h3><br></h3><h3>1月21日 西路军总部电告军委主席团:“以乘绥东进击敌,相机配合凉、古,接通兰州,增加抗日联军之目的,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10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h3><h3><br></h3><h3>1月22日 驻守临泽城的西路军被敌包围,激战3昼夜后,在九军接应下突围与主力会合。</h3><h3><br></h3><h3>1月23日 西路军取道张掖南山东返。九军一部进至张掖龙首堡,总部跟进同驻。三十军及九军一部移至甘州西南50里的西洞堡。</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重新调配五军领导干部。</h3><h3><br></h3><h3>同日 敌人发现西路军有东返迹象后,旋即调动兵马东撤堵防,并加强对驻地的防守,同时部署袭击红军。</h3><h3><br></h3><h3>1月24日 夜 ,西路军总部亦来到龙首堡,进驻张福寿屯庄,并派出小部骑兵沿祁连山向东南方向侦察。</h3><h3><br></h3><h3>1月25日 军委主席团向西路军通报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进展情况,集结全军,切忌分散,用坚决的战斗,来完成东进。</h3><h3><br></h3><h3>同日 夜,陈昌浩、徐向前率总直及九军一个团2000多兵力,向祁连山边的大孤山行进,后半夜进入祁连山边沿的张家沟。</h3><h3><br></h3><h3>1月26日 晨,陈昌浩、徐向前率部来到肃南境内的马蹄乡芭蕉湾村,会见转轮寺智华活佛,并向其介绍共产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政策。红军露宿一夜于第二日晨返回西洞堡。</h3><h3><br></h3><h3>1月27日 三十军在西洞堡、龙首堡击敌青海宪兵团、一○○师手枪团,大获全胜。毙敌800余人,缴枪1200余支,以及战马、子弹等。</h3><h3><br></h3><h3>同日 夜 ,西路军面对四面围敌的严峻形势,在龙首堡张福寿屯庄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重返倪家营,寻机歼敌,创造条件东进。同时,决定重建骑兵师。并决定从九军二十七团和三十军二六五团抽调300多名骑兵,向东迂回,掩护大部队西进。</h3><h3><br></h3><h3>1月28日 晨,当300多名骑兵行至西洞堡东30多里地的白城子时,与敌遭遇,除10多人幸免外,其余全部牺牲。</h3><h3><br></h3><h3>同日 西路军重返临泽倪家营,布防于四周43个屯庄。</h3><h3><br></h3><h3>1月30日 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三营政委周纯麟率九连130多名战士进驻倪家营汪家墩碉堡,阻击敌人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殊死拼杀,换防时仅剩9人。</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壮烈牺牲的红西路军战士遗体</b></h5> <h3>2月1日 西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最后一次致函马元海,“派代表商洽一切”,但马始终未接受建议。<br></h3><h3><br></h3><h3>同日 马敌向倪家营西路军防地不断发起进攻。红军将士浴血奋战10多日,歼敌近万人,自身伤亡亦重。</h3><h3><br></h3><h3>2月5日 三十军二六五团夜袭威狄堡白家庄子敌人弹药库,炸毁全部弹药。</h3><h3><br></h3><h3>2月15日 敌人向倪家营地区展开全面进攻,战斗更趋激烈。</h3><h3><br></h3><h3>2月21日 夜,西路军再次突围,撤离倪家营,西进至威狄堡。因地形不利防守,又星夜退回倪家营,继续与敌展开激战,处境愈加险恶。</h3><h3><br></h3><h3>2月24日 夜,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军委,请求增援。否则,只有抱全部牺牲之决心,在此战至最后一滴血。</h3><h3><br></h3><h3>2月26日 军委主席团复电西路军“固守50天,我们正用各种有效方法援助你们。”</h3><h3><br></h3><h3>同日 根据中央指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在甘州一带建立党的地方组织,选调11名干部战士组建“中共甘州中心县委”及隶属于中心县委领导的“中共山(丹)永(昌)县委”和“中共高(台)抚(彝)县委”,开展地方工作,配合西路军的军事行动。</h3><h3><br></h3><h3>2月27日 西路军突出重围,向西转移到三道柳沟一带,复受敌军分割包围,无日不战。</h3><h3><br></h3><h3>同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治委员。</h3><h3><br></h3><h3>是月 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建初等人在张掖南山灰条沟一带开展工作,发展党员。</h3><h3><br></h3><h3>3月4日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向中央军委并彭德怀、任弼时、林育英、刘伯承、萧克、郭述申、王宏坤、陈再道、罗炳辉致电“我们坚信胜利前途,并号召全军斗争到底,现虽日食一餐,眼前无水,而绝不灰心,准备战到最后一滴血;同时恳望援军星夜奔来,或以更迅速而有效的办法灭马敌,保全西路军……,取得甘北,奠定大计,策之上也”。</h3><h3><br></h3><h3>3月5日 援西军由陕西淳化、三原出动,并致电中央军委及西路军徐向前、陈昌浩。</h3><h3><br></h3><h3>3月7日 敌人向三道柳沟西路军阵地发起猛攻。连日激战中西路军歼敌千余,自身伤亡700余人,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身负重伤。</h3><h3><br></h3><h3>3月11日 夜,西路军从三道柳沟突围。凌晨撤至梨园口,准备退入祁连山,敌骑兵紧追不舍。</h3><h3><br></h3><h3>3月12日 西路军九军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二营,为掩护总部和三十军进山,在梨园口南侧的山头进行阻击。血战中,九军损失两个团,军政委陈海松等10多名团以上干部及妇女抗日先锋团40余名战士英勇牺牲。总部指挥余部向祁连山康隆寺撤退。</h3><h3><br></h3><h3>3月13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电告中央及军委:西路军“被敌猛迫进到西洞堡西边90里祁连山腹地,全在山上露营,现敌已赶到,正持战中。西路军现不足3个团,虽精神团结,斗志坚决,但子弹几尽,日夜连续血战,受挫极大。附近皆高山险路,转移困难,在这紧急情况下,望援西军火速前进,估计援军全部或大部若能于5日内渡过黄河,先头部队渡河后即向凉州进逼,则围可立解”。</h3><h3><br></h3><h3>3月14日 西路军余部退至康隆寺以南的石窝山附近,与尾追之敌连续激战。西路军总部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等10多名团以上干部牺牲。</h3><h3><br></h3><h3>同日 下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将现有人员编为3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二、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8人组成。</h3><h3><br></h3><h3>是夜 按照石窝会议决定,李卓然、李先念以三十军为主组建支队,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此支队行动;王树声以九军为主组建支队;张荣以总部及后勤人员、伤病员为主组建支队。随后,各支队分头出发,开展活动。</h3><h3><br></h3><h3>3月15日 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就余部分为3个支队分散活动情况致电中央及军委。</h3><h3><br></h3><h3>是月中旬 援西军在甘肃镇原地区营救、收容西路军东返人员。</h3><h3><br></h3><h3>3月16日 徐向前、陈昌浩离队东返。</h3><h3><br></h3><h3>3月中旬末 孙玉清在酒泉南山不幸被敌所俘,他坚贞不屈。</h3><h3><br></h3><h3>3月23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行至青海巡堡以北地区时,与中央取得了联系。</h3><h3><br></h3><h3>3月27日 洛甫、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并彭德怀、任弼时,指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与马步芳、马步青交涉,请“二马”停止对西路军的进攻,“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h3><h3><br></h3><h3>是月 石窝分兵后,张荣、王树声所率的两个支队及毕占云率领的干部支队和其它临时组成的支队,在祁连山分散活动中,先后被敌打散,一些领导干部壮烈牺牲,其余人员大部被俘。少数逃离虎口后有的流落各地,有的艰辛东返回到陕北或原籍。</h3><h3><br></h3><h3>2-3月间 马步芳、韩起功勾结甘州地方民团,将西路军被俘人员中老弱病伤残或反抗者2000余人,先后惨杀活埋。同一时期,马步芳将河西解往西宁的红军被俘人员6000人中,除编入“补充团”者外,有2000余人被杀害。</h3><h3><br></h3><h3>4月3日 毛泽东、朱德等致电叶剑英,向顾祝同提出严令“二马”不得残害西路军被俘人员,对西路军余部不得再行追击。</h3><h3><br></h3><h3>4月5日 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及所部在肃州以南祁连山中,致电中央,报告情况并建议中央实施营救。</h3><h3><br></h3><h3>4月7日 军委主席团指示西路军工委:“你们可以向新疆去,已电彼方设法援接”。</h3><h3><br></h3><h3>4月16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850余人,经过31天的艰苦行程,从安西东南走出祁连山到达石包城。到安西后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峡行进。</h3><h3><br></h3><h3>4月22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进至安西蘑菇台,受到万佛峡道士郭元亨的接济资助。</h3><h3><br></h3><h3>4月24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攻打安西城,因敌情变化,攻城未克且战且退,又遭敌包围。</h3><h3><br></h3><h3>4月26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突围向西,与追敌在白墩子激战后,继续西进。在红柳园又被敌包围,几经拼杀突围后直奔星星峡。</h3><h3><br></h3><h3>4月27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经过47天艰苦跋涉,行程1500多里,所剩420余人终于进抵甘新交界地--星星峡,随后张荣支队的10多人也抵达星星峡。</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被敌人杀害的西路军战士遗体</b></h5> <h3>是月底 周恩来通过回族爱国人士马德涵先生做国民党青海省前主席马麟的工作,让其以叔侄关系制止“二马”对被俘红军人员的杀害。</h3><h3><br></h3><h3>5月1日 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到星星峡迎接慰问西路军指战员。</h3><h3><br></h3><h3>5月4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休整几天后,从星星峡乘车赴迪化(今乌鲁木齐)。</h3><h3><br></h3><h3>5月7日 李卓然、李先念支队抵迪化后组成“新兵营”。</h3><h3><br></h3><h3>是月中旬 周恩来再派张文彬以中共党代表身份,到兰州探望慰问被关押西路军被俘人员,并同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就遣返西路军人员问题进行交涉。</h3><h3><br></h3><h3>是月下旬 九军军长孙玉清在西宁英勇就义。</h3><h3><br></h3><h3>6月初 被关押在兰州的1300多名红军被俘人员,在押往西安途经平凉时,被援西军营救。</h3><h3><br></h3><h3>6月上旬 被俘后编入甘州敌营中的西路军人员刘德胜、邱均品、蔡文良秘密成立张掖地下党支部。开展对敌斗争。后与王定国、武杰等20多名同志取得了联系。</h3><h3><br></h3><h3>7月 在新疆的420余名西路军人员分编4个大队学习汽车、坦克驾驶及炮兵、无线电、航空、兽医等技术和文化知识。</h3><h3><br></h3><h3>同月 关押在甘州监狱的刘瑞龙、魏传统等8名西路军干部成立狱中秘密党支部,坚持斗争。</h3><h3><br></h3><h3>8月1日 谢觉哉、彭加伦等在兰州五泉山与民主爱国人士高金城会晤,磋商去河西营救被俘、失散的西路军人员问题。</h3><h3><br></h3><h3>8月8日 高金城以“甘肃省甘、凉、肃抗敌(日)后援会”主任的身份,到达张掖并重开福音堂医院,接收被俘红军伤病员住院治疗,开展营救工作。通过高金城大量积极工作,先后营救出200余名西路军失散、伤病人员回到党的怀抱。高金城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和恐慌。1938年2月,高金城被敌韩起功秘密杀害。</h3><h3><br></h3><h3>8月18日 刘德胜从甘州到兰州,找到谢觉哉同志汇报情况。</h3><h3><br></h3><h3>8月25日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简称兰“八办”)在兰州正式成立。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根据中央指示,开展营救西路军人员的工作。</h3><h3><br></h3><h3>9月22日 西路军被俘干部刘瑞龙、魏传统、徐明山等10多人被党营救回到兰“八办”。</h3><h3><br></h3><h3>9月25日 “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建初到兰“八办”,后回延安。</h3><h3><br></h3><h3>是月 1500名被俘红军战士被“二马”送往西安顶替青海省壮丁,途中由西安“八办”营救回延安。</h3><h3><br></h3><h3>11月初 由被俘红军组成的敌骑五师补充旅一个团1000多人,押送到西安后,被西安“八办”营救回到延安。</h3><h3><br></h3><h3>11月23日 西路军干部团政治处主任徐一新,经肃南当地牧民营救,到达兰“八办”后转赴延安。</h3><h3><br></h3><h3>是月下旬 “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成员李天义与新发展的几名党员离开张掖到兰“八办”,后回延安。</h3><h3><br></h3><h3>12月14日 西路军的一批领导干部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郭天明、曾传六等离开迪化去延安。其他人员除留少数继续学习外,大部分于1940年2月5日回到延安。</h3><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达新疆的部分西路军人员</b></h5><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西路军第三十军</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辖第88、89师)</h5><h3><br></h3><h3>军长: 程世才</h3><h3>政委: 李先念 </h3><h3>副军长</h3><h3>兼88师师长: 熊厚发(牺牲) </h3><h3>参谋长: 黄鹄显</h3><h3>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h3><h3>政治部副主任</h3><h3>兼组织部长: 朱良才 </h3><h3><br></h3><h3><b>司令部</b></h3><h3>一科科长: 张子英(牺牲) </h3><h3>二科科长: 郑志章 </h3><h3>三科科长: 周明松(牺牲) </h3><h3>四科科长: 黄述生(牺牲) </h3><h3>保卫分局长: 李树芳</h3><h3>骑兵连连长: 郑乃平</h3><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宁烈士陵园</b></h5> <h3></h3><h3><b>政治部 </b></h3><h3>秘书长: 陈 熙</h3><h3>组织部长: 张卿云(牺牲)</h3><h3> 俞荣华(牺牲) </h3><h3>组织科长: 吕新发</h3><h3>宣传部长: 向前法 </h3><h3>宣传科长: 汪小川</h3><h3> 刘鹤孔</h3><h3>敌工部青年科长: 方子翼</h3><h3> 陈 宏</h3><h3>地方工作部部长: 汪乃荣(牺牲) </h3><h3>总务处长: 孙光寿</h3><h3><br></h3><h3><b>供给部</b></h3><h3>部长: 明华杨 </h3><h3>政委: 袁文波 </h3><h3>军械科长: 汪光恩(牺牲) </h3><h3>出纳科长: 阮成怀(牺牲) </h3><h3>粮秣科长: 肖永正 </h3><h3>被服科长: 汪如意(牺牲) </h3><h3>卫生部长</h3><h3>兼医院院长: 徐其坤(牺牲)</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梨园口烈士纪念亭</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八十八师</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辖第263、265、268团)</h5><h3> <br></h3><h3>政委: 郑维山</h3><h3> 曾广太</h3><h3>参谋长: 饶子健</h3><h3> 熊得臣</h3><h3>政治部主任: 张卿荣(牺牲)</h3><h3> 徐太先</h3><h3> 俞兴华</h3><h3> 张子英(牺牲)</h3><h3><br></h3><h3><b>参谋处 </b></h3><h3>一股股长: 董家良 </h3><h3>二股股长: 余志仕 </h3><h3>三股股长: 董兴仕 </h3><h3>四股股长: 叶志昌 </h3><h3><br></h3><h3><b>政治部</b></h3><h3>组织部长: 董宏图 </h3><h3><br></h3><h3><b>供给部</b></h3><h3>部长: 屠启友 </h3><h3>政委: 叶永松(牺牲) </h3><h3><br></h3><h3><b>第二六三团</b></h3><h3>团长: 熊发庆(牺牲) </h3><h3>政委: 钟行忠(牺牲)</h3><h3> 余能胜</h3><h3>政治处主任: 藩太均</h3><h3> 邹功凯(牺牲)</h3><h3> 钟立彬(牺牲)</h3><h3><br></h3><h3><b>第一营</b></h3><h3>营长 赵海风</h3><h3>教导员 李大海 </h3><h3><br></h3><h3><b>第二营</b></h3><h3>营长 张业洪 </h3><h3>教导员 屈大虎</h3><h3><br></h3><h3><b>第三营</b></h3><h3>营长 韩声发</h3><h3>教导员 周纯麟</h3><h3><br></h3><h3><b>第二六五团</b><br></h3><h3>团长: 邹丰明(牺牲) </h3><h3> 藩传品</h3><h3> 周洪坤(牺牲)</h3><h3>政委: 黄英祥(牺牲)</h3><h3> 鲁嘉焱(牺牲)</h3><h3>政治处主任: 徐其坤(牺牲)<br></h3><h3> 方忠加(牺牲)</h3><h3> 程业棠</h3><h3>经理处长: 王文模</h3><h3><br></h3><h3><b>第一营</b></h3><h3>营长 吴启松 </h3><h3>教导员 彭德斋 </h3><h3><br></h3><h3><b>第二营</b></h3><h3>营长 李寿炳 </h3><h3>教导员 徐德南</h3><h3><br></h3><h3><b>第三营</b></h3><h3>营长 李乃述 </h3><h3>教导员 蒋天良</h3><h3><br></h3><h3><b>第二六八团</b></h3><h3>团长 杨秀坤 </h3><h3> 林英俭</h3><h3>政委 徐金树(牺牲)</h3><h3> 刘庆南 </h3><h3>特派员 殷国洪 </h3><h3>政治处主任 吕新发 </h3><h3> 邹开盛 </h3><h3>供给处处长 吴荣庆</h3><h3><b><br></b></h3><h3><b>第一营</b></h3><h3>营长 杨仕福 </h3><h3> 赵正洪</h3><h3>教导员 林丽臣 </h3><h3><br></h3><h3><b>第二营</b></h3><h3>营长 陈恒和 </h3><h3>教导员 董洪国</h3><h3> 吴海堂</h3><h3><br></h3><h3><b>第三营</b></h3><h3>营长 岳家才 </h3><h3>教导员 李松林</h3> <h5><b>临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碑上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十五个大字,背面有临泽县第一任县长陈生番题写的碑文</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八十九师</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辖第264、267、269团)</h5><h3><br></h3><h3>师长: 邵烈坤(牺牲) </h3><h3> 汪乃贵</h3><h3>副师长: 杨秀坤 </h3><h3>政委: 张文德(牺牲) </h3><h3> 陈启华(牺牲)</h3><h3>参谋长: 刘雄武(牺牲) </h3><h3>政治部主任: 裴寿月</h3><h3> 陈智才(牺牲)</h3><h3><br></h3><h3><b>参谋处</b></h3><h3>一股股长: 林大生 </h3><h3>二股股长: 董山镒 </h3><h3>三股股长: 周良锒 </h3><h3>四股股长: 严义文 </h3><h3><br></h3><h3><b>政治部 </b></h3><h3>组织部长: 万保元</h3><h3>敌工科长: 钱世贤</h3><h3><br></h3><h3><b>第二六四团</b></h3><h3>团长: 周明松(牺牲) </h3><h3>副团长: 黄建中 (牺牲) </h3><h3><br></h3><h3><b>第一营</b></h3><h3>营长 黎锡福</h3><h3>教导员 况玉纯</h3><h3><br></h3><h3><b>第二六七团</b></h3><h3>团长: 张明伦(牺牲)</h3><h3>政委: 方 华(牺牲)</h3><h3> 姚运良 </h3><h3> 杨如良</h3><h3> 刘鹤孔</h3><h3> 陈智才(牺牲) </h3><h3> 宋承志 </h3><h3>政治处主任: 冯伦奎(牺牲)</h3><h3> 罗登元 </h3><h3> 江求浩(牺牲)</h3><h3> 冷如光</h3><h3><br></h3><h3><b>第二六九团</b></h3><h3>团长: 徐广梓(牺牲)</h3><h3> 潘传品(牺牲) </h3><h3>政委: 朱德仕(牺牲)</h3><h3> 朱德盛</h3><h3> 冯有灿(牺牲)</h3><h3>政治处主任: 冯伦奎 (牺牲)</h3><h3> 罗登元</h3><h3> 喻新华</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宁烈士陵园</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西路军第三十军幸存的开国将军</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b>朱良才</b></h3><h3> 第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经过36天的沿途乞讨和化装潜行,找到了援西军。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h3><h3><br></h3><h3><b>程世才</b></h3><h3> 第三十军军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h3><h3><br></h3><h3><b>饶子健</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第九兵团第三十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h3><h3><br></h3><h3><b>郑维山</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委员。1937年6月,与秘书和警卫员回到延安。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h3><h3><br></h3><h3><b>李天焕</b></h3><h3> 第三十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5月经游击转战去新疆。同年秋回到延安。先后担任第二十兵团政委,公安部队、公安军副政委,总参警备部部长,公安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政治委员、公安部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h3><h3><br></h3><h3><b>黄鹄显</b></h3><h3> 第三十军参谋长。先后担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一师师长。军委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军委装甲兵顾问、顾问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方子翼</b></h3><h3> 第三十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空军第5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4混成旅11团团长,空军第3驱逐旅旅长,空军第4歼击师师长,志愿军空军第4歼击师师长,空军第2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顾问(正兵团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刘鹤孔</b></h3><h3> 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路军总队干部队政治委员。只身归队。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空五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机械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纪委驻机械工业部纪检组组长。是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肖永正</b></h3><h3> 第三十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先后担任第二十兵团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河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杨大易</b></h3><h3> 第三十军直属队股长。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第四十二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第四十七军副军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湖南省军区代司令员,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书记。辽宁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徐 斌</b></h3><h3> 第三十军军部测绘训练班班长。被俘,营救出狱。先后担任铁道兵3师政委。志愿军铁道兵3师政委、志愿军铁道兵团参谋长。铁道兵团参谋长、铁道兵参谋长,总参军交部副部长,总后军事运输部部长。总后司令部参谋长,总后勤部副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陈 宏</b></h3><h3> 第三十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第26军参谋长。第28军军长。第26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陈 熙</b></h3><h3> 第三十军政治部秘书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军事学校管理部第一副部长。空军军校部部长。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治委员(正兵团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刘善福</b></h3><h3> 第三十军司令部通信连连长。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副师长、师长。第四十七军副军长。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王文模</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五团经理处长。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三政委、第二政委。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周纯麟</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三团营政委。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师长。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赵正洪</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八团营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六军政委。国家体委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副主任,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王定烈</b></h3><h3> 第三十军第二百六十八团五连二排战士。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任空军航空兵第23师师长、第18师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广州指挥所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导弹学院校长。广州、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军委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朱火华</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后到新疆。先后担任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处政治委员。空军混成旅机务处主任,华东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胥光义</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副连长。先后担任第2野战军3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后勤部参谋长,国家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袁 彬</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七团医务所所长。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训练处处长,副校长兼飞行大队大队长,空九团团长、空四军副师长。志愿军空军第三师师长。空五军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陈其通</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只身归队。先后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文工团团长、总政文工团团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程业棠</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先后担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第十三步兵学校校长,第十七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黎锡福</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四团营长。只身归队。先后担任南阳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3军39师师长。云南宁洱边防区司令员。第十三军副军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殷国洪</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百六十八团特派员。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董洪国</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八团第二营政委。只身归队。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供给部部长、豫皖苏军区供给部政委、河南军区供给部政委。河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武汉军区财务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代部长(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汪乃贵</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师长。先后担任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公安第8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姚运良</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七团政委。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第31军副军长。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第3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宋承志</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七团政委。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炮兵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志愿军炮兵第二师师长。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兼第五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石油部军管会主任。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吴 彪</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先后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四四师副政委。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h3><br></h3><h3><b>况玉纯</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四团营教导员。先后担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四十九师政委。中共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治委员、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喻新华</b></h3><h3> 第三十军第九十师第二百六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后到新疆。先后担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三总队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傅绍甫</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七团营政委。只身归队。先后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第三十一军参谋长,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张开基</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七团连长。只身归队。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七师师长,张掖军分区司令员。西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并兼任军械部部长、炮校校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潘 峰</b></h3><h3> 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第二百六十九团营长。被俘后脱险归队。先后担任冀东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冀东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防空军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r></h3><h3><b>梁天喜</b></h3><h3> 第三十军保卫局指挥员(后调第三十一军通信营指导员)。先后担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部供给部政委。云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昆明军区政治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西路军景泰烈士陵园</b></h3> <h3> 景泰县城人民公园内“红军西路军景泰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占地124062平方米,2000年9月正式竣工。 <br></h3><h3><br></h3><h3> 1936年西路军2万多名将士进入景泰境内,由三十军、五军、九军辗转作战14天,在条山、大拉牌、雷家峡三大战役中牺牲了1300多名将士。解放后收集烈士遗骨1900多具(含被俘后枪杀、活埋的)掩埋于此。</h3><h3><br></h3><h3> 红军西路军景泰烈士陵园从湖边到纪念主碑拾级而上,级级相叠,共81级踏步,暗含了“八一”建军的寓意;纪念碑矗立主峰上,13.1米的高度是指景泰牺牲了1310人。<br></h3><h3><br></h3><h3> 在星星峡关隘隘口两边的山峰,矗立着当年国民党镇守隘口时构筑的十几座碉堡,历经风雨的碉堡虽然已破败,但黑洞洞的枪孔仍然正对着星星峡隘口。</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汪家墩碉堡</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