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溘然长逝成了儿女们心中永远的痛

南阳敬翰书法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慈祥可亲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请倾听莫非老师对此文的深情朗诵!(此朗读内容为第一稿)</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父亲的溘然长逝</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成了儿女们心中永远的痛</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魏书云</span> </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十四载思念情,</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借酒敬尊泣无声。</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满腔离恨何处诉?</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唯有拙笔慰严灵!</span></h1><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十 这个黑色又令人悲痛的日子。就在二十四年前(1994)的三月初十,苍天落泪,大地披纱,江河呜咽,南山低首。我们最最 亲爱的父亲大人突发心机梗死,在镇平县公疗医院溘然长逝。噩耗传来,我们悲痛欲绝,痛彻心肺。亲朋好友悲难自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父亲幼年贫穷多苦难</b></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1927年10月初十出生的, 他的一生是平凡而受众人敬畏的一生,爷爷在我的父亲九岁的时候就被饥饿和病魔夺走了生命。是奶奶带着我的姑姑、伯父和我的父亲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日子。受贫穷和苦难的磨炼,父亲从小就吃苦耐劳,求知若渴,上小学期间,中午放学,同学们回家吃饭,因家里穷没饭吃,他就一个人躺在庄北边的田埂上读书学习,到下午再随同学们去上学;年复一年,岁月磨炼了父亲那寡言沉默和细心刚毅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编写的魏氏小魏营六门家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父亲性直品正受尊敬</b></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1953年参加工作的,岗位从区财粮到公社粮管所的会计,他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生活上廉洁自律,艰苦朴素。在外人眼里,他是个老实人、死筋人,绝对的老好人。他数十年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认真,从无出现过差错,常受组织嘉奖和同事们的好评。 在那个政治挂帅、整人整事整思想的多个运动中,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在每个运动中始终没有成为被斗争的对象。 有一年,他所在单位有一个绰号“疯狗”的人无端编造事端整他,但最终还是无疾而终,奈何他不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父亲孝子美名誉乡里</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农民们没有收成,全国都没有粮食可吃,野菜被挖完。人们只能靠吃树叶树皮充饥。全国被饿死的人数千万计,为了孝敬母亲,父亲省吃俭用,以保证母亲两天一个逢集能到街上的公共食堂喝上一碗粉条牛血汤和吃上一个“老面翁”甜瓜。奶奶因为生活紧迫而得了胃病,为给奶奶治病,除用药物治疗处,父亲还买来蜂蜜和核桃仁,自己加工成饼让奶奶常年食用。父亲对奶奶的孝敬可见一斑。他也因此成为我们老家出了名的大孝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佩戴的上海十二钻机械手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父亲乐善好施传佳话</b></p><p class="ql-block"> 父亲黝黑的肤色,慈祥的面孔,让人一看就有亲切感,一看就是个善良人。他与人为善,律已宽人,十里八乡无人不夸无人不赞,他是方圆乡邻们公认的大好人;邻居们有需要诸如麸皮,尿素等事情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着力办好。他在本县的高丘工作。因高丘是山区盛产木材,老家的邻居们盖房所需木材要到高丘买,他都是尽心尽力帮助买好,并让其吃上一顿便饭。他从不嫌麻烦。因此,乡里乡亲无人不夸无人不赞他为人实在,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好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父亲滴滴泪水含真情</b></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刚毅且沉默寡言的人。但他对家人的情感是浓厚的,不过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自我记事起,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很少见到的几次痛哭和流泪。</p><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初二,奶奶去世了,父亲从他九岁起,是奶奶守寡为生在十分艰难中把他养育成人的,他经历和感受了奶奶的艰辛付出。父亲长跪奶奶的灵前,哭得肝肠寸断。他的痛哭是他孝心的真情流露,引起了前来劝他和帮忙的邻居们都放声大哭。</p><p class="ql-block"> 送走了奶奶从坟上回到家,父亲思念着他已逝的母亲,还想着自己健在的婶娘,他给六娘带来一份好吃的饭菜,跪在六娘膝前大哭一场。</p><p class="ql-block"> 1981年腊月初的一个晚上,我的伯父把忙碌数曰所加工的镲萝卜丝用的镲子打成梱,准备好第二天到外地去卖,第二天早上却发现身上盖的衣被动也没动,人却突发心机梗死安静地去世了。父亲在张罗操办伯父的后事之余,背着人偷偷地不知抹了多少把眼泪,一母同胞,兄弟情深。他平时把他的哥哥看的很重呀!</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83年的某一天,父亲把我们弟兄三人叫到他卢医粮管所办公室里说道,你们俩个大的已成家了,为了你们各自的发展,咱们把这个家分了吧。父亲宣布了他的这个决定就放声大哭起来。是啊,亲兄弟没有百年伴挡,分开生活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也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分开后会更有利于各自的发展,但做为老人家是多么想把自己孩子们笼络在一起,围在自己的身边呀!</p><p class="ql-block"> 1992年5月12日那天,一场大雨过后,他的大孙子和几个小孩在自己家门口的河边玩耍,不小心从斜倒在河里的杨树上掉落河底,碰伤了鼻梁住进了县五官科医院。父亲知道后急忙赶到医院看望。他看到了孙子摔的样子,即热泪夺眶而出。尽管孙子的伤并不十分严重,但孙子是爷爷的心头肉,孙子掉根头发爷也心疼呀!何况孙子被摔成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父亲德艺双馨受肯定</b></p><p class="ql-block"> 不能说父亲多才多艺,可是父亲在我们心里的确有才有艺。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单位大门内都要修一个照壁,我们这里说它是影北墙。照壁上基本上都画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父亲从画师画主席像的过程中剽学了一点点素描和绘画知识,他回家后就拿着自己的照片放大、勾轮廓、打阴影。第一次就画得很有几分象似。通过不懈努力,以后越画越好,最后还为我奶奶画了一幅大幅画像,画的十分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是附近有名的木匠世家,以做木制桌凳、床、衣柜、箱子、房柱房梁等家俱为主,我的老爷人们称他“二木匠”。我们就是“二木匠”的后人。我的父亲从小就受到了薰陶,简单的家俱也能做些,更多的帮助做些推刨、掏榫眼之类的活。因为爷爷的过早离世,大型的家俱活干不了,我的父亲就帮助伯父做镲子(镲子是用来镲萝卜丝等食物,还分为扁丝和圆丝镲子),做好的镲子打匹棍,挑到集市上卖,以此维持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下图是父亲亲自做的扁丝镲子,陪着我们度过了近四十个春秋。至今仍在使用,而且还十分锋利!</b></p> <p class="ql-block">父亲退休回乡以后,他还召集组织了村里的民间武术、艺术人员几十人。组建武术队、舞狮队、鼓乐队,农闲排练,到节假日和附近春季庙会的日子里,就带出去表演小红拳、扎杆子、耍大刀、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民间艺术办的有声有色。极大地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他的公益行为受到乡邻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深情告慰最最尊敬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 冥钱燃烧,香烟袅袅,告慰父灵,传去捷报:您的儿孙们一直在以您为榜样,踏实实实做事,本本份份做人。妈妈八十出头的人了,身体十分健康。前年还自己去市场上买了个电动三轮车开回来,有时候还开着三轮车去离县城十余里外的石佛寺玩,邻居们都夸她身体好。您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共四个小家庭的日子受您的庇佑,都过得殷实、幸福、舒心,十余儿孙尽管说没有长多粗发多长,但可以说都没为魏家祖宗丢脸,请您放心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亲爱的父亲,您走了,您把深深地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您的亲人和朋友,二十载天人永隔,二十载的漫漫追思,您那勤劳俭朴的身影还在我们记忆中忙碌,您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您那高尚的品格激励着我们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每一天过得十分想念又十分幸福:每一步走得十分沉重又无比踏实。</p><p class="ql-block">亲人已去数十载,</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伴我生。</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谨以寥寥数语诉说衷肠,愿父亲天堂里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您的众儿孙敬拜</p><p class="ql-block"> 2018 年农历三月初十</p> <p class="ql-block">续文:</p><p class="ql-block">2022年清明节到了,因为疫情的肆虐,被困于陕西咸阳,不能回家上坟祭拜已故的亲人,再发此文并赘写数语,以表其思念之情,以解其心中愧疚!</p><p class="ql-block">只因疫情困他乡,</p><p class="ql-block">清明东望泪茫茫。</p><p class="ql-block">冥纸成堆又如何,</p><p class="ql-block">谁陪吾父度凄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倾听莫非老师对此文的深情朗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