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姐周巷开店二十年,很多人都吃过她家的面

power鸡涌

慈溪人对面爱得深沉。且不说汤面拌面炒面,各种吃法轮番上阵。熏鱼饺子大排,黄鱼虾潺鳝丝,各种丰富的浇头更是抢足了戏份,即使一个月下来,也几乎可以天天不重样,真是怎么都吃不腻。 兜兜转转,找一家马路牙子或小区弄堂里的小面馆,灶台直对着大街,烟火气与江湖味十足。在这样的店里吃面,基本都不会“踩雷”。店里闹闹哄哄的,咪着老酒的爷叔,穿着睡衣的大哥,领着孩子的妈妈,撩起塑料帘子,推门而进,淡定地点上一碗现炒现下的浇头面,别提多落胃了。 若是凭开店时长来论面店江湖中的资辈,那些开了十几二十年屹立不倒,依旧坚挺在食客心里的老店自然是排得上名号的。要说这样的店,每个乡镇都有拿的出手的几家。在周巷也有一家,已经开了二十年,有着忠实拥趸者,很多老客几乎天天打卡。 不同于有个脾气火爆有个性的老板这样的老店配置,这家店掌勺的是老板娘,很热情,也很能聊,对每一个客人都笑脸盈盈。她说自己下岗后开了一家面馆,一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说是姐妹面馆,其实有点“名不副实”了。之前确实是姐妹搭档,后来因为“人事变动”,变成了“老板娘掌勺做大厨,老板招呼打下手”的夫妻档。 面馆里,红绿色的暖水瓶,就是奶奶家灶台下的那种。门口放着两个炉火正旺的煤球炉,一个上面架着煮面的铁锅,另一个舔舐着被熏得乌漆嘛黑的烧水壶。 店里的方桌上贴着上世纪90年代的复古壁纸,墙上见不着支付码,当你实在掏不出现金时,老板娘才会默默地从抽屉里拿出来让你扫一扫。这一切该是老店具有的腔调了。 面馆虽然老旧,但是干净整洁。据我观察,老板娘容不下灶台边上有一点水渍杂物,只要一放下锅碗瓢盆就拿起抹布擦拭灶台,拿抹布的频率之高让我怀疑她肯定是个有着洁癖的处女座。就在我前几天路过的时候,夫妻俩正好把桌椅板凳搬到外面,对面馆进行大扫除。老板娘说,店里天天打扫。 等到了餐点,客人们都陆陆续续来店里吃面了。“老板娘,老样子”。这是常客的正确点单方式,淡定从容,和店家达成默契。 话音刚落,老板娘抓起一把青菜放在热锅中爆炒,之后往锅里倒入热水,只听“滋啦”一声,催起一阵白烟,热锅边缘窜起一撮火苗。 紧接着,她捞起一把面在热水里过上三四秒后放入热锅,这样面不会带夹生,口感更加韧性。最后放上浇头,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出锅了。 从入锅到端到食客面前,前后时间不过三两分钟。 面是本地人爱吃的口味,饺子面、大排面、熏鱼面的点单率很高,这些浇头也都是老板娘自己做的,饺子自己包,熏鱼自己炸,当天卖完。 我的习惯是点一份饺子炒面加年糕,谁叫自己口味这么贪,既想吃面又对年糕爱得深沉。当然,你也可以年糕、面、粉丝任意组合,老板娘应该会满足你。店里的生意一直挺好,除了周巷本地的,也有不少客人是从崇寿、新浦、浒山等地赶来的。 在这样的老店里,多的是街巷中的市井气息和街坊邻居间的人情关怀,比如这位带着老酒来吃面的大叔,他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老板娘给他炒了一碗面。 也有老客带着第一次来周巷的朋友,想让她尝尝接地气的家常味道。他们挤在这挤挤挨挨的老店里吃上一碗面,既解决温饱,也追忆往昔。 口味是一种主观感觉,以上纯属自己试吃感受。自费试吃,与商家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姐妹面馆+ 营业时间:早上6:00-13:00